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形式是什麼?
實踐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實踐的基本形式是什麼
(一)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 實踐的本質含義 (1)實踐是人改造物質世界的活動.唯心主義把實踐歸結為精神活動,舊唯物主義把實踐理解為生物適應環境的活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性活動.這一界定包括兩層相互聯繫的涵義: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實踐是具有感性的即物質性的性質和形式的客觀活動. (2)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是人的生命活動所特有的性質和特殊的運動形式,它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更不同於純粹自然物質形態的運動形式,實踐活動構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這是由實踐在人類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礎和根本的地位決定的.首先,生產實踐是人類生存的根據,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其次,實踐規定和創造了人的基本特徵:正如馬克思所說,實踐“證明人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實踐使人成為“社會存在物”;實踐使人成為“能動的自然存在物”.總之,實踐使人類超越動物界,規定和創造了人的一切特徵. 2.實踐的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實踐的基本特徵.實踐不同於動物本能的被動的適應環境的活動,也不同於人的認識的活動,不論什麼形式的實踐都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基本特徵:客觀現實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①客觀現實性即物質性:實踐是物質的客觀的活動,這是因為構成實踐活動的要素(包括主體、對象、手段)是客觀的,實踐的結果是客觀的,實踐的水平與發展都要受到客觀條件與規律的支配,也是客觀的.這說明,實踐包含著精神活動,而不能歸結為精神活動.②自覺能動性即目的性:實踐是在一定的意識或理論指導下的有目的地主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都要貫徹主體的一定的目的、意志、認識,實踐不是同主觀活動無關的盲目的客觀活動.這說明,實踐不同於動物的無目的無思想指導的本能活動.③社會歷史性即社會制約性:實踐是主體在一定社會關係中從事的活動,受著社會條件的制約,並隨社會的變化發展而歷史地變化發展.這說明,實踐活動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 (2)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的基本形式有生產實踐、改造社會關係的實踐、科學實驗.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改造社會關係的實踐由生產實踐決定並對生產實踐具有反作用,也是認識的一個重要來源.科學實驗是一種嘗試性、探索性、學習性的實踐活動,受前兩者的制約,反過來又促進生產實踐和社會關係實踐的發展.這三種基本形式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什麼是實踐?實踐的形式是什麼
(一)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 實踐的本質含義
(1)實踐是人改造物質世界的活動.唯心主義把實踐歸結為精神活動,舊唯物主義把實踐理解為生物適應環境的活動.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性活動.這一界定包括兩層相互聯繫的涵義:實踐是人所特有的對象化活動;實踐是具有感性的即物質性的性質和形式的客觀活動.
(2)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是人的生命活動所特有的性質和特殊的運動形式,它不同於動物的本能活動,更不同於純粹自然物質形態的運動形式,實踐活動構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這是由實踐在人類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礎和根本的地位決定的.首先,生產實踐是人類生存的根據,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其次,實踐規定和創造了人的基本特徵:正如馬克思所說,實踐“證明人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實踐使人成為“社會存在物”;實踐使人成為“能動的自然存在物”.總之,實踐使人類超越動物界,規定和創造了人的一切特徵.
2.實踐的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
(1)實踐的基本特徵.實踐不同於動物本能的被動的適應環境的活動,也不同於人的認識的活動,不論什麼形式的實踐都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基本特徵:客觀現實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①客觀現實性即物質性:實踐是物質的客觀的活動,這是因為構成實踐活動的要素(包括主體、對象、手段)是客觀的,實踐的結果是客觀的,實踐的水平與發展都要受到客觀條件與規律的支配,也是客觀的.這說明,實踐包含著精神活動,而不能歸結為精神活動.②自覺能動性即目的性:實踐是在一定的意識或理論指導下的有目的地主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都要貫徹主體的一定的目的、意志、認識,實踐不是同主觀活動無關的盲目的客觀活動.這說明,實踐不同於動物的無目的無思想指導的本能活動.③社會歷史性即社會制約性:實踐是主體在一定社會關係中從事的活動,受著社會條件的制約,並隨社會的變化發展而歷史地變化發展.這說明,實踐活動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
(2)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的基本形式有生產實踐、改造社會關係的實踐、科學實驗.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改造社會關係的實踐由生產實踐決定並對生產實踐具有反作用,也是認識的一個重要來源.科學實驗是一種嘗試性、探索性、學習性的實踐活動,受前兩者的制約,反過來又促進生產實踐和社會關係實踐的發展.這三種基本形式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
(二)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人通過實踐把自身之外的存在變成自己活動的對象、改造的對象,即變成自己的客體;與此同時,人自己相對客體就成為主體.
1.主體是指處於一定社會條件下,從事一定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作為具有社會性、實踐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因素,是物質的和精神的統一體、自然的和社會的統一體.主體按社會構成可分為個人主體、集團主體和社會主體.主體和主觀這兩個概念既相區別又相聯繫,主體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所以,它包括主觀而不能歸結為主觀.
2.客體是主體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客體是一種不以主體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作為客體的客觀事物在成為客體的前後都具有客觀性的特徵,但客體和客觀事物又有區別,客觀事物只是潛在的客體,只有進入主體認識與實踐領域時才能成為客體.客體同主體一樣也是歷史的範疇,有與人的歷史活動相聯繫的三種基本形式: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精神客體.
3. 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著實踐關係、認識關係、價值關係和審美關係,首要的基本關係是......
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形式
一、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遊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系赴桂林柘木鎮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髮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髒、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讚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願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諮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並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裡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裡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迴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瞭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汙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2)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
什麼叫實踐形式?
實踐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
在多種實踐形式中,有三種主要的形式:
第一、 改造自然界的實踐。這是處理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活動。它包括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生產資料的生產兩種類型。
第二、 改造社會的實踐。改造社會的實踐所要解決的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變革和調整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在各種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是生產關係,所以調整和變革生產關係和經濟制度,是改造社會的實踐的基本內容.
第三、 改造人自身的實踐。這種實踐形式所要解決的是人與自身、主要是人與自己的思維的矛盾。教育實踐、道德實踐、藝術實踐、審美實踐、科學實踐等是其具體的表現形式。
實踐的含義,基本特點,基本形式各是什麼?
實踐的含義、基本特點、基本形式
(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
(2)實踐的基本特點
第一,客觀性。實踐是客觀的感性物質活動。
第二,自覺能動性。實踐是主體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
第三,社會歷史性。實踐是社會性的、歷史性的活動。
(3)實踐的基本形式
第一,物質生產實踐。是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第二,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
第三,科學實驗。
實踐的基本形式有什麼
實踐分為三種形式。變革社會的實踐活動(主要指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活動,科學實驗。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槓桿其作用集中表現在提高物質水平和改造社會活動的水平上,使人類能夠更合理的從自然界獲取物質生活資料,使社會獲得全面進步。
活動形式是什麼
實踐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實踐的基本形式是什麼
實踐的基本特徵:①客觀物質性.②自覺能動性.③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最基本的形式是:①改變自然,迫使自然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生產活動。②以調整和改革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為目的的活動。③以探索客觀世界奧祕或尋覓有效實踐活動方式為直接目的的科學試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