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家長有效的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4-11-16

跟家長應該如何溝通才能更加有效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有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是與家長溝通。應該如何有效地與家長溝通呢? 一、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基礎——對學生的愛 我們的老師要明白的是其實每一位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只不過他的愛和你的方式、內容不同罷了。這就需要溝通。真正對孩子的愛不僅孩子會感受到,家長也會通過一些事情深刻地感受到。二、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前提: 1、瞭解 這個瞭解是雙向的,一方面是教師要了解學生家長,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是要讓家長了解教師。這個可以在學期初的第一次家長會上,也可以用書信的方式。對自己的自然情況、對學生教育的構想等等。 2、尊重前面我們說過了,在學生教育的問題上家長和教師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應該有同理心,從學生家長的角度來想問題。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 3、真誠 如果家長來訪時,希望與班上老師交談自己孩子的情況,而老師很忙,又不好意思回絕,就邊做手中工作,邊心不在焉的應:“哎,這孩子不錯,表現還可以……”很顯然,這樣的談話不是家長所希望的。教師表現出的不夠熱情、缺乏真誠的態度,會大大挫傷家長的積極性。可以斷定受如此“打擊”的家長,是很難積極主動與教師溝通的。三、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時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對於知識型的家長:一般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當然,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後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對於溺愛型的家長:一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家長,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著婉轉。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的瞭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班主任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對於脾氣暴躁型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恨鐵不成鋼”,學生一出現毛病,他們也不加分析就拳腳相向。與這樣的家長溝通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謹慎行事。要以柔風細雨式的交談方式,要讓家長知道: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並不是希望給自己的學生招來一頓皮肉之苦,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儘快認識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齊抓共管,共同教育學生。 對放任不管型的家長:多報一點喜,少報一點憂,決不誇大問題,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激發家長對孩子的愛心和期望心理,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使家長明白,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一定要加強,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對於後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對於氣勢洶洶的家長,我們要以理服人。碰到這種家長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帶微笑。在人際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也是一種無聲的語......

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反思

家園溝通時,首先要尊重家長。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其次,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媽媽真高興。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園互動。 最後,是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這時教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首先,要先揚後抑,即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其次,要避實就虛,即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待家長心情趨於平靜的時候再自然引出主題。如家長得知孩子在幼兒園裡闖禍了,往往會忐忑不安的等待教師的批評,這時如果教師先不渲染孩子的錯誤,而是談一些其他的話題,家長就會減少心理顧慮。通常情況下,家長會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師道歉,此時教師則應與家長共同並找出原因,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再次,要淡化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於孩子所犯錯誤的認識與態度。因此在本來就心情緊張的家長面前,教師關鍵在於表達一種願望,即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責任編輯:秦珊)

怎麼和家長有效的溝通

一、尊重家長、理解家長是前提

一方面要尊重家長。心理學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們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的嘗試就會失敗。”我們做班主任的不可能在跟家長接觸的短短時間內讓家長喜歡自己,但我們可以注重自己的言談方式,使家長產生一種願意跟你溝通的的慾望。因此再跟家長溝通之前,一般要充分準備好學生的材料,諸如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及老師近段時間的評語等。同時在腦海裡預想一下家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力求自己在迴應家長的問題時做到準確無誤,以增強家長對自己的信任感。而對於少數文化程度較高或教育孩子經驗豐富的家長我們本著虛心求教的態度,跟她們交流和請教管理孩子的方法,這樣既便利我們工作,同時也讓家長覺得我們比較民主隨和、誠實可信,從而更願意跟班主任聯繫溝通。

另一方面理解家長。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家長對孩子造成的一些過失或者為了孩子與老師發生的矛盾等問題。事實上,我們從家長那裡會得到學生的各種信息,同時老師還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如果教師與家長結成和諧融洽、互相信賴、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會把孩子引向好的發展。

