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計算時間?
古代用什麼計算時間
古代用於計算時間的工具:
1.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表影最長的時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時候,夏至來臨了。它是我國創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
2.刻漏
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漏刻為了獲得恆定的流量,首先應使漏壺的水位保持恆定。其次,向受水壺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積必須固定,水管採用“渴烏”(虹吸)原理,便於調整和修理。有兩種保持水位恆定或接近恆定的方法,均見於宋代楊甲著《六經圖》(刊於1153年)中的“齊國風挈壺氏圖”。圖中“唐制呂才(約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壺上方加幾個補償壺,“今制燕肅(1030)定”刻漏採用溢流法,深四寸。多餘的水由平水壺(下匱)通過竹注筒流入減水盎。燕肅創制的漏壺叫蓮花漏,北宋時曾風行各地。
3.沙漏
史料記載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4.渾天儀
渾天儀古代文獻中有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前87)洛下閎、鮮于妄人作渾天儀之說,但未提到它的結構。《晉書·天文志》記載東漢張衡 (公元78~139)製造渾天儀,說在密室中用漏水驅動,儀器指示的星辰出沒時間與天文觀察的結果相符。《新唐書·天文志》對唐開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樑令瓚設計的渾天儀有較詳細的記述。儀器上分別裝有日、月兩個輪環,用水輪驅動渾象。渾象每天轉一週,日環轉1/365周,儀器還裝有兩個木偶,分別擊鼓報刻,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5.水運儀象臺
為北宋元佑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臺水運儀象臺高三丈五尺餘,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臺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臺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洩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水運儀象臺水運儀象臺有一套比較複雜的齒輪傳動系統。 在樞輪的上方和圓周旁有“天衡”裝置——擒縱機構,這是計時機械史上一項重大創造,它把樞輪的連續旋轉運動變為間歇旋轉運動。 在樞輪的上方和圓周旁有
古代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
古代用於計算時間的工具:
1.圭表 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表影最長的時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時候,夏至來臨了。它是我國創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
2.刻漏
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漏刻為了獲得恆定的流量,首先應使漏壺的水位保持恆定。其次,向受水壺注水的水管截面面積必須固定,水管採用“渴烏”(虹吸)原理,便於調整和修理。有兩種保持水位恆定或接近恆定的方法,均見於宋代楊甲著《六經圖》(刊於1153年)中的“齊國風挈壺氏圖”。圖中“唐制呂才(約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壺上方加幾個補償壺,“今制燕肅(1030)定”刻漏採用溢流法,深四寸。多餘的水由平水壺(下匱)通過竹注筒流入減水盎。燕肅創制的漏壺叫蓮花漏,北宋時曾風行各地。
3.沙漏
史料記載沙漏 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4.渾天儀
渾天儀古代文獻中有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前87)洛下閎、鮮于妄人作渾天儀之說,但未提到它的結構。《晉書·天文志》記載東漢張衡 (公元78~139)製造渾天儀,說在密室中用漏水驅動,儀器指示的星辰出沒時間與天文觀察的結果相符。《新唐書·天文志》對唐開元十三年(725)僧一行和樑令瓚設計的渾天儀有較詳細的記述。儀器上分別裝有日、月兩個輪環,用水輪驅動渾象。渾象每天轉一週,日環轉1/365周,儀器還裝有兩個木偶,分別擊鼓報刻,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
5.水運儀象臺
為北宋元佑三年(1088)蘇頌、韓公廉等人所制。他們於紹聖(1094~1097)初年著《新儀象法要》,載有總圖和部件圖多幅。這臺水運儀象臺高三丈五尺餘, 寬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狹下廣的木建築。臺的下層有提水裝置,由人力推動河車,帶動升水上輪和下輪(筒車),將水提到天河(受水槽),注入天池(蓄水池)。臺中平水壺保持水位恆定,並通過一定截面的水管向樞輪(水輪)上的受水壺流洩恆定流量的水,推動樞輪。樞輪通過傳動齒輪帶動晝夜機輪、渾象和渾儀。 水運儀象臺水運儀象臺有一套比較複雜的齒輪傳動系統。 在樞輪的上方和圓周旁有“天衡”裝置——擒縱機構,這是計時機械史上一項重大創造,它把樞輪的連續旋轉運動變為間歇旋轉運動。 在樞輪的上方和圓周旁有
古代計算時間有哪些工具
日晷,
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月晷
是與日晷相似,用來指示時間的工具。最基本的月晷是與日晷相同的,但只有在滿月的夜晚才能正確的顯示時間。而因為月出時間平均每天延遲48分鐘,因此假設有足夠的月光能讀出時間,滿月之後指示的時間每天平均會快48分鐘。因此,在滿月前或後一個星期,月晷指示的時間會與實際的相差5小時又36分鐘。 比較高級的月晷會包括一張圖表,顯示如何計算以得到正確的時間,並且有轉盤可以調整經度和緯度。
圭表
