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ce6d484154864?
為什麼日語裡會有那麼多漢字呢?
日語中假名的來歷(資料)
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 的語言。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即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這些漢字後來逐漸演 變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漢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義,所以叫“假名” 。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義的漢字叫真名。這樣,一篇文章中並用真名、假名,顯得非常混亂。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漢字很多,加上漢字筆劃多,用起來很不方便,所以後來就把假名逐漸簡化而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即現在的“假名”。
平假名:主要是舊時代婦女使用的。它由48個字構成,用來書寫土生土長的日本詞、虛詞、動詞結尾和用
來書寫那些用正式批准的通用字無法書寫的中國外來語。
片假名:也是由一組48個字構成。它主要是用來書寫中文以外的外來詞的,用於強調象聲詞,或動植物學
日文是由假名(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漢字、羅馬字組成的。我將通過下面的例子來介紹假名(平假名 和片假名)和漢字。
例:これは日本語のテキストです。 (譯文:這是日語課本)
平假名 這個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
可以直接構成單詞,如例中的“これ”(發音“kao lei”注:拼音)就是“這”的意思(相當於英語中 的“this”);の(發音“孬”)是“的”的意思,最後的“です”表判斷,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 名也可以充當句子中的其它無具體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個助詞,用來分隔“これ”(這) 和“日本語”。另外,它還是日文中漢字讀音的基本單位,和漢語拼音的作用有點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對應的,讀音相同,只是寫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語中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差別(但他們並不一是一回事,只是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來構成西方外來語及其它一些特殊詞彙。如例中的“テキスト”(發音“太K絲頭”)的意思是“課本”,就是從英語單詞“text”音譯過來的。
日語中漢字的來歷(資料)
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國簡化了,日本沒 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我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寫日語時,一定要寫日語漢字,不能寫中文的簡化漢字。日本政府於1946年進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規定了一些漢字作為使用的範圍,共有1850個,這叫做“當用漢 字”。當用即“當前使用”或“應當使用”之意。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錶記。但這只是政府的規定,仍還有人按習慣使用非當用漢字。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公佈實行了“常用漢字表”,規定1945個常用漢字作為“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漢字的大致上的標準”。
摘自《日語(第二外語用教師參考書)》,有改動
漢字:中國字,在日語中叫漢字,實際上是表意符號,每一個符號都代表一件事或一個觀點。常見的是一個漢字有一個以上的音。在日本,漢字是用來書寫起源於中國的詞和土生土長的日本詞。
漢字 例中的“日本語”是漢字。“日本語”就是“日語”的意思了,但它的發音卻不是中文發音了。“
日本語”的讀音為“にほんご”(發音“你好恩高”)。在這裡,假名“にほんご”就相當於日語中漢字 “日本語”的拼音了(當然它並不是真正的拼音)。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它們大部與其漢語意思有關,但往往不同。
句子結構的特點 在例中,“です”是“是”的意思,這句話逐詞翻譯就是“這_日語......
為什麼日語裡有漢字
因為日語是以漢語為基礎創造出來的,最開始日本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全部用漢字表示,後來才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平假名與片假名。
有些詞語是本來就可以用漢字表達的,還有一些沒有對應的漢字,這時就用假名錶示。沒有規定什麼時候用漢字,什麼時候用假名。其實這個都隨個人習慣,全部用假名也不是不可以。假名就和咱們的拼音差不多,看到就能讀得出來,但看不看得懂就是另外一說了。
日語中為什麼有些詞有時候寫成漢字有時候又是平假名?
據我所知:
1日語教科書等,必須使用文部省規定的常用漢字,其他用假名;
2文學作品等不受此限,可以多用漢字;
3有些漢字某些日本人不太喜歡,就說子供吧,供有靠別人供養的意思,不喜歡,就不用寫成子叮も。
4非正式場合,比較隨意。包括不會寫的漢字用假名代替等等。
情況很複雜,只介紹這麼多。
日語裡的漢字是怎麼來的
早在公元五世紀日本剛剛成立國家,這時的日本國民之間只有口語相傳!並沒有文字!直到日本派出隋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他們見中國文字長得非常漂亮於是就將中國文字帶入了日本!中文字進入日本後其讀音也變了!日語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就是由漢字演化的!漢字進入日本後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訓讀是按日語口語進行 而音讀讀起來跟漢字差不多!中文字進入日本後讀音變了 不過其意思還是比較貼近漢字喻意的 !就這樣日本有了文字文化!這也是日文中有漢字的原因!