二、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

因為家長的組成是非常複雜的,其知識結構、修養程度等都參差不齊,沒有哪一種家庭教育方法是萬能的,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班主任可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對於知識型的家長,班主任可以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在充分肯定家長的合理化建議的同時,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溺愛型的家長,班主任一般在交談時先肯定孩子的長處,然後用懇切委婉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以及溺愛所帶來的危害,從而使得這類家長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全面地瞭解孩子,並主動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對於那些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長,班主任要多強調家長在孩子成長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來,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反映給家長,激發他們對孩子的信心;對因離異而不管孩子的家長,要勸他們不要因個人恩怨而影響孩子,幫助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盡到自己的義務。其實無論與何種類型的家長溝通,最關鍵的還是要以誠待人,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建立家校聯繫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的聯繫途徑是家訪。通過家訪,班主任能瞭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家長的文化素質、家庭教育狀況等基本情況,從而對學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訪中,班主任宜與家長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過多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削弱家長對子女的信任。由於通訊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移動通訊具有的便捷、快速、方便等優點,使得電話或短信溝通成為一種新的方式。班主任通過給家長打電話、發短信的方式,既便捷,又宜於與家長的情感維繫。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與家長電話交流時,語氣要和藹,要親切。對學生的近期表現,要多肯定,多鼓勵;對於不足,要委婉表述。隨著現代網絡事業的發展,網絡平臺也日益成為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可通過Email、網絡博客等方式與家長在網上進行交流。

另一方面的聯繫途徑是定期開家長會。家長會是家校聯繫中佔主導、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家長會的定義是由學校或教師發起的,面向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交流、互動,介紹性的會議或活動。通俗講,就是“學校同家長聯繫的一種方式”。召開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家長與老師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學......

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

孩子是在家庭中成長,在學校中培養,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與學校中度過,既不能缺少了學校教育的科學嚴謹性,也不能缺乏了家庭教育的薰陶感染性。因此,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則成為連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橋樑。有效的交流溝通可以向家長反映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及時瞭解孩子出現的問題及表現出的優點,也可以讓老師更全面的掌握孩子的家庭背景,歷史問題,需要關注的地方,從而共同幫助和促進孩子提高。如何讓兩股繩擰成一股勁,則成為所有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 把握好合適的時間地點。

和家長的交流溝通不用非常刻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分為幾種處理方法:如果不是什麼特別重大的情況,最方便的時間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的幾分鐘,可以簡單描述下孩子近期的狀況,讓家長有個大致瞭解。如果情節嚴重,可以單獨約到學校來,但也應該考慮家長的上下班時間,也可以提出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一般是家長下班之後的時候,請特意來找一下老師。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情況,最好不要太頻繁的驚動家長到學校,反而容易造成家長的厭煩情緒,每學期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如果家長實在沒有時間來,可以直接利用現代工具,可以通過“校信通”平臺發送信息給家長通告,也可以直接電話或者消息家長手機,是最為便捷而且節省時間的。總之,不能抱有“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思想,要尊重和珍惜家長的時間。 二、改善語氣。 有時會聽到剛從孩子老師辦公室出來的家長憤憤不平地抱怨:“一張條子或者一個電話就把我們叫到學校。站在老師面前家長就沒有說話的機會、交流的權利,這讓我們做家長的感到不平等,尊嚴受到傷害。在你學校上學的是我的兒子,不是我。” “現在老師動不動就把家長請到學校去,也不管你有多重要的事,他讓你去,你就得趕緊去,去了就那麼點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老師的事還是家長的事?孩子調皮我們不是不管,可管也不是一天兩天能見效的……”校內幾位家長不停地議論著。“年輕輕的老師,臉一繃,教育家長比教育孩子有招數,讓你跟孩子往他跟前一站,劈頭蓋臉一通數落,我們做家長的就怕孩子說,老師請您去一趟,去學校見老師,那心情真是排除萬難,不怕犧牲……”放學路上一群家長評論著。以上現象並不是個別情況,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已是一種較普遍,在每所中小學幾乎天天都在發生的現象。從中不難看出:家長多麼希望老師放下架子,走近家長平等交流。我們是教師,是為孩子和孩子的家長服務的,應該一切從學生著想。我們是和家長討論問題而不是僅僅訴說問題,多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表示出對家長的理解,比如多說說“知道你們家長工作忙,還請你們到學校來,實在不好意思。不過您的孩子確實出現了比較讓人操心的問題,我們希望可以共同解決”之類的客套詞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長表現出實際中的某些困難,可以試探的幫他想想辦法,看看是否可行,讓家長感覺到老師是在幫自己的,是想幫自己為孩子好的,有著這樣的思想基礎,交流溝通起來就會比較輕鬆與方便的多。

