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作者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12-24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是誰?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也有根據書本改編的電影。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介

簡·奧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母親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1796年,21歲的奧斯丁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和主人公都是誰

作者:簡 奧斯汀

主人公:伊麗莎白·班納特

傲慢與偏見小說誰寫的

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丁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傷》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採納哦

傲慢與偏見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1775~1817)英國女小說家。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丁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她20歲左右開始寫作,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傷》是她的處女作,隨後又接連發表了《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和《愛瑪》(1815)。《諾桑覺寺》和《勸導》(1818)是在她去世後第二年發表的,並署上了作者真名。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裡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穿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鬆詼諧,富有喜劇性衝突,深受讀者歡迎。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丁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儘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傲慢與偏見,是誰的傲慢,又是誰的偏見是什麼意思

我佩服簡·奧斯丁對人物塑造的功底和嫻熟的筆法,她能用寥寥幾筆描繪出書中任務的性格,能用自然的情節發展展現出人物心理的變化。

在簡·奧斯丁創造的《傲慢與偏見》的世界裡,女主人公Elizabeth·Bennet是Bennet家中的二女,她幽默,活潑,有自己的主見,並且不因為家庭貧窮(相對而言)、身世卑微而感到自卑,她自信,理智,而且在追求婚姻是並不只考慮財產和日後的生活——像夏洛蒂那樣,也不僅僅因為情感而結婚——像Lydia那樣。

可以說,簡·奧斯丁把自己的婚姻觀念傳輸給了Elizabeth·Bennet,而達西,則可以說是作者心中的標準好丈夫形象。這與簡·奧斯丁的經歷有一定的聯繫,在她年輕時,曾愛上一名名為Tom的年輕人,但是最終,他們因為門第不合而分開,之後,成就了《傲慢與偏見》,可以說,如果沒有Tom,也就沒有簡·奧斯丁現在的成就,也就沒有《傲慢與偏見》,然而也是Tom造成了簡·奧斯丁終生未嫁,鬱鬱而終。

當然,簡·奧斯丁創造的小說中一切都會按照他的個人意願發展,我們可以說簡·奧斯丁最終塑造了一個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完美且狗血的結局,而這個結局正是簡·奧斯丁本人所希望擁有的世界。

那麼,在這種種之後,我們的男主角——Mr. Darcy又將會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呢?暫且不討論長相問題和收入問題,首先,達西的性格完全屬於兩種特質,兩極分化嚴重(或者是人格分裂?)——初次見他時他很傲慢,甚至直接當著Elizabeth就說她“還沒有美到引起我興趣”,不和在場的女士跳舞——雖然當時在場的男士很少;而之後又越發的覺得他很溫柔——在Lydia和Mr. Wickham私奔之後對Bennet家的幫助,以及他對妹妹的關心和愛護。而這時,讀者才發現——我們被Elizabeth的偏見矇蔽了雙眼。不得不說,簡·奧斯丁這一招實在是高明之極,讓眾多讀者慢慢地愛上Darcy這樣一個豐滿而生動的文學形象。可以說,如果文中Darcy一開始就溫柔到沒有一點個性,沒有什麼主見,那就不是Darcy,而是Mr. Bingley,那麼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人喜歡這個角色了。

傲慢與偏見的主要內容,作者,及其三部曲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共寫了四起姻緣: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伊麗莎白、簡和莉迪亞是貝內特家五個女兒中的三個姐妹,而夏洛蒂則是她們的鄰居,也是伊麗莎白的朋友。男主人公達西與賓利是好友,且與威克姆一起長大,而柯林斯則是貝內特家的遠房親戚。

貝內特夫婦五個女兒待字閨中,沒有子嗣,依照當時法律,他們死後家產須由遠房內侄柯林斯繼承,因此把五個女兒嫁到有錢人家,成了貝內特太太最大的心願。賓利,一位未婚富家子弟,租賃了貝內特家附近的內瑟菲爾德莊園,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和談論的話題。不久,賓利就與美麗賢淑的大小姐簡相愛了。賓利的朋友達西對聰明直率的二小姐伊麗莎白頗有好感,卻因在一次舞會上出言不遜使伊麗莎白對他心存偏見。品行不端的威克姆告訴伊麗莎白,他是達西莊園已故總管的兒子,與達西一起長大,達西的父親先前許諾給他的教職,被達西無端剝奪了。而達西則因為伊麗莎白的母親及其他妹妹的緣故,勸說賓利中止與簡的關係,結果四人不歡而散。威克姆對達西的詆譭,以及達西的勸說對簡造成的傷害進一步加深了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