日文當中怎麼會有中文字?
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日本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此一觀點早為公元九世紀時的一部份日本學者所主張。從公元前後開始,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輻射力量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由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至八世紀中葉,日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註日本語音之用。公元九世紀初葉以來,因日本所謂的「國風文化」的確立,絕大多數書籍都採用日本文字(假名)記述,但漢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為公家官方用來記事的正式文字。
公元1866年則有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其人發表所謂「廢止漢字意見書」,倡導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漢字,其後彼自由民權論大師福澤諭吉亦在1873年發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張不用生僻的漢字把常用漢字限制為兩三千字,為政府當局所採用。迨及昭和五年(1930年)前後時,富有急進的教育家高唱「禁用漢文,廢止漢字」,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有主張「廢止漢字,改用羅馬字」,如盟軍總司令部(CHQ )所聘請的教育使節團亦曾建議日本政府限制漢字之使用,俾能使有更多時間以學習其它分野的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政府接受此建議,規定在國民義務教育期間的教育漢字為八百五十字。自前島密逾1866年提倡廢止漢字到今年將近130 年,百餘年來漢字仍未在日文中廢掉,後來鑑於 850字的教育漢字無法用以表達日常的文章,日本政府遂發表「常用漢字表」,規定常用漢字1850字,但日本的國語審議會後來又建議改為常用漢字1945字,由此可見漢字目前在日本還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
綜上述,日語最早沒有文字,後來漢字傳入日本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漢字是日本唯一正式文字,後來才逐漸從漢字中演化出平假名、片假名,但是官方的文書還是使用漢字書寫。直到近代,日本才開始用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混合書寫的方式,結束了以前全部使用漢字書寫的歷史,但是直到如今,漢字仍然在日語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影響。所以說,其實如果是分別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兩個人,如果古漢語都學得很好,哪怕他們聽不懂對方說話,他們都能寫出對方能看懂的東西,溝通完全沒問題。
日語中的漢字是怎麼回事?有什麼意思?
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我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寫日語時,一定要寫日語漢字,不能寫中文的簡化漢字。
本政府於1946年進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規定了一些漢字作為使用的範圍,共有1850個,這叫做“當用漢字”。當用即“當前使用”或“海當使用”之意。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錶記。但這只是政府的規定,仍還有人按習慣使用非當用漢字。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公佈實行了“常用漢字表”,規定1945個常用漢字作為“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漢字的大致上的標準”。
為什麼日語裡有那麼多中文字?
在現在日本的一個完整句子中。你是看不到一句話中全部都是漢字的語句。但是可能看到全部都是日文假名的語句。
日文為什麼沒有像韓文一樣鮮見漢字的原因。只要稍微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日文的發音很少。不僅比歐美少,就是比中國和韓國的音都少,日語每一個的發音幾乎都是子音+母音。在日文中鮮見有雙母音的發音。如gai kao mui……
日本要是丟掉漢字,全部用假名,會造成辨別不方便,因為漢字表意,而假名錶音。就像漢語如果全部採用拼音書寫看起來很費力。日文更是如此。而韓文為什麼能實現基本丟棄漢字,主要是韓文的發音比日語多很多音,加上韓文采用隔寫書寫方式,看起來基本可以看懂。
而日文漢字的多音字很多,一個漢字的發音遠遠多於中國漢語的發音。日語中有的漢字,可能在不同的片語中會發成十幾個不同的音。所以,想想日語書寫中如果沒有漢字,理解上是多困難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不可能看到一句日文中,全部都是漢字。肯定會有幾個假名嗎?
因為日語的假名除了充當名詞、動詞等以外。還充當語法關係。
例如最簡單的一句話
今日は寒いです
今天天氣冷。
今日代表主語。は是提示今日的,表明今日は是主語。
日文裡為什麼會有和漢字一樣的文字啊!
