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育理念有哪些?
新課程理念有哪些?
新課程體現出以下三大課堂教學理念:
1.生活性(——迴歸生活,體現生活性,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 追求教學的真實性,淡化教學的純藝術性追求,即教學語言滴水不漏;教學環節天衣無縫;細節處理獨具匠心;時間安排精確無誤;教學運行波瀾壯闊。我們寧要有缺陷的真實,也不要虛假的完美。要回歸生活,強調對話、交往、互動的生成性教學。
2.發展性——發展性教學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教學的根本任務。 一線教師要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反思原有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及造成的原因,積極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在理論上研究,在實踐中探索,從根本上摒棄陳舊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構建新課程精神指導下的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要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強調課堂上師生互動,關注課堂中愉悅和諧的群體生活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新課程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這就是教師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內容的研究者,教育藝術的探索者,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學校制度建設的參與者,校本課程的開發者。
3.生命性——生命化教學 要把教學提升到生命層次,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的一段生命歷程,一種生命體驗和感悟,這是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境界。 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今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 葉瀾教授在“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文中做出過這樣一連串的追問:“當學生精神不振時,你能否使他們振作?當學生過度興奮時,你能否使他們歸於平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你能否給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你能否喚起他的力量?你能否從學生的眼睛裡讀出願望?你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造?你能否覺察出學生細微的進步和變化?你能否讓學生自己明白錯誤?你能否用不同的語言方式讓學生感受關注?你能否使學生覺得你的精神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你能否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你能否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愉、發現的驚喜?……也許,還可以再列出一百個這樣的問題,但卻不可能窮盡一個真正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可能發生的一切。” 這不正是我們新課程苦苦探求的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嗎? 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們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 生活性——體現了對學生的現實關懷——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活氣息; 發展性——體現了對學生的未來關懷——讓課堂教學以人的發展為本; 生命性——體現了對學生的終極關懷——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氣息。 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就會使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使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新課程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理念有哪些區別
新課程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理念有哪些區別?
答:
1、學習主體的確定
教師由原來的獨白者轉變為對話者,在對話中,教師“走下神壇”作為夥伴跟學生相遇,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體驗感悟著真理的力量、對話的樂趣、人格的尊嚴與生活的美好,教師與學生圍繞符合任務又同為師生感興趣的話題或教學專題展開暢所欲言的平等對話和信息交流。
2、教學方法的轉變
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的方式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作為站在教育陣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師必須要改過去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看、滿堂轉、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師演生看等形式單一的教學方式。倡導的學生獨立思考、自學、實驗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辨論等一切學習方式。
3、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它一語道出了教學方法的最高境界,教師不必照本宣科,或去照搬別的優秀教師成功經驗和模式,因為我們的教學的對象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學生的差異,地區的差別,教師的教學特點不同等等,都決定教師不可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教學模式或千篇一律地走老路。在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發展個性,以使學生的知識和情感能和諧發展。
4、適當放飛課堂思維
教師開始從以前的演員轉變成了現在的導演,從權威變成了學習者的摯友,從評估者成了參與者,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成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掌握學習這些知識的方法和手段。
5、教路多元化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轉變觀念是新課改的核心問題。勇敢地越出“教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善於關注學生的“插嘴”,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6、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的轉變,也是是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
新課改要求教師應具備的十大教育理念
一、從課堂教學突破,深入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的理念
二、重新教育中國人的理念
三、以人為本的理念
四、豐富學生生活的理念
五、少講多學的理念
六、改變學習方式的理念
七、有效教學的理念
八、提高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科學技術含量和藝術水平的理念
九、運用與開發多元智能的理念
十、以評價促發展的理念
新課程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理念有哪些區別
這些要求的提出,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可以說,傳統的以講授為中心的許多教學方法已不能完全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樹立新的學生觀,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人文素養。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做了一些嘗試: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需要,現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瞭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古人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在講授教材中《我和父母》這一課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從兩個角度去討論我和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一個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討論,一個是從學生自己的角度去討論。不少學生或許就會在發言中提到“從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在父母的眼裡,我們依舊是不諳世事的孩子,我們的獨立行為往往會令父母憂心忡忡,父母斷定,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須嚴加管教,否則後果堪憂;從學生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我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擁有自己對事情的決策權,有時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段距離,常常要想保守自己的一點祕密。”同學們經過熱烈的討論,很自然的便找出了與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因而可以順理成章地請同學們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這堂課的設計理念可以看出: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這種方式的教學使學生感覺輕鬆愉快,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二、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輔導者、支持者、幫助者,而非灌輸者、說教者、支配者,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夠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篤行。當講解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奉獻”時,學生有可能認為老師又在講大道理。這時,我會問學生:“我校舉辦的為貧困生捐款的活動,你們有沒有參加?我校還舉辦過為某一位教師治病捐款的活動,你們有沒有參加?”因為大多數學生參加了,這時他們會很自豪地說:“我們參加了。”緊接著,我會說:“你們的這種行為就是奉獻精神的具體體現,體現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奉獻。其實,我們這個社會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奉獻,只不過我們平時並未十分關注,而我們的社會正因為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無私奉獻者才繁榮富強的。你們將來走上社會以後,絕大多數同學就會成為奉獻於社會,振興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這樣講解,從學生身上引發開來,又回到學生身上,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不由自主地接受這樣的觀點,進而激發學生們積極奮發、不斷創新的精神,很自然的對學生們健康人格的培養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三、在相互研討中,開展學生的合作性學習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主探究中解決,不理解或難以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採用合作互研的方式加以解決,就組織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讓同桌的兩位學生髮揮各自學習的探究的優勢,就相關疑難......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對新理念的理解將有助於今後的教學
1、提高科學素養------新世紀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2、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提高和收穫
3、倡導探究性學習------學習的方法和思路,為今後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教師在教學中,以課程標準為教學目標,貫穿著四個理念,設計和自己的每節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