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畫是什麼風格?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畢加索的畫的特點是什麼?

首先,畢加索是個天才,從小就對圖形和色彩有天賦,胡塗亂抹很有一套。在別人只會尿床的時候,小畢就能畫素描啦,而且水平很高,既可簡單也可繁瑣,隨心所欲,收放自如。

其次,他生在一個特別適合畫畫的環境裡面,老爸是個畫師,能給他一定的引導。周圍的親戚們看小畢有這個才能,也幫他。值得一提的是,小畢的數學老師,竟然對他的考試作弊睜一眼閉一眼,故而每次考試,這個把“2”看成是隻“鴿子”的男孩,都能混成及格。

就這麼著,小畢的畫參加了畫展。而且很有幾位畫家(大概是小畢他爸的好朋友),對他狠狠地讚揚了一番。嘿嘿,到這個時候,如果按照丹納的理論分析,小畢已經完成了的準備階段,該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偉大創作啦。

果然,畢加索開始對什麼都看不順眼。舉個例子:比如畫肩膀的那一筆,他就覺得老師教的那個弧度一筆畫下去簡直是粗笨,可是大家卻都那麼畫,不知道這幫人的腦子是怎麼長的。等等,諸如此類,讓他覺得西班牙簡直沒辦法呆下去,前後左右全是些平庸乏味的人,決定去世界藝術中心——巴黎。

到了巴黎以後,畢加索如魚得水。他可以毫無顧忌地,穿最不搭配,顏色最濃烈,最不協調的衣服,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紅頭黃嘴綠身子的大鸚鵡,而沒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裝束有什麼怪異之處。他可以通宵達旦地尋花問柳狂歡作樂,而沒有人對此橫加指責。除了玩樂之外,他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畫畫,並且得到理解和讚賞。嘿嘿,畢加索這傢伙命好啊!無論到哪裡都有知音,欣賞他,提攜他。其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便是馬蒂斯。這個馬蒂斯,值得多說兩句。畢加索最嫉妒馬蒂斯了,因為他有畢加索沒有的東西:安靜。而畢加索渾身上下只有躁動,只有性衝動,只有破壞一切的慾望,這些與安靜截然相反的東西控制住了畢加索,令他永遠不滿足,永遠否定自己,永遠創新。

後來,理論家和批評家們把畢加索三萬多幅作品整理了一番,分成什麼“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還有什麼“立體主義時期”(也叫“黑色時期”),“古典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呵呵,最好玩兒的是,在“立體主義時期”裡面,還要細分成什麼“解構的立體主義”,“分析的立體主義”,和“綜合的立體主義”。俺的娘啊,理論家和批評家的創造力總是那麼旺盛。老天爺不讓他們去搞創作,真是委屈他們了。

那麼,畢加索的那些個所謂的“時期”到底是啥東東呢?無非是他在畫了500張同一風格和題材的作品之後,膩了,煩了,進行一種新的嘗試。是他不斷對自己進行“否定——創新——否定——創新”的過程。

具體點說就是:比如有一天,他畫人體畫煩了,覺得畫家們都按照現實的比例去畫人體,真是愚蠢透頂,大家都說“胳膊擰不過大腿”,我偏要在畫布上讓“胳膊擰得過大腿”,我偏要把胳膊畫得跟大腿一般粗;(《海邊奔跑的少女》);比如有一天,他忽然琢磨:一張畫,描述的客觀存在是靜止的,瞬間的。它咋就不能描繪出一個動態的過程呢?於是,他就決定創作這麼一張前人沒有畫出來過的畫,他要把西班牙鬥牛的過程從頭到尾描繪在一張畫布上面(《鬥牛士之死》);再比如,他總是抗拒不了女人的美貌,基本是見一個愛一個,恨自己沒出息,氣得他簡直要給這些女人毀容,讓女人的眼睛像比目魚一樣全長在臉蛋的一側,或者索性給女人來個豁鼻子(《多拉-瑪爾》);諸如此類,俺就不逐一分析啦。文化亂彈這裡繪畫大師多如豬毛,俺再說下去,恐怕要露餡兒。

還有重要的一點,幾乎被人忽視了,那就是畢加索始終如一地保持頑童的天性,以此抵抗人世間的文明和條條框框。畢加索認為:“除音樂需要特殊的秉賦之外,相對於其他藝術而言,所有兒童都是天才,只不過這些天才被成人的教育扼殺掉了。”(大意啊)!呵呵,原來......

