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亂象的危害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網絡謠言的危害

網上謠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網絡謠言顛覆了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使事情真假難辨,甚至黑白顛倒,進而給網民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亂。本來,雷鋒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位愛憎分明、助人為樂、艱苦樸素的道德楷模,但“立二拆四”及“秦火火”卻在網上散佈“雷鋒1959年為自己添置的皮夾克、毛料褲、黑皮鞋等全套高檔行頭,皮夾克、毛料褲、皮鞋加起來當時在90元左右,而當時雷鋒一個月才6元錢”等謠言,故意損害雷鋒的形象,使未經歷過雷鋒年代的年輕人不置可否。

網絡謠言也對網絡低俗文化流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互聯網上的亂象之一就是低俗惡毒文化流行,著名的如干露露事件、鳳姐事件等,爾瑪公司及其骨幹員工就是幹露露事件、鳳姐事件的網絡推手。網絡謠言嚴重侵害公民切身利益。爾瑪公司常常把著名軍事專家、資深媒體記者、社會名人和一些普通群眾作為攻擊的對象,無中生有編造故事,惡意造謠中傷,使他們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網絡謠言汙染網絡環境,擾亂網絡公共秩序,敗壞社會風氣,給社會穩定造成直接危害。諸如,“蛆橘事件”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地震謠言令山西數百萬人街頭“避難”,響水縣“爆炸謠言”引發大逃亡,日本地震後散佈謠言引發全國“搶鹽風波”……而個別別有用心者更是通過製造傳播謠言醜化黨和政府形象,歪曲事實,慫恿不明真相的群眾,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據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網民數量目前已達5.1億,103家微博客客網站的用戶賬號總數已達12億個,比較活躍的用戶賬號超過1.4億個。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網絡空間儼然已經成為現實社會之外的另一個“小社會”。因此,管好這個“小社會”勢在必行。

人民日報憑什麼說網路是亂象,網絡怎麼了,

現在的網絡太亂了 造謠謾罵,欺詐誹謗,在互聯網傳播,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可能造成危害,譬如“末日現象”等荒誕之說背後,多有網絡推手。

我們開辯論會,需要很多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傷害。能提供一些嗎

正方一辯: 各位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對方辯友進行一次思想的碰撞與交流。網絡日益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中學生也不例外,但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方認為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是基於以下理由: 第一、中學生求知慾望強烈,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網絡可以打開中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上網可以及時瞭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上網可以充實頭腦,只要留心就可以學到許多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網絡的遠程教育會給中學生帶來無窮的益處。學生可以在一個個內容豐富、名師坐堂的網站中任意翱翔,如果上了網,網上各種試卷和典型題目應有盡有,學生就可以任意選擇。鼠標一點,大千世界便盡收眼底。 所以網絡對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利。 第二、中學生處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他們喜歡交朋友,渴望友情,網絡就為中學生打開一扇門,讓中學生很容易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古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夢想今天通過網絡實現了,我們可以在網上認識天南地北的朋友,甚至是外國朋友,極大拓展了我們的交際面,讓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還有利於中學生了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過去孩子要和外界接觸,會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現在在網上,完全沒有了地域、背景等約束,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第三、中學生喜歡創新,喜歡獨樹一幟,網絡就可以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中學生可以在各個BBS裡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在與別人的辯論中學會辯證的看問題。中學生上網也可以提高自己某項業餘愛好的水平,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寫博客,傳照片,製作flash,編輯視頻,都成為一些中學生的愛好,把自己的創意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在學校讀的是統一的教材,考的是一樣的試卷,但我們中學生是有差異的,網絡恰恰彌補了這種不足。在網上,你可以瞭解你喜歡的信息,學習你喜歡的內容,滿足了中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21世紀將是計算機網絡時代,今日的莘莘學子將擔任未來社會的棟樑。瞭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就是闖蕩未來信息時代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今天我們在網絡上獲得的知識,就是明天的創造力。所以,我再一次陳述我方觀點: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 反方一辯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剛才對方辯友誇誇其談,列舉了網絡的種種好處,我方並不否認網絡對中學生有利的存在,但是有利就證明利大於弊了麼?吸菸可以提神,難道就說吸菸對人體利大於弊麼?今天的辯題是中學生上網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方就先從中學生身心特點上來進行分析: 中學生指所有如我們一樣坐在中學課堂裡的學生朋友們,在我國一般是從13歲到18歲的未成年人。這一階段的未成年人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中學生身體尚未發育成熟,長時間的上網會影響身體發育,視力下降,脊柱扭曲,身體發胖等問題隨之而來。近幾年中學生近視率不斷攀升,網絡“功不可沒”。而因為上網時常常注意力高度集中,廢寢忘食,導致猝死的消息也時有耳聞,這樣的例子還不夠觸目驚心,還不夠發人深省麼?對方辯友怎麼還會認為利大於弊呢? 其次,中學生心理不夠成熟,自制力不強,而面對網絡強大的娛樂功能,很多學生上網成癮,深陷其中。據有些專家調查表明,青少年上網時間普遍偏長。30.1%的調查對象有經常上網的習慣,82.5%的調查對象擁有自己可以上網的電腦。調查中,當問到最長的一次上網時間時,回答9小時的竟佔31.8%,5-8小時的佔25.9%。同時,中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強,網上還充斥著大量的不良信息,中學生容易誤入......

