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心力是什麼意思?
問一個佛法心力的問題
求願需要三種力,一種是你自己的願望和決心,這是願力;一種是佛菩薩的幫助,叫助力;還有一種是你命中的緣,也就是你說的註定。要三種力量一同作用,才能達成。
什麼意思?
^_^應邀而至,好多回答都不錯哦,我只能是說得詳盡些,把自己的體會說說啦,呵呵……
整首詩由現實的惆悵著眼,進而開始陷於過往的種種,回首思緒輾轉之間,點點滴滴憂思瀰漫,前塵過往縈繞心間,而後又轉入現實,自言自語亦是沒有答案的詢問,雨景情境相交融,以雨景襯心境。 自問自答間是早已明瞭的答案,卻也是種種的無奈。
整體感覺上一種很清晰的憂傷躍然紙上,卻又不乏一點點小女子的英氣所在,“回顧擊掌為”、“龍卻遨遊天下”頗有點李清照“生當作人,死亦為鬼雄。”的味道,但是當然沒有名豪那麼意味深遠就是,嘿嘿嘿(表打我^_^)。李清照的婉約詞寫得真是好,小兒女的情態淋漓盡致了,但是偶爾豪邁的胸襟也是別有風韻哦,雖然不似豪放派那狂放的情懷,但是有獨屬於自己所有的特色嘛。嘻嘻嘻^_^
另外我跑到大大博客看到《千里尋龍》這個題目,想想這首詩的前面是一個藏頭詩的問句哦……夢斷千回獨相思,龍,問君可知?貌似這樣?^_^
(個人感覺,不對的話還請多多包涵哈)
第一段:
回首前塵往事,仿如滄海一夢,思緒漸行漸遠,惆悵漸滿還生。
情之一字如抽刀斷水亦如舉杯消愁。藕斷絲連,情斷意還牽,即使如斷髮絕情、割袍斷義的決絕,也只能是流於表面的忘卻,銘刻於心間的才是不能割捨,不能抹去的痕跡,雖結痂還是會隱隱作痛,偶爾在悽清的時候泛起圈圈點點的漣漪。
思緒萬千之間,思念千迴百轉之際,跨越時空的點點足跡,回首過往,還記得曾經許下的盟誓,所言所景清晰如昨,歷歷在目,彷彿伸手就可觸摸。磐石蘆葦,剛毅柔韌間,是否能夠經歷世事諸多的變遷?桑田滄海間,是否早已磨滅了昨日的情意纏綣,徒留下記憶還在訴說著曾經的海誓山盟、過眼雲煙?
第二段:
徘徊往昔,只有自己顧影堪憐獨自流連感傷,從前種種恰如雲煙過處,只有記憶依舊如昨,幽思憑弔。猶記當年離別,念去去,執手相看,淚眼婆娑,竟無語凝噎,相顧無言,離情之觴縈繞彼此心間。
驀然回首,遙想當年種種,恍如隔世,如夢一場。如今遠遊他鄉,獨在異鄉為異客,夢裡幾回輾轉,白夜幾番神思,都曾流連在那處通往故鄉的路途。幾年離愁,故土依舊,只是物是人非,早已不再如昨。自己懷揣夢想背井離鄉去尋求自己的未來,那曾經海誓山盟的人亦漂泊四海,追尋鵬翼九天水擊三千的壯志凌雲,彼此踏上不同的未來,交錯開來。
第三段: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時光飛逝,日月如梭,無語問蒼天,相逢別離,緣淺緣薄有何定數?自從分別後,即使心懷牽掛,那曾經的一抹牽念仿如石沉大海,音信全杳。天地闊遠繚繞,思念欲斷還牽,總在這別樣的季節,落雨的時分才下眉頭又上心間。即使曾經刻意遺忘,即使曾經憂傷大於歡喜,依然忍不住想問,千里之外,萬里之遙,你是否依然安好?
何字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總是這細雨飄零的秋意,惹起離人無限思緒,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在此撥動著心絃,不知你身在何方,如今身在他鄉,只有這無邊的秋雨獨自陪伴著我,撫慰著我思緒萬千的心扉,仿如知己般綿綿低語,飄落心間。
佛教說:為什麼說這個世界是我們的心力和業力共感的結果?
首先你的唯物主義價值觀是沒錯的,其次也不應以唯心主義來斷定佛教的說法。
佛教所說的世界,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指的天地萬物,我們自己的世界,是在我們誕生的那一刻出現在我們眼前,而在我們去世的一刻從我們眼前消失的。天地萬物所構成的世界並不都與我們有關,那也就不都會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而受到影響。與我們有關的僅僅是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事物,而這些事物對於我們而言究竟是好是壞,是由我們自己的心去判斷的,而我們對這些事物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則是由我們用什麼方法去對待它們而決定的。
天地萬物究竟是什麼是看我們的心如何去判斷,而天地萬物究竟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是看我們怎麼去對待,因此才說(屬於我們的)世界,是有我們自己的心力和業力共感的結果。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什麼意思?