柯林斯為心安理得地繼承財產,決定從貝內特家五個漂亮的女兒之中挑選一個“妻子”,於是向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後,他馬上轉向尚未婚配急於找到“歸宿”的夏洛蒂小姐,竟然得到應允。伊麗莎白應邀到新婚的柯林斯和夏洛蒂夫婦家中做客,不期遇見前來探望凱瑟琳夫人的達西。達西為伊麗莎白所傾倒,向她求婚,但因其言辭的傲慢,遭到伊麗莎白的憤然拒絕。同時,伊麗莎白指責達西對威克姆冷酷無情,更不應該破壞賓利同簡的愛情。事後達西寫信為自己申辯,令伊麗莎白的偏見逐漸消除。

伊麗莎白隨舅父舅媽出遊時經過達西的莊園,以為達西不在,進去參觀,不料達西突然歸來,伊麗莎白感到十分窘迫。然而,達西絲毫沒有以往的傲慢,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此時,伊麗莎白突然接到家信,得知威克姆帶著妹妹莉迪亞私奔了!匆忙回家後,全家一籌莫展,不料達西暗訪到兩人的行蹤,出資促成他們的婚事並安排了他們的生活,為貝內特一家保全了尊嚴。此事使伊麗莎白與達西盡釋前嫌,賓利也和簡重修舊好,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她的作品主要關注鄉紳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活潑風趣的文字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於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她的作品裡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鬆詼諧,富有喜劇性衝突,深受讀者歡迎。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汀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她的作品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面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汀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準備。雖然其作品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兩寸牙雕”,從一個小窗口中窺視到整個社會形態和人情世故,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

傲慢與偏見電影裡的人物都是誰

小鄉紳班納特有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班納特太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新來的鄰居彬格萊是個有錢的單身漢,他立即成了班納特太太追獵的目標。在一次舞會上,彬格萊對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吉英一見鍾情,班納特太太為此欣喜若狂。

參加舞會的還有彬格萊的好友達西。他儀表堂堂,非常富有,許多姑娘紛紛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驕傲,認為她們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吉英的妹妹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尊心很強,決定不去理睬這個傲慢的傢伙。可是不久,達西對她活潑可愛的舉止產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同舞,卻遭到伊麗莎白的拒絕,達西狼狽不堪。

彬格萊的妹妹一心追求達西,她發現達西有意於伊麗莎白,妒火中燒,決意從中阻撓。而遭到伊麗莎白冷遇的達西也鄙視班納特太太及其小女兒麗底亞的粗俗。在妹妹和好友達西的勸說下,彬格萊不辭而別,去了倫敦,但吉英對他還是一片深情。

班納特沒有兒子,他的家產將由遠親柯林斯繼承。柯林斯粗鄙無知,卻善於趨炎附勢,居然當上牧師。他向伊麗莎白求婚,遭拒絕後,馬上與他的女友夏綠蒂結婚。

附近小鎮的民團聯隊裡有個英俊瀟灑的青年軍官魏克翰,人人都誇他,伊麗莎白也對他產生了好感。一天,他對伊麗莎白說,他父親是達西家的總管,達西的父親曾給他一大筆遺贈,卻被達西吞沒了。伊麗莎白聽後,對達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婦請伊麗莎白去他們家作客,伊麗莎白在那裡遇到達西的姨媽凱瑟琳,不久,又見到了達西。達西無法抑制自己對伊麗莎白的愛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態度還是那麼傲慢。伊麗莎白堅決地謝絕了。這一打擊使達西第一次認識到驕傲自負所帶來的惡果,他痛苦地離開了她,臨走前留下一封長信作了幾點解釋:他承認彬格萊不辭而別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滿班納特太太的輕浮和鄙俗;魏克翰說的卻全是謊言,事實是魏克翰自己把那筆遺產揮霍殆盡,還企圖勾引達西的妹妹私奔。伊麗莎白讀信後十分後悔,既對錯怪達西感到內疚,又為母親的行為羞愧。她逐漸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

第二年夏天,伊麗莎白隨舅父母來到達西的莊園,與他再次相遇。她發現達西變了,不僅對人彬彬有禮,在當地很受人們尊敬,而且對他妹妹非常愛護。她對他的偏見消除了。正當其時,伊麗莎白接到家信,說小妹麗底亞隨身負累累賭債的魏克翰私奔了。這種家醜使伊麗莎白非常難堪,以為達西會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實出乎她的意料,達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後,不僅替魏克翰還清賭債,還給了他一筆鉅款,讓他與麗底亞完婚。自此以後,伊麗莎白往日對達西的種種偏見統統化為真誠之愛。

彬格萊和吉英經過一番周折,言歸於好,一對情人沉浸在歡樂之中。而一心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達西的凱瑟琳夫人匆匆趕來,蠻橫地要伊麗莎白保證不與達西結婚。伊麗莎白對這一無理要求斷然拒絕。此事傳到達西耳中。他知道伊麗莎白已經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誠懇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對曾因傲慢和偏見而延擱婚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小說特色

