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娜拉是什麼意思?
娜拉出走後怎麼辦
看了《玩偶之家》,感觸頗多。對於主人公娜拉,我覺得她很偉大,很了不起。別說是十九世紀,就是現在二十一世紀的女性,能像娜拉那樣做的女性也極少。因此,我認為她是個偉大的女性形象。 娜拉為了找到自我,為了瞭解那個難以瞭解的社會,她終於出走了。她要去學習,去思考,究竟什麼是法律,什麼是宗教。娜拉走了,離開自己的丈夫和兒女,孤身一人走到她從前的老家去了。 娜拉為了救身患重病的海爾茂,只好背地裡假冒父親的簽字向銀行職員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筆債,陪同丈夫去意大利住了一年。此後,她又瞞著丈夫掙錢償還債務。可當海爾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信,知道了真相後大發雷霆,咒罵娜拉做出丟人的事,當事情又發生戲劇性變化後,海爾茂又改變態度,對娜拉說:“你在這兒很安全,我可以保護你,像保護一隻從鷹爪底下救出來的小鴿子一樣。”但是,這時的娜拉腦子已經很清醒,她已看出了海爾茂可憎的面目,不再相信海爾茂,不想再當海爾茂的“玩偶老婆”。 娜拉出走後會扮演什麼角色呢?我認為她會是積極向上的一位女性,她決不會墮落。為了爭取自由、平等地位和獨立人格,她會不顧一切去爭取,去鬥爭。憑著她的努力和勤奮,她個人的生活決不會有問題。在她還沒出走前,她為了按時準期還債,瞞著丈夫想盡辦法掙錢,即使累得不得了也毫無怨言,就這樣苦苦熬了七年。在這樣困難的日子裡,她都能憑著自己的努力還清債務,還有什麼困難她不能解決呢?連她丈夫的資助她都不願接受,她還會接受別人的資助嗎?她不會再依賴任何人,她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社會裡闖蕩、去學習、去尋找,瞭解究竟何為法律,何為宗教,去弄清楚,到底是社會正確,還是她正確。正像她所說的:“從今以後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數人說的話,也不能一味相信書本里說的話,什麼事情我都要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此時的娜拉不再是丈夫的“玩偶”,已由一味依賴別人的女性變成一位敢作敢當,最後要求獨立的女性。 娜拉能有這樣的變化是多麼了不起啊!
如何理解娜拉的出走?
娜拉的出走,是出於反抗宗教和舊的道德束縛,也是為了報復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名聲、廠位的自私的海爾茂,反映了娜拉女性意識的覺醒。
娜拉出走以後怎樣 這是什麼意思?
1962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之後,由於他的老友孫冶方的安排,回到經濟研究所,分配在政治經濟學組工作。這時顧準的思想已經變得很成熟。他後來說過,1952年在上海被免職時,思想還是相當正統的,只認為是被個別人挾嫌報復,並沒有想到在制度上有什麼問題。後來當了“右派”下放勞動,接觸了農民,看到他們與城裡官員過的天差地別的生活,聯繫到黨內生活中出現的種種不正常的現象,才有了認真的反思,逐漸意識到奪取政權、黨成為執政黨以後存在一個“娜拉出走以後怎麼樣”的問題。
參考資料:我與顧準的交往——吳敬璉訪談錄
娜拉出走以後是什麼意思
娜拉是話劇《玩偶之家》的女主角。有關這部話劇的詳細內容,你可以去百度看看,那裡應該有你想要的答唬,祝你好運!
