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老低燒是怎麼回事?
孩子經常反覆低燒是怎麼回事
發燒是一種症狀,風溼、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戶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身體的任何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持續低燒。低燒的原因是什麼,通過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很難查出,有些因細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燒,要通過細菌培養才能發現。
小孩總是低燒是什麼原因
長期低熱又稱慢性低熱,指體溫在37.4~38℃波動,持續1個月以上者。長期低熱往往提示機體有慢性疾病,或是一種嚴重疾病的先兆。根據病因不同大致分為感染性、非感染性及功能性數種。
感染性低熱
(1)結核病:是引起低熱的最常見的原因。全身各個系統都可受累,共同的臨床特點為午後低熱、乏力、不愛活動、食慾缺乏、盜汗、消瘦等結核中毒症狀。因感染的部位不同還有相應器官受累的症狀。如肺結核有咳嗽、咯血、喘憋等,結合結核菌素試驗、血沉、胸部X線檢查不難做出診斷。
(2)慢性局灶性感染:較常見的慢性扁桃體炎、副鼻竇炎、牙周膿腫等可以引起長期低熱。
(3)隱性泌尿系感染:也可無尿急、尿痛、尿頻等尿路刺激症狀,尿常規及尿細菌培養時可發現異常。
(4)鏈球菌感染後狀態:扁桃體炎或咽炎後出現低熱、關節痠痛、心率加快,化驗檢查抗鏈“O”增高、血沉正常或輕度加快,咽拭子培養可證明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青黴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治療可以退熱,關節痛及其他症狀均可消失。如經上述治療病情仍無好轉,須考慮為風溼熱或其他並存的疾病。
(5)肝病:病毒性肝炎可引起長期低熱,大多發生在疾病的恢復期或遷延期。常伴有食慾不好、乏力、腹脹、肝區隱痛等,肝功能可以恢復正常。
非感染性低熱
(1)結締組織病:如風溼熱、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在疾病的早期僅表現為不明原因的低熱。
(2)甲狀腺功能亢進:屬於內分泌功能紊亂導致的長期低熱,低熱同時有突眼、心悸、手抖、出汗、易激動、食量增加、消瘦等症狀。
功能性低熱
功能性低熱的臨床特點是病人體溫較正常人升高0.3~0.5℃,一般不超過38℃,熱型多有一定的規律:日間溫差不大,晨間午前往往較下午晚間略高,體力活動後體溫可不升或有時反而下降。此外,病人又常有多汗、手顫、怕冷、心悸、失眠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功能性低熱靠長期觀察病情並排除器質性低熱後才能確診
孩子老愛發燒是怎麼回事 20分
小兒發燒全解!
人體的下丘腦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空調機的溫度設定。正常時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37.5℃,上下變動1℃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上下變動0.5℃。
例如人體感染病原體後,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致熱原”,就會刺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設定溫度提高。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人體增加肌肉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某些細菌產生毒素時,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一、引起發燒的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氣溫過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份丟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如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感染等。除發燒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小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燒越要去看醫生。
引起發燒的疾病還有很多,如長期發熱可見於一些風溼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
二、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嬰幼兒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準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之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應視為發燒。
三、什麼時候退燒合適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要看發燒的時間和溫度。由於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助於白血球抵抗細菌毒素,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觀察發燒的熱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所以不太高的體溫是不必急著退燒的。但是,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能量的消耗;尤其嬰幼兒發燒造成水分蒸發,導致脫水;而且嬰幼兒容易發生高熱驚厥,故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四、如何幫助小兒退燒
當發燒較高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孩子舒服一些:
1. 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於散熱退燒,反而會因過熱導致高熱驚厥。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2. 多喝水:有助於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
3.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孩子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5. ......
四周歲兒童總是持續性發低燒什麼原因
發燒可以說是寶寶最常見的體徵了.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禦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於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於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於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症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細菌或病毒,兩類感染用藥完全不同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準 抗生素 ,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燒就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藥都一股腦用上.寶寶發燒,藥別混著吃是否給孩子吃 退燒藥 ,需要權衡一番利弊.藥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在一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於高燒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