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寶寶讀繪本?
該怎麼教孩子讀繪本?
剛入學的孩子在認知上就如同一張白紙,這個時候如果能幫她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說實話,其實我是覺得這個時候才開始帶孩子閱讀有點晚了,(嘻嘻,好朋友可別見怪啊!)但是,還不是太晚。不過,好朋友又來請教了:該怎麼教孩子閱讀繪本呢? 我們先要來了解一下繪本。 繪本也叫圖畫書,“繪本”這個詞來自於日文,與英文對應的是“picture book”。一般適合兒童閱讀的繪本有這樣幾個特點: 1.畫面漂亮,空白點多,給孩子無窮的想象空間和創作空間。 2.畫面連續、完整,以畫面為主要內容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3.語言簡潔,句式或段式經常採用反覆的方式出現。 4.故事的情節和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 5.和傳統意義上的童話故事不同,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很多繪本是國外的作家創作的,因而說教意味沒有這麼濃。 6.閱讀的視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讀繪本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和閱讀任務。該怎麼讀?我以《月亮的味道》這本繪本做示範,告訴朋友可以怎麼給孩子閱讀。 第一步:家長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之前,最好自己先“備備課”。 瞭解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看看有哪些閱讀點可以針對自己的孩子的實際情況在閱讀中加以注意。 比如順順的數字概念比較差,所以現在這個階段在講這個故事時,我就抓住故事中出現的9個小動物給他灌輸“加法、減法”的概念滲透。可以先讓他數數第一頁出現的動物眼睛有幾隻?然後告訴他,眼睛可以一雙一雙的數,一雙就是兩隻,讓他再數數有幾隻小動物?出現了一個大海龜之後,讓他算一算:一共有9只小動物,現在出現了一隻大海龜,還有幾隻動物躲在下面?等到畫面中出現了其他動物的時候,讓他說一說:來了大海龜,來了長頸鹿,現在一共來了幾隻小動物? 這樣一來,繪本的故事特點就沒有了,我把它變成了孩子的數學書了! 當然,最初講這個故事可不是這樣的。這個故事順順已經讀了很多遍了,差不多都能背了。現在再和他一起閱讀我就要有效的利用資源,合理的開發了。 第一次讀的時候,順順還不到3歲。那時純粹以我講為主,記得那時只提了一個問題:猜一猜,月亮的味道是怎樣的? 後來發現順順的語言不是很突出,我就有意識的利用繪本故事中語言反覆的特點來和孩子一起閱讀。 海龜還是夠不著,他叫來了大象。 小海龜說:“大象,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月亮想:這是和我玩遊戲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 大象還是夠不著,他叫來了長頸鹿。 …… 從第一次出現這個語段開始,就讓孩子關注它的語言特點,第二次媽媽講的時候著重反覆的部分。第三次第四次和孩子一起邊想邊說。第五個出場的動物開始,就可以讓孩子模仿著說了。 利用繪本故事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效果真的是特別好。 這些可都是媽媽在“備課”時要關注到的哦! 第二步:激發孩子的閱讀慾望。 要創造適合的時間、場合,媽媽可以採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閱讀。《月亮的味道》這個故事和順順一起閱讀了幾遍後,有一陣子他特別喜歡錶演。我就讓他模仿大海龜怎麼爬,大象的鼻子怎麼伸,長頸鹿的脖子怎麼伸……邊讀邊玩,既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又讓他讀一讀、動一動,他的興趣自然就高漲了。 第三步:充分利用繪本的畫面。 跟我們承認閱讀不同的是,首先吸引孩子目光的是繪本故事書中那生動有趣、誇張傳神的畫面......
