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22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想

在奧康納看來,生態學社會主義實際上是指資本主義世界的綠色運動。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綠色運動之所以具有社會主義因素,是因為其目的是解決資本主義的總體危機,包括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而且,是新形勢下的“階級鬥爭”。在他看來,一方面,生態危機是一個“階級問題”。因為,在資本主導的全球化背景下,儘管北部國家和南部國家都有生態運動,但是兩類國家的環境運動有不同的模式。北部國家是剝削階級和消費階級的化身,南部國家則是被剝削階級和生產階級的化身。另一方面,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語境中的生產條件,包括勞動力、經濟基礎以及自然界,資本主義對生產條件的威脅,不但是利潤積累的問題,而且是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可存性問題。環境保護運動致力於追求環境和生產條件上的社會正義。因此,環保運動是階級鬥爭性質的。雖然他在理論上充滿信心,也看到了生態學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性質,但還是對生態學社會主義的實踐是充滿失望的。因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主義運動已經被資本所消解。根據馬克思的思路,在資本主義社會,使用價值從屬於交換價值,具體勞動從屬於抽象勞動,因此,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是滿足需要。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進行某種定性的理論批判,但卻進行一種定量的政治實踐。在奧康納看來,社會主義的生態可持續性只是理論上的,無論前蘇聯還是現行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實踐都證明,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難以真正走向生態可持續發展。因此,取代現行資本主義的不是傳統的社會主義,而是與生態學結合的社會主義,即生態學社會主義。奧康納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制度理想一一生態學社會主義作了如下描述:“生態學社會主義是一種生態合理而敏感的社會,這種社會以對生產手段和對象、信息等的民主控制為基礎,並以高度的社會經濟平等、和睦以及社會公正為特徵,在這個社會中,土地和勞動力被非商品化了,而且交換價值是從屬於使用價值的。”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看來,整體的生態學社會主義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具體的生態學社會主義實踐在現實中是存在的。他希望把生態學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首先,全球範圍內的生態學社會主義的構建具有現實的必要性。“世界資本主義的矛盾本身為一種生態學社會主義趨勢創造了條件。”其次,生態學與社會主義的融合將構建生態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和生態學是互補的。社會主義需要生態學,因為後者強調地方特色和交互性,並且還賦予自然內部以及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以特別重要的地位。生態學需要社會主義,因為後者強調民主計劃以及人類相互間的社會交換的關鍵作用。”缺少一種‘對自然的深刻的科學理解’為基礎的社會計劃,一種在動態上可持續的社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奧康納明確指出,“坦率地講,社會主義革命的生態危害性要比資本主義相互間的對抗以及它們的反革命行為的危害性小得多。”“與資本主義的情況不同,大規模的環境退化可能並非是社會主義的內在本質。”社會主義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來說更能達到生態平衡。總體來看,奧康納通過探討“自然”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體系中地位缺失,剖析馬克思主義存在著的所謂”理論空場”。他重新解讀自然的觀念,力圖賦予自然以歷史和文化的內涵,並以這樣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來改造傳統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理論,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會勞動之間的關係,以此重構歷史唯物主義,試圖喚起人們對自然的重新認識與重視。他的理論與早期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萊易斯和阿格爾)有明顯不同,這主要表現在他並不是輕易地否定馬克思的任何理論,而是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不完整性,並用生態學觀點對馬克思主義進行補充、重建。需要指出的是,奧康納從不盲從生態學的觀......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還是西方馬克思主義麼???

是的,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奧康納。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概述

在《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一書中,奧康納以其獨特的理論視角,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存在著的所謂“理論空場”,對當今世界出現的生態問題,探究其理論根源。他通過重新解讀自然的觀念,力圖賦予自然以歷史和文化的內涵,並以這樣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來改造傳統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理論,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會勞動之間的關係,以此重構歷史唯物主義。他還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制度理想——生態社會主義的可能性進行探討,提出了自己的創見。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社會背景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中最有影響的思潮之一。自德國科學家海克爾於1866年首次提出生態學這一概念以來,迄今已一個多世紀了。但實際上,生態科學作為當代自然科學的一個新的整體學科,卻是在20世紀60年代才凸現出來的。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的加劇以及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日益彰顯,生態作為“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產生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無疑代表了我們這個世紀(20世紀一一引者注)的最後歲月裡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現代性的根本後果之一是全球化。”目前的生態危機也呈現出全球擴散態勢,日益成為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這一切引起了西方知識分子的高度關注。 《自然的理由》是美國當代社會生態學家詹姆斯·奧康納研究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力作。在該書中,奧康納對作為一種新的社會思潮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產生,進行了理性的反思,認為它的產生離不開下述社會背景: 以及作為資本在政治意識形態維度上的孿生兄弟的新自由主義的傳播,再加上各種類型的環境一生態和社會政治問題的成倍增加。在上述背景之下,形成了新社會運動(例如:女權主義、種族、生態運動等)和工人運動向生活領域的擴展,作為反映這種社會變化的理論之一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以及與之相應的新的社會實踐活動一生態學社會主義,也就孕育而生。

