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發生的原因?
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世界上戰爭爆發的最根本原因——
1、利益
2、民族仇恨,
3、權利。
如果沒有這三種,看看,世界上那會有戰爭的爆發~!~從古至今這是不改的規律,有了這三種,世界是就不停的有戰爭,你可以說任何一個,都可以從這三條中找到解釋,伊拉克,是利益,石油,現在的戰爭,涉及最多的是民族,太多了,罪惡~!~!~!
從古至今發生的戰爭,根本原因是什麼
經濟利益的對抗性矛盾和衝突是導致戰爭的最深刻根源。而“經濟利益的對抗性矛盾和衝突”的歷史內涵,是由時代賦予的。 產生戰爭的根本原因。它存在於部落、階級、國家、民族及政治集團之間的對抗性經濟利益衝突之中。一切戰爭爆發的直接的、具體的原因,都是由它派生的。
導致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宗教,民族,資源(水,土地,石油),歷史遺留,各列強在背後支持
求採納
越南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2戰後世界分成兩大陣營.1是西方民主制國家.包刮美國.英國等;1是紅色蘇聯及其盟友.越南也跟其他他許多國家1樣並立著兩個政權.1個是蘇聯和中國支持的北越政權.另1個是南越軍人獨裁政權. 1964年5月2日.越南人潛水從水底炸燬了美國“卡德”號航母.3個月後.在北部灣公海北越海軍向美國海軍開火.據北越說.向美軍開火.是美國海軍故意引誘他他們開火的.事件發生後.美國國會舉行了聽證會.1964年8月6日.提出了1個報復北越草案.在眾議院400票對0票.參議院81票對2票壓倒性通過.但美軍尚未立即報復.1964年12月4日.1個讓人們應該記住的日子.越南軍正式發動攻擊.拉開了戰爭的序幕.戰爭從小規模逐步升級.但是美軍始終把戰爭限定在“報復性突擊”的範圍內.因此.打的始終是停停打打.不成規模的戰爭. 到1967年初.熱愛和平的美國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戰運動.他他們質疑政府:已經報復了越南.為什麼還要繼續戰爭?戰爭使“我我們得到了什麼?我我們期望得到什麼?”事實上.美軍已報復了越南.對於1個講人權與民主的國家來說.沒有繼續作戰的理由.在人民的強烈反戰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從此實行“以打迫和”.縮小規模的政策.頻頻向北越發出和平的要求.1968年總統大選.尼克松向人民許下和平的諾言.贏得了選舉勝利. 尼克松總統1969年上臺.立即作出讓步.向越南求和.在談判桌上.始終處於下風.但他他死守1條.美軍撤出越南.中國和蘇聯的軍隊也必須撤出.越南政府希望打下去.經常藉故中斷談判.忍無可忍的尼克松.為了迫使越南讓步.於1972年12月18日下令實行“聖誕節大轟炸”.十天時間內對北越的河內.海防等地.實行24小時不間斷轟炸.河內.海防幾乎炸成1片廢墟.北越政府在不可抗拒的打擊下.被迫回到談判桌.於1973年1月簽訂了和平協定.至此.越南戰爭結束. 有1位美國將軍說:“我我們的軍隊在越南戰場上沒有打輸過1場戰役.但是我我們的國家卻輸掉了這場戰爭.”可是.打敗美軍的是誰呢.是熱愛和平的美國人民.美國人民怕死嗎?不怕.為正義的反希特勒法西斯戰爭.美國人民獻出了3十萬青年兒女的生命.但是.他他們絕不允許自己的兒女為無意義的戰爭作戰.這就是他他們反戰的原因.
