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意義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比例尺的教案

比例尺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8頁的例6,完成隨後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一的第1、2題。教學目標:1、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2、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結合具體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圖,引發學生思考。再通過比的有關知識介紹比例尺的意義,利用具體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建構比例尺這一概念,為強化對比例尺的認識,設計中,通過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較,以及系列學生自主活動,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過程:一、引入1、準備練習 1.1釐米= ( )毫米1分米= ( )釐米 1米= ( )分米1千米= ( ) 米2.20米= ( )釐米50千米=( )釐米 30釐米= ( )分米60毫米=( )釐米2、初步感知。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兩組圖:(電腦演示)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和國旗的平面圖。再依次點擊,出現一組大小不同的地圖的平面圖和國旗的平面圖。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形狀沒變、大小變了。)3、新課引入:我們可以把地圖和國旗畫在圖紙上,同樣也可以把我們的房子縮小後畫在圖紙上,老師想購買一套房子,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時,一位銷售員給我推薦了兩套住房,可是他只給我看了一下圖紙(圖紙如下所示),我買房的標準是想要面積大一些,我想請同學們幫幫我這個忙,好嗎?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了,目前還不能幫老師確定到底購買那一套住房,那麼,住房平面圖與實際的房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學完今天的內容(板書:比例尺)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到底哪套房子面積大一些。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 出示例6,讀題。發表格。思考:什麼是圖上距離?什麼是實際距離?試著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並化簡。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長 寬 反饋交流:題目要求我們寫出幾個比?這兩個比分別是哪兩個數量的比?2、探索寫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的方法。 提問:你覺得在寫比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單位不同,怎樣寫出它們的比?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明確方法:先要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統一成相同的單位,寫出比後再化簡。 學生獨立完成後,展示、交流寫出的比,強調要把寫出的比化簡。 3、揭示比例尺的意義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談話:像剛才寫出的兩個比,都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把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提問:這張長方形草坪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啟發:可以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三、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認識線段比例尺。1、提問:我們知道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寫成1/1000。1:1000的意思是圖上1釐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釐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指出: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比。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值比例尺。2、 請說出以下地圖中數值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六年級比例的意義教案的學情分析怎麼寫

內容《比例的意義》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化簡、求比值和比的應用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比例的意義,對學生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正、反比例的意義和應用,乃至在初中繼續學習有關正、反比例知識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1、本班現有學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

2、本班班額大,學生基礎較差,所以我將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一學時的內容分成了兩課時,本節課主要學習比例的意義。

3、本節課我準備從生活情境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比例的意義的過程,並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會組比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愉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比例的意義。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3、能根據一個比例寫幾個不同的比例。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

·《比例》第三課時: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第三課時: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第43頁例4,完成 試一試 練一練 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 項 以及 內項 和 外項 。 2、 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經歷探...·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和解比例 教學設計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和解比例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補充有關比例意義、基本性質和解比例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比例的意義、基本性質,比例各部分名稱,組比例。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比例第三課時: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第三課時: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第43頁例4,完成 試一試 練一練 和練習十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例的 項 以及 內項 和 外項 。 2、 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蘇教版六年級: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蘇教版六年級: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補充有關比例意義和比例基本性質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內容:補充有關比例意義和比例基本性質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比例尺的兩種形式是什麼說說含義

線段比例尺和數字比例尺

線段比例尺 圖上1cm長的線段代表實際多少 ,會有一個線段圖,更直觀

數字比例尺 例如1::500 ,直接用數字表示 含義相同

比與比例的複習教案

比和比例的複習教案

課題:比和比例的複習

學段:小學高年級 年級:六 學科:數學

授課時間:2006年4月26日

授課地點:膠州市實驗初中小學部

執教教師: 洋河小學 於霞

重點研究問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教會學生整理和複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1、複習比和比例的概念,熟練掌握解比例、求比值、化簡比的方法。

