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類型怎麼判斷?
如何區別n→π*躍遷和π→π*躍遷
n-π*標為A π-π*標為B
最大吸收波長 (A)270-350nm (B)>180nm
消光係數 (A)<200 (B)>1000
溶劑效應 (A)溶劑極性增強,吸收藍移 (B)溶劑極性增強,吸收紅移
取代基效應 (A)給電子取代基,吸收藍移 (B)給電子取代基,吸收紅移
重電子效應 (A)無 (B)增加S-T轉移的機率
吸收譜帶形狀 (A)寬 (B)窄
激發單線態壽命 (A)長 (B)短
激發三線態壽命 (A)短 (B)長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有哪些躍遷類型
有σ→σ*躍遷,n→σ*躍遷,π→π*躍遷,n→π*躍遷。
躍遷所需能量△E依次減小。
電子躍遷有哪幾種類型?躍遷所需的能量大小順序如何
所謂電子躍遷,實際上是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系統,在不同的能級間躍遷。 躍遷的波長,由躍遷前後的兩個能級間的能量差決定,差別越小,波長越大。 所以對躍遷分類,其實是對能級的結構進行分析。 能級的結構分四個層次。看似是同一個能級,在更精細的層次中其實是多個很接近的能級。最粗的層次,可以半經典地用電子軌道描述,忽略相對論效應和自旋,不同軌道的電子能量有差別。 下一個層次,考慮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考慮不相容原理,電子自旋方向的異同也會造成能量差別。 然後是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考慮電子的自旋軌道耦合和相對論修正,上面的能級進一步分裂。 最後是超精細結構(Hyperfine Structure),考慮電子與核磁矩的相互作用,細化出更加微小的能量差。 另外系統也可和外界電場或磁場有相互作用,對能級也會有影響(比如Zeeman Effect)。 根據維基的資料 [1],最粗層次的能量差在1eV至10^3eV量級,精細結構典型量級是10^-3eV,超精細結構典型量級是10^-4eV。 一個比較著名的波長,是宇宙背景輻射中的21cm譜線 [2]。這就是氫原子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的躍遷,也就是處於基態的氫原子的電子自旋反轉一下,會吸收/發射這個波長的波。
電子躍遷有哪幾種類型
兩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