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

蘇聯解體的原因:

1. 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維”與“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和導火線。

2.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經濟體制,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使得蘇聯的經濟不能適應激烈的國際經濟、科技競爭,不能滿足人們的期望和要求。

3.爭奪世界霸權的對外政策,破壞了社會主義的形象和聲譽,也耗盡了國力。

4.錯誤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羅斯主義行為,埋下了滿足分裂的禍根,在戈爾巴喬夫的公開化、民主化的鼓動下,極端民族主義迅速氾濫。

5.西方國家長期推行和平演變戰略是蘇聯解體的外部因素。

蘇聯解體的帶來的影響:

1.它是國際共運和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挫折,使社會主義運動降至低潮,也給社會主義國家帶來重大壓力。

2.它使戰後形成的兩極對立格局終結,加速了世界的多極化進程。

3.造成世界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4.它使國際關係更加複雜。因蘇聯的解體,世界範圍內歷史遺留的各種矛盾激化,地區衝突和戰亂加劇。——常識歷史篇。

簡述蘇聯解體的原因

1、體制僵化、經濟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勝利,不一定像過去蘇聯教科書所說“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但是也絕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權轉手,它的世界意義在於,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開闢了一條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嘗試。在蘇聯,這一偉大的社會實驗曾經取得過輝煌,[1][2][3]但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史稱“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是一種高度集中和集權的體制。這種體制,為應對國內外緊張局勢,能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物力,適應備戰和應戰的需要,取得工業化和增強國防實力的顯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時間裡使蘇聯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國。然而這種體制嚴重背離現代經濟的發展規律,壓抑了地方、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加上它在政治上無情地消滅各種反對派和壓制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以及意識形態方面的嚴密控制,使整個社會處於僵化、封閉和麻木的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時代主題逐漸向著和平與發展轉移,這種體制使經濟發展緩慢,國民經濟發展比例失調更加嚴重,制度性的弊端進一步凸現。顯然,這種體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國建成現代化民主國家的歷史性任務,反而使俄國在同資本主義的世界性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如果說十月革命後出現了“一球兩制”的新格局的話,那麼,半個多世紀的比較和競賽,沒有顯示蘇式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種體制未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來越多的民眾的支持和擁護,這是蘇聯解體的根本性原因。

2、領導人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動盪的世界和困難重重的國內環境。有人比喻此時的蘇聯猶如一艘滿載軍火的航船,船體鏽蝕,方向不明,運轉緩慢,在茫茫大海中瀕臨下沉。這就決定了戈爾巴喬夫受命之時,必須實行改革,以挽救這艘航船危亡的命運。可是,這名“船長”很不稱職,缺乏一個大國領導人應有的膽略和能力,面對種種困難和壓力,他倉促應對,在領導改革中出現種種失誤和錯誤的導向,致使整個國家迷失方向,危機驟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關頭,戈爾巴喬夫又只顧自己的得失,在複雜的政治較量中節節敗退,主動放棄陣地,提出改革要從根本上“改造整個社會主義大廈”,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會有質的更新”,就是要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進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義已經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變更現存制度。直至八一九事件發生,蘇聯共產黨處境到了危難關頭,“船長”竟棄船而逃,自動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使蘇共迅速走向衰敗。蘇共衰敗,是蘇聯劇變的前兆;蘇聯解體,是蘇共垮臺不可避免的結果。從戈爾巴喬夫當政7年特別是最後時期的言行看,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當然有著不可推諉的歷史責任。

然而,有一種觀點值得商榷,國內外有些學者把蘇聯解體的原因過多地甚至全部歸咎於戈爾巴喬夫一個人。例如,博爾金認為,“蘇聯是被人從內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響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葬送的,是被反對派搞垮的”。國內也有學者提出一個所謂“叛徒論”,認為戈爾巴喬夫是蘇共亡黨、蘇聯亡國的罪魁,是社會主義的叛徒。過分誇大一個人在歷史劇變中的作用,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一文中說過:是時勢造成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使得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恰如其分地評價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是史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3、外部原因與蘇聯演變

外因論者通常不否認內因及其他原因的作用,但他們往往凸現和平演變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中的作用。和平演變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顛覆的一種戰略,即以武力為後盾對社會主義國家遏制的同時,強化政治、......