生態馬克思主義與生態社會主義一樣嗎

是的。

生態社會主義(eco-socialism)也稱生態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下半葉蓬勃興起的生態運動中形成的一個新思潮、新學派。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態理論當中,生態社會主義獨樹一幟,試圖把生態學同馬克思主義結合在一起,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當代環境危機,從而為克服人類生存困境尋找一條既能消除生態危機,又能實現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可以從哪些角度寫文章

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1、人與自然的辯證關係、人類的主體性與人類對自然的改造性

2、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社會制度根源

3、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與自然關係出現了空前對立和全球生態危機,

人類開始重新思考如何迴歸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中。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相互關係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決定作用的理論,顯現出普遍與長遠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要求人類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愛護自然,保護環境,人類在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同時又不損害後代人的利益。否則將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是貫穿於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

所謂生態文明, 是指人類在經濟社會活動, 遵循自然發展規律、 經濟發展規律、 社會發規律、 人自身發展規律, 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自然、 人與人、 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為實現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得的全部成果。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中沒有關於生態文明概念的直接表述, 但馬克主義中有很多思想與觀點可被視為生態文的因素。因為作為研究自然、 社會和人類思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闡述了人自然、 人與人、 人與社會、 自然與社會的關。因此, 我們可以從這一理論體系, 特別是人與自然、 自然與社會的關係的理論中, 發現和整理出豐富的生態文明觀。具體地說,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自然辯證法》、《資本論》 等經典著作中, 比較集中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文明觀。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實踐論拋棄了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觀點, 以生產實踐為基礎解釋

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 早年在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中提出了自然界是 “人的無機的身體” 的觀點, 這種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繫又是置於實踐的聯繫的

層面來闡述的。馬克思、 恩格斯指出, 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繫, 兩者是內在統

一的: 首先, 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是與自然環境一起發展的,“歷史本身是

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其次, 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再次, 自然界對人生存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自然界, 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 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 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 人的身體。”因此, 自然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資源。馬克思、 恩格斯認

為: 人作為自然界一個組成部分的客觀地位,決定了人不應該以自然的征服者、 統治者自居, 而要把自己當作自然界的一員。但人可以通過生產實踐改造自然, 自然界對於人也就顯示出了它的存在意義和生存價值。人類通過自己的生產實踐活動與自然界緊密聯繫, 構成了一個有機聯膽的整體, 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此, 生產實踐活動就不能完全以人為中心, 而應該以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為基礎。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認為, 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過程。生態文明既是一個歷史問題, 也是一個發展問題,只有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髮展, 帶來了生產關係的變革, 有了更先進的生產方式, 在歷史中才能實現生態文明。也就是說,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考察, 人類社會進步經歷的社會形態包括如下三個階段, 首先是人臣服於自然的農業文明, 然後是人統治自然的工業文明, 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階段就是生態文明。在農業文明時代, 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力很弱, 人與自然基本和諧 (即存在低層次的生態和諧); 在工業文明時代, 隨著人對自然界掠奪性的大規模開發, 生態危機凸現, 人類開始尋求擺脫危機的方法, 力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這樣, 生態文明代替工業文明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因

此,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從社會體制方面來觀照和研判人與自然的具體的歷史的關係。馬克思、 恩格斯認為,社會關係作為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條件, 其狀態直接響並多方面規定著人與自然的關係。社會關係的對抗或和諧, 必然引起人與自然關係的對抗或和諧, 在工業革命以來尤其如此。因此, 要立足於社會關係去認識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要立足於社會進步去實現.

相關問題答案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怎麼學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能?
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
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感?
馬克思主義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