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國是現在的哪裡?
歷史上的越國是現在的哪裡
越國位於吳國之南,定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市),擁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滅吳後盡有吳國故地,其地盤擴展到了今山東東南部,成為一個東方大國。 戰國時,勢力衰弱,公元前306年,為楚所滅。 無強時,越國發兵向北攻打齊國,向西攻打楚國,與中原各國爭勝。楚威王發兵迎擊越軍,大敗越軍,殺死無強,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邊在徐州大敗齊軍。越國因此分崩離析,各族子弟們競爭權位,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居住在長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貼貼地向楚國朝貢.七代後,君位傳到閩君搖,他輔佐諸侯推翻了秦朝。漢高帝又恢復搖做了越王,繼續越國的奉祀。東越、閩君都是越國的後代。 越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序列 稱號 名字 在位時間 都城 01 越侯 無餘 定都:秦餘望南(紹興花街) 02 越侯 丕誠 03 越侯 宗元 04 越侯 紹聖 05 越侯 毅正 06 越侯 子誠 07 越侯 婁 08 越侯 遷都:埤中(諸暨店口) 09 越侯 10 越侯 11 越侯 12 越侯 13 越侯 14 越侯 15 越侯 16 越侯 17 越侯 18 越侯 19 越侯 20 越侯 遷都:大部(諸暨楓橋) 21 越子 22 越子 23 越子 24 越子 25 越子 26 越子 27 越子 28 越子 29 越子 30 越子 遷都:山南(東陽六石) 31 越子 32 越子 33 越子 34 越子 35 越侯 無壬 前621—前591 前621遷都:嶕峴(義烏稠城) 36 越侯 無譯 前590—前565 37 越侯 夫譚 前564—前538 38 越侯 允常 前537—前497 前538遷都:勾嵊(諸暨牌頭) 39 越王 勾踐 前496—前494 39 越王 勾踐 前491(復國)—前465 前490遷都:平陽(紹興平水) 前489遷都:會稽(紹興越城) 前468遷都:琅邪(山東諸城) 40 越王 鹿郢 前465—前459 41 越王 不壽 前458—前449 42 越王 翁(州勾) 前448—前412 43 越王 翳前411—前376 前379遷都:姑蘇(江蘇蘇州) 44 越王 諸咎 前376.7—10 45 越王 錯枝 前376—前375 46 越王 之侯 前375—前363 47 越王 無顓 前362—前355 48 越王 無強 前354—前333 49 越君 玉前333—前306 前333遷都:會稽(紹興越城) 為楚所滅。50 越君 尊前305—前266 51 越君 親前266—前232 52 閩越王 無諸 前232—前222 前232遷都:東冶(福建武夷山) 53 東甌王 搖前232—前222 前232遷都:東甌(溫州鹿城) 52 閩越王 無諸 前202—前185(復) 前202定都:東冶(福建武夷山) 53 東甌王 搖前192—前185(復) 前192定都:東甌(溫州鹿城) 54 閩越王 甲前185—前155 55 東甌王 貞復 前185—前155 56 東甌王 望前155—前138 57 閩越王 郢前155—前135 58 閩越王 醜前134—前120 59 東越武帝 餘善 前135—前111 60 閩越王 居股 前120—前110
古代的越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越國前期的核心統治區域主要在今天的浙江紹興、金華周邊地區,其早期都城即在該區域內遷移,定都會稽(紹興)。前473年,倍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主[1] 。
戰國時永﹑郴﹑衡﹑潭﹑嶽﹑鄂﹑江﹑洪﹑饒並是東南境,屬楚也。袁﹑吉﹑虔﹑撫﹑歙﹑宣並越西境,屬越也。越國最少在勾踐稱霸到戰國時期,都統轄江西大部分地區。
古代越國在什麼地方?
古代越國在現在的浙江省一帶。我的共享裡有春秋戰國時的地圖和古今地名對照表,你看看地圖,看看古今地名的變化的情況,就茅塞頓開了。
古代的越國是現在的那裡?