2、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通過比例的練習,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發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4、使學生明確知識間的聯繫和區別,提高整理和複習的能力。

5、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內容分析:

這一小節的主要內容是複習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比例尺的知識。教材首先把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歸納成表,通過對比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繫與區別,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有哪些應用。學好本課時內容為後面學習正反比例及比例應用題作好準備。本課時的重點是: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明確知識間的聯繫和區別,提高學生綜合複習的能力。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面對升學考試,需要把小學的知識做一歸納和總結,可是在前面學生很少受到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對知識歸納和整理的能力非常低,導致學習出現困難,出力卻不出成績。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用品: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師:誰能用比的知識說說咱們班男女同學的人數情況?

生:---------。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整理和複習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從現成的素材入手,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 小組交流。

昨天老師已經佈置了同學們回去進行整理和複習,下面讓我們先來相互交流一下。

要求:

(1) 向你的同位說說你整理了哪些內容。

(2) 把你遺漏的地方補充完整。

(3) 向小組內整理好的同學學習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查缺補漏, 明確要求,學生有法可依。 )

三、 班內交流:

通過你和小內同學的交流,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提高整理和複習的能力)

四、 老師和學生一起整理。

(1) 什麼是比?能舉個例子說說嗎?如:2:3=2÷3=23

8:12=8÷12=23

觀察這兩個比,可以用等號連接嗎?連接起來就是什麼?

說說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繫?

判斷:任意兩個數(零除外)都能組成比。

任意兩個比都能組成比例。

(3) 除了和比例有關係,還和分數、除法有關係,說說比、分數、除法的聯繫和區別。

小練習:24 ÷ ( )=38 =( ):24 =( )%

比和比例有聯繫也有區別,在哪些地方存在著區別?

意義不一樣。

各部分組成不一樣。舉例說說

基本性質不一樣。舉例說說

比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

練習:解比例:12 :X==3:4

化簡比:0.7:0.25=

(1噸):(250千克)=

求比值:12 :3=

想一想: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區別?

(5)比例尺:

判斷:比例尺是面積之比。

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永遠比實際距離小。

練習

學校有一個圓形花壇,如下圖:測出有關數據,計算出這個花壇的實際佔地面積。

比例尺: 0 10 20 30米

(設計意圖:本段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感受老師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在親身經歷中體會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繫的,不是......

6年級數學下冊根據比例尺怎樣求實際距離教案

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XXXXX

教學目標:1、通過補充條件、測量、計算,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髮現利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比例尺數量間的關係,能夠靈活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通過補充條件、測量、計算,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髮現利用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難點: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裡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地圖

學生準備:直尺

活動過程:

一、 複習導入,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比例尺,(多媒體課件)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兩種: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比的前項為1的比例尺為縮小比例尺,比的後項為1的比例尺為放大比例尺。比例尺廣泛應用於地圖,繪圖、測量、田地、航空、公路、航海,建築等。今天老師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因為雛鷹少年足球隊要乘汽車從濟南出發到青島參加比賽,請幫助他們算出需要幾小時到達青島?多媒體出示問題?

二、解決問題

1、補充信息。師:要計算從濟南到青島需要幾小時,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生:需要知道從濟南到青島的路程?師:誰知道從濟南到青島的距離是多少?(生相互看)

師:老師也不知道,但我有地圖,能不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生:能。

2、指導看圖。師:打開課本,翻到57頁,從地圖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

生:比例尺是1:80000000。

誰能說一說比例尺的意義。

生:圖上1釐米,表示時間距離80000000釐米。

師:讀數的時候可以四位分級。

3、師:根據以上信息能求出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嗎?

生:不能。

師:還需要知道什麼信息?

生:濟南到青島的圖上距離。

師:圖中的信息沒有圖上距離怎麼辦?