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

急需傲慢與偏見書的內容及作者簡介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最著名的小說。這本書的開場白,“凡是有錢的單身漢,都需要一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已經成為了至理名言。在1796年到1797年間寫作而成,為書信體小說,是她最早完成的小說,但因出版商不看好,在當時並沒有先出版這本小說。1811年奧斯汀校正時,原書名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過後來珍改為現在的書名。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軍方圖書館(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頓先生(Mr. Egerton)出版。此出版社在1811年出版了珍奧斯汀的著名小說《理智與情感》,口碑不錯,因此決定出版《傲慢與偏見》。寫作地點都是在英國的漢普郡的史帝文頓(Steventon Rectory)。2002年時,《傲慢與偏見》1813年首版的第一、二、三卷在一個蘇格蘭的古堡的塔樓和藏書室裡被意外發現。最後以3.4萬英鎊的高價被一位英國收藏家買走。造成了目前《傲慢與偏見》的第一版是舊書收藏家們的目標收集品,價格喊到5萬美元。內容簡介 說故事最主要是圍繞著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地主鄉紳貴族的求愛和婚姻問題。女主角是20歲的伊麗莎白·班內特,她機智、聰慧並具有很強的正義感。她父親班內特先生多數時間藏在書房裡,避開妻子班內特太太。班內特太太的行為舉止完全是個鄉村愚婦,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把五個女兒都成功地嫁給有錢紳士。由於沒有兒子,班內特家族為數不多的財產要由一位男性繼承人──也就是說姑娘們的表兄柯林斯先生來繼承,這將使班內特先生死後,班內特太太和其他未婚的女兒無家可歸,並只能靠低收入維持生計。小說的開頭,當一位有“相當財產”的單身漢搬到鄰近房子時,班內特太太心情激動。這位賓利先生最近租下了尼日爾斐莊園,同住的還有他的兩位姐妹──賓利小姐和已婚的赫斯特太太,後者的丈夫徒有風度,沒有多少財產。不久,賓利先生去了倫敦一趟,帶回了他的朋友達西先生。他們到達之後,很快參加了在梅里屯的一場公共舞會。舞會開始時,人們公認每年有高達10,000英鎊的收入的達西先生是最棒的。然而,聚會進行到一半,鄰居們就察覺到他人並不討人喜歡,因為他自命比身邊這些“鄉下人”要高貴。班內特家的人特別討厭他,因為達西先生怠慢了伊麗莎白。當賓利先生建議達西和伊麗莎白跳舞時,達西卻說:“她還沒有漂亮到可以打動我的地步。”但賓利先生卻被公認為是個優秀的,令人愉快的紳士。而他對伊麗莎白最親近的姐姐──珍的愛慕也相當明顯。舞會之後不久,達西才漸漸發現了伊麗莎白的好:她一雙美麗的黑眼睛、嬌美的體態和她那爽快、不奉承人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達西的愛慕。可是達西很快決定了不可讓伊麗莎白髮現這點,免得她有非份之想,反過來控制他的幸福。他竭力隱瞞,所以伊麗莎白一直不知道高傲的達西先生已愛上了她,而且愛慕越來越深。後來,班內特先生宣佈一位客人將來訪。眾人興奮地猜測來客是誰,發現原來是她們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柯林斯是個嘮叨勢利的牧師,將宣讀《對年輕女性的佈道》之類的道德書視為“愉快夜晚活動”。他尋找一切機會提及他的女贊助人,凱瑟琳·德·鮑爾夫人,像哈巴狗一樣對她阿臾奉承。因凱瑟琳夫人勸他得找個妻子,柯林斯便馬上在他“可憐的表妹”中尋找人選,還再三提及這他對班內特家女孩的補償(這證明他全部的無知愚蠢)。柯林斯原屬意的是珍,但得知她“幾乎已經和賓利先生訂婚”之後,開始將目光轉向可愛的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然不肯嫁他,但班內特太太極力支持這門婚事,甚至試圖強迫伊麗莎白肯首。然而,明白事理的班內特先生......

《傲慢與偏見》是以作者自己的故事為原型的嗎?

這個故事是虛構的,無論是人物還是情節。伊麗莎白是作者簡.奧斯汀根據自己的愛情觀而創造出的一個集理智、感性與一身的人物,不過我也不否認伊麗莎白與作者的性格稍有相似。

相關問題答案
傲慢與偏見作者是誰?
傲慢與偏見電影好看嗎?
傲慢與偏見的書名含義?
傲慢與偏見反映了什麼?
傲嬌與偏見是什麼意思?
見與不見的詩作者是誰?
老人與海鷗的作者是誰?
野火燒不盡的作者是誰?
別董大作者是誰?
幸福是什麼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