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匯率波動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1-08

有哪些因素影響歐元匯率的波動

影響歐元因素:

1. The Eurozone: 歐元區

由12個國家組成,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和希臘,均使用歐元作為流通貨幣。

2. 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歐洲央行

控制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是央行委員會,由執委和12個成員國的央行總裁 組成。執委包括ECB總裁,副總裁和4個成員。

3. ECB的政策目標:首要目標就是穩定價格

其貨幣政策有兩大主要基礎,一是對價格走向和價格穩定風險的展望。價格穩定主要 通過調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Harmoniz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HICP)來衡量, 使其年增長量低於2%。HICP尤為重要,由一系列指數和預期值組成,是衡量通貨膨脹 重要指標。二是控制貨幣增長的貨幣供應量(M3)。ECB將M3年增的參考值定為4.5%。 ECB每兩週的週四舉行一次委員會,來制訂新的利率指標。每月的第一次會議後,ECB 都會發布一份簡報,從整體上公佈貨幣政策和經濟狀況展望。

4. Interest Rates: 一般利率

是央行用來調節貨幣市場流動性而進行的"借新債還舊債"中的主要短期匯率。此利 率和美國聯邦資金利率的利差,是決定EUR/USD匯率的因素之一。

5. 3-month Eurodeposit (Euribor): 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

指存放在歐元區外的銀行中的歐元存款。同樣,這個利率與其它國家同種同期利率 的利差也被用來評估匯率水平。例如,當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高於同期3個月 歐洲美圓存款利率時,EUR/USD匯率就會得到提升。

6. 10-Year Government Bonds: 10年期政府債券

其與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利差是另一個影響EUR/USD的重要因素。通常用德國10 年期政府債券做為基準。如果其利率水平低於同期美國國庫券,那麼如果利差縮小 (即德國債券收益率上升或美國國庫券收益率下降),理論上會推升EUR/USD匯率。 因此,兩者的利差一般比兩者的絕對價值更有參考意義。

7.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

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來自德國,歐元區內最大的經濟體。主要數據包括:GDP,通貨 膨脹數據(CPI或HCPI),工業生產和失業率。如果單獨從德國看,則還包括IFO 調查(是一個使用廣泛的商業信心調查指數)。還有每個成員國的財政赤字,依照 歐元區的穩定和增長協議(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各國財政赤字必須 控制在佔GDP的3%以下,並且各國都要有進一步降低赤字的目標。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影響。同美圓匯率一樣,交叉盤也會影響到歐元匯率。

8. 3-month Euro Futures Contract (Euribor): 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

這種合約價值顯示市場對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的期望值(和合約的到期日有 關)。例如,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和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的息差是決定 EUR/USD未來走勢的基本變化。

9. 政治因素

和其它匯率相比,EUR/USD最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如法國,德國或意大利的 國內因素。原蘇聯國家政治金融上的不穩定也會影響到歐元,因為有相當大一部分 德國投資者投資到俄羅斯。...

匯率波動大的原因是什麼

有一定影響,但不會直接影響到人民幣匯率。因為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政策,我國匯率採用的是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人民幣主要受美元的影響。(也就是說歐元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大不大,要看歐元對美元匯率波動大不大)如果歐元匯率的變動或某些政策的實行對美元產生較大波動,那麼人民幣匯率也將會出現較大幅度波動。

歐元匯率制度的類型及成因?

一是歐元對歐盟外實行單一的浮動匯率制;二是歐元對歐盟內非歐元成員國實行“歐洲第二匯率機制(ERM2)1”,即歐元與尚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貨幣間的波動幅度保持在15%以內。

1972年,歐共體開始實行聯合浮動匯率制度。聯合浮動匯率制度是指參與國貨幣相互之間保持可調整的盯住匯率,即相互之間保持穩定的匯率,對外則實行集體浮動匯率。參與聯合浮動的歐洲六國貨幣匯率對美元的波動幅度不得超過±1.125%。

從1979年歐洲貨幣體系成立到歐元啟動前,歐洲貨幣體系實行的是對內可調整盯住,對外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該匯率機制又被稱為歐洲第一匯率機制(ERM1)。它與1973年3月開始實行的聯合浮動匯率制度的不同之處在於歐洲第一匯率機制主要通過兩種匯率干預體系來實現匯率穩定機制:一是平價網體系,二是貨幣籃子體系。