如果和家長的溝通交流是為了表揚孩子,當然話題開展的比較輕鬆。如果是需要家長配合做某件事情,最好先試探家長最近是否有時間。如果是反映孩子最近不太良好的表現,儘量先說孩子做的還不錯的的事情,再探討到孩子的問題,孩子犯的錯誤應該嚴厲指出,但是針對孩子,儘量不要牽扯到家長,否則家長會感到沒有面子而產生抵觸情緒,需要家長做什麼的時候儘量用“希望家長……”

或者“如果家長能這樣,對他肯定有幫助”這樣的協調語氣,不能是命令。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一句話能把人說跳”,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是進行有效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不可一味指責,也應該是錯就說不隱瞞不誇大,讓語氣盡量柔和,讓家長......

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當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希望他人將自己看成大人,特別是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自己。然而不知怎樣與父母溝通,使得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常常陷入與父母無法交流,產生代溝的煩惱之中。有時一個小小的家庭問題出現時,由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缺少溝通,常常使得問題激化,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庭衝突升級。家庭矛盾的不及時解決,不但不利於家庭和睦,同時也不利於中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作為子女的中學生,不應該和父母“一句起,兩句止”,期望父母單方面改變以往的溝通方式也不可取。自己應該主動與父母溝通。那麼如何與父母溝通呢? 所謂溝通,是讓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及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法。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其實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有效溝通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領:1、瞭解是前提。瞭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求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衝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瞭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保存異,就是保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外,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信息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瞭解自己。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於父母。不管怎麼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他們也經歷過“疾風驟雨”時期,以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要經常坐下來,跟爸爸談談你在學校的情況,跟媽媽談談你遇到的煩惱,這樣父母也會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跟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於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會無意中縮小代溝,增進家庭親情。父母是愛我們的,只要我們同樣以愛的方式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

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第一,我認為必須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家長的基本信息。因為家長的職業、性格、認知水平的不同,他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你可以通過走訪、電訪或和學生的聊天中,瞭解家裡父母的立場,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感覺出家庭是否和睦,什麼是他們忌諱的,什麼是他們喜歡的等等。這樣,在和家長的溝通時,就更能知己知彼。

第二,對不同的家長,一定要有不同的態度。比如對於那些對孩子相對寵愛的家長,交流時,首先應該肯定他孩子的優點,在充分、客觀的讚揚中,家長會對你的尊重回報尊重,之後,你再委婉指出他的孩子的不足之處,這樣讓他接受你的觀點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又比如對於那些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放任不管的家長,我們要不斷激發家長的責任感,積極主動讓他們參與到對孩子的各項教育活動中來,也必須對他們指出放任不管對孩子成長帶來的危害。再比如對那些後進生的家長,我們不能總是橫向比較,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家長對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主動跟我們班主任交流,配合我們的工作。

第三,在信息發達的當今,我們可以用多種先進科學、便捷有效的的方式提高交流的實效性。像筆者所在學校,交流形式就是豐富多彩。比如家校聯繫通,每週一次的反饋,包括學生的近況,家庭作業,要交的費用,家長要注意的事項等等。比如班級QQ群,一般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群,有必要時家長(或兄弟姐妹等)都加入進來,可以聊下當天的作業,學生的表現,教育的心得等。比如電訪,學生有任何特殊表現或要請假出校門,班主任都要告知家長,當然不是隨意把學生的缺點放大,更不是打小報告。比如走訪,這是最有效的家校聯繫手段。像我們學校,每個學期期末都會組織全校教職工,自上而下,大面積的對學生家庭進行走訪。在這種近距離的交流中,我們總能及早發現問題,從而有效解決問題。還有每學期的家長會,讓家長之間多交流心得,談談自己的教育經驗,也是深受家長喜歡並有很好效果的溝通方式。

當然,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策略多多,我想我們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必須遵循下列幾條原則:

