肌肉扳機點是什麼意思?
postisometric是什麼意思?
靜力收縮後放鬆肌肉(Postisometric Relaxation, PIR)
Mitchell等1979年提出了一種靜力性收縮的整骨療法技術,也就是第一次出現了靜力收縮後放鬆肌俯,後來Karel等在1991年又對此技術進行了修改。PIR被認為是一種調整神經的肌肉放鬆技術,它由治療師來誘導完成,但是效果卻完全依賴於患者本人。最開始人們用PIR技術來處理放鬆肌肉的收縮成分,幫助減少肌肉張力,消除扳機點和疼痛激惹點,並且可以幫助改善由於肌肉張力增加引起的活動障礙。
PIR技術要求儘可能的孤立治療的肌肉,隨後讓患者想象收縮或僅僅收縮該緊張肌肉,並保持20-30秒。這樣可以在不干擾其他肌肉纖維的情況下,使得扳機點處的肌肉纖維被激活而疲勞。然後讓患者儘可能完全放鬆該肌肉。患者放鬆該肌肉的時候,移動患肢到更大活動範圍位置。如此重複該技術3-4次。在肌肉疼痛點和緊張關節位置重複檢查關節活動範圍,將看到明顯改善效果,也就是肌肉放鬆、肌肉內緊張處明顯舒緩。
沒有任何肌肉的物理牽拉和PIR的效果和神經功能變化有關,這些肌肉放鬆效果可以通過呼吸和視覺聯帶運動而強化(Lewit1986)
肩膀後面痠痛有三年了,感覺像是軟骨或者肌腱還是肌肉,就是肩胛骨那裡一個小點,去年很嚴重都不能睡覺,
通過你的描述,你的工作極有可能是導致你患病的原因。停止你現在的工作是方法之一,第二積極就診,痛了三年可不是一般的程度,治療必然有一個過程,你心急不來的,俗話說,病來去山倒,病去如抽絲,好好配合醫生,好歹把病治好。
臉部肌肉痛 30分
有可能是:
1.三叉神經痛。服藥或手術治療。
2.口腔潰瘍。有時候口腔潰瘍也會出現一刺激就疼痛,服藥,一般7天左右自愈。
3.精神緊張引起的反射性痙攣引起的疼痛。休息後自愈。
如果頻繁發作請到口腔科或神經外科就診。
三叉神經痛是指發生在面部一側或雙側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的痛如放電、刀割樣的疼痛症狀、常人難以忍受的神經性疾病。發病率高,年齡多在40歲以後,女多於男。說話、刷牙或微風拂面時都會導致陣痛,陣發性時的劇烈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疼痛呈週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三叉神經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臉、進食,甚至連口水也不敢下嚥,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又稱痛性抽搐。
三叉神經是支配頜面部感覺與運動功能的第V對腦神經,在面部有三個分支,即三叉神經眼支(第一支)、上頜支(第二支)和下頜支(第三支),分別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運動。
一般認為,三叉神經痛的診斷應具備下述特徵:
1、性別與年齡:年齡多在40歲以上,以中、老年人為多。女性多於男性,約為3∶2。
2、疼痛部位:右側多於左側,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發病最為常見,第一支者少見。其疼痛範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佔3%。
3、疼痛性質:如倒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規律: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僅持續數秒到1~2分鐘驟然停止。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亦長,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
5、誘發因素:說話、吃飯、洗臉、剃鬚、刷牙以矗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終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小心,惟恐引起發作。
6、扳機點:扳機點亦稱“觸發點”,常位於上脣、鼻翼、齒齦、口角、舌、眉等處。輕觸或刺激扳機點可激發疼痛發作。
7、表情和顏面部變化:發作時常突然停止說話、進食等活動,疼痛側面部可呈現痙攣,即“痛性痙攣”,皺眉咬牙、張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顏面以致局部皮膚粗糙、增厚、眉毛脫落、結膜充血、流淚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緊張、焦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