中日甲午戰爭發生的原因
在20世紀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當時的日本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日本國內為了緩解國內矛盾,同時借這個機會稱霸世界,於是國內軍國主義大行其事。改革家福澤裕吉力主東洋侵略,使國內人心轉而外。於是制定了侵略朝鮮,佔領中國東北,進而佔領全中國,最後稱霸世界的“計劃”。後來,朝鮮國內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不是知識分子的起義)清帝國作為宗主國受邀請參加平叛活動,日本不請自來。然而叛亂鎮壓後,日本軍隊不但沒有撤走,反而開始執行侵略互劃。於是一場面對北洋艦隊的陰謀開始了,中國在戰爭中慘敗。其實日本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
敘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地中海東岸,是處於阿拉伯世界“心臟地帶”的“核心”國家之一,是各大國逐鹿中東的目標。其周邊有不少國家也具有十分敏感的政治地位。因此,這次敘利亞爆發的衝突,也被看作中東衝突的核心。美國針對敘利亞採取的行動,不免讓我們聯想到了利比亞戰爭爆發前的情景,美國和歐洲大國是否會對敘利亞進行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之外的第四場戰爭?回顧阿薩德家族近半個世紀的執政過程,不難看出,獨權專制和經濟落後也成為了敘利亞衝突爆發的重要原因。老總統阿薩德手腕高明,在民眾中很有威望。而作為阿薩德的繼承人,現任總統巴沙爾,其政治權威、政治經驗和執政能力等都無法與老阿薩德相提並論。巴沙爾的弟弟馬希爾的貪汙腐敗問題一直都為
社會所熟知。而巴沙爾家族也掌控了敘利亞的壟斷行業和要害部門,不同程度地涉嫌貪汙腐敗,讓巴沙爾政府的民眾支持率雪上加霜。其次,由於政治上不民主,致使大量社會精英沒有機會參與管理國家他們迫切希望進行政治改革。敘利亞多個省市發生的遊行示威活動,示威者打出的口號是:“改革、增加自由、改善民生”等。再者,敘利亞經濟結構單一、工業基礎薄弱,大多數國有企業面臨管理落後、設備陳舊、效率低下和虧損嚴重等問題。而政府部門腐敗問題嚴重,工作效率低下也使敘利亞的經濟體制改革遇到層層阻力,使得敘利亞經濟增長受到嚴重製約。在這次危機中,民眾對於巴沙爾政府的不滿徹底爆發出來。
不僅國內經濟、民生等問題突出,敘利亞的外部矛盾也突顯。尤其是敘利亞與美國的關係,兩國的不睦由來已久。美國單方面認為,敘利亞意在破壞美國積極推動的中東和平進程;9·11事件以來,美國將敘利亞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黑名單;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認為敘利亞支持伊拉克戰爭中的反美武裝力量,窩藏恐怖分子。而敘利亞作為伊拉克的鄰國,也多次默許和縱容恐怖分子穿越伊拉克邊境,直接威脅駐伊美軍的安全;另外敘利亞與伊朗外交密切,這也構成對美國中東戰略的重大威脅等。美國和西方在整個過程中帶有明顯傾向性和煽動性的輿論引導以及對反對派的直接支持,無疑加劇了敘利亞局勢的惡化。去年,當俄羅斯等國在為促進敘利亞各派與當局對話而積極展開外交努力的時候,美國等西方國家駐敘利亞外交官卻頻繁地與反對派單方面接觸,這也直接表明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對反對派的支持。敘利亞爆發暴力衝突後,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僅沒有做出平息事端的努力,反而加大了對敘政府施壓的力度,對於一些國家慫恿和支持敘反政府武裝製造的暴力事端視而不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這些行為,也明顯對敘利亞暴力衝突的升級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敘利亞爆發危機的原因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北非國家相繼興起的“阿拉伯革命”。“阿拉伯革命”具有明顯的擴散性特點,從突尼斯總統本.阿里棄國出逃、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迫辭職、巴林發生流血衝突、也門總統薩利赫宣佈同意以辭職換取免予起訴,之後三次反悔,目前與反對派繼續膠著,再到利比亞爆發了西方主導的又一場地區局部戰爭。敘利亞爆發的政治動盪完全效仿了突尼斯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反對派的“經驗”。縱觀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的命運,爆發衝突的最終導火索就是宗教鬥爭。伊斯蘭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由來已久。在阿拉伯國家眼裡,這是一場教派戰爭,一方是由伊朗支持的巴沙爾政權主導的伊斯蘭什葉派,而另一方則是代表阿拉伯大多數的伊斯蘭遜尼派。沙特認為,伊朗企圖通過挑起阿拉伯國家教派衝突來實現其控制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因此,兩個國家形成對抗局面。敘利亞局勢加速了遜尼派與什葉派以及土耳其與伊朗之間意義重大的角力,給巴勒斯坦人、庫爾德人和伊拉克的什葉派政府帶來了事關生存的危機。
而“阿拉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A: 我認為戰爭爆發是德法矛盾、德英矛盾、德日矛盾、德俄矛盾、俄奧矛盾發展的結果。在這些矛盾的基礎上,各帝國主義國家加緊擴軍備戰,紛紛增加軍事預算,擴大軍隊,制訂作戰方案,一步步走上戰爭道路。同時,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宣傳機器也配合煽動沙文主義情緒,如,資產階級御用學者竭力宣揚戰爭可以解決人口過剩問題,挽救工商業危機等反動謬論,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另外,19世紀末西方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些內容也是促使大戰爆發的原因。
學生B:我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源是由於帝國主義的本性導致的,是幾十年來帝國主義各國瘋狂掠奪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政策的繼續。進入壟斷資本主義之後,資產階級追求最大利潤的慾望推動各國政府瓜分殖民地與勢力範圍,從而引起了各國間的矛盾。另外,由於二十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各國對內壓榨和對外掠奪的加強,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因此,轉移國內人民鬥爭的視線,以瓦解國內革命運動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也是這次戰爭爆發的又一個原因。
老師: 大家應該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20世紀初期這個時間上去尋找一些原因。
學生C:剛才同學發言都是很概括的觀點。我想就大戰爆發的原因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認為之所以恰恰在20世紀初的時候才發生世界大戰,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當時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力大為進步,於是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得到很大提高,那就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作為資本輸出地和原料產地,這樣才引發全世界空前激烈的爭奪,從而引起歐洲乃至世界範圍的戰爭。
