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在古代又叫什麼? ?

General 更新 2024-11-25

長沙市在古代又叫什麼?

15—20萬年前,長沙地區開始有人類活動。約7000年前,長沙開始形成村落。約24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於長沙建城。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變,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與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長沙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不同的歷史時期,長沙曾有“臨湘”、“潭州”古稱;唐宋和明清時期的長沙,其經濟和文化為其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時期。[6] “長沙”之名有據可查的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關於貢品“長沙鱉”之說,距今3000多年。商周時期的寧鄉縣炭河裡遺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銅器反映了當時的長沙地區與中原有一定的聯絡。長沙約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屬楚國。“長沙,楚之粟也。”楚成王時設定黔中郡,長沙為其轄域。秦始皇統一中國,長沙郡為秦36郡之一,這是長沙以中國行政區劃名稱載入史冊的開始。兩漢時期,長沙為長沙國的都城。東漢初期廢“長沙國”改立長沙郡。 三國和西晉時期,長沙為郡治,屬古荊州。西晉後期和南北朝時期,長沙為郡治和湘州制所。 隋前期撤郡,長沙為潭州總管府;後期改州為郡,長沙又為長沙郡郡治。唐朝時設潭州治所,曾屬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時期的長沙窯,曾興盛一時,成為釉下彩的發源地。五代十國時期長沙為楚國國都,這也是唯一以長沙為都城建立的國家。 宋時長沙為潭州治所。北宋設嶽麓書院,將長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時期。元朝1274年時改為潭州路,湖廣行省治所。1281年仍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隸屬湖廣行省;元文宗天曆二年因“天子臨幸”而改名天臨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明初改為長沙府治所,隸屬湖廣佈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長沙同為長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時長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稱,為中國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天心閣 清朝末年,曾國藩成為“湖南第一人”,當時的長沙府湧現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國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滅太平天國,發動洋務運動,收復新疆等,對晚清的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長沙成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動地。戊戌變法的陳寶箴、譚嗣同,在長沙興辦時務學堂。之後自立軍起義、華興會、公祭陳天華和姚巨集業、瀏萍醴起義、搶米風潮,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活動。黃興在清朝末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動,為中華民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國二十二年長沙縣、市分治,設“長沙市”,為湖南省轄市,長沙一直作為湖南省會至今。

長沙古代屬於楚國還是吳國?

楚國 楚國其全盛時的最大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北、湖南全部

古代時,長沙是什麼國?

2 長沙歷史

秦朝 滅亡, 漢王朝 建立。 劉邦 稱帝之後,公元 前202年 封 西漢王朝 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也標誌著 湖南 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 諸侯 國,長沙成為王國都城。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治者(最高官員),其王位世襲,但自 東漢 漢朝對諸侯王國改變體制之後即公元前144年,實際成為有名無實的番王了。長沙國從公元 前202年 始封至公元 7年 廢除,存在200多年,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

吳氏長沙國

古長沙城作為漢王番都,臨湘古城位於長沙國的中心地帶,為歷代長沙王的駐所和長沙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古書《 水經注 》記載,臨湘城(即古長沙城,史稱臨湘故城)系吳芮始封長沙王建築。公元前157年,吳氏長沙國廢除。

吳氏長沙國時期,為古代長沙歷史上輝煌時期,政治上始終不渝維護國家統一,是西漢王朝的忠實諸侯王國。劉邦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英布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唯獨吳氏長沙國自始自終效忠朝廷,就是淮陰王英布(即長沙王吳芮之女婿)反叛,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還大義滅親。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5代,歷時46年。王國的官吏制度與西漢朝廷相同,設有丞相(漢高祖初曾稱柱國),由朝廷直接委任,名為輔佐諸王,實際上是派來掌握本國實權以控制地方的。

劉氏長沙國

前158年 文帝 之子文帝繼位,重置長沙國,史稱“劉氏長沙國”,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劉發封為長沙王。劉發之長沙國正值西漢王朝大削諸侯王國勢力的時候,至此,疆域廣闊的長沙國分離出南部另立桂陽郡和零陵郡。自前155年封地,到 前145年 ,隨著朝廷對諸侯番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這時的長沙國瞎地大為縮小,已析出桂陽郡和零陵郡,僅有臨湘、羅、下集、益陽、連道、湘南、安城、丞陽、茶陵、攸、昭陵等13縣;長沙國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實際權力,不得干預自己所轄諸侯國的政務,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改制以前稱為“臣相”),下至縣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劉氏長沙國”從劉發始封到劉舜被廢,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隨西漢王朝滅亡而拆除。公元 8年 , 王莽 篡位自立為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東漢長沙王、長沙國與臨湘侯

王莽政權很快就被西漢末農民大起義所淹沒。公元25年,原 西漢 皇室宗族、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 劉秀 (即光武帝)擁兵稱帝,又建立起一個漢朝,因以 洛陽 為都,史稱 東漢 。由於全國各地分佈著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隊伍和各色武裝割據,劉秀又展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公元 26年 (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 洞庭以南 的局勢。到 29年 ,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悉封為列侯。至此,包括長沙在內的 湖南 全境正式歸於東漢,長沙的歸漢,對劉秀統一天下的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劉秀於 40年 (建武十六年)統一 中國 。長沙已早在 37年 ,劉秀以長沙王劉興等“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將其改封為臨湘侯,又將長沙國廢除,改為長沙郡。

三國至隋唐五代時期

湘州改製為湖南和長沙建制史上的標誌。由於長沙地理位置的重要,長沙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的中心,其地位與作用更加鞏固。三國的長沙郡,行政範圍基本侷限於湘江以東地帶,隋朝的長沙郡......

