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是什麼意思 ?
五代十國是什麼意思
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介於唐宋之間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同時或相繼出現的十幾個割據政權,主要有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統稱十國。十國只是稱其大者,實際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關於五代十國的年限,一般傳統的說法為:北宋建立於960年,因此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間;另一說為:北宋滅亡北漢時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為公元907年到979年
五代十國什麼意思?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十國搞不懂!五代是並立的?為什麼那五代不叫國!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
唐亡後,中原先後出現了五個政權,樑、唐、晉、漢、周。這五個政權是先後承襲的,所以叫“五代”。
在五代的同時,南方有9個割據政權加上北方的北漢,與中原的五個政權並立,因為這10個國家基本上是同時存在的,為了區別了五代傳承,稱之為“十國”。
但是其實上還是有所區別的,比如十國中的北漢,其實是南漢的延續。但是總體上中國人以中原王朝未正統,所以才有此區別。
五代十國是什麼意思
五代十國[1](五代:907年-960年,十國:907年-979年),一般是指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幾個割據政權。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這五國雖然實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個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五代為宗主國,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況,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
五代十國
英文名稱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簡稱
五代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開封、洛陽
主要城市
開封,洛陽,揚州,太原,金陵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朱溫,李存勖,郭威等
主要民族
漢族、沙陀族
實質
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在這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吳越國、閩國、荊南國、楚國、吳國、南唐、南漢、北漢、前蜀、後蜀等十幾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為“十國”。這就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唐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因此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迭。這一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徵賦不斷,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所以前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意思。所以歐陽修在他主編的《新五代史》裡常用“嗚呼”開頭,這並不是他裝腔作勢,不說其他,單是後來的殘酷刑罰“凌遲”(即千刀萬剮)就是在這時出現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段亂世持續的時間只有五十多年,這表明隨著封建統治的深入,統一的趨勢越來越強,分裂的時間越來越短。五代時期的文化成就主要在於火藥、印刷術的發展以及詞的出現。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他諸國都在南方,它們較少受到中原戰亂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長,這對我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於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在五代時期,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契丹的崛起。自北魏開始,契丹族逐步發展,到了唐朝末期已經強大起來。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北方地區,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平穩關係。遼中葉後,統治集團日益腐朽,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各民族起義風起雲湧。當女真族展開強大攻勢時,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由於契丹的聲名遠揚,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作“契丹”。在五代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他們與契丹互相勾結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為以後宋、遼、金對峙埋下了深深的禍根。[2]
五代十國
吳的開創者楊行密,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中被唐朝提升為淮南節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為吳王,建都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