網絡安全法正式執行,會對個人或組織造成什麼影響

對個人:個人信息受保護更加明確。

目前,我國網絡用戶群體龐大。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絡安全問題不可掉以輕心。那麼,網絡安全法的出臺,將會給個人帶來哪些影響?

網絡安全法對保護個人信息有了明確規定,如“網絡運營者不得洩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等。

保護個人信息是當前網絡工作中的重要方面,隨著雲計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擁有搜索個人信息的能力,個人信息的使用、交互、跨境傳輸越發頻繁。雖然相關部門此前有一些政策法規,但總體比較分散、不成體系,正需要這樣一部上位法。

個人信息洩漏有多種原因,如網站存在安全漏洞,黑客或釣魚網站的竊取,無良商家的盜賣等。第三方機構已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站因為安全漏洞可能洩漏的個人信息多達55.3億條,其中包括大量的用戶實名信息。......

另一方面,網絡安全法提出的“網絡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絡接入、域名註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即時通訊等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等規定,也以法律形式明確了“網絡實名制”。這給遏制如今網絡謠言肆意傳播、網絡暴力氾濫等亂象,提供了法治基礎。

從打擊犯罪、維護國家安全等角度看,這次提出的網絡實名制比以往的電話實名制範圍更廣,且其“前臺匿名、後臺實名”的原則也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如個人上網發帖子以後照樣可以匿名或用網名,只是在涉及執法時後臺能追蹤調查到個人。

對企業:提高了准入門檻和運行安全能力要求。

一旦互聯網企業或系統出現問題乃至發生癱瘓,會造成重大損失。在業內專家看來,互聯網發展到現階段,需要設置門檻,不能再“野蠻生長”;這個門檻就是安全,而網絡安全法正是“安全保障之門”。

網絡安全法對企業的安全資質、內部技術、制度等有了具體規定,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開展業務、提供服務的同時保障安全,若達不到要求無法進行服務。這將作為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一個衡量標準。

同時,網絡安全法也對互聯網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大型互聯網公司現在已可被視為基礎信息平臺,如阿里、百度、騰訊等擁有數億用戶,這些企業應承擔起相應的義務。以上供參考。

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倡導堅守"七條底線",有何意義?

當前,我市網絡輿論生態存在的問題十分突出,集中表現在:新聞亂象比較突出、網絡謠言甚囂塵上、負面輿情居高不下。探求根源,出現這些問題,網絡媒體社會責任感缺失、自律意識缺乏是主因。包括宣傳戰線、網絡媒體在內的整個耒陽互聯網行業都必須正視現狀,查擺問題,切實增強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和管理、淨化滋生網絡亂象土壤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落實堅守“七條底線”的具體措施

要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積極唱響主旋律。網絡媒體作為承載文化精神價值的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必須保持崇高的精神價值和精神追求,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為引領,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並使之成為網上時代最強音。我們要圍繞中心工作、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上多宣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多發現和放大網絡中的“美麗網事”,多推出更多體現時代精神、引領道德風尚的先進典型,藉助網絡傳播的優勢,多發出正面聲音,形成正面宣傳強勢,以收到以正壓邪的效果。