畢加索是什麼風格?

畢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紀正是屬於畢加索的世紀。他在這個多變的世紀之始從西班牙來到當時的世界藝術之都巴黎,開始他一生輝煌藝術的發現之旅。在20世紀,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畢加索一樣,畫風多變而人盡皆知。畢加索的盛名,不僅因他成名甚早和《亞威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傳世傑作,更因他豐沛的創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層面的藝術作品。畢加索完成的作品統計約多達六萬到八萬件,在繪畫、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畫、舞臺服裝等造型表現。在畢加索1973年過世之後,世界各大美術館不斷推出有關他的各類不同性質的回顧展,有關畢加索的話題不斷,而且常常帶有新的論點,彷彿他還活在人間。 畢加索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 30歲以後畢加索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安分的探索時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一,連續和穩定。他沒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樣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親或可憎,或誠摯或裝假,變化無常不可捉摸,但他永遠忠於的是——自由。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加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定,不要偏見,什麼都不要,又什麼都想要去創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律可循,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 畢加索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也許是對人世無常的敏感與早熟,加上家境不佳,畢加索早期的作品風格充滿了早熟的憂鬱。早期畫近似表現派的主題;在求學期間,畢加索努力地研習學院派的技巧和傳統的主題,而產生了象《第一次聖餐式》這樣以宗教題材為描繪對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調,與羅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會的題材,也是畢加索早年學習的對象

畢加索的畫屬於什麼風格

畢加索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也許是對人世無常的敏感與早熟,加上家境不佳,畢加索早期的作品風格充滿了早熟的憂鬱,早期畫近似表現派的主題。在求學期間,畢加索努力地研習學院派的技巧和傳統的主題,而產生了象《第一次聖餐式》這樣以宗教題材為描繪對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調,與羅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會的題材,也是畢加索早年學習的對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畫作中,總看到用羅特列克手法經營著浮動的聲光魅影,曖昧地流動著款款哀傷。畢加索十四歲那年與父母移居巴塞羅那,見識了當地的新藝術與思想。然而正當他躍躍欲試之際,卻碰上當時西班牙殖民地戰爭失利。政治激烈的變動導致人民一幕幕悲慘的景象,身為重鎮的巴塞羅那更是首當其衝。也許是這種興奮與絕望的雙重刺激,使得畢加索潛意識裡孕育著藍色時期的憂鬱動力。

遷至巴黎的畢加索,既落魄又貧窮,住進了一處怪異而破舊的住所“洗衣船”,這裡當時是一些流浪藝術家的聚會所。也正是在此時,芳華十七的奧麗薇在一個飄雨的日子,翩然走進了畢加索的生命中。於是愛情的滋潤與甜美軟化了他這顆本已對生命固執頹喪的心靈,筆下沉淪痛苦的藍色,也開始有了跳躍的情緒。細細緩緩地燃燒掉舊有的悲傷,此時整個畫風膨脹著幸福的溫存與情感歸屬的喜悅。

玫瑰紅時期的作品,人物表情雖依然冷漠,卻已注重和諧的美感與細微人性的關注。整體除了色彩的豐富性外,已由先前藍色時期那種無望的深淵中抽離。摒棄先前貧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徵,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生百態充滿興趣、關注及信心。在《穿襯衣的女子》中,一襲若隱若現的薄紗襯衣,輕柔地勾勒著自黑暗中湧現的侗體,堅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輕女子的傲慢與自信。鬼魅般地流動著纖細隱約的美感。整體氣氛的傳達幽柔細緻,使得神祕的軀體在氤氳中垂憐著病態美;拼貼藝術形成的主因,源於畢加索急欲突破空間的限制,而神來一筆的產物。實際上拼貼並非首創於畢加索,在19世紀的民俗工藝中就已經存在,但卻是畢加索將之引至畫面上,而脫離工藝的地位。首張拼貼作品《藤椅上的靜物》與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貼手法實現立體主義的最佳詮釋。