1、坦誠相對,有禮有節。班主任要本著誠懇的態度和家長進行交流,尊重他們

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地聽取他們合理有益的建議。家長都是要面子的,我們不能為了孩子一點錯誤,就立馬讓家長到學校來接受“教育”,如果方式方法不對,可能還會引發家長的反感甚至抗拒心理。只有我們先積極主動,誠心誠意去打動他的心,再循序漸進,慢慢實現教育目標。共同的坦誠,換位思考,有禮有節,才能讓溝通和諧、持續。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首先必須能沉得住氣,不能性急,更不能辱罵家長,否則一切工作前功盡棄。

2、天時地利人和。和家長的溝通,一定要抓住最好的時機和地點,還要找準話題的切入點。假如是很小的問題,可以電話通知;假如是私人的問題,就絕對不能在辦公室裡交流;假如學生犯錯比較嚴重,也適宜選取走廊、或人少的地方交流。話題的切入點要合適,比如學生父母,可以直接入正題,而學生的爺爺奶奶,最好能以拉家常的形式進入話題,在舒適溫馨的環境中進行溝通。只有場合找對了,人的心情才能舒暢了,交流就順利多了。

3、平等獨立,不卑不亢。我所說的平等更多意義上是指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相信每位班主任都能在工作中遇到那些蠻不講理甚至仇視班主任的家長,在他的咄咄逼人下,許多年輕班主任會招架不住,委曲求全,甚至痛哭流涕。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可不必發言,無須過多解釋,只要我們的處理合情、合理、合法,我們不必庸人自擾,更不必低聲下氣,有損了教師的形象和人格。

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是一門學......

如何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詳細??

如何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查閱了一些資料及談些個人感受,如下: 一、要尊重家長。尊重家長,打好與家長溝通的基礎。尊重學生家長是老師與家長取得有下溝通的首要條件。因為,與學生家長的人際關係的本質是互動,而互動的核心是相互依賴。應該說,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追求應當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動,因為在這種類型的互動中,才能真正凸現雙方的主體地位,體現主動性。但是現實中的情況往往是,教師是互動的主動方,決定了互動的激起、進行和結束,而家長屬於被動方,總是被“牽著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長,讓家長在心理上取得與教師地位的平等,就為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尊重家長:(1)要禮貌待人,要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家長到校,應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要有為人師表的風度和人格魅力。 (2)尊重家長要有理智的情緒。對於犯錯誤的學生,與家長溝通時更應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出現“愛屋及烏”的暈輪效應,本來是孩子的過錯,由於惱怒而把不滿發洩到家長的身上了而傷害家長的感情。因此,在與家長交往中,教師要客觀對待學生的錯誤,以商量的口氣與家長共商教育方法。 (3),尊重家長要講求談話的方法和策略。儘可能先說、多說孩子的優點,不應該當著學生家長的面訓斥他的孩子,不管怎麼樣,聽別人訓斥自己的孩子肯定不好受。可先把家長叫出辦公室,在一個單獨的環境裡向學生家長說明情況,形成一致意見。 (4)尊重家長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現在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有很高的學歷,有很高的認識水平和管理孩子的水平,如能經常徵求並尊重學生家長的意見,會讓家長覺得我們老師比較民主、誠實可信,有利於家長的聯繫溝通。 只有我們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校才能保持協調一致,溝通才有效。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三、耐心告訴家長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 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教育方面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從教師這裡瞭解到了正確的教育知識,及時的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也更加了解這個孩子,同時與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克服互相埋怨情緒。在面對後進生的時候,教師與家長間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師不會教,一方怨家長不會養。這樣,導致雙方產生對立情緒。老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解決辦法,防止只“揭短”“告狀”的現象。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且採取合理有效溝通方式。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我們學校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的歷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 由於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瞭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老師要堅持多元化原則,因人而異的採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常言說“人過一百,各色各樣”,交流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情而異。換......

