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是什麼節日?
膠東半島正月十四什麼節日
漁燈節。
和正月十五元宵節一樣,“漁燈節”也是民間傳統的慶典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三,煙臺開發區沿海漁村,便迎來了喜慶的漁燈節。這是當地所特有的節日習俗,被文化部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
漁燈節那天,當地漁民大宴賓朋,豪祭大海,為新的一年祈福納祥。這一地方特有的傳統民俗節日,祥樂熙和,聲勢浩大,已成為一年一度漁業生產的開工儀式,更反映了漁家企望豐收,追求幸福的美好願望。
漁燈節裡,漁村張燈結綵,鼓樂喧天,喜氣洋洋,像過大年一樣熱鬧。漁家中午大擺酒宴,吃酒慶祝,午後便帶上供品,攜各方親朋,載歌載舞,一路鞭炮齊鳴,盛裝湧向海港“祭海”。
海港碼頭,“祭海”漁民與觀光遊客,已是人山人海。數百艘漁船裝扮一新,緊緊相依,所有桅杆、吊杆上掛滿大紅燈籠、彩旗和鞭炮。船頭點上漁燈,擺上供品,場面喜氣壯觀。供品有豬頭、個頭很大的魚、餑餑、酒菜等。漁民在豬頭上灑一點豬血,給盛供品的“柳鬥”繫上紅綢彩花,寓意“發血財”、“掛彩”(財)。
在一陣陣鞭炮聲中,漁民們腰繫紅繩,開始扭秧歌,敲鑼鼓,一陣子過後,人們把酒灑在甲板和海里,把香紙燒了投向海中,然後心裡裝滿虔誠和祝福,按輩份一一朝船頭供拜方向叩拜“海神”。漁家專業秧歌隊及鼓樂隊乘勢助興,霎時氣氛推向高潮,萬掛鞭炮,千顆禮花,將整個漁港淹沒,千萬盞漁燈也漸漸飄向無邊的大海。
漁燈節是從傳統正月十五鬧花燈習俗派生而來,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最初,煙臺開發區沿海一帶漁民,只在正月十五這天送燈到“海神廟”、“龍王廟”。人們祭拜的海神對象是“海龍王”和“天后”。“天后”起源於南方沿海,又叫“天妃”,南方尊稱“媽祖”。相傳,數百年前的一個夜晚,幾隻漁船在茫茫大海迷失了方向,風大浪急,漁民們隨時都有被海浪吞噬的危險。此刻,一盞漁燈出現在海面上,人們便隨此燈航行,平安來到了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初旺村,這天是農曆正月十三。後來漁民們就選定正月十三,把燈送到海上,祈盼全年一帆風順,平平安安,魚蝦滿倉。
漁燈節,是煙臺開發區漁家典型文化,不僅僅是一種祭祀活動,更具鮮明的漁家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現在,具有濃郁膠東海洋文化的煙臺市漁燈節,在政府的扶持下,特色更加鮮明,內涵更加豐富,已成為當地漁村隆重的民間文化娛樂和節慶活動,每年都吸引大量外地遊客前來觀瞻。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萬盞漁燈紅透半邊海”。美麗的故鄉,煙臺開發區沿海的一個小漁村,每年正月,都會念及生活在海邊的父老鄉親及割捨不斷的親情和鄉韻,還有那故鄉的漁家節日——漁燈節。
正月十四,十五的節日從那裡來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正月十四日子好不好
每天都是好日子
在聖經中正月十五是逾越節,正月十六是什麼節?
正月十六是除酵節。逾越節是正月十四。
除酵節有七天,從正月十四日到正月二十一日。
出埃及記
23:15 你要守除酵節,照我所吩咐你的,在亞筆月內所定的日期,吃無酵餅七天。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因為你是這月出了埃及。
34:18 你要守除酵節,照我所吩咐你的,在亞筆月內所定的日期吃無酵餅七天,因為你是這亞筆月內出了埃及。
願神賜你智慧,阿們!
