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提案是什麼意思?
古代官員“提案”提些啥
很多官員提出了許多五花八門的“提案”。明代宗景泰年間,南京守備陳豫等人上奏:永樂年間有過先例,一家被盜,四鄰十家有責任幫助擒盜。若擒獲盜賊,賞銀五十兩,鈔二千貫,文綺“四表裡”,並可分得盜賊的財產。如坐視,被盜人家的損失就要由四鄰十家共同賠償。不但如此,還要將這十家的人戴枷示眾,直到盜賊被逮才能釋放。陳豫等人要求正式實施這種連坐法。這份“提案”被朝廷壓下。此“提案”被否定的原因:措施極端,強調嚴刑峻法過頭。
古代“兩會”上官員“提案”提些啥
所謂“古代”,指的是君主專 制時代,沒 有兩 會。民主共和制度國家才有兩 會或兩院。
“諫議”是什麼意思 ? 5分
在這裡做動詞理耿,諫議:給長官的建議
古時候有臣子諫君王的說法麼,這裡的諫就是給君王的建議、奏摺等的意思
諫議 名詞 是一人名字
陳諫議教子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蹄齧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僕:“彼馬何以不見?”僕言為陳堯諮售之賈人矣。堯諮者,陳之子也。諫議遽招子,曰:“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於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僕養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人之風。
古代向上級講述事情建議的文書稱什麼
適應封建社會典章制度的需要而產生的:
一類,用來表示上下尊卑的文書,即下級給上級的文書,稱為“箋”。
如:楊德祖的《答臨淄候箋》
二類,是臣下給皇帝的書信、報告,其中有奏、議、書、疏、表、狀、封事、剳子等。
如:晁錯的《論貴粟疏》
西漢末年 賈讓的《治河議》
諸葛亮的《出師表》
李斯的《諫逐客書》
王安石的《本朝百年無事剳子》
胡銓的《戊午上高宗封事》
古代有哪些君王因不聽下屬的建議而一意孤行的事例
他有兩件流傳千古的故事:一個是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子胥乃楚國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師。後平王聽信少師費無忌讒言,奢被殺。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畫影圖形,到處捉拿子胥。子胥先奔宋國,因宋國有亂,又投奔吳國,路過陳國,東行數日,便到昭關(今安徽省含山縣北)。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便是大江,形勢險要,並有重兵把守,過關真是難於上青天。世傳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便是此地。由於名醫扁鵲弟子東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換裝,伍子胥便混過了昭關,到了吳國。在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富國強兵。伐楚,攻破楚都郢(現湖北江陵紀南城),時平王已死,子胥掘其墓,鞭屍三百以洩其憤。吳王夫差即位之後,子胥為大將,又大敗越軍於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建立不世之功。
一個是伍子胥勸夫差停止伐齊。吳勝越敗之後,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告,中勾踐美人計,同意越國求和。子胥退而對人說:“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意即吳宮室將廢毀為沼池,見《左傳》)吳將伐齊,越王勾踐率文武朝見夫差,並賄賂吳王及其左右,吳人皆大喜,惟子胥獨懼,說:“豢(養)吳也!”並勸夫差停止伐齊,夫差不理,並聽信讒言,賜子胥自盡。子胥死前對人說:“剜其眼,懸國東門(今江蘇蘇州城胥門),以觀越滅吳。”後9年,果如子胥言,越滅吳。
建議 古文怎麼說
如果是名詞“建議”的話,那麼是——“諫”
如果是動詞“建議”的話,那麼是——“諷”
古代的書、疏,奏、議和現在的建議書有什麼區別?
書,書寫,信件
疏,建議,主要是意見書
議,主要是評價,提出事情是否可行,表達自己的觀點
奏,陳述最新的事件,主要是政治民生
建議書:提出自己對某事的看法和改進方法,自己的看法
古時大臣給皇帝提建議的那本本子叫什麼
奏摺是重要官文書之一,也稱摺子、奏帖或摺奏。
奏摺按其內容可分為奏事折、奏安折、謝恩折及賀折4類,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它在康熙時及雍正初年,原無一定規則與程式,也未列入國家的正式官文書之內。京內外官員,不論官職大小,只要得到皇帝的寵信和特許,即使是微末之員,甚至寺廟的住持和尚,也可以上摺奏事和謝恩。
奏摺一般都有皇帝的硃批,或者代理皇權人(太后,權臣,顧命大臣等,各個歷史時期有所不同),有些是有意壓著不發的或者沒必要發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