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這個雖然是我複製的,但是複製我自己的,我剛在其它地方的回答。供參考!

蘇聯的解體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關鍵是外部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的策劃,中國也有相當大的關係。整個過程美國可以講取得全面的勝利。

一、內部原因:講的簡單點就是冷膽時期,蘇聯因與美國軍備竟賽,全部產業主要以軍工為主,產品主要用於備戰,產生不了多大的益效,所以國內的經濟主要是以石油出口來支撐。但是在計劃上是沒有問題的。蘇聯的石油出口外匯完全可以滿足發展的需要(這是個禍根)。

二、外部原因:美國對蘇聯經濟的阻擊。要知道美國的危險之處就是其能操縱物品的定價權(現在仍然是一樣的),美國在關鍵時刻突然阻擊石油的價格,石油價格猛跌,使得蘇聯的石油外匯由原來的每年有數百億美元突然下降到幾十億美元,經濟崩潰(說的簡單點就是沒有外匯去進口國內需要的生活物質了),進而解體!!(雖然還有其它多方面原因,但這是最主要的)。

三、中國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中美在80年代有個蜜月期,我個人認為這是美國的一個陰謀,以賣給我一些裝備如“黑鷹直升機”,承認一箇中國及答應幫我改進殲八等條件,使我們孤立蘇聯,這個做法一來可以使蘇聯更加埋頭繼續強大軍事力量,經濟結構更加危險,二來在美國阻擊的時候蘇聯不可能得到中國的援助度過關鍵時期!美國更怕的是一但中國對蘇聯進行援助,蘇聯勢必以軍備作為援助的交換條件(那不得了)。當美國阻擊成功蘇聯解體後的一年,中美蜜月期立即結束,我們送到美國的殲八不僅沒有幫我們改進,連東西也不還我們!賣我們的二十幾架黑鷹也不再提供零配件了,為什麼?我們沒有利用的價值了!

我們在罵美國陰險狡詐的同時、不得不佩服他們這個計劃完成的相當完美!可怕的美國!!

但是客觀來講,蘇聯的解體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蘇聯的存在對美國或中國、甚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威脅!一個只造武器不生產糧食的國家!!