後期畫注目於原始藝術,簡化形象。1915-1920年,畫風一度轉入寫實。1930年又明顯的傾向於超現實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畢加索作油畫《格爾尼卡》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這幅畫是畢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複雜的情感。晚期製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畫和陶器等,亦有傑出的成就。畢加索從十九世紀末從事藝術活動,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畢加索是整個二十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現代派畫家。畢加索的作品對現代西方藝術流派有著很大的影響。

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於,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遊戲。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紀活躍的畫家,沒有一個人能將畢加索打開的前進道路完全迂迴而進。

談談畢加索創作的人物繪畫特點

原始藝術,簡化形象,又明顯的傾向於超現實主義,

以立體主憨、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

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於,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

要模仿畢加索的風格畫一樣東西,他的風格具體是什麼特點?如果才能模仿的像?

其實就是把3D立體的景象攤平,分割、再組合,畫在一張2D平面的畫布上而已。

呵呵,有點像小時候玩的手工紙模型。。。

當然,按照一般常理來組合,就是個模型設計圖;

不拘泥於常規組合,有你個人對於人性乃至世界的思考在裡面,哪怕是很奇怪的組骸方式,那就是立體主義;

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共鳴,那你就是畢加索!

畢加索的每個時期的作品和藝術特點

1、 童年時期 藝術特點:以寫實畫風為主,色彩柔和,奠定繪畫基礎

代表作品:《鬥牛士》、《科學與慈善》

2、 藍色時期 藝術特點:作品初用藍色調,後又用粉紅色調,描繪充滿孤寂、悲愴的貧困者、殘疾人、江湖藝人等。屬批判現實主義範疇,含有濃重的悲劇成分和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藍色自畫像》、《人生》

3、 玫瑰時期 藝術特點:畫作用色變為輕快的粉紅;繪畫對象亦由藍色時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慼婦女轉向街頭藝人、雜耍藝人及風華正茂的女孩。 色彩清新明快,筆法細膩,人物和景緻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

代表作品:《拿菸斗的男孩》、《斯坦因畫像》

4、 立體主義時期 藝術特點: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造型法則,畫中沒有情節、環境描寫,只有幾個面的結構。不模仿客觀物象的表面情況下,同時繪出一個物象的幾個方面,並將拼貼方法引進繪畫。極端變形和誇張的藝術手法,表現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和扭曲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

代表作品:《亞威農少女》、《費爾南德頭像》;

5、 古典時期 藝術特點:開始對J.-A.-D. 安格爾精確而細緻的素描感興趣,畫風也由立體主義轉向新古典主義。用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宏偉的氣勢,畫面注重寫實風格的表現。

代表作品:《歐嘉的肖像》、《三角帽》、《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6、 超現實主義時期 藝術特點:以精細的細部描繪為特徵,通過可以識別的經過變形的形象和場面,來營造一種幻覺的和夢境的畫面。

代表作品: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

7、 蛻變時期藝術特點: 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複雜的情感。

代表作品:《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多拉·瑪爾的肖像》、《格爾尼卡》、《大自然的故事》

8、 田園時期 藝術特點: 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為主,手法更加運用靈活嫻熟,畫面粗獷幹勁,和諧統一。

代表作品:《貢戈拉的二十首詩》、《卡門》系列、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鬥牛系列》、《伊卡洛斯的墜落》、《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畫家與模特兒》、《流沙系列》、《塞萊斯蒂納》、《可笑的男人》

畢加索的藝術風格

畢加索一生中的藝術風格分為: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

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於,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遊戲。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紀活躍的畫家,沒有一個人能將畢加索打開的前進道路完全迂迴而進

畢加索畫的什麼東西

《亞威農少女》 ,《卡思維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爾尼卡》,《夢》。

最著名的 是代表作品有:《格爾尼卡》《亞威農少女》《夢》

相關問題答案
畢加索的畫是什麼風格?
畢加索的畫有什麼含義?
畢加索的畫為什麼那麼值錢 ?
白居易的詩是什麼風格?
畢加索的畫有哪些?
探索的探是什麼意思?
畢加索的鋼筆怎麼樣?
畫家的畫是什麼結構?
毒舌的人是什麼性格?
叫真的人是什麼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