是古代漢族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早在公元前7世紀,中國就開始使用了。據說,日晷還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圭表是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以定節令,定迴歸年或陽曆年。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國所測定的迴歸年數值的準確度斗居世界第一。通過進一步研究計算,古代漢族學者還掌握了二十四節氣的圭表日影長度。這樣,圭表不僅可以用來制定節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曆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曆年以及二十四個二節令的日期,作為指導漢族勞動人民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
刻漏
中國古代漢族科學家發明的計時器。漏是指帶孔的壺,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種。早期多為洩水型漏刻,水從漏壺孔流出,漏壺中的浮箭隨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壺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為了得到均勻水流可置多級受水壺。
沙漏
也叫做沙鍾,是一種測量時間的裝置。西方沙漏由兩個玻璃球和一個狹窄的連接管道組成的。通過充滿了沙子的玻璃球從上面穿過狹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時間來對時間進行測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該沙漏可以被顛倒以測量時間了,一般的沙漏有一個名義上的運行時間1分鐘。
水鍾
在中國又叫做“刻漏”,“漏壺”。根據等時性原理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洩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裝滿(受水型)。中國的水鍾,最先是洩水型,後來洩水型與受水型同時並用或兩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裝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壺逐漸流行,甚至到處使用。
請問古代人是如何計算日期的?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論,應該有觀察和實踐基礎,不是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概念。比如中醫鍼灸取穴,講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時辰,取穴是有規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規律符合。至於後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預測一個人的命運,就大家自己判斷其真偽吧。六十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進行循環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年月日時都是60一個循環。60在時間領域是個奇妙的數字。不但中國古人用60作為循環,現在來自西方的計時法中,一分鐘是60秒,一小時是60分鐘。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同樣,現在的一天24個小時,和中國傳統的每天12個時辰(時辰也就是大時,兩個小時為一個大時)對應,中國用5天作為一個時辰的大循環,所謂“五日一候”,共是60個時辰。下面列出六十個干支組合(稱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月的紀法以節氣來劃分:紀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輪迴。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干支紀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節之後開始的。比如2006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點27分,那麼7點26分還屬於乙酉年,7點27分開始就是丙戌年。紀月
同樣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紀月。一個新的干支月也是從一個節氣開始的。比如2006年3月6日01時29分是驚蟄,那麼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後就是辛卯月。 紀年和紀月,都是根據節氣劃分的。而節氣的交節時間,則是精確觀測天象後才能確定的,它反映了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運行位置。日子以一個起點日開始,60天一個循環:紀日
一個晝夜為一天。用六十甲子來依次紀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一個循環。新的一天是從夜裡子時開始的。紀時
每天劃分為12個等份,是12個時辰。5天共60個時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當前時辰為丙寅,下一個時辰就是丁卯。時辰的確立,需要用真太陽時計算。 紀日和紀時,記錄了地球繞太陽運動和自轉的情況。四柱
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數值,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八字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時的時間四柱記錄。它記錄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地球、太陽、宇宙相對位置的一些信息。所以從八字本身的意思來說,它是一個時間記錄,至於怎麼去解讀八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如果過份地依賴它,就是迷信。因為它畢竟只是記錄了一個人的很少的一部分信息,宇宙這麼浩瀚、人生如此複雜,人的一生主要還是靠自己努力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