2017年正月十四在基督教是什麼日子
基督教的禮拜五,不是什麼特殊日子,大多數地方的教會安排有聚會。
舊約聖經裡逾越節是正月14曰,無酵節是正月15一21曰,初熟節是正月笫幾曰
逾越節又稱無酵節、巴斯卦節,是猶太教的主要節日之一。逾越節是猶太曆正月十四日白晝及其前夜,是猶太人的新年,猶太民族的四大節日之一(第二個是猶太曆七月吹角節—贖罪日—住棚節,一個節日系列;第三個為獻殿節;第四個是普爾節)。逾越節是基督的一個預表。此節期是為紀念上帝在殺死埃及一切頭胎生物的同時,並沒有殺死猶太人的長子而設。
巴中有哪些節日 正月十四 ?是什麼 巴中叫的小年 5分
這是一個習俗 小年就是農曆正月十四 還有這種說法 南方把媽媽交孃的 小年過14 把媽媽叫嬤的 過16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的
一月份有什麼節日
1月1日 元旦
1月第一個星期日 黑丁日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2017年正月十四日子好嗎
正月十二,正月十八 都挺好的。
十四有點不好聽。
正月十五的習俗是什麼?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此節民間有掛燈、觀燈、猜謎、鬧社火之俗,又稱“玩燈節”。合水民間春聯、門神貼到這一天算結束。人們把門神剝下來折迭成悶葫蘆,下端粘上用紅綠紙剪的穗子,上端用一條線拴吊在炕壁上方,可以輕輕轉動。把春聯剪成佛手或桃或果子形狀,為孩子用高梁箭桿做成風車車執在手中,,迎風飛旋而轉動。這天人們大都吃臊子面或其他佳餚,吃元宵的習俗較少。白天,人們成群結隊,不是到城鎮看社火,就是到廟會上看戲。晚上家家在大門口或院子裡升掛燈籠,孩子個個手提各種形狀的小燈籠嬉鬧追逐。午飯後,家家要捏製蒸做面燈,以供灶君等神靈,除過灶神的供燈外,給雞窩蒸個馱面燈的雞,象徵“吉星高照”;給糧食囤蒸個醜陋的老人雙臂抱燈,稱“健康老”,象徵人壽年豐;給牲畜窯蒸個牛背馱燈,象徵六畜興旺。所有燈芯全用乾淨的蒿枝捲上一層新棉花製成,插入燈內,倒入清油,逐一點燃,院內窯內,處處是閃閃發亮的燈盞,十分好看。不少地方,新媳婦在當天必須回孃家或到鄰家去,俗稱“躲燈”。
......
--------------------------------------------------------------------------------------------------
ny.dahew.com/renwen/minsu/m010.htm
......
二、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叫燈節。夜晚,張燈結綵,遊賞觀燈,各行業團體及商號組織燈會,展示各類彩燈。彩燈中有龍燈、魚燈、走馬燈、蓮花燈、船燈、貨郎鼓燈等,花樣繁多。在展示各類彩燈的同時,兼出旱船、高蹺、舞獅等遊藝,加上煙花爆竹,甚是熱鬧。民間多用面蒸成燈盞,放在門墩、雞窩、牛屋、糧囤、井臺、糞堆、石磨、石磙等上面,面中心杵一窩,窩內倒上食油,放一線捻點燃。元宵之夜,整個村落簡直成了燈的海洋。紅薯面做的燈稱鐵燈,玉米麵或大豆麵(南陽民間俗稱黃豆麵)做的稱金燈,小麥面做的燈稱銀燈。元宵夜放完燈之後,面燈盞可食,據說可治療牙疼病。鄧州等地民間的兒童常將破舊笤帚疙瘩於元宵晚間點燃,拋擲掄動,猶如飛火流動,煞是壯觀。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後,各地流行元宵燈展,燈節愈發顯得熱鬧。?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歷來傳說較多,各地不一。南陽民間普遍認為,三官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分別愛好樂、人、燈。正月十五這天三官一同從天而降,“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世人紛紛張燈結綵迎接三官下凡賜福,於是在民間形成了鬧元宵的風俗。南陽民間燈節時間三天,正月十四上燈叫開燈,正月十五叫正燈,正月十六到正月十七叫落燈。燈節裡,所掛的燈多為吉祥燈。置身於元宵之夜,會使你感到奇花異卉鋪天蓋地,火樹銀花流金溢彩,晶瑩剔透輝煌如晝,異彩紛呈,目不暇接。?
南陽在元宵這一日除了一些求吉祈福的習俗和文藝踩街活動外(文藝踩街的內容和藝術形式在娛樂廟會等章節中作敘述),還要吃湯元。湯元又稱為糖圓,乃因用糖做成之意。元宵節吃湯元,始於宋代。“元宵節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此。”(周必大:《平園續稿》。)浮圓子即湯元。“節食所尚,則乳糖圓子,澄沙糰子……十般糖之類。”(周密:《武林舊事》。)從湯元的製作來看,開始時是用糯米做成的圓球,不用糖作餡,而是把糖放在湯裡。南宋時,才開始用乳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