娜拉離家出走的原因是什麼?她的這一行動有何意義
對於娜拉的出走,在“五四”時期,著名作家魯迅先生曾經寫過《出走後的娜拉》一文,他說:“離家出走後的娜拉,要麼回來,要麼墮落”。魯迅先生為何要這麼說呢,難道娜拉沒了男人就不能活?首先來看看娜拉出走的原因,她跟丈夫海爾茂結婚生兒育女,一起生活了八年,在這八年裡,他們表面上一直都是很和諧很恩愛的夫妻,海爾茂愛娜拉,娜拉也愛海爾茂,娜拉甚至感覺很幸福很快樂。但是海爾茂的愛卻是虛偽的、專制的。海爾茂是一個名譽至上的人,在他眼中沒有比名譽更重要了,包括對娜拉的愛,雖然他平時都暱稱娜拉為我親愛的小鳥兒,小麻雀,但一直以來只是把娜拉當做玩偶,需要的時候拿來欣賞,不需要的時候隨手可扔。而戲劇中的娜拉處處都點到她是一個不懂事、不成熟的小孩,我認為她的愛就是有絕對依賴的男人。曾經以為丈夫就是她最好的依賴,在戲劇矛盾衝突加劇時,她才發現自己一直深愛的丈夫竟是個這麼自私、虛偽、冷酷的人,才深深意識到自己在家的玩偶地位和附庸地位,以前是父親的玩偶女兒,現在是丈夫的玩偶老婆,只不過是從小玩偶變成大玩偶。因此,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全部幻滅,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出走。另外一方面,海爾茂和娜拉的問題也出在價值觀不同又不能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上
娜拉的出走,代表著她對女性的覺醒,在這一點上來我是絕對贊同她離開海爾茂的,至少是為女性們爭了一口氣,甚至覺得痛快。但是遺憾的是,娜拉出走得太晚了,在八年前就應該出走了,就該擺脫父親的掌控,就應該有意識要努力爭取女性的地位。的確,如果娜拉八年前就出走了,或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悲劇。對於娜拉的出走,張愛玲有更激進的說法,出走後的娜拉依然只能是男人的玩偶,只不過是從家裡的一樓搬到二樓,等到吃飯的時候她還是會下來的。也許吧,以娜拉的性格,出走後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因為她已經順從慣了,大腦裡已經沒有自己的主見了。而現在我想說的是,婚後已有孩子的娜拉,到底還該不該出走?
首先,我覺得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就沒有權利出走。孩子是無辜的,拋棄孩子,不為孩子負責任,就是自私的做法。要知道,沒有母親在身邊的孩子就像是被遺棄的小貓小狗一樣可憐,況且孩子是沒有錯的,錯的只是沒有選對時機投胎。因此,作為母親,於情於理,娜拉是不能出走的,是不能只顧自己快活逍遙。在這裡,我覺得娜拉很悲哀,做娜拉的孩子更悲哀。只要娜拉能夠稍微地想一想,自己走後,孩子們該會怎樣生活,生病了誰來照顧他們?雖說有保姆,但保姆能夠代替親孃嗎?那血濃於水的親情就能隨著出走而泯滅嗎?所以,作為母親,我覺得娜拉是不能這麼衝動負氣出走的。其次,作為一個妻子,丈夫已經放下驕傲、自尊,低聲下氣懇求自己留下,就差沒跪下了,在道德倫理的角度上來說也不應該出走。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丈夫雖然有錯,但試問孰能無過,只要是個人,他就會犯錯誤,最重要的是知錯能改。娜拉若是能寬恕海爾茂,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的話,或許夫妻兩能夠重新開始新生活。可是娜拉沒有這麼做,依然執意要離開,離開海爾茂,離開孩子們
就是聽到老師說了一句 “出走的娜拉 ”什麼的,這是一本小說還是什麼?
