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設計的含義?
人教版小學數學有哪些概念教學設計
以下為概念及公式: 名稱 含義(方法) 稜 兩個面相交的邊叫稜 頂點 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體積單位 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長方體的體積 長×寬×高=abh 立方體的體積 稜長×稜長×稜長=aaa 通用的體積求法 底面積×高=sh 體積單位換算 1立方。
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中的標準分析是啥意思
【教材分析】 《面積》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是面積、量一量、擺一擺、鋪地磚。《什麼是面積》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本套教材為了改變過去偏重面積計算和單位換算,不重視培養和發慌學生空間觀念的現象,把面積的含義單獨列開教學。教材安排了以下幾個實踐活動:一是創設生活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活動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通過畫圖的活動加深學生對面積的認識。教學中,要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多多舉例說出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使學生對面積有更感性的認識,真切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較過程中,讓學生親歷活動的整個過程,體驗知識的形成,培養髮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課也注重了學生創造意識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活動中溝通、交流,自覺地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分析】 之前,三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也認識了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瞭解了它們的特徵,也學習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到五年級時,他們還將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對兩個圖形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在這一活動中將讓學生大膽利用學具,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考並擇出更科學準確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創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2、學生準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學法引導】 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團隊協作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遊戲導入 1、聽算10道,集體對得數。重點講解25×16 2、師:全對的同學舉手,請兩位同學帶大家一起唱《拍手歌》表示鼓勵。好嗎?(全班齊動) [評析:藉助拍手歌的情境導入新課。學生情緒高漲。] 二、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隻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裡,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2.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
你所理解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怎樣的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liudong456 的工作室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D),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
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
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
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
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
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
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傑(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
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裡”,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
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後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裡”,即教學的評價。教學設計是
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要進行有效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
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
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
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
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
,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彙報
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
主體,儘管教學設計質樸,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
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
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
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
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
、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
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遊戲
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
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遊戲,
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論文什麼意思
其實就是一篇詳實的教案,只不過比教案多一些解釋說明,就稱為小學數學優秀教案論文罷了。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怎麼寫
這是一個教案但是有些圖複製不上,你先看一下,如果滿意,再我博客留言我傳給你!!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推導過程的基礎上,掌握圓的標準方程的形式特點。
2、理解方程中各個字母的含義,應用圓的有關性質,求圓的標準方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的標準方程的理解、應用.
難點:利用圓的基本知識及性質求圓的標準方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研究了曲線與方程的相關問題,知道要求曲線方程只需找出曲線方程上一個代表點,然後利用題目中的性質列出表達式化簡即可。
(二)依標導學:
初中我們學過的圓的定義.
“平面內與定點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圓”.
定點就是圓心,定長就是半徑.
根據圓的定義,求圓心是c(a,b),半徑是r的圓的方程.
設 M(x,y)是圓上任意一點,圓心座標為(a,b),半徑為r.則│CM│=r, 即
兩邊平方得
+ =
這就是圓心為C(a,b),半徑為r的圓的方程,叫做圓的標準方程.
如果圓的圓心在原點.O(0,0).即a=0.b=0.這時圓的方程為
例:(1)求圓心(3,-2),半徑為5的圓的方程;
a=3,b=-2,r=5 圓的方程為 + =25
(2)求(x+3)2+(y-4)2=5的圓心和半徑。
a=-3,b=4,r=
三、異步訓練:
求滿足下列條件的圓的方程:
(1) 圓心C(-2,1),並過點A(2,-2);
分析:由圓的定義知r=|AC|= =5
而a=-2,b=1,所以將相應要素代入標準方程即可。
(2) 圓心C (1,3),並與直線3x-4y-6=0相切;
分析:圓與直線相切,則連結圓心與切點的半徑垂直於切線,即求半徑轉化為求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可得r= =3
而a=1,b=3,所以將相應要素代入標準方程即可。
(3) 過點A(0,1)和點B(2,1),半徑為5。
分析:本題要求C(a,b),A,B均是圓上的點,所以|AC|=r,|BC|=r,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列方程即可求出a,b的值。
四、達標測試:
求圓心在座標原點,且與直線4x+2y-1=0相切的圓的標準方程。
五、課堂小結:
圓的標準方程兩要素:圓心、半徑
六、課後作業:
課後練習A、3、(3)、(4)
師生共同回答
啟發引導學生推導
根據方程形式讓學生作答
先分析每一個題型的特徵,然後利用圓的性質求出標準方程中所要求的條件代入方程即可。讓同學自己組織步驟 (板演)
板書設計:
圓的標準方程
一、 圓的定義: 例1、(1)求圓心(3,-2),半徑為5的圓的方程;
二、 求圓的標準方程: (2)求(x+3)2+(y-4)2=5的圓心和半徑;
例2、(1)圓心C(-2,1),並過點A(2,-2);
(2)圓心C (1,3),並與直線3x-4y-6=0相切;
(3)過點A(0,1)和點B(2,1),半徑為5...
精心設計作業對數學教學有什麼意義
題目所給內容不完整,條件不足,無法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