春秋時候的越國,在戰國初年被楚國所滅,他的後代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浙江(越國舊地)、福建(甌越,漢朝時有東甌國,也是越國的後裔)、廣東、廣西(今天廣東的簡稱就是“粵”和“越讀音相同,在古代意思也是一樣的
古代的越國大致在現在的什麼省
越國前期的核心統治區域主要在今天的浙江紹興、金華周邊地區,其早期都城即在該區域內遷移,定都會稽(紹興)。前473年,倍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於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2] 。
戰國時永﹑郴﹑衡﹑潭﹑嶽﹑鄂﹑江﹑洪﹑饒並是東南境,屬楚也。袁﹑吉﹑虔﹑撫﹑歙﹑宣並越西境,屬越也。越國最少在勾踐稱霸到戰國時期,都統轄江西大部分地區。
春秋戰國越國在什麼地方
春秋戰國時越國封地處歐餘山之南(陽)面,主要以今浙江紹興為中心。春秋末期,越國著名君主勾踐消滅吳國,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
古代吳國,越國今天位於什麼位置
吳國國境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後吞併淮夷徐夷等小國而擴張到今蘇皖兩省全境、浙中北、贛東北地區。國都前期位於梅里(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
越國主要以紹興禹王陵為中心。春秋末期,越國著名君主勾踐消滅吳國,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
古代吳國和越國是現在的那裡
越國的疆域隨著國運的盛衰而變化,根據史籍記載,主要有過這樣幾次: 一、越國初建時期的疆域。《越絕書》卷八載:“無餘初封大越,都秦餘望南。”關於大越,卷二曰:“秦始皇並楚,百越叛去,東名大越為山陰也”。因此,卷十二言“越故治,今大越山陰”。可見,初建越國時的疆域估計是以治所山陰為中心地的周圍區域。 二、越國在越王允常時期的疆域。越國在春秋晚期越王允常時,開疆拓土,稱王興霸,“越侯傳國三十餘葉,歷殷至周敬王時,有越侯夫鐔,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允常在位60餘年,此後勾踐繼位。這一時期越國的疆域,《越絕書》卷八載:“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南姑末、寫幹。”就李,《左傳》和《史記》記作檇李,《吳越春秋》記作檇裡,今在嘉興縣境內;姑末,今衢州龍遊;寫幹,漢時屬豫章郡,今江西餘干縣,此為越國西境,與楚分界。《國語·越語上》曰:“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據考證,句無、御兒、鄞、分別指的是今紹興諸暨、嘉興桐鄉、寧波鄞縣等地,而姑蔑即姑末。可見,這一時期的越國疆域大致以浙江為界,分佈區域為太湖錢塘江流域、寧紹平原和金衢溫丘陵。《吳越春秋》卷八載“越本興國千里”,不論這是準數還是約數,均可推想越國當時的國土面積。《爾雅》雲“吳越之間有具區”,說明其時吳越兩國以太湖為界。以上是越國的基本疆域。不過,這時期越吳兩國戰事不斷,據《越絕書》卷二《吳地傳》記載,越國在距吳國都城婁門外150裡處建有鴻門,婁門外80裡處建有復城,婁門外70裡處建有干城。婁門,是吳國都城的東門,干城、復城和鴻城,其地在今崑山、嘉定境內。可見,吳國都城東面大片地域屬於越國,越國的實際勢力,在北界已突破就李、御兒之地,推進至“今江蘇崑山至上海嘉定一線”。 三、越國在勾踐囚吳歸越時的疆域。這其實是吳王夫差在吞併越國疆域以後賜還給越王勾踐的封地,《越絕書》卷八記載:“東西百里,北鄉臣事吳,東為右,西為左。”卷七載勾踐自謂敗於吳後“上棲會稽山,下守溟海”,並對吳王自稱“東海役臣孤勾踐”。這兩條均記得較為籠統,但可想見侷促之狀。《吳越春秋》則相對詳細一些,卷八記載:“吳封地百里于越,東至炭瀆,西止周宗,南造于山,北薄於海。”炭瀆,在會稽東60裡處,今紹興縣上蔣鄉一帶;周宗,大約在浦陽江沿岸;山,即會稽山;海,即後海,實為錢塘江南岸。對於此時的越國疆域,東漢王充在《論衡·虛書篇》中也有記述:“餘暨以南屬越,錢塘江以北屬吳,錢塘江兩國界也。”照此推斷,“這時于越的疆域大約是錢塘江及其上游浦陽江南岸,包括今蕭山市、諸暨市的一部分和山陰、會稽兩縣的境域範圍”。不久,夫差見勾踐奉吳甚勤,故又增之於封,《吳越春秋》卷八接著載錄:“東至於勾甬,西止於檇李,南至於姑末,北至於平原,縱橫八百餘里。”勾甬,今鄞縣;平原,今海鹽縣。這八百餘里疆域,與勾踐與夫差戰爭之前的疆域,小有差距。 四、越國在勾踐統治全盛時期的疆域。《越絕書》卷一記載:“越王勾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躬而自苦,任用賢臣;轉死為生,以敗為成。越伐強吳,尊事周室,行霸琅邪;躬自省約,率道諸侯。”《越絕書》卷八記載:“勾踐徙治山北,引屬東海,內、外越別封削焉。勾踐伐吳,霸關東,從琅邪起觀臺。臺周七裡,以望東海。”《越絕書》卷十八載:“越王勾踐即得平吳,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吳越春秋·越語下》引范蠡之語曰:“與我爭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吳耶?”三江,即吳江(松江)、錢塘江、浦陽江;五湖,說法不一,但均與太湖相關。《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勾踐平吳以及遷都琅邪以後,越兵“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
古代越國的都城在哪,相當於今天的哪兒?
你好:
古代越國的都城安城,安城是勾踐以前越國的都城,後遷往會稽(今天的紹興)。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81238.html?si=2
越國古址處於什麼時期
福建冶城是古閩越國的都城,城址一般認為位於中國福州的屏山東南麓冶山一帶,無諸時期始建。 武漢冶城是南朝梁武帝蕭衍在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道正西的東城址築城,打製兵器,是當時南朝最大的“兵工廠”。 南京冶城是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的一個小土山上築起一座土城,是南京最早的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