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有什麼特點?
比目魚的特點?
1、營養分析: 比目魚能肉質細嫩而潔白,味鮮美而肥腴,補虛益氣,但不宜多食,有動氣作用。 2、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3、食療作用: 鮃魚味甘,性平,無毒;能補虛益氣。
比目魚和海馬的特點
比目魚(flatfish)---“變色龍”,是兩隻眼睛長在一邊的奇魚,被認為需兩魚並肩而行,故名比目魚。它是海水魚中的一大類,包括有鮃科、鰈科、鰨科的魚類。鮃科中常見的有“牙鮃”、“斑鮃”、“花鮃”;鰈科中常見的有“高眼鰈”、“石鰈”、“木葉鰈”、“油鰈”;鰨科中常見的有“舌鰨”。有3亞目9科約118屬538種。中國產3亞目8科50屬134種。
均為底層海魚類,其分佈與環境,如海流、水和水溫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如沿赤道諸大洋西側暖流廣,種類特多;黃、渤海沿岸寒流強且有黃海冷水團,冷溫性種類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強烈影響,種類也很多。有少數種類,在中國如華鮃、江鰈、窄體舌鰨、褐斑三線舌鰨等可進入江河淡水區生活。巨毒——————比目魚。
比目魚已經不適應漂浮生活,只好橫臥海底了。比目魚是名貴的海產。漁業上把它叫做牙鮃。牙鮃的身體一般長25釐米到50釐米,最大的牙鮃有70釐米。牙鮃會根據季節的更替,做短距離的集群洄游。
比目魚的特點就是會變色,它可以防禦敵害,自衛攻能十分強,它的長相比一般魚要怪異,它的體形比較大,但是它卻有巨毒,應注意。
海馬(拉丁學名:hippocampus),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數種小型魚類的統稱,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身長5-30釐米。因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而得名,頭呈馬頭狀而與身體形成一個角,吻呈長管狀,口小,背鰭一個,均為鰭條組成。眼可以各自獨立活動。
海馬行動遲緩,卻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動迅速、善於躲藏的橈足類生物,分佈在大西洋、歐洲、太平洋、澳大利亞。
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部彎曲與體近直角,魚體
粗側扁,完全包於骨環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張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物,眼睛可以分別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後轉動;胸腹部凸出,軀幹部由10-2節骨環組成,一般體長15-30釐米左右;尾部細長呈四稜形,尾端細尖,能捲曲握,常呈捲曲狀;頭部彎曲,與軀幹部成一大鈍角或直角,頂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狀;口小,端位;鰓孔小;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背鰭位於軀幹及尾部之間;臀鰭短小;胸鰭發達;無尾鰭;它的鰭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但用高速攝影,注意觀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動的棘條。這些棘條能在一秒鐘內,來回活動七十次的速度。依據從背鰭端傳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馬能乘著此進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後或上下的移動。雄魚尾部腹側具育兒囊,卵產於其內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
在自然海域中,海馬通常喜歡生活在珊瑚礁的緩流中,因為它們不善於游水,故而經常用它那適宜抓握的尾部緊緊勾勒住珊瑚的枝節、海藻的葉片上,將身體固定,以使不被激流沖走。而大多數種類的海龍生長在河口與海的交界處,因而,它們能適應不同濃度的海水區域,甚至在淡水中也能存活。海馬和海龍的嘴很小,並且只宜覓食活餌,而不善於游水的它們又不能迅捷地捕食。
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藥,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藥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更為有效,自古以來備受人們的青睞,男士們更是情有獨鍾。海馬除了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合成藥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望採納。。。。。。。。。。。。
比目魚是什麼樣子的?
日本料理做法之削比目魚
削比目魚:比目魚(2KG)1/4條,蘿蔔10CM,青紫蘇4塊,海苔3CM一塊,嫩葉10G,醬油適量。
製作方法:
1、將比目魚三塊去骨,剝皮
2、切成5MM厚的魚片
3、將蘿蔔切塊
4、將海苔浸水一晚,煮後浸冷水,撈出切成適當大小
5、蘿蔔塊裝盤,將魚片盛在鋪有青紫蘇的盤上,海苔與嫩葉、裙帶菜為配菜,添醬油佐味很好吃喲~~口水真流
比目魚長啥樣啊,能吃嗎?