平價網體系要求成員國貨幣之間彼此確定中心匯率,各成員國相互之間的匯率只能在中心匯率上下2.25%間浮動(個別國家為6%)。如果任何一國的貨幣波幅超過容許波動的幅度,該國中央銀行就有義務採取行動干預,使匯率回覆到規定的幅度之內。所謂的“籃子體系”,是指每個成員國貨幣只同“籃子貨幣”—埃居(Ecu)相聯繫。任何成員國貨幣偏離對埃居(Ecu)的中心匯率,都必須進行干預。貨幣籃子體系首先確定成員國貨幣對歐洲貨幣單位的中心匯率,然後計算每種貨幣對這一中心匯率所容許的最大偏離幅度。由於各成員國之間的妥協,最後實際採用了上述兩種體系相結合的方式。

1997年6月16日,歐盟十五國首腦在阿姆斯特丹舉行高峰會議,通過了《新的貨幣、匯率機制》,批准從1999年1月1日開始實行新的匯率機制,即歐洲第二匯率機制(ERM2)。其內容包括:(1)新的匯率機制以歐元為中心和記賬單位,與尚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建立雙向匯率機制,取消現存的多邊平準匯率機制;(2)歐元與尚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貨幣間的匯率稱為中心匯率,其波動幅度在15%以內;(3)歐洲中央銀行負責管理匯率機制的日常事務,協調歐元區國家與尚未加入歐元區的歐盟成員國間的貨幣政策;後者同樣有權利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而且可以申請歐洲貨幣合作基金的信貸支持,可以使用“極短期信貸機制”。

歐洲第二匯率機制一方面是以政府間的協定為基礎,另一方面還以各國中央銀行間的平行協定為基礎。歐盟理事會的決議形成了新的匯率機制的基礎,而具體的運作程序則由歐洲中央銀行與各歐盟成員國中央銀行之間的協議來確定。

匯率在究竟是如何被確定的?為什麼會波動?

所有外匯交易均涉及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在任一時候,實際的匯率將主要由相應貨幣的供給與需求決定。記住對於某種貨幣的需求意味著另一種貨幣的供給,同樣,當你提供某種貨幣時也意味著對於另一種貨幣的需求。有如下因素影響貨幣的供給與需求,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

一、貨幣政策

當央行認為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是有效的且干預結果將與政府的貨幣政策一致時,央行在外匯市場的參與將影響匯率。央行的參與通常是通過買入或賣出本幣以將本幣穩定在一個被認為是真實和理想的水平。市場的其他參與者對於政府貨幣政策對於匯率影響的判斷以及對於將來政策的預期同樣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二、政治形勢

如果全球形勢趨於緊張,則會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一些貨幣的非正常流入或流出將發生,最後可能的結果是匯率的大幅波動。政治形勢的穩定與否關係著貨幣的穩定與否,通常意義上,一國的政治形勢越穩定,則該國的貨幣越穩定。

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例加以說明。1987年底,由於美元的持續貶值,為了維持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1987年12月23日西方七國財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發表聯合聲明,並於1988年1月4日開始在外匯市場實施大規模的聯合干預行動,大量拋售日元和德國馬克,購進美元,從而使美元匯率回升,維持了美元匯率德基本穩定。例二,如果你關注歐元,你一定注意到了在科索沃戰爭期間,連續三個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累計下跌了10%,原因之一便是科索沃戰局對歐元形成下浮壓力。

三、國際收支狀況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將導致其本幣匯率的波動。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的一切對外經濟、金融關係的總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該國的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係對匯率的影響。

由某項經濟交易(如出口)或資本交易(如外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引起了外匯的收入。由於外匯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國市場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投入國內流通。這就形成了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而由於某項經濟交易(如進口)或資本交易(到國外投資)則引起了外匯支出。因要以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方能滿足各自的經濟需要,在外匯市場上便產生了對外匯的需要。

把這些交易綜合起來,全部記入國際收支統計表中,便構成了一國的外匯收支狀況。如果外匯收入大於支出,則外匯的供應量增大;如果外匯支出大於收入,則對外匯的需求量增大。外匯供應量增大,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下降,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上升;當外匯需求量增大時,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上漲,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下跌。

四、利率

當一國的主導利率相對於另一國的利率上升或下降時,為追求更高的資金回報,低利率的貨幣將被賣出,而高利率的貨幣將被買入。由於相對高利率貨幣的需求增加,故該貨幣對其他貨幣將升值。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以解釋利率如何影響匯率的:假設有兩國A和B,兩國都不實行外匯管制,資金可在兩國間自由流動。作為A國貨幣政策的一部分,該國利率被上調了1%。同時B國的利率水平不變。市場上存在著數額龐大的短期遊資,這部分遊資總在國與國之間流動以尋找最優惠的利率。當其他條件不變而A國的主導利率上調,鉅額的短期遊資就會流入A國以追求更高的利率。當遊資從B國流出時,鉅額的B國貨幣將被賣出以兌換A國貨幣。這樣對於A國貨幣的需求上升,其結果是A國貨幣相對B國貨幣走強。

以上例子是對於兩國間的情況,實際上,在市場國際化的今天,它同樣實用於全球範圍。多年來,資金的自由流動和外匯管制的消除是大勢所趨。這種趨......

