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是什麼

直接原因是軍閥地方割據,主要原因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造成大量農民失去依靠變成流民,使得階級矛盾激化。

唐朝衰落的原因?

唐玄宗沉溺美色,勿信奸臣。沒有擔好為君的責任,只顧享樂。且盛極必衰,無法逃避

唐朝衰敗最主要的原因是求大神幫助

公元712年,經過多次宮廷政變之後,唐睿宗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即皇帝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玄宗,又稱唐明皇,當時是二十九歲。即位以後,唐玄宗與姚崇、宋璟等一班大臣相互支持,勵精圖治。不久,國家局面就發生了很好的變化,家樂民安,海內富實。開元十三年,東部洛陽米價每鬥十五錢,青、齊一帶每鬥五錢,粟每鬥才三錢,絹一匹才二百錢。天下道路四通八達,隨處都有肆店,備有酒食,行人行千里之遠不用持糧。天下太平,開元以後出生的人都不認識兵器,唐朝重又恢復了太宗貞觀時期的局面,史稱“開元之治”。唐朝君臣重修綱紀,百宮各有職守,諸事各有儀程,唐玄宗每日臨朝審斷是非曲直,如同流水一樣順暢。當時天下無事,歌舞昇平,有杜甫律詩為證: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但是,好景不長,二十餘年之後,唐朝的興盛局面忽然極盛而衰。公元755年,一場安史之亂使唐朝的政治社會境況急轉直下,一厥不振,唐玄宗也由此而成為“一半明一半暗”(毛澤東語)的皇帝。 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發展頂峰。關於盛唐這一段治亂興衰,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對研究分析中國封建時代社會政治的典型。不過迄今為止,學術界對於玄宗朝政治和政治人物的分析評價仍然不夠細緻,受民間小說、戲劇的影響,偏向於對政治人物的道德行為的評價,如把皇帝稱為“昏君”,把權臣一概視為“奸臣”,具有臉譜化和簡單一刀切的傾向。實際上,在唐玄宗時期具有較天影響的那些政治人物,其作用和行為都是各不相同的。對於這些人物的評價,可以有忠奸善惡是非褒貶,但在這些人物的政治行為中,有一些切又是不由其個人意識所左右,為個人力量力所不能及,是由其社會性質所決定,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的固有本質和內在矛盾的特點。從某一角度上者,盛唐的衰敗並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也不是某一個人所能挽回的。 從政治上說,它的政治結構有些理想化,為以後的動亂埋下伏筆。它缺少有效的對官員的監督機制,導致宰相專權。為什麼安史之亂沒有在初唐發生呢?因為那時實行的是集體宰相制,而且有許多年首相的位置是空的。但在唐玄宗時進行了改革,或是一種改變,減少了宰相的人數,導致宰相專權局面的形成,先後有李林甫、楊國忠專權。缺少監督,使外官特別是一些節度使暗中膨脹自己的勢力。 從經濟上說,唐朝後期土地兼併現象嚴重,流民很多。 從軍事上說,沒有常備軍制度,而節度使卻暗中擴軍。 從氣候上說,當時的季風氣候使唐朝處於一種乾旱狀態,這種狀態貫穿唐朝始終。 補充: 唐朝的政治制度其實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關係問題。唐朝的三省六部之間是相互協作而不是相互制衡的關係,這樣在各主管意見不一致時會極大削弱中央力量,使其處於一種實質上的癱瘓狀態。這種情形在中唐及晚唐時較突出。比如著名的牛李黨爭,持續時間之長,牽連人數之多,令人恐怖。此外,由於宰相權力過大,當宰相數目減少,權力集中於一人的時候,危險就更大了。唐朝時的宰相是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宰相。如楊國忠,許多軍國大事是由他定的。這是中央行政機構間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在玄宗後期也出現了問題。由於安史之亂,地方割據形勢已經形成。到了晚唐,甚至有外員擁兵自重,廢立天子的事情發生。而中央為了反制,一方面用加封宰相的方式安撫節度使,一方面用各節度使間的矛盾來削弱他們。但第二種方法造成的結果是長期的混戰和國民經濟的衰落。還有第三種關係沒理順,即宦官與行政官員的關係。宦官專政在中晚唐很突出。連文宗皇帝都寫詩:“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行政官員為了爭奪權力,發動了甘露之變等行動,造成了宮......

唐朝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安史之亂。但後來唐憲宗以法度制裁藩鎮,實現了元和中興。(唐朝三個最傑出皇帝之一)但不久,憲宗早死之後,其子無能,又是藩鎮割據。還有牛李黨爭。還有嚴重的宦禍。是我國古代宦禍最嚴重的三個朝代之一。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其他是東漢和明朝)。另外,還有黃巢農民起()YI的大波及!

唐朝經濟繁榮和衰落的原因

唐朝繁榮原因: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製,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唐朝衰落原因: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唐朝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標籤:唐朝 建立,唐朝,建立 ] 小乖乖 回答:8 人氣:8 解決時間:2010-03-03 23:03 檢舉 滿意答案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樑王朱溫篡位滅亡。唐歷經21位皇帝(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完善答案 藍栬ゞ夢幻 回答採納率:19.8% 2010-03-01 23:52 檢舉 評價答案 是否解決問題(參與評價5次) 能 解 決: 5次 評價成功原創加2!部分解決: 0次 評價成功原創加2!不能解決: 0次 評價成功原創加2!是否原創答案(參與評價5次) 原創: 5次 評價成功原創加2!非原創: 0次 評價成功原創加2!滿意答案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朝代之一。因皇室姓李,故又稱李唐。唐王李淵於618年逼隋恭帝禪位,推翻隋朝,改國號為唐(尊稱大唐[3]),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京城(後稱西京、中京、上都),作為首都,後又設洛陽為東都(後稱東京),太原為北都(後稱北京),作為陪都,與長安合稱「三都」,之後又陸續建立了一些陪都如成都、鳳翔、江陵等,但很快取消。其全盛時期的7世紀中葉時,中亞的綠洲地帶也受唐支配。690年,武則天篡唐並改國號為周,遷都神都(洛陽),史稱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復辟稱帝,才恢復唐朝,把首都遷回長安。唐朝的國力在唐玄宗開元年間中期達到頂點,開元末年後逐漸走向下坡路,尤其是發生於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給唐朝沉重的打擊,其後,中央政府控制力急劇衰弱,唐末民變後帝國中央政府實際權力被樑王朱全忠控制,首都遷往洛陽,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禪位,唐朝遂亡,被朱全忠所建立的新王朝—後樑所取代,開始了五代十國時期。唐代共延續了274年,傳位21代。唐代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很大的成就,是中國歷史其中的一個盛世(黃金時代),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之一,那時候的東亞屬國如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等國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唐朝的很大影響。唐朝連同之前的隋朝和之後的五代、宋朝被歷史學者黃仁宇等認為是相繼於秦、漢(稱中華第一帝國)之後的「中華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

唐朝是怎麼衰落的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安史始衰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但是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繼位的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於是經過了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此時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衝突.

相關問題答案
唐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明朝衰敗的主要原因?
魯爾區衰落的主要原因?
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原因?
環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
渠道衝突的主要原因?
腦缺血的主要原因?
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原因?
男性長痘痘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