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瓜幾月份成熟?

General 更新 2024-12-23

福建地瓜的由來

福建地瓜(番薯)由來J.B.埃德蒙等認為甘薯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到祕魯一帶的熱帶美洲。A.von 洪堡援引哥馬拉記載:哥倫布初謁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獻給女王。16世紀初,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攜帶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摩鹿加島,再傳至亞洲各地。甘薯傳入中國通過多條渠道,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明代的《閩書》、《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有關記載。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還說:“以得自番國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種之,故又曰金薯。”又據:陳振龍 6世孫陳世元及其子陳雲,先後以甘薯傳種於鄞州(浙江寧波)、膠州、青州(山東省青島、益都一帶)、豫州(河南朱仙鎮一帶)各地,漸次在浙江各地傳播,時為清乾隆二十年前後。以上史實證明甘薯系在16世紀末葉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廣東,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及臺灣省等地傳播。目前中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除福建省,哪個省份的地瓜比較便宜又好吃

湖南和江西的地瓜好吃,吃起來比有的梨還好吃,價格比廣東廣西也便宜。

地瓜要種多久

3到4個月左右,地瓜又叫番薯

栽培措施

育苗 利用薯塊的萌芽特性育成薯苗是甘薯生產上的一個重要環節。薯塊宜選用根痕多、芽原基多的品種,以重100~250克,質量好的夏、秋薯塊作種薯。可採取各種育苗方法,如人工加溫的溫床,用多種式樣的火坑,或使用微生物分解釀熱物放出熱能的釀熱溫床和電熱溫床等。利用太陽輻射增溫的有冷床、露地塑料薄膜覆蓋溫床和採苗□等。苗床加蓋塑料薄膜,可提高空氣溫度和溼度,有利於幼苗生長,使採苗量增加,百苗重能提高20%左右。育苗過程中,前期要用高溫催芽。從排種到齊苗的10多天內,溫度由35℃逐漸下降,最後達到28℃。苗高約15釐米左右時,溫度由30℃漸降到25℃。床土適宜持水量為70~80%,初期水分不足,根系伸展慢,葉小莖細,容易形成老苗;水分過多,則空氣不足,影響萌芽;在高溫、高溼下,薯苗柔嫩徒長。採苗前 3~5天內,必須降溫煉苗,將床溫維持在20℃左右,相對溼度60%。為了避免薄膜覆蓋的苗床內氣溫過高,除通風散熱外,床土還要保持一定的溼度,以便降低膜內氣溫。萌芽過程中,薯苗所需養分,主要由薯塊供應。但根系伸展後或採苗2~3次後,要加施營養土或追施速效氮肥。床土疏鬆,氧氣充足,能加強呼吸作用,促進新陳代謝。嚴重缺氧能使種薯細胞窒息死亡,引起種薯腐爛。覆蓋塑料薄膜時,必須注意通風換氣,有利於長成壯苗。

育苗時間因育苗的方式而有不同。加溫苗床一般在栽插前1個月左右進行育苗,而冷床和露地育苗則在栽前1個半月左右進行。排種密度每平方米以 23~32千克薯塊為宜。採苗宜及時,以免影響苗的素質和下茬苗的數量。採苗的方法有剪、拔兩種。剪苗比拔苗好處多:①種薯表面沒有傷口,可防止病菌入侵;②不會搖動種薯損傷薯根;③促使基部腋芽、小分枝生長,增多苗量。剪苗要離床土 3釐米以上,剪取蔓頭苗栽插,能防病增產。

栽種 一般採用壟作,能加深土層,改善通氣,加快吸熱和散熱,溫差大,還有利於排澇抗旱。凡秋季易澇和適宜密植的地區,雙行大壟比單行小壟增產。適時早栽可延長生長期,增產顯著。主產區春、夏薯當土溫穩定在18℃左右時,每遲栽一天,就會減產1~1.5%;栽種壯苗,髮根快,成活率高,結薯早,壯苗可比弱苗增產10%以上。

密度 栽種密度因季節、品種、用途等而異。春、夏薯每畝 3000~5000株,秋、冬薯每畝 4000~6000株。力求在莖葉生長盛期葉面積指數達到3~4.5。飼用甘薯因不斷割取莖葉,在多施肥料的條件下,每畝可加密到6000~8000株。

施肥 北方一般基肥重施農家肥,並配合適量含氮化肥,使生長前期以氮素代謝為主,後期以碳代謝為主。黃淮流域缺磷地區宜穴施或在中後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南方薯區高溫多雨,強調多次追肥,如栽種後追施提苗肥,分枝結薯期追施結薯肥,莖葉盛長期追施催薯肥,後期進行根外追肥等。

管理 早期主要是及時補苗,封壟前中耕除草2~3次,如遇大雨沖塌壟面須進行培土。甘薯翻蔓會損傷莖葉,攪亂葉片的均勻分佈,削弱光合效能,再生枝葉時又消耗養分,影響植株養分的正常分配而造成減產。進行追肥、噴施藥劑等措施時,要保護秧蔓,減少莖葉損傷。

收穫 收穫的早遲和作業質量與薯塊產量、幹率、安全貯藏和加工等都有密切關係。甘薯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期,一般在當地平均氣溫降到12~15℃,在晴天土壤溼度較低時,抓緊進行收穫。先收種用薯,後收食用薯。薯塊應隨時入窖,有的地區應及時切晒加工。不論用機械還是人工刨挖,都要儘量減少漏收;同時要避免破傷薯塊,否則易在貯存期間感染病害,而導致腐爛。

貯藏 北方地區甘薯貯存時......