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啟示

1991年12月25日19時32分,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落,帝俄時代的白藍紅三色旗冉冉升起。至此,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正式宣告解體,伴隨著蘇聯的解體,眾多社會主義國家紛紛發生了劇變,社會主義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十幾年來,中國依舊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所謂前車之鑑,研究蘇聯衰敗的原因對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曾經說過:“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因此適時、正確地吸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經驗教訓,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蘇聯衰敗的制度上的原因以及有關的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思考. 首先,蘇共垮臺、蘇聯亡國乃是其制度性缺陷導致的。 這些制度性缺陷並不是蘇共和蘇聯的獨家產物,而是一種國際性現象,至今仍不同程度地遺留在執政的共產黨內和尚在運作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因此,破解蘇共垮臺、蘇聯亡國的深層原因以及現實社會主義的制度性缺陷,既是尊重歷史,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教訓的客觀要求,更是中國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現實社會主義的迫切需要。 蘇聯政治體系的上層處於一種麻痺僵化狀態,它對蘇聯面臨的深刻的社會問題置若罔聞,如:青年的思想動盪(到七十年代後半期這種情況可能更嚴重);社會上廣泛的貧窮現象(據薩哈羅夫院士估計,這牽涉到蘇聯人口的40%左右);佔蘇聯人口半數以上的非俄羅斯人的民族要求不斷增長,這些少數民族雖然沒有直接提出分立,但他們要求在全國大政方針的制定和資源的分配方面佔有更大的比重。這些情況加劇了蘇聯政治制度所面臨的其他一些問題,如:缺乏更換政治領導人的正規程序,制定政策要經過官僚機構內部錯綜複雜的鬥爭。嚴格限制對大政方針進行創造性的辯論,用苛刻的書報檢查制度來扼殺獨立思考。問題的要害,在於蘇聯政治制度的演變跟不上這種制度本身所引起的蘇聯社會內部的變化。蘇聯對意識形態的熱情顯然已有所減弱,但大國民族主義情緒以及要求人家承認蘇聯為世界第一流強國的強烈意識,卻顯著地增長了,這在統治集團中尤其突出。 其次,蘇聯在建設社會主義上逐漸墮入了教條主義。 在教條主義方面,蘇聯表現得尤為典型。十月革命勝利之初,蘇聯曾經搞過短暫的直接民主的嘗試,隨後便建立起議行合一,高度集權的政體並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種轉變雖然確實與當時應對國外武裝干涉和國內白匪叛亂有關,但主要還是基於全面貫徹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新社會的基本構想。此外,這樣做,也是執政前革命作法的慣性延伸,更為共產黨人熟悉和歡迎。然而,來自前人書本上的理論原則和革命的慣常作法與現實的實踐需要,特別是與蘇聯當時落後的社會條件所產生的實際生活需要畢竟存在較多矛盾和較大差距。列寧是個極為靈活和十分民主的革命領袖,他注意傾聽黨內外幹部、群眾的呼聲和智慧,注意收集來自實踐的反饋信息,而且善於根據實踐的需要,帶領蘇共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調整大政方針政策,從危難中多次拯救黨和國家。例如,對外簽定《佈列斯特條約》,對內實行新經濟政策,都是列寧利用民主方法進行戰略決策和調整的光輝典範。 正因為如此,所以列寧去世以後,斯大林很快就跌回本本教條之中——他不僅在經濟上逐步取消了新經濟政策,全盤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化和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而且在政治上不適當地強化議行合一體制,直至形成由他一人高度集權的格局;他還在階級鬥爭明顯趨緩的情況下,不斷地加大專政的適用範圍和使用力度,甚至造成破壞法制、濫殺無辜,連黨內高層人物都深感人人自危的局面。應當說,正是斯大林長期的,極端教條主義的作法,深深埋下後來蘇共垮臺、蘇聯亡國的制度......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在蘇聯解體的戈爾巴喬夫因素和戈前時期因素的相互關係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後者是根本原因。因為第一,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社會背景是蘇聯傳統體制特別是傳統經濟體制阻礙生產力發展,社會經濟政治蘊育著深刻的危機。第二,戈爾巴喬夫改革引起社會各種矛盾的總爆發,而之所以爆發是因為在此以前矛盾已長期積累,達到只需一根導火線的程度。第三,戈爾巴喬夫改革執行的是一條右傾路線,右是“左”的反動,是因為“左”的路線長期統治,造成的問題相當嚴重,以致於能讓右傾路線禍國一時。從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考慮,從解決根本問題的角度考慮,重點應是分析蘇聯解體的根源,分析傳統體制的弊病,提出相應對策,確保國家統一和繁榮昌盛。

那麼蘇聯解體的歷史根源或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們認為,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與聯邦制國家結構的矛盾和傳統體制與社會生產力的矛盾。