photo.fhl.net/img/toys/82.jpg
www.21food.cn/images/spsc/2006712114344.jpg
這兩張是比目魚的圖片
比目魚確是一邊有眼睛一邊沒有眼睛的奇魚,但那有眼睛的一邊,卻是兩隻眼貼近生在一起,並非只有一隻。而且比目魚的性格根本就不喜遊動,它在水中游動時也是平遊的,不像其他魚類那樣是豎著遊的,因此它並不需要"兩片相合乃得行"。這種情形,人們只要從魚市上找一條大菱鮃看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比目魚是一個大家族,既包括鮃科,又有鰈科、鰨科、舌鰨科等遠房親戚。各地的叫法也不同,江浙一帶叫比目魚,北方叫偏口魚,廣東稱為左口魚或大地魚,也有人叫鞋底魚,一般統稱比目魚。古時候,有人把鮃和鰈誤認為一雌一雄,因為它們成雙緊貼排列游泳,有眼的一邊向外,似夫妻並肩前進,故有"鳳凰雙棲魚比目"的佳話。清人李漁在描寫書生譚楚玉和女藝人劉藐姑相愛的故事時,就乾脆把劇本定名為《比目魚》。其實,兩條同類的比目魚是永遠合不攏的。
可是,剛孵出來的小比目魚卻不是這副模樣,它的兩眼長在頭的兩邊。比目魚的眼睛又是怎麼搬家的呢?魚類學家發現,小比目魚長到3釐米長的時候,眼睛就開始搬家了,一側的眼睛向頭的上方移動,漸漸地通過頭的上緣,移向另一側,直到接近另一隻眼睛時才停止移動。與此同時,比目魚逐漸下沉到海底,以後便側臥於海底,它那有眼睛的一側總是向上的。不過,不同類的比目魚眼睛的位置不同,鮃和舌鰨的兩眼長在左側,鰈和鰨的兩眼卻長在右側。
比目魚又名扁口魚、左口、偏口魚、比目魚、沙地、牙鮮、相魚等。比目魚體側扁,呈長卵圓形。一般體長25~50釐米。體重1500-3000克。口大、斜裂,兩頜等長,上下頜各具一行尖銳牙齒、尾柄短而高、2隻眼睛均在頭的左側,眼球隆起。主要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黃海和渤海產量較多,東海和南海較少。比目魚為海洋名貴經濟魚類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9.1克、脂肪1.7克、肉質細白鮮嫩,可鮮食,也可加工製做罐頭或鹹幹品,此外還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氣等功效,其肝可提取魚肝油。
比目魚的做法:
·紅燒比目魚
比目魚,上海話叫“捏特魚”,是我最喜歡吃的魚之一啦,可惜德國很少見。這回在kaufhof買冰激凌的時候,無意中被我發現了,嘿嘿~
這種魚雖然好吃,但是洗起來超累的,尤其是刮魚鱗的時候,它一面是黑色的,還比較好刮,一面是白色的,哎。。甭提有多難恁了~~
原料:比目魚500g,料酒,鹽,糖,老抽,味精,薑片,蔥絲。
做法:
1. 比目魚洗淨,刮清魚鱗,清除內臟,瀝水待用。
2. 起油鍋,將薑片放入,將魚正翻兩面煎至焦黃。
3. 另起油鍋,將魚倒入,同時加2湯匙糖,1湯匙料酒,1湯匙老抽,1茶匙鹽,細心翻動魚身,使魚身兩面均勻上色,7分鐘後,加半茶匙味精,出盤後撒上蔥絲即可。
圖片: ......
偏口魚的外形特徵
體長卵圓形,側扁,尾柄狹長。兩眼均位於頭部右側,上眼位於頭部被緣的正中線上。口大,前位,左右對稱。有眼側大多被弱櫛鱗,間或雜以圓鱗。無眼側被圓鱗。側線幾乎呈直線狀。背鰭始於無眼側。有眼側的胸鰭較長。尾鰭呈截形。在乳山通常被稱為偏口魚、小嘴魚。這種魚體長側扁,一般長度20釐米左右、重量200克左右者居多。偏口魚令人覺得奇怪的地方是因為它的兩隻眼睛不是分別長在頭的兩側,而是並排在頭的一邊。不過偏口魚並非天生如此,剛出生的它們與父母完全不同,它們的眼睛是對稱的長在頭的兩側,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層。大約長到半寸長時,它們的體形開始變化,一隻眼上移動到頭的另一側,背鰭、臀鰭也向前長至頭部,身體側扁扭轉,大約一百天後,才變成父母的模樣,居住海底。在所有魚類中,長著這樣一副模樣的有三類魚:鮃、鰈、鰨,鰈的外觀相差較大,易於區別。而鮃和鰈的外觀非常相似人們就把兩眼長在左側的稱為鮃,長在右側的稱為鰈。粗獷的北方人根據它們的外形特徵給了它們一個實惠的叫偏口魚,細膩的江浙人叫了一個文雅的名字:比目魚。
釣比目魚什麼樣的天氣最好
什麼天氣釣魚最好
下雨天或剛下過雨,魚很活躍,是垂釣的好時候。魚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開始尋找食物,這時魚很愛吃鉤。下午四點開始也是魚兒進食的一個高峰
穩定的天氣