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原因?詳細一點

我國的匯率機制是國家控制的浮動機制,並非像美元、歐元等國家自由浮動。但是匯率變動也有各種原因有內部與外部原因,我國貨幣是禁止買賣的,所以匯率的變動主要卡國家政策等各方面原因。

在1999年至今的樓市上漲是國家經濟發展加速、人人都知道房價過熱所以國家提高了利率稅收來壓低炒樓現象。而在房市被國家所帶來的高成本,人們開始進入股市,而在大盤長勢超過6000點後,銀行準備金被提高,印花稅的上升,很明顯的國家在有意的減慢經濟發展速度,使其不要過快過熱的發展、而在2007年為了增加農村人口經濟發展,農產品價格開始上漲,這一行為不僅增加了農村人口的經濟收入,而且的城鎮人口的消費帶動了。中國人民喜歡存錢,所以國家呼籲人民消費,人們並沒有太大的響應。而更具經濟學家的說明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為4%以內是正常的,而中國也是以每年4%左右的通脹。所以物價上漲是很正常的,但是隨著物價上漲,人民的收入也在上升中。上海的最低收入從600元,一路提升到840元、960元、但是物價上漲要比工資上漲來的大。我認為其之間的差別有一部分是人名幣匯率上升的關係。綜上所述人民幣匯率上升與國家內部的經濟發展有一定關係。

在國外方面,在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政府聲明人民幣不貶值,在國際上帶來了良好的聲譽。而在國家貿易中中國一直處與出口大於進口的順差。所以世界各國特別是與中國城競爭關係的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再加之常年的順差,中國政府有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巨大。還有我國原先匯率是盯緊美元的。與美元保持著常年的1:7.5的匯率。但是中國經濟發展與外貿的大量順差,使美國希望人民幣貶值,但是中國政府不願意變動匯率,美國就自身貶值,而中國政府也不傻,所以不在盯緊美元,而是盯住一欄貨幣,在07年美國受到次債危機的影響。美元狂跌。從而使得的人民幣在上升,又加之中國國內的各種好消息使的人民幣前途一片光明,人民幣開始上升終於破7了在將來人民幣的上升空間還是很的大。在中國國內人民希望人民幣上升,這樣國民出國旅遊等活動。人們將從中獲利,而在國際市場人民幣上升會對出口帶來影響,但是對進口國外高科技技術與設備是有利的。中國政府的國家經濟建設與發展是快速的連續10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也是人民幣升值的一大動力

內部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外部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觀望是的人民幣有著升值壓力。

外匯的價格波動是什麼因素訣定的

主要是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國家的宏觀調控,這個是國家為了經濟能夠平穩運行,為了貿易、幣值穩定等,主觀對經濟進行調控的。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市場因素,簡單來說就是供需關係決定了匯價的高低,市場如果對某國的經濟或者貨幣看好,那麼就會造成該國貨幣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歐元匯率為什麼下跌

近期歐元走低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歐元在近期美元指數回落時錄得較大漲幅,美元反彈時,歐元會相應走低,另一方面,歐洲央行官員據稱對於退出寬鬆政策仍然持謹慎態度,而之前歐洲央行官員表示考慮逐步削減QE,寬鬆貨幣政策也是不利於歐元的。

為什麼歐元和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波動這麼大

為什麼歐元和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波動這麼大?