三幕話劇《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寫主人公娜拉從愛護丈夫、信賴丈夫到與丈夫決裂,最後離家出走,擺脫玩偶地位的自我覺醒過程。
魯迅《娜拉出走後》原文
娜拉出走之後 - 魯迅
娜拉走後怎樣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藝會講
講演日期及時間: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講演三十分鐘。
主辦單位及地點: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文藝會。魯迅曾在一九二三年七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在該校兼任國文講師和教授。
關於講題和講演內容:這是魯迅現存第一篇講稿。魯迅通過對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劇本《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中的人物娜拉的分析,來闡明他對婦女解放問題的意見。
正文如下:
我今天要講的是“娜拉走後怎樣?”伊孛生是十九世紀後半的瑙威的一個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幾十首詩之外,其餘都是劇本。這些劇本里面,有一時期是大抵含有社會問題的,世間也稱作“社會劇”,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國譯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單是牽線的傀儡,孩子抱著玩的人形也是;引申開去,別人怎麼指揮,他便怎麼做的人也是。娜拉當初是滿足地生活在所謂幸福的家庭裡的,但是她竟覺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們又是她的傀儡。她於是走了,只聽得關門聲,接著就是閉幕。這想來大家都知道,不必細說了。
娜拉要怎樣才不走呢?或者說伊孛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 Frau
vomMeer,《海的夫人》的。這女人是已經結婚的了,然而先前有一個愛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尋來,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來人會面。臨末,她的丈夫說,“現在放你完全自由。(走與不走)你能夠自己選擇,並且還要自己負責任。”於是什麼事全都改變,她就不走了。這樣看來,娜拉倘也得到這樣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畢竟是走了的。走了以後怎樣?伊孛生並無解答;而且他已經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負解答的責任。因為伊孛生是在做詩,不是為社會提出問題來而且代為解答。就如黃鶯一樣,因為他自己要歌唱,所以他歌唱,不是要唱給人們聽得有趣,有益。伊孛生是很不通世故的,相傳在許多婦女們一同招待他的筵宴上,代表者起來致謝他作了《傀儡家庭》,將女性的自覺,解放這些事,給人心以新的啟示的時候,他卻答道,“我寫那篇卻並不是這意思,我不過是做詩。”
娜拉走後怎樣?——別人可是也發表過意見的。一個英國人曾作一篇戲劇,說一個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沒有路走,終於墮落,進了妓院了。還有一箇中國人,——我稱他什麼呢?上海的文學家罷,——說他所見的《娜拉》是和現譯本不同,娜拉終於回來了。這樣的本子可惜沒有第二人看見,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給他的。但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為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裡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麼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痺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麼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你看,唐朝的詩人李賀,不是困頓了一世的麼?而他臨死的時候,卻對他的母親說,“阿媽,上帝造成了白玉樓,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這豈非明明是一個誑,一個夢?然而一個小的和一個老的,一個死的和一個活的,死的高興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著。說誑和做夢,在這些時候便見得偉大。所以我想,假使尋不出路,我們所要的倒是夢。
但是,萬不可做將來的夢。阿爾志跋綏夫曾經借了他所做的小說,質問過夢想將來的黃金世界的理想家,因為要造那世界,先喚起許多人們來受苦。他說,“你們將黃金世界預約給他們的子孫了,可是有什麼給他們自己呢?”有......
娜拉走後怎樣?魯迅寫的一篇文,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知道娜拉出走代表什麼。
娜拉是易卜生的話劇《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話劇裡女主人公娜拉從愛護丈夫、信賴丈夫到與丈夫決裂,最後離家出走,擺脫了“玩偶”的地位最終自我覺醒。而《玩偶之家》的結局,就是娜拉走出了那個家門,然後就沒有了。
易卜生的這幕話劇傳到中國,在當時男權依舊鼎盛的中國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一些進步人士開始在社會中呼籲,宣傳女性解放的一些思想。魯迅在北京女師大作的演講《娜拉走後這樣》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進行的。
在這個演講中,魯迅以其一貫的敏銳,發現了隱藏在出走背後的問題。娜拉出走,獲得瞭解放,解放之後呢?生活還是要繼續。魯迅略帶著悲觀地提出,沒有經濟獨立的娜拉,出走後要麼淪落,要麼就是重新回到被控制的玩偶之家裡。並且進一步提出,在現實的社會中,獲得徹底的解放和自由幾乎是不可能的。 尖銳的而現實而悲觀的魯迅!