紅薯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紅薯這個作物品種究竟是從哪年傳入中國的,此前多有籠統說法。但是,從中國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兼中國科學院院長、著名大文學家、史學家郭沫若的作品中,可以獲知,紅薯被確認進入中國的時間,是1593年。 被當時人們譽為“國寶”級人物的郭沫若,在1963年特為紅薯寫過一首、近日還為有關報紙轉載的詞,《滿江紅·紀念番薯傳入中國三百七十週年》: 我愛紅苕,小時候,曾充糧食。明代末,經由呂宋,輸入中國。三百七十年轉瞬,十多億擔總產額。一季收,可抵半年糧,超黍稷。 原產地,南美北;輸入者,華僑力。陳振龍,本是福建省籍。挾入藤籃試密航,歸來閩海勤耕植。此功勳,當得比神農,人誰識? 45年前郭沫若大師的這首“滿江紅”贊紅薯的詞,既是一首紅薯和引進者陳振龍的頌歌史詩,又是紅薯傳入中國後迅速種遍全國、貢獻極大的概括。 1593年這一年,正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100年後的第二年。按中國地方史料換算推斷,紅薯品種進入中國就是1593年。不過按中國地方史料換算推斷,進入中國就是1593年。 甘薯(因甜得名)、白薯、番薯、紅苕、地瓜等,都是紅薯的別稱。中國不同地區對紅薯有不同的叫法,這同東北人稱馬鈴薯為“土豆”類似。 紅薯原產於南美的祕魯、厄瓜多爾、墨西哥一帶,隨著各國早期探險和經商先人的洲際往來,紅薯走出其故鄉,到歐洲非洲亞洲等有人類的居住地拓展。 傳入中國時,正是明代萬曆年間。我國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到現為菲律賓的呂宋島經商,發現了紅薯不僅產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要引種回國。但當地有嚴厲的禁止帶出法令。於是陳振龍便和兒子陳經綸向當地百姓學習栽種方法,終於在1593年巧妙地將“薯芽”絞於纜繩之內祕密帶回國內。這就是郭沫若“滿江紅”詞中的“挾入藤籃試密航,歸來閩海勤耕植。” 回國時,正逢當地冬麥歉收,春天大旱。於是夏日播種,秋獲豐收,而後紅薯這一珍貴品種,則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在中國廣泛種植,遍及各地。像永遠不停的春風,造福華夏億萬兒女。 紅薯的生命力極強,不管是山崗還是沙石土,紅薯對土地的鐘情程度,達到了不分貧富的境界。除個別海拔特高的地方外,全國都是生產紅薯的好地方。 紅薯在中國發展的神速,最重要的是“民以食為天”的需要——解決溫飽和救命。 眾所周知,舊中國,和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老百姓多過著飢寒交迫的困苦生活,如果遇上動亂和外族入侵,或遇上大的天災,餓死者歷代都無計其數。 唐代詩聖杜甫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還有唐代詩人李紳“憫農”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國的唐代,尚且如此,足以說明古時廣大勞動人民不僅艱辛,種田者被餓死,司空見慣。 特別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100多年內,從八國聯軍進北京,到日本大舉侵華,直到新中國成立前,上述慘狀更有過之。此間,紅薯就成了人們解決飢餓的一大作物品種。“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戲劇臺詞,說明紅薯的普及廣泛。當然,紅薯和薯類也是中國紅色根據地和紅軍長征、八路軍壯大、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軍糧品種之一。

滿意請採納

福建六鰲紅薯我想找買家

可以去市場上看看 這個東西外面的人瞭解的不一定多 針對性不強

在泉州,地瓜什麼時候種比較好?農曆七月種可以麼?

你好!在泉州,地瓜什麼時候種比較好?

在泉州,地瓜適時早插,合理密植: 4月中旬是幼苗插植適期,此時常年早春氣溫回暖基本穩定,栽秧適期是晚霜結束後10釐米地溫達15℃以上時即可開始栽秧,上年冬或當年初提早翻耕晒白,種植時再起壟整畦。

農曆七月種可以麼?