因為最近歐元、英鎊對美圓波動很大。人民幣和港幣是參考著美圓轉的。

而歐元、英鎊對美圓,匯率的波動是肯定大的,在國際金融上,都是主要貨幣,越是金融盯穩定的時候,這幾個貨幣的匯率肯定劇烈波動。此消彼漲

所有外匯的匯率為什麼每分每秒都會有所變動

樓上三位說的都對。首先要說現在國際上這幾個貨幣美元、日元、歐元、英鎊、還有加拿大元、澳元等商品貨幣遵循的體制。他們是浮動匯率。也就是說,央行沒有絕對的權利去規定,今天是什麼兌換比率,明天是什麼兌換比率。而這一兌換比率完全是由各個市場中的交易來左右的。

當某種貨幣的需求量大,它就會升值。反之亦然。

之所以他們會變動很頻繁,原因就是全球的外匯市場。外匯市場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各個地區的外匯市場雖然有開盤收盤,但是隨著地球的轉動,不同的市場在收盤,又有開盤的市場,所以你看到的貨幣對,每分鐘都在變動。二十四小時的變動。除了週末梗呵呵

歸根結底,他們還是因為供需關係而造成的變動。

歐元匯率怎麼一直下跌啊

近期一系列重要事件和經濟數據公佈之前市場依舊偏於看淡歐元,歐元兌美元在1.1770的低位徘徊。在本週的多數時間內,看漲美元情緒爆棚引發大量買盤使歐元的反彈均無功而返。歐元在週二(1月13日)觸及1.1860之後,也再度受到歐洲央行QE預期升溫的打壓,之後基本在1.1800下方波動。

本週三(1月14日)將公佈美國零售銷售數據(預期-0.1%),之後將發佈美聯儲褐皮書。另外,歐洲法院將就德國對歐洲央行OMT計劃提出的質疑作出裁決,隨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和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基將在柏林舉行會晤。

在歐元兌美元短期走勢較平穩之時,各大機構也紛紛發表了歐元兌美元的最新觀點:

豐業銀行(Scotiabank)仍然偏向於看空歐元兌美元,該行分析師依表示,從技術上看歐元兌美元仍處於下跌通道,所有指標都顯示歐元兌美元有進一步下跌的風險。近期的支撐在1.1754,而1.1700則是較為關鍵的支撐點位。

歐元兌美元已經下跌0.61%至1.1765,下面一系列支撐分別在1.1754(2015年8月低點),1.1640(2005年11月低點)和1.1376(2003年11月低點)。而向上突破1.1871(1月12日高點)之後的目標位在1.1897(1月7日高點)和1.1916(10日移動平均線)。

摩根大通(JP Morgan)雖然看空,但卻在低位看好反彈走勢,該行外匯分析Thomas Anthonj指出,雖然現在歐元匯價的下降趨勢沒有改變,但是在1.1641(2005年低位)卻有較大可能出現反彈。

Anthonj表示,歐元兌美元從1.3993開始走出5波下跌浪,在1.1673/66/41這三個強支撐反彈的概率在不斷增加。突破1.1859/61之後將引反彈至第一個T型1.2046(38.2%的位置)。只有突破1.2046,歐元兌美元才有更大的反彈空間並收復1.2233,接下來將面對關鍵的T型1.2498。

Anthonj稱,如果跌破2005年1.1641的低點將會打開向下的空間至1.1212(2000至2008年反彈的61.8%),1.1091,甚至到1.0072的點位。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則最為看空歐元兌美元,該行外匯研究團隊表示,歐元兌美元將維持下跌趨勢,今年有可能觸及1.10。

德意志銀行表示,歐元兌美元最終還是跌破了6年來的震盪區間。而這次向下突破也標誌著新一輪的下跌即將開始,今年歐元兌美元有望觸及1.10的低位。

德意志銀行預計,歐洲央行的QE會對歐元產生顯著且持久的影響:歐元區方面面臨負政策利率,缺少緩衝機制的貨幣匯率自由浮動等可能推動歐元快速走軟的背景狀況,而與此同時,美歐之間的市場利率落差正在不斷加大,這也使得固定收益資產投資者的資金加速從歐洲市場流出。

此外,希臘大選的風險不斷增加,該國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在第二季度前並無法得到消除。同時,美國資本流入顯現出增長勢頭,以目前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資本流入今年年底有望轉正。如此情況都會令美元走強而歐元走軟的趨勢被進一步鞏固。

FXStreet首席分析師Valeria Bednarik指出,歐元兌美元仍被負面情緒所籠罩,近幾日趁反彈就賣出已經成為市場普遍的傾向。

Bednarik表示,從技術層面看,歐元兌美元處於下跌通道,但在1.1752的新低走出幾個基點的反彈。從短線看,美國交易時段1小時圖形中指標均顯示歐元兌美元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雖然歐元兌美元仍處於20日和100日移動平均線下方1.1800......

相關問題答案
歐元匯率波動的原因?
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原因?
人民幣匯率上漲的原因?
人民幣匯率下降的原因?
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原因?
匯率變化的原因政治?
流動比率增長的原因?
流動比率增加的原因?
流動比率過低的原因?
速動比率減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