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的定義?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中國對於青年年齡的界限,是幾歲到幾歲,權威點的是多少

青年概念的出現,是社會進步和社會文明的產物。我國近二十多年來,隨著青年研究的不斷深入,對青年的定義逐步向縱深、全面發展,亦即由生理科學轉向心理科學進而轉向全方位的社會、文化、人類學等研究方面。但是,學術界對青年的內涵和外延的定義並沒有一種權威理論,而是交織並存,青年期的界定即青年的年齡界限更是眾說紛紜、各行其是,其標準難以統一。然而,無論是從學術研究還是從社會實踐的角度,青年期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科學的界定。

從邏輯上說,青年期的界定須從青年的定義開始。由於考察角度和研究應用側重點不同,青年的定義和由此而產生的青年年齡界限的標準也各不相同,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七種:

從生理髮育的角度,把青年看作是生殖能力的成熟階段,把生理髮育和性特徵作為年齡劃分的標準,青年的年齡界限定為14~22歲;

從心理髮展的角度,認為青年的年齡界限與心理成熟過程一致,始於自我意識的萌發,而以自我意識的形成為終結,將14~25歲界定為青年(也有以13~25歲為青年的);

從社會化的角度,認為“青年是從依賴成人的童年到能進行獨立的負責的成人活動的過渡”,人生與青年期的告別是以“參加勞動、經濟上獨立、建立家庭”等對社會的最終適應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穩定作為劃分標準,年齡下限與生理學、心理學的劃分一致,上限則由於青年概念外延的擴大而延至35歲,甚至擴大到40歲;

從文化的角度,認為“青年的過渡性集中在代與代間傳遞知識、習俗和價值的傳習儀式或其他形式的社會溝通和學習上”,以青年成為“共享同樣文化群體中的一個具有功能的成員”為標誌,給青年期的上限帶來廣闊的延伸,且極具模糊性,很難界定青年年齡;

從政策法律的角度,以政策或法律所規定的權利或義務為標準來界定青年的年齡界限,適用於相應的社會對象或社會組織的成員,如在我國,將18歲作為劃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界限,《刑法》規定已滿14歲未滿18歲的人犯法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團章》則規定團員年齡下限為14歲,上限為28歲;

從人口的角度,認為青年階段是兒童開始向成人過渡的時期,青年是一個變化著的14~30歲的人類個體組成的社會群體,另以人在青春期生理髮育的正態曲線分佈為基礎,把15~25歲確定為青年,並據此進行人口統計;

從教育的角度,認為青年期是從接受中等教育開始,到就業、結婚、獨立生活為止的這段時期,據此,青年的下限年齡在12~14歲之間,上限則在22~25歲之間。

上述青年的定義和青年期的界定,是各個不同學科對青年達到不同側面進行研究的結果,都是對青年不同層次特有屬性的認識。相對來說,生理學和心理學的青年定義在內涵和外延上比較穩定,並逐漸成為社會文化等其他學科和角度綜合吸收的基礎,尤其是以生理特徵為劃分的青年下限年齡,在司法界具有不可動搖的位置,在制定法律時有特別意義。從人口學角度出發進行的青年年齡界限的劃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鑑於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劃分,七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青年研究的深入,青年的下限年齡指標變化不大,上限卻從25歲順延至28、29歲,甚至34、35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2年墨西哥圓桌會議上又提出青年應包括14~34歲年齡的人口。 我國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則將15~34歲年齡組定為青年人口。但是,從社會學、文化、教育等的角度出發對青年的定義在內涵和外延上比較模糊,且偏重於強調社會對青年的作用和要求,致使其外延呈不斷擴大的趨勢。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學習、成才過程相對延長,人們的社會活動時間順延,特別是在經濟領域和學術界,青年期的上限......

中國青年的年齡範圍

你好,

中國有關青年年齡界限的規定、下限一般為14~25歲,上限在25~35歲之間。例如,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章規定團員年齡下限為14週歲,上限為28週歲。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則把戶年的年齡上限延至30~35歲。