當天氣沒有劇烈的變化,只是維持持續穩定的變化時, 魚兒跟人一樣非常按他們的作息表來活動。每天基本 上早晚進食。其實大白天它們也會出來找食,只是時 間非常短暫而已。其特點是每天它們的進食時間基本 上是一樣的。所以前一天你在10:00AM釣上魚的話, 如果天氣沒有變化,你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幾天內的 同一時間內釣上魚。
冷空氣
特別是夏天,魚兒變的非常活躍在冷空氣到來之前。 但是一旦冷空氣控制了這個地區,魚兒大概是感冒了, 變得不太進食,直到冷空氣過後的一到兩天。抓住冷 空氣到來的前一天是夏釣的關鍵。
暖空氣
特別是春天,暖空氣讓魚變的非常活躍。持續的暖風 可以讓魚集中到淺灘,水草邊。
風與浪
有風便有浪。浪可以使湖邊的泥土等衝入湖中,使得 湖水混濁。魚兒喜歡躲在混濁中抓小魚。(渾水摸魚?) 其實浪還有一個祕密。當在清澈的水域中釣魚時,可 以適當的產生一些波浪,這樣水中的魚兒便看不清你。
雨
雨水帶來了氧氣,使得魚兒活躍。其實雨水使得地面 上的昆蟲等食物流入湖中。而且在河口會形成混水與 清水交接的地方。魚兒喜歡躲在混濁區域找清水區的 食物。魚兒很聰明吧。
比目魚能吃嗎
比目魚確是一邊有眼睛一邊沒有眼睛的奇魚,但那有眼睛的一邊,卻是兩隻眼貼近生在一起,並非只有一隻。而且比目魚的性格根本就不喜遊動,它在水中游動時也是平遊的,不像其他魚類那樣是豎著遊的,因此它並不需要"兩片相合乃得行"。這種情形,人們只要從魚市上找一條大菱鮃看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比目魚是一個大家族,既包括鮃科,又有鰈科、鰨科、舌鰨科等遠房親戚。各地的叫法也不同,江浙一帶叫比目魚,北方叫偏口魚,廣東稱為左口魚或大地魚,也有人叫鞋底魚,一般統稱比目魚。古時候,有人把鮃和鰈誤認為一雌一雄,因為它們成雙緊貼排列游泳,有眼的一邊向外,似夫妻並肩前進,故有"鳳凰雙棲魚比目"的佳話。清人李漁在描寫書生譚楚玉和女藝人劉藐姑相愛的故事時,就乾脆把劇本定名為《比目魚》。其實,兩條同類的比目魚是永遠合不攏的。 可是,剛孵出來的小比目魚卻不是這副模樣,它的兩眼長在頭的兩邊。比目魚的眼睛又是怎麼搬家的呢?魚類學家發現,小比目魚長到3釐米長的時候,眼睛就開始搬家了,一側的眼睛向頭的上方移動,漸漸地通過頭的上緣,移向另一側,直到接近另一隻眼睛時才停止移動。與此同時,比目魚逐漸下沉到海底,以後便側臥於海底,它那有眼睛的一側總是向上的。不過,不同類的比目魚眼睛的位置不同,鮃和舌鰨的兩眼長在左側,鰈和鰨的兩眼卻長在右側。 比目魚又名扁口魚、左口、偏口魚、比目魚、沙地、牙鮮、相魚等。比目魚體側扁,呈長卵圓形。一般體長25~50釐米。體重1500-3000克。口大、斜裂,兩頜等長,上下頜各具一行尖銳牙齒、尾柄短而高、2隻眼睛均在頭的左側,眼球隆起。主要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黃海和渤海產量較多,東海和南海較少。比目魚為海洋名貴經濟魚類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9.1克、脂肪1.7克、肉質細白鮮嫩,可鮮食,也可加工製做罐頭或鹹幹品,此外還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氣等功效,其肝可提取魚肝油。 比目魚的做法: ·紅燒比目魚 比目魚,上海話叫“捏特魚”,是我最喜歡吃的魚之一啦,可惜德國很少見。這回在kaufhof買冰激凌的時候,無意中被我發現了,嘿嘿~ 這種魚雖然好吃,但是洗起來超累的,尤其是刮魚鱗的時候,它一面是黑色的,還比較好刮,一面是白色的,哎。。甭提有多難恁了~~ 原料:比目魚500g,料酒,鹽,糖,老抽,味精,薑片,蔥絲。 做法: 1. 比目魚洗淨,刮清魚鱗,清除內臟,瀝水待用。 2. 起油鍋,將薑片放入,將魚正翻兩面煎至焦黃。 3. 另起油鍋,將魚倒入,同時加2湯匙糖,1湯匙料酒,1湯匙老抽,1茶匙鹽,細心翻動魚身,使魚身兩面均勻上色,7分鐘後,加半茶匙味精,出盤後撒上蔥絲即可。 圖片: storage.msn.com/...ZOtMLA ·削比目魚 原料: 比目魚(2kg)1/4條,蘿蔔10cm,青紫蘇4塊,海苔3cm塊,嫩葉10g,醬油適量。 製作方法: 1.將比目魚三塊去骨,剝皮。 2.按圖案所示切成5mm厚的魚片。 3.將蘿蔔切片。 4.將海苔浸水一晚,煮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