要加強和改進對互聯網行業的管理。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互聯網也不例外。上個月(8月份),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眾多網絡管理者、網絡名人齊聚一堂,共話網絡社會責任,達成共守“七條底線”的共識。8月30日,省委宣傳部召開的專題座談會,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又聲同志對媒體辦網和網絡宣傳管理部門又提出了10條更加具體的要求和措施,以此來堅守“七條底線”。對照七條底線和10條要求,全市網管部門、網絡媒體都要深刻剖析,在查擺問題上下功夫,在制度措施上下功夫,認真對照檢查,搞好自查自糾,完善網站內容管控制度,重視網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深入開展整治網絡謠言的專項行動。全市網管和新聞部門要積極利用網絡媒體、平面媒體大力宣傳網絡謠言的危害性,呼籲廣大網民自覺遵守互聯網法律法規,強化網上道德意識。廣大黨員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以身作則,不斷增強對網絡謠言的辨別力和抵制力,並在個人微博、空間內主動發佈與“不信謠、不傳謠”相關的正面信息,引導網民綠色上網、健康上網,共同創造清新、健康、積極向上的互聯網家園。網管和新聞辦要建立和完善網絡謠言的查處聯動機制,積極聯合公安、電信等相關部門,對重點區域、重點網站、重點對象進行突擊檢查和全面摸排,固定證據,重拳出擊,集中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分子,切實淨化信息傳播空間,規範網上傳播秩序,改善輿論生態環境。

嚴厲打擊製造謠言等違法犯罪行為

副市長、公安局長 譚志鋒

最近,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提出的“七條底線”,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無疑是對個別謠言肆虐等網絡亂象的匡正,是我們的網絡管理方式由“堵”到“疏”的轉變,為遏制網絡謠言開闢了一條從“他律”到“自律”的路徑。

我市民間網站管理人員及其從業人員,要堅守“七條底線”,保障網絡信息有序傳播,保障互聯網事業健康發展,有效維護公民權利、公共秩序和國家利益,培育網上良好的道德風尚。必須齊心共守,並將其上升到規範層面,細化為操作守則,落實到監督環節,與現行法律法規形成合力。

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網絡管理部門、網站、網民都要自覺擔負起營造良好網絡輿論氛圍的重要使命,處理好個人意願與社會責任的關係、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自由與底線的關係,自覺遵紀守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全市互聯網行業要深刻剖析,在查擺問題上下功夫,認真對照檢查,搞好自查自糾。

要持續傳遞正能量。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對網絡運營者有什麼影響

個人信息受保護更加明確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1.7%,其中手機網民達6.56億,網絡安全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網絡安全法對保護個人信息有了明確規定,如“網絡運營者不得洩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等。

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指出,保護個人信息是當前網絡工作中的重要方面,雖然相關部門此前有一些政策法規,但總體比較分散、不成體系,正需要這樣一部上位法。

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研究諮詢中心副主任李易表示,未來網上聊天記錄、郵件往來等,都可以作為證據進行留存取證,網絡糾紛和安全問題更便於追溯。這對網民網上消費生活信心的極大提升。他打了個比方,如果個人用戶在手機上下載並使用某個APP而導致個人信息洩露,過去沒法投訴提供服務的應用商,但網絡安全法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這意味著以後涉及互聯網領域的官司可能會越來越好打了。”

另一方面,網絡安全法提出的“網絡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絡接入、域名註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佈、即時通訊等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等規定,也以法律形式明確了“網絡實名制”。這給遏制如今網絡謠言肆意傳播、網絡暴力氾濫等亂象,提供了法治基礎。

左曉棟認為,從打擊犯罪、維護國家安全等角度看,這次提出的網絡實名制比以往的電話實名制範圍更廣,且其“前臺匿名、後臺實名”的原則也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如個人上網發帖子可以匿名,但在涉及執法時後臺能追蹤調查到個人。

對企業:

提高了准入門檻和安全能力要求

在業內專家看來,互聯網發展到現階段,需要設置門檻,不能再“野蠻生長”;這個門檻就是安全,而網絡安全法正是“安全保障之門”。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網絡安全法對企業的安全資質、內部技術、制度等有了具體規定,這將作為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一個衡量標準。

同時,網絡安全法也對互聯網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大型互聯網公司現在已被視為基礎信息平臺,如阿里、百度、騰訊等擁有數億用戶,這些企業應承擔起相應的義務。李易認為,互聯網企業必須有與其基礎信息平臺相匹配的技術能力,如應對黑客攻擊、避免用戶損失等。同時,也要有相關的法律條款,對大企業的“霸王條款”進行規制。