生:用直尺量。

學生活動,彙報。

4、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將你們的思考過程寫下來,看哪個小組方法靈活易懂。

學生活動,教師小組內交流,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到黑板上板書。

板書:解:設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為x釐米。

4:x=1:80000000

X=4×80000000

X=320000000

320000000釐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答:需要3.2小時到達青島。

或:4÷1:80000000=320000000(釐米)

320000000釐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或者:4:x=1:8000萬

X=4×8000萬

X=32000萬

32000萬釐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答:需要3.2小時到達青島。

5、彙報交流。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三種解答方法,你喜歡哪一種解答方法,說一說為什麼?

對於第三種方法,教師給予肯定,但同時說明,正式場合都不能這樣使用,因此思考時它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幫助我們計算,草紙上可以寫,正式試卷中不這樣寫。

師小結:通過解決這個問題,我發現比例尺原來還有這個用途,通過這節課學習,以後要出門旅遊可先要帶好地圖。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師:接下來同學們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課後58—到59頁的哪些問題?小組合作試試看,遇到問題舉手示意,我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誰有發現就請站起來,如果這個發現很有價值,能幫助同學們,就請您經過我的同意後寫到黑板上去。

學生活動,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年級下冊比例講評課教案反思

正比例的意義

☆知識要點:

(1)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成正比例關係. 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係可以用以下關係式表示:

②正比例關係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同時擴大,同時縮小,比值不變.例如:汽車每小時行駛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種商都是一定的,那麼被除數和除數. 所表示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係. 注意:在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時應注意這兩種相關聯的量,雖然也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的變化而變化,但它們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一定,它們就不能成正比例. 例如:一個人的年齡和它的體重,就不能成正比關係,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也不成正比例關係. 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成反比例關係. 用字母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分別“x”和“y”表示,“k”表示不變的量,那麼反比例關係式是: xy=k(一定) ②反比例關係的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縮小,一種量縮而另一種量則擴大,積不變. 例:圖上距離一定,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因為實際距離×比例尺=圖上距離(一定) 所以,實際距離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點:兩種量都是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兩種量成正比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它們擴大,縮小的規律是,這兩種量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即商一定. 兩種量成反比例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反而縮小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反而擴大,它們變化的規律是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積不變(一定).

☆基礎練習:

1. 填空 ①兩種( )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 ).如果這兩種量中( )的兩上數的( )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 ).

判斷下面兩種量成什麼比例,並說明理由.

①時間一定,每小時織布的米數和織布總米數.

②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

③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數值.

④報紙的單價一定,總價與訂閱的份數.

⑤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

⑥正方形的邊長和麵積.

⑦路程一定,車輪的直徑與車輪的轉數.

⑧被成數一定,成數與差.

⑨三角形的高一定,底和麵積.

⑩甲、乙兩數互為倒數,甲數和乙數 ☆數學醫院:

①鋪地的總面積一定,每塊磚的面積與需要的塊數成正比例. ②班級學生的總人數一定,出勤率與缺勤率成正比例. ③小剛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體成正比例. ④長方形周長一定,它的長和寬成反比例. ⑤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成正比例

反比例

反比例關係是通過應用題的總數與份數關係幫助學生認識的。在總數與份數關係中,包含總數、份數和每份數。當總數一定時,每份數和份數是兩種相關聯的變量。如果每份數變化,份數也隨著變化。同樣如果份數變化,每份數也隨著變化。它們的變化,無論擴大還是縮小,相對應的兩個量的乘積(也就是總數)一定。具體說,當總數一定時,每份數(或份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份數(或每份數)反而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簡稱為“一擴一縮(或一縮一擴)”。具備這種變化關係的每份數和份數成反比例關係。反比例關係在典型應用題中屬於歸總問題。反映在除法中,當被除數一定,除數和商成反比例關係......

相關問題答案
比例尺的意義教案?
比例尺的意義教學反思?
線段比例尺的意義?
分數除法的意義教案?
除法的意義教案?
蘇教版小數的意義教案?
三年級分數的意義教案?
乘法的意義教案四年級?
比例的意義教學視頻?
水的比熱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