學生D: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但發生這一事件的原因還是各帝國主義發展不平衡導致的。英法等資本主義先發展成熟,已形成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而德意志後來居上,要求打破英法主宰的格局。於是英法與德的矛盾激化,成為一戰前各國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正是它們之間矛盾的發展才導致了這次規模空前的戰爭。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經濟上的競爭、殖民禒的爭奪、聯盟體系、民族主義願望。我主要談一下後兩點。
聯盟體系:各帝國主義國家對殖民地的競爭轉而又促成了互相沖突的聯盟體系的形成,這些聯盟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戰爭的到來。當時,所有強國都已加入兩大敵對的聯盟體系,每當發生重大爭端時,兩大集團的成員即使對爭端持懷疑態度,也不得不支持各自的盟國。否則,它們擔心自己的同盟會瓦解,使自己孤立而遭受危險。因而,每次爭端往往會擴大為重大的危機,而兩大聯盟的所有成員國不論願意與否都將捲入其中。
民族主義願望:歐洲民族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願望首先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最突出,那裡的法國人仍不服從德國的統治。其次在塞爾維亞也表現明顯。當薩拉熱窩時間發生後,塞爾維亞的背後有俄國的支持,而俄國的背後是法國和英國。同樣,奧匈帝國有德國支持,理論上還有意大利支持,因而,民族自決與相互衝突的聯盟體系的結合使歐洲陷入大決戰之中。
學生E:從新聞學的角度來看,報紙雜誌等新聞媒體對大戰的爆發也具有一定的宣傳鼓吹作用。一戰前,由於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主導操縱了大量的報刊,在民眾中鼓吹而形成一種盲目的愛國主義情緒,從而導致民眾中產生狂熱的戰爭心態,對於一戰爆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生F:促成一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思想領域內主要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傳播。19世紀中葉,英國哲學家斯賓塞在其《社會靜力學》中,系統地提出將生物學中的進化論思想應用於人類社會,認為人類社會與生物界一樣,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因而稱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西歐及美國得到廣泛傳播,並逐漸被種族優劣論者利用,與擴......
伊拉克戰爭發生的原因
1、建立中東地區第三個戰略支撐點,改造阿拉伯世界
2、霸權主義、震懾反美勢力3、加強世界石油的控制
4、戰略位置,靠近中俄,向四周輻射,也可作為攻打伊朗、敘利亞的跳板
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端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1937年,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竟開始攻擊中國駐軍,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當華北戰事一天天擴大的時候,1937年8月13日日軍又在上海發動了進攻。宛平城的槍聲掀開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盧溝橋上的中國守軍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本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膽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 ),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製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 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 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蘆溝橋事變”(即“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被迫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佈對日作戰。
中國人民經過8年的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二戰戰爭爆發的必然原因
1.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是二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2.波蘭閃擊戰——1939年9月1日始,1939年10月終
敦刻爾克戰——1940年5月19日始,1940年6月8日終
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7時58分始,1941年12月7日9時許終(夏威夷時間)
不列顛之戰——1940年7月始,1940年10月終
莫斯科之戰——1941年9月始,1941年12月終
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4日晨4時始,1942年6月6日終
瓜島爭奪戰——1942年7月始。1943年2月終
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始。1944年8月終
柏林保衛戰——1945年3月始,1945年5月1日終
沖繩島戰役——1945年4月始,1945年7月終
3. 首先,戰爭是一種政治意志的體現,而這種政治意志的根源則不可避免的來自於經濟因素。發生於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大危機,導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崩潰,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嚴重倒退,生產急劇下降,外貿銳減,銀行、工廠紛紛倒閉,失業人數激增,民不聊生。經濟危機的直接後果是嚴重的社會危機,各國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工潮頻仍,政局動盪不安。這場經濟大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由於無政府狀態的競爭生產,資本家趨利生產,根本不顧及市場的承受能力,必然導致生產的嚴重過剩,危機的爆發在所難免。面對經濟危機,各國的壟斷資本家控制下的政府,試圖採取各自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危機。美國實行新政,用國家調整干預的方式,有效的遏制了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使經濟緩慢的得到恢復和發展,資產階級的統治得到穩定。而德國、意大利、日本三國,不僅沒有從自身社會制度去探究經濟危機的根源,而是建立、加強法西斯專政統治,不斷的擴充軍備,試圖以侵略掠奪的方式,將危機轉嫁給被侵略國家、地區的人民身上。它們不顧國內人民生活困苦,更不顧及其他國家人民的安危,在其壟斷資本家的支持下,建立法西斯專政政權,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為其開疆擴土──尋找廣闊的市場,瘋狂掠奪資源,最終導致這場危及全人類的、史無前例的戰爭的爆發。反思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要杜絕此類災難的再度發生,資本主義諸國必須要對其政治、經濟體制進行調整,從根本上改變其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逐步減少經濟危機及其危害,以避免出現新的嚴重的政治危機,從而使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