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做冰?

General 更新 2024-11-19

古代人怎麼做冰的

最早冰製冷飲起源於中國,那時帝王們為了消暑,讓奴隸們在冬天把冰取來,貯存在地窖裡,到了夏天再拿出來享用。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以後逐漸出現了做買賣的人,他們把糖加到冰裡吸引顧客。到了宋代,市場上冷食的花樣就多起來了,商人們還在裡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漿和牛奶,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窖冰

舊時傳統歲時風俗。亦稱“藏冰”。我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此俗起源甚早,《詩經》中即有記載,且多行於宮廷、官府。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紀原》雲:“《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鄴城舊事》有冰井臺。《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臺以藏冰,為凌室,故號冰井。《宋朝會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務,隸皇城司也。”清代冰窖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每到十一月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舉,頗屬盛事。清《會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條雲:“凡伐冰取諸御河……歲以冬至後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淨堅厚者,以方尺有五寸為塊。凡納冰,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景山西門外窖六,藏冰五萬四千塊;德勝門外窖三,藏冰三萬六千七百塊,以供各壇廟祭祀及內廷之用。德勝門外土窖二,藏冰四萬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六萬塊,以供公廨……設暑湯之用。”民國時仍有此俗。

溜冰

傳統冬令戶外娛樂活動。流行在北方大部分地區。舊時的冰鞋一般是鞋底縛有鐵條,也有木板上裝鐵條然後縛到鞋上。溜冰除“速滑”以外,尚有“蘇秦背劍”、“金雞獨立”、“鳳凰單展翅”等花樣。此外也有不穿冰鞋只用本身穿的鞋或穿老頭樂毛窩溜冰的,也叫“滑擦”。《帝京歲時記》:“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屐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爭先奪標取勝,名曰溜冰。都人於各城外護城河下,群聚滑擦。”又《燕京歲時記》雲:“冰鞋以鐵為主,中有單條縛於鞋上,身起則行,不暫止。技之巧者,如蜻蜓點水,紫燕穿波,殊可觀也。”

頒冰

古代官府的夏令習俗。從周以來,北方地區冬令要藏冰,待次年夏令時取出,宮廷頒賜臣下,民間亦市賣。此俗為古代政令重要的一項。《夏小正》“頒冰”《傳》雲:“頒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當時頒冰還有獻牲(羊羔)祭祀的儀俗。明清以來,都城都是北京,此俗更為盛行。明清頒冰在立夏暑伏時節,清代是按官階發給冰票,憑票領取。《燕京歲時記·頒冰》:“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賣冰

傳統商貿習俗。舊時無製冰設備,夏天消暑的冰多在冬天時藏於窖中,待三伏天熱時啟冰,開始販賣。舊時北京一般是在清明時開始賣冰。朱彝尊《日下舊聞·卷三十八》載:“清明日始賣冰,以兩銅盞合而擊之。”《帝京景物略》也寫到了賣冰之俗:“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編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聲磕磕,曰冰盞。冰著溼乃消,畏陰雨天,以棉衣蓋護,燠乃不消。”

賜冰

舊時官府署衙的消夏習俗。明清時,北京的各衙署都分發皇帝賜給的冰塊,從入伏一直持續到立秋。所賜冰因品級不同而各有差等。《燕京歲時記》“按《帝京景物略》稱,前明於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又記本朝習俗:“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刨冰

舊時民間......

古代夏天是怎麼做冰的

他們不是夏天做的。

古代夏天用的冰,都是冬天的時候在河裡把整塊的冰,開採出來,運到特殊的儲存室裡,也就是冰窖中儲存,等到夏天的時候再用來保鮮、降溫、做吃的。在古代這是一項很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事情,只有有錢的富豪之家或是達官顯貴,皇室才會有資本這麼做的,尋常百姓都只是把東西,懸到井中降溫

古代的冰塊是怎麼製造的??

古代的冰塊大多是在冬季的時候採集起來,放到地窖裡保存起來的,只要做好隔熱措施,冰塊保存好幾個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到了酷暑想要享受冰涼的感覺時,就可以去地窖挖取一些冰塊用來降溫,這種冰爽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如果你看過天龍八部的電視劇,你肯定記得虛竹和天山童姥躲進西夏皇宮的地窖裡,那裡全是冰塊,那個地方也就是我所說的冰窖。

古代的冰是怎麼來的?