娜拉走後怎樣,也是針對可能出現的女性盲目出走的一個提醒,用陰鬱的現實警醒盲目的人。
魯迅的很多文章都這樣,濃厚的陰鬱,然而很現實,讓你不能不思考。
在魯迅後來的一篇小說《傷逝》中,魯迅描寫的子君就是一個出走後的娜拉,《傷逝》也是一篇充滿悲傷的作品。
此外,娜拉走後怎樣,也有研究者認為與當時魯迅和許廣平的感情有關。
“拉娜的出走”是什麼意思?
娜拉的出走___出自《玩偶之家》
作者易卜生,挪威劇作家。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有關婦女問題的傑作,也是代表了他最高思想和藝術成就的作品。劇本描寫女主人公娜拉為了替丈夫治病,偽造父親的簽名向人借錢。8年後,剛當上銀行經理的丈夫海爾茂決定解僱銀行職員柯洛克斯泰,而柯洛克斯泰正是當年的債主,債主寫信給海爾茂發出威脅。海爾茂知道後,深怕此事影響其前程和名譽,怒斥娜拉是“撒謊的下賤女人”,壞了他“一生的幸福”。當債主在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柯洛克斯泰的舊情人)的感化下主動退回借據後,海爾茂又對妻子裝出一副笑臉,稱她是自己的“小鳥兒”、“小寶貝”,宣稱自己已經“寬恕”了妻子。但娜拉已看透了海爾茂的極端自私和虛偽,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他的玩偶,不再信任他,果斷勇敢地離開了這個“玩偶之家”。
易卜生通過娜拉覺醒、出走的故事,深刻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法律、宗教、道德、愛情、婚姻等的虛偽和不合理,提出了婦女從男人的奴役下解放出來的問題。娜拉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女子,為了不讓病中的父親和丈夫擔心,偽造父親的簽名借錢為丈夫治病,多年以來默默地忍受困苦,以丈夫的愛好為愛好,以丈夫的歡樂為歡樂,自以為丈夫是愛她的,自以為是幸福的,滿足於當丈夫的“小寶貝”。當債主發出威脅的時候,娜拉等待發生“奇蹟”:她的丈夫會勇敢地挺起寬闊的胸膛保護自己。但是奇蹟沒有發生,娜拉徹底失望了。海爾茂在家中是一個大男子主義者,在社會上是資產階級道德、法律和宗教的維護者。從表面上看,海爾茂是個“正人君人”、“模範丈夫”,似乎很愛妻子,實際上他只是把娜拉當作一件裝飾品,一件私有財產,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名譽地位。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海爾茂為了表白自己對妻子的“愛”,甚至聲稱希望發生一場巨大的災難以使他有機會顯示出“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劇作揭露了資產階級婚姻的虛偽性,肯定了娜拉的出走,具有進步的社會意義。事實上,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娜拉在出走之後,完全能夠像林丹太太那樣靠自己的工作養活自己。但怎樣才能使婦女獲得真正的解放,易卜生並不清楚。他在劇中只是提出了問題,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道路。而當他試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如《海上夫人》),他的方案卻是錯誤而不切實際的。
劇本主題突出、人物鮮明、結構嚴密、情節集中,矛盾的發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條不紊。作者把劇情安排在聖誕節前後三天之內,藉以突出節日的歡樂氣氛和家庭悲劇之間的對比;以銀行職員柯洛克斯泰因被海爾茂辭退,便利用借據來要挾娜拉為他保住職位為主線,引出人物之間各種矛盾的交錯展開,讓女主人公在短短三天中,經歷了一場激烈而複雜的內心鬥爭:從平靜到混亂,從幻想到破裂,最後完成自我覺醒,從而取得了極為強烈的戲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