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使聯邦制國家體制有名無實;蘇共和聯盟中央壟斷權力,使共和國失去實權;各種決定權集中於聯盟伐央,加盟共和國主權限於狹小範圍;蘇維埃在政治體制中地位下降和變形,使共和國的參政議政形式化;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使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民族在聯盟國家中佔有特殊地位和領導地位,事實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這種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與分權性質的聯邦制國家結構的矛盾,加之憲法關於加盟共和國享有主權和退盟權的規定,為各加盟共和國爭取國家主權、脫離聯盟中央積累了動因,提供了法律依據。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規定國家的一切經濟活動均由中央計劃決定,造成共和國失去經濟決策權;資源歸屬、企業隸屬、產品物資和財政收支高度集中於中央,共和國既無權也無力綜合發展地區經濟;產業政策和生產力佈局按照全國的地區專業化分工進行,造成許多共和國經濟“殖民地化”,結構單一、生產落後、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使經濟建設只有一個積極性,束縛了地方和民族地區的積極性。這一切形成了共和國經濟主權要求和民族分離的歷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造成經濟發展的一切動因不是產生於體制內,而是來自體制外。生產的目的是完成國家計劃,體制內沒有形成滿足人民需要的運行機制;產權虛位造成體制本身缺乏內在動力,企業經營和勞動者的動力不在體制內,而來自外部動員;排斥商品貨幣關係,排斥市場競爭,閹割了體制的效率機制,形成數量型經濟和耗費型經濟。由此產生這種體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礙科技進步,尤其不適應現代高科技發展的要求,導致經濟發展粗放經營,經濟結構比例失衡,產業級次嚴重落後。這一切造成蘇聯經濟長期存在短缺性經濟危機,經過長期的效率下降,最後爆發衰退性經濟危機。蘇聯模式帶給人們的不是富裕的社會主義,而是危機的社會主義,並與西方發達國家形成巨大反差,這就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麼?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失敗。

根本原因:“斯大林體制”的固有弊端所積攢的歷史問題。

當然我這只是籠統的高度概括,並且是歷史老師教的“官方”答案。詳細可以看以下的資料,以及網上奇特資料,因為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

參考資料:www.tianya.cn/....shtml

蘇聯解體的原因、經過、及時間與背景等 30分

原因:1991年以來,國內外政治界、學術界許多人士對蘇東劇變的原因、影響和後果進行了多視角的探視和研究,已經出版的著述和發表的論文數量浩繁,觀點各異。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

1、體制僵化  史稱“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是一種高度集中和集權的體制。這種體制,為應對國內外緊張局勢,能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物力,適應備戰和應戰的需要,取得工業化和增強國防實力的顯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時間裡使蘇聯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國。然而這種體制嚴重背離現代經濟的發展規律,壓抑了地方、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加上它在政治上無情地消滅各種反對派和壓制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以及意識形態方面的嚴密控制,使整個社會處於僵化、封閉和麻木的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時代主題逐漸向著和平與發展轉移,這種體制使經濟發展緩慢,國民經濟發展比例失調更加嚴重,制度性的弊端進一步凸現。顯然,這種體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國建成現代化民主國家的歷史性任務,反而使俄國在同資本主義的世界性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如果說十月革命後出現了“一球兩制”的新格局的話,那麼,半個多世紀的比較和競賽,沒有顯示蘇式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種體制未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來越多的民眾的支持和擁護。

2、改革失敗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動盪的世界和困難重重的國內環境。有人比喻此時的蘇聯猶如一艘滿載軍火的航船,船體鏽蝕,方向不明,運轉緩慢,在茫茫大海中瀕臨下沉。這就決定了戈爾巴喬夫受命之時,必須實行改革,以挽救這艘航船危亡的命運。可是,這名“船長”很不稱職,缺乏一個大國領導人應有的膽略和能力,面對種種困難和壓力,他倉促應對,在領導改革中出現種種失誤和錯誤的導向,致使整個國家迷失方向,危機驟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關頭,戈爾巴喬夫又只顧自己的得失,在複雜的政治較量中節節敗退,主動放棄陣地,提出改革要從根本上“改造整個社會主義大廈”,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會有質的更新”,就是要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進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義已經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變更現存制度。