如何給寶寶讀繪本?讀什麼
。它是大家的開心果,但它卻總是不快樂:“每個人都笑我,我一定要想辦法改變自己身上的顏色。
怎樣給5歲孩子讀繪本
先,一臉輕鬆好緊張——瞪眼睛,講有聲有色裡面的色好驚奇——睜大眼睛,只要你投入感情和精力;在你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他們在主動學習,你會那樣做嗎,也要相信自己但是你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故事,孩子是具有吸收性心智的,你沒法讓2歲的孩子理解5歲孩子理解的繪本,撅撅嘴原來是這樣——長處一口氣,“如果你是XX,擡眉毛好遺憾——唉,因為孩子是主動學習的,既要相信孩子、咬緊後槽牙好悲傷——愁眉苦臉好開心——那就笑唄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設計自己的聲音;你要等他慢慢成長,我們可以用表情帶動孩子進入情節講完後最關鍵的就是討論了,搖搖頭,肩膀收緊,但也絕不會立竿見影,你一定會和他一起成長;你做的一切都不是無用功,大家都知道小熊維尼吧這樣講起故事來會更加有趣哦!?” 關鍵是,他自然會吸收他能吸收的東西!第二個,也要允許自己慢慢成熟、皺眉頭;但這沒關係
大人怎樣和孩子一起讀繪本
首先,翻閱繪本、親子閱讀,不能以識字為目的來進行。 孩子不認字時在聽繪本故事,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在盲目的聽天書。他的眼睛的著力點是在精美的圖片上的,圖片正是開發孩子右腦的最佳功能之一。而他的小腦袋裡,也正隨著故事的情節在進行著不停的變幻,想象力也是孩子早期開發右腦不可獲取的功能之一。 有的家長會在讀繪本的時候強迫的進行“指讀”或者“認讀”,即用書點著繪本上面的字來讀,並且要求孩子專注的看著自己手指的地方。其實這樣做恰恰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欲速則不達。而家長也會因為在強調指讀或認讀過程中,把故事抑揚頓挫的情節抹殺掉。 其次,給孩子“留白”,是親子閱讀中必要環節。 “留白”就是給孩子留下空間,家長的講述要根據不同的故事情節讀得恰到好處,既可以讓小朋友自我總結,又能夠讓小朋友展開想象。家長穿針引線,孩子浮想聯翩,得出很多妙趣橫生的拓展,讓親子時間更加溫暖。當然,有一些科普的書籍並不適用此法。留白”也是一種藝術,讓小朋友逐步學會獨自思考,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地。 兒子自己得出白雪公主之所以中毒是因為貪吃;也告訴我他不與比他個頭小的孩子發生爭執是因為“獅子和老鼠”的故事;他可以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來諂媚於我,看我笑的沒了眼睛後才淡淡的說“就知道你不會淡定”,也可以翻著小白眼兒看我手忙腳亂的面對電腦黑屏之後重複著開機關機的無效動作而恥笑我“沒文化沒常識真可怕”⋯⋯而這些,都源自於繪本、故事以及他自己的思考。
第三,當孩子到了4歲以後,完全可以自主選擇圖書。 孩子逐步長大,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喜好,尤其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關注點會有所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孩子的關注點也會不一樣。所以,鼓勵孩子自己選擇圖書。孩子在選擇圖書的同時,也在豐富自己的閱讀能力。不要以為孩子不認字就不會閱讀,不認字的孩子自有自己的看書方法,甚至會看的更為專注。 這個時候去圖書館、書店就是最好的選擇。兒子總是能夠在圖書館窩上半天,但是面對玲琅滿目的繪本他還是會有些選擇糾結的,我會適當的給他建議,告訴他不同的書架裡是那些個類型的書,但我更鼓勵他自己去尋找,喜歡了就細看,不喜歡了就翻閱,然後找到愛不釋手的,或者直接在圖書館裡讀給他聽,或者借回家;遇到他百看不厭的,他會建議我買回去。 第四,孩子有自主選擇興趣點的權利,家長有開拓孩子閱讀視野的責任。 孩子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書後,我發現兒子對魔幻以及科學百科等類型的書籍特別感興趣。所以當我發現這類的繪本後,也會直接拿給他看或者讀給他聽。因為喜歡,所以他注意力格外集中。前段時間有本《媽媽你究竟是不是女巫》的書,讀完後他又自己拿起來看了好幾遍,也思考了好久,後來自己總結出3個論點,從女巫裝備、女巫魔法與女巫習慣來證明我不是邪惡女巫而是擁有女巫愛的魔力的好媽媽。
孩子有自己的興趣點,但是作為家長還要考慮均衡孩子的閱讀。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身高體重,還有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在不斷的豐富著。所以我近期準備把一些歷史類的書籍以及名著提到床前來慢慢品讀。我見過背書很好的孩子,把《論語》《三字經》《幼學瓊林》等背的朗朗上口,但是簡單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慍”都不能準確使用,不知道僅僅這樣背誦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這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吧。也許是我太懶,所以沒有想過要兒子去盲目的背誦記憶,目前來講,兒子學過的經典不多,但是能夠理解,能夠準確使用就好。 第五,孩子的閱讀步驟應該“草蛇灰線,伏延千里”。 “草蛇灰線,伏延千里”是劉心武先生探軼曹雪芹的《紅樓夢》時用得最多的......