8月中下旬後,紅薯生長後期,莖葉由緩慢生長直至停滯;養分輸向塊根,生長中心由地上轉到地下,管理上要保護莖葉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塊根迅速膨大。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44357.html

我在福建,氣溫2o度,買地瓜幾天就發芽,能否防發芽

關鍵是保持低溫,最好在10度以下。要在山坡陰涼處挖一個地窖,裡面溫度比較低,把地瓜放進去才不會發芽。少量的就放冰箱冷藏吧。

地瓜的生長髮育

甘薯屬旋花科,番薯屬,多年生或一年生的蔓生性草本植物。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起源於南美洲、非洲南亞地區。溫度:甘薯喜暖怕冷,低溫對甘薯生長有害,當氣溫降到15℃,就停止生長,低於9℃,薯塊將逐漸受冷害而腐爛;地上部莖葉經霜凍時很快喪失生活力而死掉。在18~32℃範圍內,溫度越高,甘薯生長速度越快,超過35℃則對生長不利。塊根形成與膨大的適宜溫度是20~30℃,以22~24℃最適宜。水分:甘薯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產量都很高,莖葉繁茂,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蒸騰作用強,所以,甘薯一生的需水量較大。據測定在甘薯整個生長期間,每畝需用水400~600立方米。髮根緩苗期和分枝結薯期各佔總耗水量的10~15%,莖葉盛長期約佔總耗水量的40%,薯塊迅速膨大期佔35%。土壤相對含水量在生長前期和後期保持在60-70%為宜,生長中期是莖葉生長盛期和薯塊膨大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以保持在70~80%為好。若土壤水分過多,則氧氣供應困難,影響塊根膨大,且會降低幹物質含量。光照:甘薯喜光喜溫,屬不耐陰的作物。它所積累貯存營養物質基本上都來自光合作用。光照越足,對增產越有利。受光葉片比遮蔭葉片的光合強度大6倍多。光照不足,葉色變黃,嚴重的脫落。受光不好的一般減產20~30%,所以,不宜在甘薯地間套種高稈作物。甘薯是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時數在8~10小時範圍內,能誘導甘薯開花結實:而每天日照時間長有利營養生長,促進增產,以每天13個小時左右較好。土壤:甘薯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耐酸鹼性好,能夠適應土壤pH4.2~8.3的範圍,高產優質甘薯的土壤條件以pH5~7為最適宜。提倡水旱輪作,水田可將旱田的病、蟲、草的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時,對土壤養分進行重新分配。以土層深厚疏鬆,通氣性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為佳,能結薯多、大薯率高、高產質優、薯皮光滑色鮮,商品率好。土層深厚疏鬆,保水保肥,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和塊根增重。通透性好,則供氧充足,能促進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於根部形成層活動,促進塊根肥大,也有利於土壤中微生物活動,加快養分分解,供根系吸收。通風:宜選開闊通風田塊。在甘薯生長中後期薯蔓較厚密,薯蔓間的空氣含有較高的水蒸氣及其他有害氣體,不利於植株的呼吸作用,同時也影響光合作用。當田塊有較好的空氣流通條件,可將過多的水汽帶走,調節薯蔓間溫溼度,使藤蔓生長健壯,不徒長,促進養分向地下部的轉移。塊根形成:甘薯一般用莖蔓或塊根進行無性繁殖。薯蔓節上最初發生的根稱為不定根,在甘薯生長過程中,不定根又分化發育成纖維根、柴根和塊根三種。見圖1。纖維根又叫細根或鬚根,細而長,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纖維根在生長前期生長迅速,分佈較淺;後期生長緩慢,並向縱深發展。纖維根主要分佈在30釐米深的土層內。柴根又叫牛蒡根,當不定根受到不良氣候條件如低溫多雨,土壤條件差或施肥不當如氮肥過多,而磷、鉀肥過少等影響,使根內組織發生變化,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柴根。柴根消耗養分,無利用價值。塊根也叫貯藏根,是可供人們食用和加工的薯塊。甘薯塊根既是貯藏養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塊根是蔓節上比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的光、溫、水和肥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長成。甘薯塊根多生長在5~25釐米深的土層內,很少在30釐米以下土層發生。塊根通常有紡錘形和圓形等幾種形狀。薯皮基本色有白、黃、紅和紫色等,薯肉基本色有白、黃、紅或帶有紫暈,薯肉裡胡蘿蔔素的含量影響肉色的濃淡。 經研究,一般把甘薯生長期劃分為4個時期,但由於品種特性、栽培條件和生長表現的不同,各生長時期的具體時間段不同。髮根緩苗期:指薯苗栽插後......

南方的地瓜到底是什麼

地瓜不就是紅薯嗎,不過不長在水裡的呀

如果真是說荸薺,那你應該聽錯了,荸薺叫地慄

地瓜縣是哪個市的舊稱

福清的同志告訴記者,以前福清種得最多的是地瓜,被人戲稱為“地瓜縣”。現在“地瓜縣”已成為歷史,依託五大產業,福清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多年穩居福建全省各縣(市)首位。

相關問題答案
福建地瓜幾月份成熟?
小香瓜幾月份成熟?
香瓜幾月份成熟?
露天黃瓜幾月份成熟?
自己種南瓜幾月份成熟?
福建水稻幾月份插秧?
櫻桃溝櫻桃幾月份成熟?
臨安山核桃幾月份成熟?
北方油桃幾月份成熟?
安徽玉米幾月份成熟?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