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水稻生長期多少天?
水稻的生長週期是多久
生長週期是指從水稻播種出苗到採收的整個過程。他的計算以有效積溫的多少來計算。從100天-240天之間都有。具體情況請看baike.baidu.com/view/25785.html?wtp=tt
水稻播種到出需要多少天
以有效積溫的多少來計算。從100天-240天之間都有。全國稻區可劃分為6個稻作區和16個亞區 Ⅰ.華南雙季稻稻作區 位於南嶺以南,我國最南部.包括閩, 粵,桂,滇的南部以及臺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包括194 個縣(市)(暫不包括臺灣省).水稻面積佔全國的17.6%. Ⅰ1.閩粵桂臺平原丘陵雙季稻亞區 東起福建的長樂縣和臺灣省,西迄雲南的廣南縣,南至廣東的吳川縣,包括131個縣(市).年≥10 ℃積溫6500-8000℃,大部分地方無明顯的冬季特徵. 水稻生長期日照時數1200-1500小時,降水量1000-2000毫米. 秈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始現期至≥22℃終現期的間隔天數,下同)212-253天; 粳稻(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始現期至≥20℃終現期的間隔天數,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佈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適合雙季稻生長. 常年雙季稻佔水稻面積的94%左右. 稻田實行以雙季稻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種以秈稻為主.主要病蟲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後, 應充分發揮安全生育期長的優勢,防避颱風,秋雨危害;選用抗逆,優質,高產品種; 提倡稻草過腹還田,增施鉀肥;發展冬季豆類,蔬菜作物和雙季稻輪作制. Ⅰ2.滇南河谷盆地單季稻亞區 北界東起麻栗坡縣,經馬關,開遠至盈江縣,包括滇南41個縣(市).地形複雜,氣候多樣. 最南部的低熱河谷接近熱帶氣候特徵.年≥10℃積溫5800-7000 ℃. 生長季日照時數1000-1300小時,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秈稻180 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佈在河谷地帶,種植高度上限為海拔1800 -2400米.多數地方一年只種一季稻.白葉枯病, 二化螟等為主要病蟲害.今後,要改善灌溉條件,增加複種,改良土壤,改變輪歇粗耕習慣. Ⅰ3.瓊雷臺地平原雙季稻多熟亞區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島,共22個縣(市).年≥10℃積溫8000-9300℃,水稻生長季達300天,其南部可達365天,一年能種三季稻.生長季內日照1400-1800小時,降水800 -1600毫米.秈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 颱風影響最大,土地生產力較低.雙季稻佔稻田面積的68%,多為三熟制, 以秈稻為主.主要病蟲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後,要改善水肥條件,增加複種, 擴大冬作,發揮增產潛力. Ⅱ.華中雙季稻稻作區 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 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包括蘇,滬,浙,皖,贛,湘,鄂,川8 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陝,豫兩省南部,是我國最大的稻作區, 佔全國水稻面積的67%. Ⅱ1.長江中下游平原雙單季稻亞區 位於年≥5300 ℃等值線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東至東海之濱.包括蘇,浙,皖,滬,湘,鄂, 豫的235個縣(市).年≥10℃積溫4500-5500℃, 大部分地區種稻一季有餘,兩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 生長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時.春季低溫多雨, 早稻易爛秧死苗,但秋季溫,光條件好,生產水平高.雙季稻仍佔2/5-2/3, 長江以南部分平原高達80%以上.一般實行"早秈晚粳"複種.稻瘟病, 稻薊馬等是主要病蟲害.今後,要種好雙季稻,擴大雜交稻, 並對超高產品種下功夫,合理複種輪作,多途徑培肥土壤. Ⅱ2.川陝盆地單季稻兩熟亞區 以四川盆地和陝南川道平原為主體,包括川,陝,豫,鄂,甘5省的194個縣(市).年≥1......
為什麼海南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
海南的水熱條件充足,所以作物生長旺盛,即海南水稻生長週期即成熟週期短,這樣在相對時間內可種植的水稻的茬數要多一些。簡單說,海南之所以可達一年三熟,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南水分充足,尤其是熱量條件優越。
水稻生長期最短的是多少天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
海南的水稻什麼時候收割?
每年兩次,分別是5月中下旬和10末11月初
旱水稻生長期多少天
旱水稻,又稱旱稻、陸稻。目前正處於研究實驗栽培階段。旱水稻與水稻其實大同小異。有些水稻可在旱地直接栽種(但產量較少),也能在水田中栽種。旱稻,在乾旱山區由於缺少水份灌溉,有時也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結出穗來。這就是所謂的"旱稻"。
旱稻,一般多種在降雨稀少的山區,也因地域不同,演化出許多特別的"山地稻種"。目前旱稻已成為人工雜交稻米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可幫助農民節省灌溉用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培育出水稻旱地栽培品種。
旱水稻生長期多少天
旱水稻,又稱旱稻、陸稻。目前正處於研究實驗栽培階段。旱水稻與水稻其實大同小異。有些水稻可在旱地直接栽種(但產量較少),也能在水田中栽種。旱稻,在乾旱山區由於缺少水份灌溉,有時也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結出穗來。這就是所謂的"旱稻"。
旱稻,一般多種在降雨稀少的山區,也因地域不同,演化出許多特別的"山地稻種"。目前旱稻已成為人工雜交稻米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可幫助農民節省灌溉用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培育出水稻旱地栽培品種。
水稻的生長週期,哪裡有種植的?什麼時候收割???最厲害的地方一年幾熟?