祝你順利,對回答滿意,請採納, 謝謝 。

1949年中國青年人思想是什麼

主流是建設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

中國青年的發展簡介

“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敗了,衰老沉寂的中國像是不可救藥了,但是我們常聽見青年界的呼喊,常看見青年界的活動。許多人都相信中國的惟一希望,便要靠這些還勃勃有生氣的青年……”這是《中國青年》1923年的發刊詞的開首語。時隔80年,當我們在陽光下再次大聲誦讀這些文字時,仍能迫切地感受到一股熱浪向我們撲來,這些年輕熱情的文字穿過時空的隧道,依然能讓我們熱血沸騰,心跳不止。10月20日,《中國青年》誕生在上海淡水路66弄4號。從一開始,《中國青年》就具有鮮明的紅色背景,她所提倡和鼓動的“紅色時尚”引領了無數革命青年投身革命的洪流。《中國青年》的誕生絕對是創造了一種特立獨行的輝煌,它震耳欲聾的呼叫讓無數顆年輕的心怦然而動。在這輝煌和一呼百應的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名字,惲代英、蕭楚女、鄧中夏、張太雷、李求實、林育南等等,這些名字無一不浸染著鮮血,成為中國革命史上一支支跳躍著紅色的火把。這些《中國青年》早期編輯們的為人、為文、為思,為這本雜誌在中國現代思想史、革命史和傳媒史上贏得了豐碑般的地位。從1923年10月到1927年10月,四年中,《中國青年》隨著革命的浪潮而起伏,出刊170期。《中國青年》以其無懼無畏的戰鬥激情度過了她最初的四年燦爛歷程,沉靜於黑暗中。11月17日,《中國青年》第五期發表秋士文章《告研究文學的青年》一文。文章說:如今我覺得有兩個問題:文學運動與實際運動哪一種急要?這種文學運動,對於社會問題的解決會有效力麼?......自己平心靜氣想一想:我的研究文學不是有意地或無意地學時髦麼?我好研究文學不是有意地或無意地避塵囂、務清高,志在高山流水嗎?我的研究文學不是有些欺騙自己麼?想了的結果,至少有多數人會感覺自己的虛偽,感覺自己這文學不會有益於社會問題的解決!中文到了如今,情形可謂一天壞過一天;青年到了如今,壯氣也可謂一天冷一天!中國問題的解決,必有待於中國的青年,而中國的青年卻這樣死沉下去,中國還有一點希望麼?我如今對於這些青年,特盡下面的忠告:你真有意做文學家麼?朋友,那你就不應僅知道怎樣才算一個文學家,應該去實行你所知道的。你應該像托爾斯泰一樣,到民間去,......文學不是清高的事業,不是“雅人韻事”,“雅人”是平民的仇敵,雅人是真文學家的仇敵,真“俗人”才是真文學家!你真熱心於社會問題解決的事業麼?朋友,快快拋去你錦繡之筆,離開你詩人之宮,誠心去尋找實際運動的路徑,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下去!鄧中夏發表《論工人運動》一文12月25日,鄧中夏在《中國青年》第九期發表《論工人運動》一文 。文章說:“我是曾經做過工人運動的人,據經驗告訴我,使我深深地相信中國欲圖革命之成功,在目前固應聯合各階級一致的起來作國民革命,然最重要的主力軍,不論現在或將來,總當推工人群眾居首位”。“工人數量雖少,工人在社會上所佔的地位,實在比任何群眾尤為重要。比方海員一罷工,可以使國內外的交通斷絕;鐵路一罷工,可以使南北的交通斷絕;漢冶萍一罷工,可以使國內和日本多數大工廠停業。這是何等偉大的勢力呵,所以我們不能因其數量少而輕視之”。他又說,京漢鐵路罷工失敗以後,許多社會運動家不免動搖、減少了對工人運動的熱情。這未免太沒有信心與毅力了。不論革命的政策為了應付時局的必要而如何變更,工人運動卻是任何革命方式之下,應該特別重視而不可變更的。不然,如此革命的基本勢力猶不注全力使之更強固,更發展,而漫然高唱什麼樣的革命,終歸是建屋於沙土之上。文章呼籲:“我所敬佩的以中國革命為唯一的使命的社會運動家呵!望你們鼓勵向來重視工人運動的精神與熱心,持續地努力呵!如此基礎已立,功虧一簣的工人運動......

中國青年入黨是什麼黨

中國執政黨是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一般從小到大的,前提條件符合的話,會經歷小學的少先隊員,然後中學起的共青團員,再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當然你也可以加入其它黨派...

中國青年與美國青年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在我看來,中美青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青年較美國青年缺少一定的獨立能力,這種缺陷是由中美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存在的明顯不同所導致!其次,便是個性上的比較,美國青年更加奔放,重天性,中國青年沉穩.

提問:當今中國青年的出路是什麼?

回答:超社會,,哈哈

中國青年團結會是什麼樣的組織?

這是一個臺灣青年組織,旨在聯絡兩岸海外青年,每年都組織一次臺灣之旅。

當代中國青年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最缺少的是什麼?

最需要做的是自知,自強,自信,自立!最缺少的是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雙餞行的腳!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青年的定義?
中國隊旗的含義是什麼?
中國數字的含義?
藍色在中國代表的含義?
中國刑法的意義?
中國精神的意義和作用?
初中酸鹼鹽的定義?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論文?
中心投影的定義?
教育學中“雙軌制”的定義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