你好,

皇帝為了到夏天驅暑納涼,便命人在每年的入冬時製作大量的冰塊,以便在第二年的夏天使用,當時有一些人專門是製冰的,他們都是在京城的一些普通老百姓,當時這些人歸內務府管轄。製作這冰的工藝是,取水後在一個特定的巨大容器內凍成冰取出。然後用草包一類的東西包裹起來,草包起隔熱的作用,在窖藏,這個冰窖大約有四至五米深。窖口最後封閉使冰在地下處於恆溫保存狀態。直到來年盛夏時在打開取出使用。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你的採納就是我前進的動力。

古代夏天怎麼造冰

中國古代宮廷中,冬季將冰貯藏在冰窖中,夏季放在室內,用於降溫,這實際上也是空調的雛形。據《詩經.七月》記載,3000年前的臘月,人們“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所謂凌陰就是冰窖。清朝時,北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18座,統由工部都水司掌管,共儲冰20.57萬塊,皇室就靠這些冰塊度過炎炎夏日

把天然冰放進一個大木桶裡,加入運量的食鹽,這樣的木桶就成了一個“土冷凍室”。這是因為許多純淨物質一旦摻入雜質,它的凝固點就會降低。放在大木桶裡的天然冰,加入適當的食鹽,就會因凝固點降低而熔解;冰熔解時要從小鐵筒的水中吸熱,小鐵筒的水就會放熱凍結成冰。這就是製作冰棍的道理。

古代人是怎樣得到冰,並如何保存的?

1---冬天於河面取冰礎放入地窖或冰窖,覆蓋上棉被,隔絕與外界的空氣交換和溫度交換。

2---最初只有皇家和權貴之家才有此人力物力來經營冰窖(冰窖一般很大,一來冰窖越大就越恆溫,也就越保溫;二來官宦人家人口眾多,損耗也大),在夏天享受什麼冰鎮西瓜或冰鎮梅汁之類的奢侈品。

3---隨著小商品經濟的逐漸發展,以及權貴之家的示範效應,一般百姓也逐漸對冰產生了需求,由此,出現了以儲冰賣冰的商人。

古人是怎樣造冰的?

唐代的中國已有人造冰。《杜陽雜編》:「盛夏安鑊,用水晶如掌者汲水煮沸,取越瓶盛湯,油帛密封,復煮千沸,急沉澗底,平旦冰結矣,名寒筵冰。」中國人造冰與歐洲人造冰相比,大約早了五個世紀。

古代保溫用的冰是怎麼弄得?夏天怎麼弄到冰

有專門的藏冰的冰洞,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藏冰窖了,古人很聰明的。

這個中國史上最早的冷飲,當時還有專人掌管,在周朝時稱之為“凌人”。“重慶晚報”根據典故指出,“凌人”在西周時期更成為朝廷中的一員,專門負責冷飲的製作,足以說明當時冷飲的珍貴。

古代甚至還有“冰廚”,就如同當今的空調間,“吳越春秋”中就記載越王勾踐出遊時食宿於冰廚。不過當時要製成一間空調間,耗用人力和冰量可想而知。

唐代出現了“冰商”,開始將冰當成商品來賣,不過這些冰商認錢不認人,有時反而弄巧成拙。

“唐摭言”就記載,冰商在街頭賣冰,路人熱不可耐都想一食為快,但冰商自以為奇貨可居故意哄擡冰價,路人買不起都走了。沒一會兒,冰都融化了,冰商賠了本,錢也沒賺到。

冷飲到了宋代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也嚐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

馬可波羅後來將“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經過幾百年的輾轉流傳、演變,最後成了今天大家常吃的“冰淇淋”鼻祖。

唐朝時期人們怎麼製冰?也就是 說古代的時候沒 有冰箱他們怎麼製作冰塊呢?

窖冰

舊時傳統歲時風俗。亦稱“藏冰”。我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的風習。此俗起源甚早,《詩經》中即有記載,且多行於宮廷、官府。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宋高承《事物紀原》雲:“《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鄴城舊事》有冰井臺。《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臺以藏冰,為凌室,故號冰井。《宋朝會要》曰:建隆三年,置冰井務,隸皇城司也。”清代冰窖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每到十一月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舉,頗屬盛事。清《會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條雲:“凡伐冰取諸御河……歲以冬至後半月,部委司官一人,募夫伐冰,取其明淨堅厚者,以方尺有五寸為塊。凡納冰,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景山西門外窖六,藏冰五萬四千塊;德勝門外窖三,藏冰三萬六千七百塊,以供各壇廟祭祀及內廷之用。德勝門外土窖二,藏冰四萬塊;正陽門外土窖二,藏冰六萬塊,以供公廨……設暑湯之用。”民國時仍有此俗。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怎麼做冰?
跑在古代怎麼說?
游泳在古代怎麼說?
九月古代怎麼說?
古代怎麼計算圓的周長?
親生的古代怎麼稱呼?
古代怎麼稱呼別人?
結婚在古代怎麼說?
矯情在古代怎麼說?
沒有攪拌機怎麼做冰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