生長週期是指從水稻播種出苗到採收的整個過程。以有效積溫的多少來計算。從100天-240天之間都有。全國稻區可劃分為6個稻作區和16個亞區 Ⅰ.華南雙季稻稻作區 位於南嶺以南,我國最南部.包括閩, 粵,桂,滇的南部以及臺灣省,海南省和南海諸島全部.包括194 個縣(市)(暫不包括臺灣省).水稻面積佔全國的17.6%. Ⅰ1.閩粵桂臺平原丘陵雙季稻亞區 東起福建的長樂縣和臺灣省,西迄雲南的廣南縣,南至廣東的吳川縣,包括131個縣(市).年≥10 ℃積溫6500-8000℃,大部分地方無明顯的冬季特徵. 水稻生長期日照時數1200-1500小時,降水量1000-2000毫米. 秈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始現期至≥22℃終現期的間隔天數,下同)212-253天; 粳稻(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始現期至≥20℃終現期的間隔天數,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佈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適合雙季稻生長. 常年雙季稻佔水稻面積的94%左右. 稻田實行以雙季稻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種以秈稻為主.主要病蟲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後, 應充分發揮安全生育期長的優勢,防避颱風,秋雨危害;選用抗逆,優質,高產品種; 提倡稻草過腹還田,增施鉀肥;發展冬季豆類,蔬菜作物和雙季稻輪作制. Ⅰ2.滇南河谷盆地單季稻亞區 北界東起麻栗坡縣,經馬關,開遠至盈江縣,包括滇南41個縣(市).地形複雜,氣候多樣. 最南部的低熱河谷接近熱帶氣候特徵.年≥10℃積溫5800-7000 ℃. 生長季日照時數1000-1300小時,降水量700-1600毫米.安全生育期:秈稻180 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佈在河谷地帶,種植高度上限為海拔1800 -2400米.多數地方一年只種一季稻.白葉枯病, 二化螟等為主要病蟲害.今後,要改善灌溉條件,增加複種,改良土壤,改變輪歇粗耕習慣. Ⅰ3.瓊雷臺地平原雙季稻多熟亞區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島,共22個縣(市).年≥10℃積溫8000-9300℃,水稻生長季達300天,其南部可達365天,一年能種三季稻.生長季內日照1400-1800小時,降水800 -1600毫米.秈稻安全生育期253天以上,粳稻273天以上. 颱風影響最大,土地生產力較低.雙季稻佔稻田面積的68%,多為三熟制, 以秈稻為主.主要病蟲害有稻瘟病,三化螟等.今後,要改善水肥條件,增加複種, 擴大冬作,發揮增產潛力. Ⅱ.華中雙季稻稻作區 東起東海之濱,西至成都平原西緣, 南接南嶺,北毗秦嶺,淮河.包括蘇,滬,浙,皖,贛,湘,鄂,川8 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陝,豫兩省南部,是我國最大的稻作區, 佔全國水稻面積的67%. Ⅱ1.長江中下游平原雙單季稻亞區 位於年≥5300 ℃等值線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東至東海之濱.包括蘇,浙,皖,滬,湘,鄂, 豫的235個縣(市).年≥10℃積溫4500-5500℃, 大部分地區種稻一季有餘,兩季不足.粳稻安全生育期159-170天,粳稻170-185天. 生長季降水700-1300毫米,日照1300-1500小時.春季低溫多雨, 早稻易爛秧死苗,但秋季溫,光條件好,生產水平高.雙季稻仍佔2/5-2/3, 長江以南部分平原高達80%以上.一般實行"早秈晚粳"複種.稻瘟病, 稻薊馬等是主要病蟲害.今後,要種好雙季稻,擴大雜交稻, 並對超高產品種下功夫,合理複種輪作,多途徑培肥土壤. Ⅱ2.川陝盆地單季稻兩熟亞區 以四川盆地和陝南川道平原為主體,包括川,陝,豫,鄂,甘5省的......
早稻和晚稻都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是旱稻?
早稻
早稻的適宜播期為:連續3天日平均溫度穩定超過12攝氏度,長江流域的適宜播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隨著緯度和海拔增加而溫度降低,播期應推遲。
baike.baidu.com/view/1406873.htm
晚稻
一種生長期較長、成熟期較晚的譁,一般在霜降後收割。
一般晚稻為150~170天。它們的播種期和收穫季節,由於各個地區氣候條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異。
旱稻
陸稻,性耐旱,適於旱地種植的栽培稻,亦稱旱稻,泛指能適應生長於無垠旱地、坡地及乾旱生態環境下的栽培稻類,是水稻的變異型。
baike.baidu.com/view/65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