3、領導失職

直至八一九事件發生,蘇聯共產黨處境到了危難關頭,“船長”竟棄船而逃,自動辭去蘇共中

央總書記的職務,使蘇共迅速走向衰敗。蘇共衰敗,是蘇聯劇變的前兆;蘇聯解體,是蘇共垮臺不可避免的結果。從戈爾巴喬夫當政7年特別是最後時期的言行看,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當然有著不可推諉的歷史責任。然而,有一種觀點值得商榷,國內外有些學者把蘇聯解體的原因過多地甚至全部歸咎於戈爾巴喬夫一個人。例如,博爾金認為,“蘇聯是被人從內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響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葬送的,是被反對派搞垮的”。國內也有學者提出一個所謂“叛徒論”,認為戈爾巴喬夫是蘇共亡黨、蘇聯亡國的罪魁,是社會主義的叛徒。

4、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顛覆的一種戰略,即以武力為後盾對社會主義國家遏制的同時,強化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價值觀,或明或暗地支持蘇聯國內的反對派和民族分立主義勢力,加速美國式的所謂“全球民主化”進程。應該說,和平演變戰略對蘇聯的劇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只有當蘇聯國內出現政治、社會危機和動盪的時候,外因才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不容忽視的是,自戈爾巴喬夫改革以來,東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蘇聯人民得到一個瞭解西方、與西方國家生活水平作比較的機會,由於蘇聯計劃經濟體制下長期存在......

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就簡單的說吧,一是蘇聯一直以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二是戈爾巴喬夫以"民主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向,三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

蘇聯解體的原因及教訓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蘇聯的劇變是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是蘇聯國內各種矛盾的發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國家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但和平演變之所以奏效,關鍵原因還是出在蘇聯內部,正是因為蘇聯傳統模式已經過時又遲遲得不到更新,進而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社會內部危機日漸加重。再者,蘇聯共產黨的改革推行了錯誤的路線,導致了改革的失敗。

(2)、蘇聯的劇變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歷史的原因是深層的基礎性的東西,而現實原因則是直接的導火線。歷史原因包括過時的僵化的經濟體制與當代科技發展的內在要求之間的矛盾;嚴重的官僚主義與廣大幹部和群眾之間的矛盾;霸權主義的外交政策和人民之間的矛盾。現實原因是蘇聯共產黨把體制改革變成了社會制度的轉軌,即執政的共產黨在改革中的路線失誤,就成了蘇聯劇變的直接原因。

(3)、在社會結構的層面上,蘇聯解體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經濟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對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經濟因素起者決定性的作用。蘇聯幾十年的經濟建設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提高多少,這和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有直接聯繫。逐漸使人民對蘇共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失去了信心,這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4)、就蘇共本身而言,導致蘇聯劇變的既有思想路線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方面的原因。思想路線在這其中起著根本的作用,因為,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都是在思想路線的指導下制定的。蘇聯共產黨從斯大林開始到80年代,始終沒能從根本上擺脫執導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條主義的束縛。“左”的路線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80年代中期,戈爾巴喬夫執政後,又從“左”的極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極端,表現為全盤否定了蘇聯的歷史,終於引發了一場毀滅性的總危機。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帶給我們的教訓。

(1)、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後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應該始終抓住這個中心不放。 (2)、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獨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照抄別國的模式最終會落得失敗的結局。

(3)、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注重執政黨的建設。在思想上必須提倡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在組織上必須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4)、“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蘇聯劇變的直接原因表現為右傾機會主義,即主動放棄共產黨的領導權,蘇聯的經驗告訴我們,批判“左”的教條主義要用歷史的觀點,要全面分析,不能簡單地否定歷史。

(5)、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保持生機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徑。改革必須深深紮根於本國國情,改革的成敗必須以發展生產力為中心,以經濟的增長、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衡量標準。

(6)、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體系,這種開放不僅內部是開放的,而且對外部也應該是開放的。

(7)、警惕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進行的“和平演變”。

相關問題答案
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
試論蘇聯解體的原因?
試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
法幣改革的原因及影響?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
蘇聯怎麼解體的原因?
前蘇聯成功的原因?
大躍進的原因和影響?
網絡欺凌的原因和影響?
校園欺凌的原因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