長沙的古名是什麼?

長沙的古名為潭州。

長沙,簡稱長,湖南省省會,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之一,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南中國綜合性交通樞紐。

長沙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909.86平方公里。

長沙市共轄六區二縣,代管一縣級市: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長沙縣、寧鄉縣、瀏陽市。

長沙在古代的一系列名稱是什麼?

“長沙”這個名字的由來,說法多種。影響較大的是“星象說”:古人按星宿分野,與社宿“長沙星”對應的這片地方就叫長沙。在長沙的網紋紅土下,有著寬廣的沙石層。在南郊石人村何紹基墓地附近,還可見到“土裹沙山”奇觀:山丘中,數米厚的表土下,竟是深厚的河沙。由於瀏陽河與湘江的交匯擺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江中漸漸“生長”出長長的沙洲(遠非今日的桔洲)。古人在這塊長形沙地上,或祭祀,或生產,據其地貌,謂之長沙,久而傳遍天下。

湖南在古代叫什麼

湖南在原始社會時為三苗、百濮與揚越(百越一支)之地,據寧鄉縣、安鄉縣、津市、澧縣、道縣和平江縣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證明,湖南境內在40萬年前有舊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種植稻穀,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湖南的先民就開始過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時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代屬於楚國蒼梧,洞庭二郡。秦始皇設黔中、長沙兩郡;西漢初期屬於長沙國,漢武帝之後屬荊州刺史轄區,轄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長沙郡;三國時屬吳國荊州,為荊南五郡;西晉時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江州;南朝宋、齊、樑時分屬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荊州,南朝陳時分屬荊州、沅州;隋高祖開皇九年(589年)平南陳,而統一中國後,在湖南設長沙、武陵、沅陵、澧陽、巴陵、衡山、桂陽、零陵等八郡;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湖南”之名;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湖南,建立楚國,國都為長沙。

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嶽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 (州)、縣三級制。湖南屬湖廣佈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嶽州府、 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權實行省、道、府(直隸廳、直隸州)、縣(散廳、散州)四級制。康熙三年置湖廣按察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偏沅巡撫均移駐長沙。湖廣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獨立建省。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嶽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撫直接管轄。 雍正二年,偏沅巡撫易名湖南巡撫。

湖南古時候叫什麼

湖南省現行行政區域在周朝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期納入楚國版圖。秦統一中國後, 實行郡縣制,湖南地區設定有黔中郡、長沙郡。

西漢實行州、郡、縣三級制,與封國並行。湖南境內設有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 長沙國。王莽新朝曾廢長沙國改立長沙郡,桂陽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東漢時恢復原郡名,但長沙不再立國而保留長沙郡。

三國時期,湖南地區為蜀漢和東吳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屬蜀,長沙、桂陽郡屬吳。 後零陵、武陵郡歸入東吳版圖,並增置南郡、臨賀郡、衡陽郡、湘東郡、天門郡、昭陵郡 6郡。

西晉時,湖南分屬荊州、廣州。東晉偏安江左,湖南分屬荊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齊和樑前期,湖南分屬湘州、郢州和荊州。陳朝時湖南分屬荊州、沅州、湘 州。

隋朝裁併州、縣,改州、郡、縣三級製為郡縣二級制。湖南省境設8郡:長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陽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陽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總管府,管轄潭州、衡州、永州、郴州、連州、南樑 州、南雲州、南營州8州。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統轄潭州、衡州、永州、郴州、 連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設道,道下設州(或郡),州下為縣。湖南分屬山東南道、江 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廣德二年又置湖南觀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有湖南,立楚國,國都為長沙府。楚分其所轄地為28州1監, 在湖南境有13州1監:潭州、嶽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錦州、澧州、敘 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陽監。

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 路。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嶽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 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 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 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 (州)、縣三級制。湖南屬湖廣佈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嶽州府、 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 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權實行省、道、府(直隸廳、直隸州)、縣(散廳、散州)四級制。康熙三年 置湖廣按察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偏沅巡撫均移駐長沙。湖廣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獨立建 省。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嶽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撫直接管轄。 雍正二年,偏沅巡撫易名湖南巡撫。至此,現行的湖南省行政區域作為獨立的地方一級政 權組織才基本確立下來。

清代湖南總計分4道、9府、4直隸州、5直隸廳(不轄縣)。直隸州、直隸廳直接隸 屬道與省,而不由府管轄。縣以外設有散廳、散州,受府節制,相當縣一級。湖南有散州 3個,散廳1個。作為基本行政單位的縣和散州、散廳,包括不轄縣的直隸廳和直隸州在 內,共有77個單位。

湖南長沙的古稱,解放前的稱呼

長沙,別稱星城,古稱潭州,唐武德三年(621年),又改長沙郡為潭州。五代樑天成二年(927年),馬殷建楚國,改潭州為長沙,作國都。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復置潭州。元至元十四年(1274年),改潭州為潭州路,為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治所。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文宗天曆二年,以潛邸所幸,改天臨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4年),朱元璋改天臨路為潭州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再改為長沙府。

請教高手長沙的別稱,古稱都有什麼

長沙,別稱星城,古稱潭州

相關問題答案
長沙市在古代又叫什麼? ?
魚古代又叫什麼?
東北古代都叫什麼名字?
踏青古時又叫什麼?
蟋蟀在古詩中叫什麼?
上學在古代稱為什麼?
遼寧古代是叫什麼?
穿越古代你叫什麼名字?
性力派在中國又叫什麼?
古代車有哪些稱呼?車輪又叫什麼?古代又有哪些和車有關的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