日本原本是一個沒有文字的國家 而日文是由日本人根據中文漢字進行修改創造的自己的本土文字 中國人說日文是來自中國是有些露骨了點,不過來自也有一層Made From的意思 和老外說不要用"Come From",他們會認為中國人太自負,部分搞文學的還會反駁你一下 中國人也應該改一下不要用“來自”,用“創作自” 唉~ 算了,中國人都太懶了,就用"來自"吧-- 日文是這樣修改中文漢字的 比如中文的"以"(yi),他們就取之左邊部分,發音為"い"(yi) 不過這些也只是創造了自己本身的註音而已,單個註音是沒有任何含義的 比如說"家",日文寫作"うち"(wu chi),好像粵語中的"屋企"(不過粵語發音是"wou kei") 不過本身的う和ち沒有任何含義 (不知道為何中國內地完全刪除中國註音,其實註音和日韓註音也都有些相似之處的,學文字的時候相當不方便,雖然說什麼和國際接軌,其實英語的發音和拼音還是有一些區別,反而更容易混;慶幸的是臺灣還保留註音。炎是認為以後學習漢字,以翻譯為學習) 日文字身文字也保留了大約2k的漢字 不過他們的漢字基本上是用於名詞,大部分的助詞還要固有詞彙還是用假名 在現在日本的一個完整句子中。你是看不到一句話中全部都是漢字的語句。但是可能看到全部都是日文假名的語句。 日文為什麼沒有像韓文一樣鮮見漢字的原因。只要稍微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日文的發音很少。不僅比歐美少,就是比中國和韓國的音都少,日語每一個的發音幾乎都是子音+母音。在日文中鮮見有雙母音的發音。如gai kao mui…… 日本要是丟掉漢字,全部用假名,會造成辨別不方便,因為漢字表意,而假名錶音。就像漢語如果全部採用拼音書寫看起來很費力。日文更是如此。而韓文為什麼能實現基本丟棄漢字,主要是韓文的發音比日語多很多音,加上韓文采用隔寫書寫方式,看起來基本可以看懂。 而日文漢字的多音字很多,一個漢字的發音遠遠多於中國漢語的發音。日語中有的漢字,可能在不同的片語中會發成十幾個不同的音。所以,想想日語書寫中如果沒有漢字,理解上是多困難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不可能看到一句日文中,全部都是漢字。肯定會有幾個假名嗎? 因為日語的假名除了充當名詞、動詞等以外。還充當語法關係。 例如最簡單的一句話 今日は寒いです 今天天氣冷。 今日代表主語。は是提示今日的,表明今日は是主語。
採納哦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會有簡體字
你好,也不是說日語中有簡體字。
比如 中文 法律 日語 法律 ほうりつ,中文 改革 日語 改革 かいかく,
比如中文政治 日語 政治 せいじ等等······
為什麼日語裡面有簡體字呢,其實真正的原因,這些近代的一些詞都是中國從日本引進的,俗稱外來語。
另外,以下也全部是從日本引進的單詞:
現在我們常用的一些基本術語、詞彙,大都是此時自日本舶來。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實際上全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數不勝數,全是來自日語。
作者:金釗立
連結:www.zhihu.com/...245602
來源:知乎
日語中為什麼有漢字?
日語的所有漢字讀音都可以用假名錶示,但是很多時候會見到寫成漢字而不寫成假名,而有些看上去寫成假名的單詞,查字典又會發現其實是有漢字的!
記得之前學日語的時候老師說過,大約有一千多個常用的當用漢字吧,一般在遇到這些漢字組成的單詞時會寫成漢字。具體可以上網找一下日語的常用漢字表。如果你是有教材學習的話,那麼課文後面的單詞表上有標註漢貳的單詞,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漢字的。
有漢字不用而寫假名的情況,大部分都是因為那個漢字非常難寫、複雜,不夠簡便,不在常用漢字的範圍內。又或者是作者在寫文章中出於一語雙關等文學手法,或者其他特殊情況。
而報刊雜誌等等當中,又會偏向使用漢語詞彙,因為這樣看起來簡潔一目瞭然,不像一大串假名那樣拖泥帶水的。
既然你是初學者,就先不用這麼著急,學一個漢字詞彙就記一個,積少成多就好,不用刻意說要一下子就記完全部漢字的。記漢字不僅要記它的寫法,還要記住它的假名讀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