怎樣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把事情做好,“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把握與家長的良好溝通,我們會發現小小的溝通魅力無窮。學校管理應該很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 ,只有很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不斷加強學校常規管理,以教學為中心,才能向教育要質量。所以我們要從溝通上下功夫,這樣我們的成功或許在於它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然而,我們學校當前出現了一些負面的效果,其負面的效果是:現在的學生與父母之間普遍存在著難以溝通的問題,子女對父母缺乏理解,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太認同,甚至有反感、抵抗等情緒,影響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針對這負面的效果,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很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因為學校和家庭的有效溝通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而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環境、家長的素質、教育方法都將對孩子思想道德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學校有責任發揮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把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方法傳授給家長,使學生在家中受到良好的啟發和科學的指導,從中體會到了父母、老師、學校及社會的關愛和良苦用心,懂得了用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老師和社會,達到了師生與家長心連心的目的,形成了學生、家長、教師之間有效溝通的和諧人際關係,營造了更加良好的育人環境。溝通是我們學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才能使我們順利通往成功之路。 一、針對當前我校學生與父母、家長關係的現狀,採取教育措施及心理指導,進行與家長的合理化溝通 (一)、現狀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分析:(1)其生理特點是生長髮迅速,身高增加尤為明顯,同時,獨立生活能力逐漸增強,但器官組織遠不如成人成熟。智力發育在小學階段,人的神經系統發育基本完成,分析綜合能力明顯增強,使其行為變得更有目的、更有意識,模仿力極強,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智力發育較學齡前有明顯的進步。但大腦細胞與成人相比,還較脆弱,故過多過久的腦力活動容易引起疲勞,學習缺乏持久性,自我控制能力弱。(2)、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在學校裡學習知識、接受教育,在認知、情感、意志、性格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變化,在身心發育和內心世界產生了諸多顯著特點:(a )、感知、記憶的特點。他們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漸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b)、想象、思維的特點:小學生的想象從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確的方向發展。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觀性。(c)、 情緒、性格的特點:小學生情緒容易衝動,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破涕為笑”之類的表現時常見到。小學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行為會漸漸形成習慣,性格也就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難以改變了。綜上可以看出,教師和家長應瞭解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心理髮展規律,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2、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現狀分析 農村“留守學生”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護、家庭的親情溫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著下列問題:(1)、家庭教育一片空白。為了生活,“留守學生”的父母不得不拼命尋求工作,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家庭教育就成為一片空白。負責監管孩子的爺爺奶奶,根本無法對被監管人——孫子孫女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2)、學校教育孤立無援。由於“留守學生”的父母外出,往往長輩或代管者監管不力或管理失控,因此這些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學校難以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無法形成......

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技巧

一個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都是不夠的: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應該說,這是校園人際關係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關係。因為家長的職業不同、層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要讓他們都能與學校“步調一致”,真的很不容易。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大教育環境。教師與家長必須做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共育新人。

一 .“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二、“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1、教師的家訪。每次家訪最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最好請任課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師在家訪中要有誠心和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如果教師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麼,家長必然會成為教師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麼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複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鑑。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怎樣才能和父母更好的溝通呢

招式一:主動交流 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爸爸媽媽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招式二:創造機會 每週至少跟爸媽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飯、田裡勞動、打球、逛街、看電視。邊做事情、邊交流。

招式三:認真傾聽 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著急反駁,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說不定你會了解父母大發雷霆背後的理由。

招式四:主動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動道歉,往往會得到父母的理解。

招式五:善於體諒 可能錯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爭辯。也許父母過於勞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招式六:控制情緒 與父母溝通不良時,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要動怒時,可以深呼吸、離開一會,或用涼水先洗把臉。

招式七:承擔責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幹些農活等。趁機還可以跟老爸老媽聊聊天。

招式八:討論問題,達成協議 學會遇事多與父母討論,並就如何行動達成協議。例如父母會擔心子女沉迷計算機而荒廢學業,如果能就玩計算機的時間和學業的平衡作出討論和達成協議,問題和分歧便能解決了。

心動不如行動!想想看,在未來的一月內,你跟父母溝通時,可以嘗試用哪些“招式”呢?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需要時間的。從自己做起,慢慢學習,不輕言放棄。如果你還有什麼新的招式,千萬別忘了與我們大家分享。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跟家長有效的溝通?
如何與客人有效的溝通?
如何做好有效的溝通?
如何增高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溝通?
什麼是有效的溝通方式?
在家如何減肥最有效?
幼兒園如何和家長溝通?
如何與員工有效溝通?
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