總的來說,網絡安全法將提高互聯網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對發展運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具備安全技術能力的中小企業,未來可能更容易被淘汰。

專家建議:

具體規定仍待細化

在不少專家看來,不少具體規定要“落地”,還有一些配套措施需要完善。

朱巍說,網絡實名制問題,到現在還沒有徹底落實。另外,網站的主體責任問題目前仍未落實;對於網站創建網民協議、蒐集用戶信息、用戶知情權等的具體規定,也較缺乏。而且,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並不保存點對點的信息記錄,一旦出現問題還是很難溯源。

朱巍認為,網絡安全法“落地”,需要實施細則、個人數據保護法等其他法規的“配合”,網民協議制度、行業自律規範、技術能力等也都要跟上。

李易說,可以考慮推行評級系統,互聯網企業要正常運營,網絡安全評級或可信度需要達到一定的等級。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表示,未來要處理好網絡安全法與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的關係,如民事侵權責任、個人信息保護、軟硬件市場準入等相關法律法規。...

《網絡安全法》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

《網絡安全法》第三十一條指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範圍和安全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首次引入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概念,並規定在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作為關乎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福祉的戰略性資源,其重要性顯而易見。重要的互聯網企業(如擁有數億用戶的百度、阿里、騰訊)現在已可被視為基礎信息平臺,被列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範圍的可能性極大,一旦這些互聯網企業及其系統出現中斷、癱瘓或其他問題,都將會造成重大損失。

網絡直播行業緣何陷屢教不改困境?

在網紅經濟背景下,網絡直播成為博眼球、利潤大的一個行業,巨大利益的驅動加上自律的缺位,造成網絡直播亂象叢生,違法行為不斷髮生,且花樣翻新。監管者要運用法律賦予的行政指導、行政監管、行政處罰等執法權限,加大監管力度,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自去年開始,網絡直播市場瘋狂增長,幾乎可以用“人人皆可直播”來形容。許多網友想搭乘網絡直播的“便車”一夜暴富,於是,各種跌破“三觀”甚至涉嫌違法犯罪的內容充斥網絡直播間。

針對網絡直播亂象,自2016年12月1日起,國家網信辦實施《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對於直播資質、內容管理、信用體系等提出了具體要求,給規範互聯網直播服務劃定了底線。一些直播平臺也陸續出臺管理規則,對主播和用戶的行為進行規範。

時至今日,《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實施已近半年,網絡直播亂象是否得到遏制?《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直播內容跌破底線

最近一段時間,“女主播藏身故宮直播慈禧床榻”“水滴直播監控畫面”成為網絡直播行業的兩大焦點“新聞”。在“女主播藏身故宮直播慈禧床榻”事 件中,涉事女主播迴應稱“當晚和朋友到了懷柔一家影視基地,假裝在故宮裡做了直播”。“水滴直播監控畫面”,則是將餐館、商店、培訓機構甚至居民家庭進行 實時直播,市民直呼:“太恐怖,我的隱私從何談起?”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當前網絡直播的問題絕不只有這兩起熱點事件。

在某網絡直播平臺,最近比較火的是“生吃各類動植物”類直播。

在這個平臺上,一名用戶發佈了376個“直播生吃各種動植物”視頻,其中直播生吃癩蛤蟆的視頻達到了18.9萬的播放量,另外還有直播生吃壁虎、兔子、臭蟲、蝙蝠、蝴蝶等視頻。

視頻中的男子自稱“老張”,年齡大概四十歲左右,直播背景多為牆面斑駁的院落、臥室、豬圈、菜園等,直播場面血腥。

直播過程中,有人問“沒有生命危險嗎”?老張回覆:“當然沒有,每個人的抗體都不一樣,你們不要模仿,但是在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是可以吃的,我現在是為你們做榜樣。”

在另一家大型直播平臺,一名女主播在直播時衣著暴露,直播全程都在向觀看者索要“禮物”,話語中多次涉及色情暗示語言。有觀眾要求看“福利” 時,這名女主播讓觀眾去她的微博“找福利”。記者在該主播的微博上發現大量尺度較大的照片與視頻。當有觀眾說要舉報主播時,這名女主播迴應:“你不要舉報 我,上次被舉報停播了一個多月。”