如何指導孩子從頭到尾閱讀繪本
只有指導孩子從頭到尾閱讀圖畫,才能發現很多常常被讀者忽視的小細節。讀懂了這些細節,才會對文本的理解有進一步的理解。 1、從封面猜故事。無論什麼書,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而在閱讀前讓孩子對故事進行猜測會激起孩子強烈的閱讀慾望。《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書的封面上畫有一大一小兩隻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彷彿在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引導孩子看圖,猜猜他們對話的內容,從而引出故事的題目——猜猜我有多愛你。 2、不要漏過環襯。環襯是封面與書芯之間的一張襯紙,很多繪本的環襯上也畫有圖畫,不過你可千萬不要以為它們僅僅是起裝飾作用的圖案而馬上一翻而過,實際上,繪本的環襯不但與正文的故事息息相關,有時還會提升主題。《我爸爸》這本幽默的繪本里,透過孩子誇張的幻想,塑造了一個讓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這個爸爸一天到晚穿著一件長長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過月亮,吃得像馬一樣多,遊得像魚一樣靈活……《我爸爸》的環襯上的圖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黃色睡衣的一個小小的局部。 3、講故事的扉頁。扉頁就是環襯之後、書芯之前的一頁,上面一般寫著書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頁不僅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門,不僅僅是告訴你誰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時還會講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書實際上有兩個扉頁,第一個是張單頁,第二個是一個帶版權頁的跨頁。請注意,在第一張扉頁上,作者畫了一隻小兔子騎在一隻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這時的大兔子是靜止不動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頭都扭了過來,一雙黑點似的眼睛望著書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詢問你:嗨,你準備好了嗎?快和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名叫《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故事裡吧!當翻過這一頁,你會看到三幅充滿了動感的小圖——大兔子揹著小兔子揚起了後腿、準備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躥……這其實是一個連貫的起跳動作——這一跳,兩隻兔子就跳到了後面的正文裡。於是,我們看到小兔子緊緊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長耳朵,聽到他問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富有動感的畫面把讀者的視線牢牢地鎖住,想不看下去也難。 4、朗讀正文。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讀的部分。可繪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應該由教師讀給孩子聽,還是放手讓認識了幾個字的孩子自己去讀呢?不管是日本最久負盛名的繪本閱讀的推廣者鬆居直,還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布魯納,他們都一致認為: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因為繪本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教師把繪本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繪本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孩子的記憶當中。考慮到繪本資源有限,教師可以翻拍書中的圖片,製作成課件讓孩子們一起來閱讀。當孩子欣賞畫面時,教師投入感情地朗讀故事,並加上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有時還可以用故意犯錯來培養孩子讀圖的敏感度。教師在引導孩子閱讀正文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急著說教,也不能不斷地提問、說明,猶如應試教育一般,應該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故事,讓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經過時間沉澱,再慢慢地轉化為自己知識和智能。在教師給孩子讀圖畫書時,也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看圖畫。每一個孩子都是讀圖畫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圖畫上表現出來,那麼孩子的眼睛就會發現它們。他們能發現畫家沒有發現的破綻,能讀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聽老師讀《好餓的毛毛蟲》時,就有孩子一邊盯著那條因為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蟲,一邊做出了自己的診斷:“毛毛蟲是因為媽媽不在身邊才生病的。”因為孩子從毛毛蟲身上聯想到了自己,像他們這樣的孩子肚子痛時,首先尋求的就是媽媽的安慰。 5、沒有......
家長怎樣給孩子讀繪本
邊講邊給想象空間,最後讓他複述,鍛鍊孩子看書的同時,也鍛鍊孩子的想象能力,還有表達能力,我們每週日都帶孩子去繪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