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古代叫什麼? ?
“中國”在古代叫什麼?
據史書記載及現有的考古文物證實,“中國”名稱約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據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記有“餘其宅茲中或”。專家考證,“中或”就是中國。所謂“中”就是“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謂“國”,在古代意指“城”。“中國”一名,古代含義不盡一樣。有的指京師為中國;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為中國;有的則指華夏族和漢族所在的地區為中國;也有的指我國華夏族所建的國家在黃河流域一帶,以為黃河流域為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古時的“中國”與史書記載的“華夏”、“中土”、“中原”、“中夏”、“九州”、“神州”、“中華”一詞的含義是相同的,都是中國人民對自己偉大祖國的共同稱謂。從秦以後,“中國”名稱的含義則指我國各族人民共有的疆域的全部領土。《史記·天官書》稱:“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漢書·陸賈傳》曰:“皇帝(指劉邦)起豐鄲,討暴秦,誅疆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天下,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名稱則是指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疆域領土。
參考資料:www.stjpedu.net:84/dl/htdocs/XXLR1.ASP?ID=6223
中國在古代又被稱作什麼
中國古代由於地理位置,在古代被稱為中原,古人管京畿也叫中州,或者赤縣(古代首都設定赤縣),場也是國家的代稱,番薯異邦也管我國叫中土或者天朝。而九州這個稱呼是泛指夏禹王分封的古中國的九個地名總稱。古代朝代的國號也是中國的代稱,比如漢,唐,等等,現在外國人還管我們海外華人叫唐人。大概就這些了。
參考資料:憑自己記憶原創
音樂在中國古代被稱為什麼
由樂調、樂律、音階組合而成自樂器演奏而出的曲子.稱為音樂。 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聲或五音,大致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1(do)2(re)3(mi)5(sol)6(la)。從宮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來,形成一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就是五聲音階上的五個音級:宮商角徵羽12356後來再加上變宮、變徵,稱為七音。變宮、變徵大致和現代簡譜上的7(ti)和#4(fis)相當〔1〕,這樣就形成一個七聲音階:
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 變宮
1 2 3 #4 5 6 7 音階的第一級音不同,意味著調式的不同:以宮為音階起點的是宮調式,意思是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於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徵為音階起點的是徵調式,意思是以徵作為樂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於核心地位的主音;其餘由此類推。這樣,五聲音階就可以有五種主音不同的調式。
《管子·地員》裡的那段話是:
凡聽徵,如負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馬鳴在野;凡聽宮,如牛鳴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 凡將起五音之首,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於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去其乘,適足,以是成角。
用算式可以表示如下:
1×3×3×3×3=9×9=81(宮)
81×4/3=108(徵)
108×2/3=72(商)
72×4/3=96(羽)
96×2/3=64(角)
五音生克的次序是: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宮;徵克羽、羽克宮、宮克商、商克角、角克徵。
根據同樣的道理,七聲音階可以有七種主音不同的調式。《孟子·梁惠王下》:""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徵招、角招是也。"招就是韶(舞樂),徵招、角招就是徵調式舞樂和角調式舞樂。《史記·刺客列傳》載:"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目,發盡上指冠。"這裡所說的變徵之聲就是變徵調式,羽聲就是羽調式。以上的記載表明,不同的調式有不同的色彩,產生不同的音樂效果。
但是上文說過,宮商角徵羽等音只有相對音高,沒有絕對音高。在實際音樂中,它們的音高要用律來確定。試以宮調式為例,用黃鐘所定的宮音(黃鐘為宮),就比用大呂所定的宮音(大呂為宮)要低。前者叫做黃鐘宮,後者叫做大呂宮〔8〕。宮音既定,其他各音用哪幾個律,也就隨之而定。例如:理論上十二律都可以用來確定宮的音高,這樣就可能有十二種不同音高的宮調式。商角徵羽各調式仿此,也可以各有十二種不同音高的調式。總起來說,五聲音階的五種調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各得十二"調",因此古人有所謂六十"調"之說。所以《淮南子·原道訓》說:"五音之數不過五,而五音之變不可勝聽也。"根據同樣的道理,七聲音階的七種調式,用十二律定音,可得八十四"調"。瞭解到這一點,那麼古書上所說的"黃鐘為宮,大呂為角,太簇為徵,應鐘為羽"這一類的話就不難懂了〔9〕,所指的不過是不同音高的不同調式而已。
......
中國的古稱什麼,又稱什麼。
“中國”是中華民國建立後才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家稱謂。
中國的古稱有:“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中土”、“禹域”、“中域”、“九州”、“震旦”等等等
古代的中國稱呼什麼?
中原,中土,神州,華夏。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古代被稱為什麼和什麼
我國古代的別稱:
華夏、中華、赤縣、神州、九州、中夏、方夏、函夏、中州、諸華、諸夏、中土、九區、九有、九囿、九圍、九原、九域、九野、九土、九牧、禹域、禹跡、禹甸、八州、海內、華
足球在中國古代被稱為什麼啊?
蹴鞠
指南針在古代又被稱為什麼
司南。
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中國在古代稱什麼
東方
中國的古稱是什麼
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華:古同“花”,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左傳疏》:“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作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由我國古稱華夏省簡而來。
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渥詩:“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九州: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樑、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載:中國古代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嗣後,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區。宋代繪製《九域圖》即中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