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他教兒子以“靜鄲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瞭,一切乾淨利落,就是這個“儉”字。
男人自慰是什麼意思
自慰意思就是手淫,
網絡用語也叫打飛機,
是人自我緩解性飢渴的一種方式。
手淫本身沒有危害,
合理把握度就好。
佛教裡的四禪八定是什麼意思?說得通俗易懂一點
人的心會隨著眼耳鼻舌身意到處亂跑,就是不定
不亂跑了就是定,定的層次就是四禪八定
簡單講,外不著相,內心不動,從低到高,起心動念越來越微細
初禪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有喜,有樂,有一心
二禪離覺觀
三禪離喜
四禪離樂,舍念清淨,一心
-------以上是色界
五定:空無邊處定
六定:識無邊處定
七定:無所有處定
八定:無想處定
-----以上是無色界
還有九定:滅盡定,出三界
慘淡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字面理解,就是悽慘暗淡的境況,很蕭條,可以形成場景,也可以形容經濟或者人生際遇
“緣起甚深”是什麼意思?
p1303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四頁雲:復言:世尊!如餘經說:緣起甚深。云何應知如是緣起甚深之相?世尊告曰:?依十一緣起略義,應知緣起五甚深相。何等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別甚深,五、流轉甚深。應知緣起甚深之相,復有五種。何等為五?謂相甚深,引發因果諸分甚深,生起因果諸分甚深,差別甚深,對治甚深。應知緣起復有五種甚深之相。何等為五?謂攝甚深,順次甚深,逆次甚深,執取甚深,所行甚深。
二解 雜集論四卷十二頁雲:甚深者:因甚深故,相甚深故,生甚深故,住甚深故,轉甚深故;是甚深義。謂?由此無作者等義,顯緣起法,五種甚深。由二種義,顯因甚深。對治不平等因無因論故。由一種義,顯相甚深。是無我相故。由二種義,顯生甚深。雖從眾緣,果法得生;然非彼所作故。由二種義,顯住甚深。實無安立,顯現似住故。由四種義,顯轉甚深。因果流轉,難了知故。又諸緣起法,雖?那滅;而住可得。雖無作用緣;而有功能緣可得。雖離有情;而有情可得。雖無作者;而諸業果不壞可得。是故甚深。業果不壞者:雖內無作者;而有作業受果異熟。又諸緣起法,不從自生,不從他生,不從共生,非不自作他作因生。是故甚深。不從自生者:謂一切法,非自所作。彼未生時,無自性故。不從他生者:謂彼諸緣,非作者故。不從共生者:謂?由此二種因故。非不自作他作因生者:緣望果生,有功能故。又有差別。謂待眾緣生,故非自作。雖有眾緣;無種子不生。故非他作。彼俱無作用,故非共作。種子及眾緣,皆有功能;故非無因生。是故如是說:自種有故,不從他;待眾緣故,非自作;無作用故,非共生;有功能故,非無因。若緣起理,非自非他,遣雙句者;猶為甚深。況總忘四句。是故緣起,最極甚深。
來源:法相辭典 簡體版-繁體版 English
首頁寶蓮禪寺佛教數據庫佛教動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雜文 緣起甚深作者 : 不詳 緣起甚深
緣起是佛教徒必學的重要課題,正如巴利經典《長部》等誦經【譯註二】所記載:?
有二種正等覺者所善說的法,是諸比丘所應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一、處善巧(ayatana-kusalata)。
二、緣起善巧(paticcasamuppadakusalata)。【譯註三】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必須盡力互相幫助以正確瞭解緣起,這樣將能為我們自己與宗教帶來利益,也為人、天二道帶來安寧。尤其我們佛教徒之間應該努力建立共識,以消除紛爭,因為意見分歧會引生踐行緣起的問題,我們必須利用任何可能的方法來幫助彼此達成共識。在此所作的闡釋,不是企圖製造紛爭;相反地,是要消除教緣起的老師和學緣起的學生,以及其他想研究緣起的人之間的爭執。
緣起非常深奧,正是佛教的核心或精髓。因為它本身非常深奧,所以必定會引起某些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會反過來危害佛教,致使佛教徒無法從這核心的教法中受益。阿難尊者曾對佛陀表示,緣起看來非常容易而且淺顯,當時佛陀答道:
阿難!別這樣說,阿難!別這樣說。緣起甚深,具深邃相,眾生無法理解,不能明白我所教的,也無法徹底看透緣起,心就會很混亂。就像糾結難解的絲、纏結成球的線、攀生雜亂的文若草及燈心草,不得出離於苦界、惡趣、墮處、輪迴。【譯註四】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不可把緣起當成遊戲來玩,而必須投入所有的精神智慧來學習緣起,不可漫不經心。
至於凡夫只有常見的認知,也就是常常覺得有個“自我”(sassataditthi),因而他會發現緣起非常深奧難以理解,對他們而言,緣起變成一種既深奧又複雜的哲學,好像剛才所說那......
紅樓夢中:“暱而敬之,恐拂其意,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是什麼意思
暱而敬之就是既親密又尊敬一個人
恐拂其意就是惟恐違背了某人的心意
情篤而心勞就是感情非常堅定但是心力憔悴
而憂患亦日甚矣就是越來越憂心的意思
總起來說就是,對一個人既親密又尊敬,每天惟恐違揹她的心意,雖然感情堅定但是心力憔悴,為此越來越憂心。
直白地說就是和你談戀愛太累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