直播的亂象不僅出現在封閉的直播間裡,現在還出現了所謂的“打野主播”。

“打野主播”,即網絡主播到田野、山林中獵捕野生動物,邊獵捕邊直播,並以竹鼠“互鬥”、上山“收夾”等關鍵詞作為直播房間的介紹詞,吸引用戶關注。記者發現,類似視頻出現在多家直播平臺,部分網絡主播甚至擁有數十萬粉絲。

記者調查發現,有的網絡直播平臺甚至還出現了虛假廣告。記者統計發現,網絡兼職、三折充話費、低價蘋果手機、高仿耐克阿迪、假煙假酒等,是網絡 直播間最常見的虛假廣告內容。在某直播平臺上,主播直播間的“麥序”成了可以買賣的廣告位。這些廣告則打著主播擔保的名義吸引觀眾。

還有一些直播內容直接與違法犯罪相關,比如有直播賭博、吸毒、教唆犯罪。

戶外直播問題最大

對於直播內容的亂象,市民是最有發言權的。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孫先生平時比較關注網絡直播,他告訴記者,曾有業內分析文章稱,網絡直播的流量分為三大部分,遊戲主播大概佔三分之一、美女主播佔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戶外主播。

孫先生告訴記者,他覺得:“戶外主播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因為他們需要用一些行為來博人眼球,比如向河裡扔共享單車等。這種戶外主題內容不定的網絡直播,內容風險性最大。......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有哪些?

隨著微信的日趨普及,眾多代購商利用微信進行推廣銷售成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然而,微信代購存在售假成風、變相傳銷、違法走私等種種亂象。

1、以假亂真,售假成風

不少微信代購的產品,質量無法保證,高仿品、假冒偽劣品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不少人基於朋友面子等情感因素不好意思拒絕,往往會上當受騙。

2、虛構業績,發展下線,變相傳銷

一些微信代購商經常在朋友圈晒業績,讓消費者看了不禁怦然心動,甚至一些正想從事電商工作的年輕人禁不住誘惑,加盟成為其所謂的“經銷商”或“正式分銷商”,但是在發現產品賣不出去時就忽悠親戚朋友購買,更多的消費者因此上當受騙。這種微信代購實質上轉化為傳銷了。

3、“奢侈品代購”鋌而走險,偷稅漏稅,構成違法走私。這類現象越來越普遍,“空姐代購逃稅”、“走私高檔手錶入境”等新聞不斷見諸報端。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週年。截止2013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6億,但網絡謠言、網絡敲詐等網上亂象

①網絡給百姓帶來了便捷高效的工作生活環境、資源的快速共享、信息及時溝通,並且為百姓的政治參與提供了渠道,推動了民主政治建設。但互聯網的無限開放性,使得網絡成了一把雙刃劍,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製造傳播網絡謠言,追求個人成名;倒賣公民信息,謀取個人私利;侵犯個人隱私,讓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民權益都造成嚴重危害。②保護網絡信息安全,國家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建設網絡安全環境提供法律保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信息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網絡人才。但創建安全的網絡環境光靠國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有關部門和中學生等的積極參與。只有各個方面齊心協力,才能創建安全的網絡環境。③網絡信息安全是一個關係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穩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重要。加強國家網絡安全,有利於培養自己成為網絡人才,建立屬於自己獨立的、安全的網絡安全環境;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科技實力,提高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④做為公民加強網絡安全意識。多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做到文明上網,文明傳播網絡信息,充分利用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適時地舉報網絡黑客,打擊網絡非法活動,堅決與違法亂紀、破壞網絡安全的行為作鬥爭。 試題分析:辨析題的解答首先是“辨”,要找出主題人物的言行,進行判斷(正確、錯誤、片面);其次是“析”( 找出與教材相關依據、分析意義或危害、明確以後怎麼做),特別是錯誤或片面類型題,一定要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亮明自己的觀點,或指明正確觀點的意義,或揭露錯誤觀點的實質和危害,或表明應該如何做。具體到本題,兩人的說法都是片面的,且相互補充,分別回答答案會有重複,比較適合整體回答,也就是把涉及到的課本知識,從網絡的兩面性、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國家應怎麼做、公民個人應怎麼做等幾個角度有條理地羅列出來。

相關問題答案
網絡亂象的危害有哪些?
網絡的危害有哪些?
長期吸菸的危害有哪些?
心臟造影的危害有哪些?
工業粉塵的危害有哪些?
網絡詐騙的形式有哪些?
環境汙染的危害有哪些?
廢電池的危害有哪些?
固體廢物的危害有哪些?
工業廢氣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