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地形指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16

三秦大地代表什麼意思?

春秋戰國時因陝西是秦國治地,故後人將陝西簡稱"秦";將橫貫陝西中部的主要山脈稱"秦嶺";將渭河平原稱"秦川"。陝西還稱"三秦"。

而三秦的由來要從項羽說起:公元前206年項羽領導的軍隊在劉邦之後伐來到咸陽。項羽出身於楚國舊貴族家庭。在秦末農民起義時為恢復楚國,公元前207年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章邯投降。公元前206年項羽引兵入咸陽,殺了已歸降的秦王子嬰,併火燒咸陽城,焚燬阿房宮,自立為西楚霸王。

項羽後引兵東問,都彭城(今徐州),以中國最高統治者自居,大封諸侯。其中將劉邦封漢王,都南鄭,轄陝南及巴、蜀之地。為防劉邦勢力擴張,牽制劉邦,他又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興平東南),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今西安閻良附近),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陝北。故後世泛稱陝西為"三秦",咸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其實當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陝南,只是後來人們理解的"三秦"觀念變化,即將陝北、關中、陝南合稱"三秦"。

韓信先還定三秦之戰、再破代、攻趙、降燕、伐齊,先不定三秦之戰是什麼意思?

還定三秦之戰,即三秦戰役,為劉邦所指揮的漢軍剷除秦朝滅亡後三秦勢力之會戰總稱。三秦,原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位被項羽封在關中地區為王的秦朝降將。

秦朝末年,劉邦先攻下秦首都咸陽,平定秦國,項羽先發後至,因此未獲得咸陽城民心。因此項羽與謀士范增謀議:“巴、蜀這兩個地方地形險惡,不如將秦國居民遷至其地。”於是立劉邦為漢中之王,三分關中之地,將巴、蜀封給劉邦,並在劉邦封地四周立投降的秦國將領為王,和劉邦呈現劍拔弩張的對立情勢,以控制劉邦。項羽封章邯為雍王,管轄關中西部,封司馬欣為塞王,管轄關中東部,封董翳為翟王,管轄關中北部。

項羽分封諸侯後不足一年,齊國發生內亂,項羽於是親率楚軍北上平亂。

劉邦於是乘隙出兵進攻關中,樊噲帶兵在好畤與章平軍對戰。又攻擊趙賁軍,攻打下郿、槐裡、柳中、咸陽等城池,在廢丘城戰役時,以殘忍的手法水灌廢丘城,殺敵最多。攻打到櫟陽時,與漢王合流攻擊項羽。並且在戰役中殘酷地屠殺煮棗城。擊破王武、程處軍。

章邯遣兒子章平攻擊曹參駐守的景陵,曹參於是出戰,大破章平軍,並平定三秦之地。曹參將章邯逼至廢丘,圍城使章邯陷入困境。

韓信軍則“暗渡陳倉”,突襲雍王章邯;漢軍大勝,很快便攻佔咸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關中大部份平定。

潼關地形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潼關,位於陝西東部渭河下游、舊潼關縣港口鎮東南的黃河邊上,與崤函古道東口的函谷關遙遙相對,守衛著這條古道要津的西口。歷史上因其守望著崤函古道中百餘公里的桃林而又稱為桃林塞。潼關設於東漢末,當時關城建在黃土塬上,隋代南移數裡,唐武則天時北遷塬下,形成今日潼關城舊址。唐置潼津縣,明設潼關衛,清為潼關縣,民國時襲之。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潼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馬超刺槐、十二連城、仰韶文化遺址等名勝古蹟星羅棋佈;風陵曉渡、譙樓晚照、秦嶺雲屏等潼關八景,引人入勝。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張船山《潼關》雲:“時平容易度雄關,拍馬河潼自往還。一曲薰黃瓜蔓水,數峰蒼翠華陰山。登陴版牌丁男壯,呼酒烹羊守吏閒。最是綠楊斜掩處,紅衫青笠畫圖間。”當代文人陳運和的詩是寫照:“風陵渡至今已沒船,老潼關代替有鐵橋”。

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隆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地理

潼關縣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居秦、晉、豫三省交界處。東接河南省靈寶市,西連本省華陰市,南依秦嶺與本省洛南縣為鄰,北瀕黃河、渭河同本省大荔縣及山西省芮城縣隔水相望。界於東經東經110°09’30”——110°25’32”北緯34°23’30”——34°39’00”之間南北長28.4公里,東西寬約24.6公里,總面積526平方公里。潼關縣是陝西的東大門,是連接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居西安、太原、洛陽三大城市經濟輻射圈的中心。隴海、同蒲鐵路交匯於城西,310國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黃河鐵路大橋使黃河天塹變通途。程控電話城鄉均已開通。移動通訊與世界聯網。

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遠大。境內金、銀、鉛、鐵、銅、花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礦產十分豐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礦20餘個,黃金採選、生產、加工已具有規模,年產黃金近20萬兩,是全國第三產金大縣。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潼關已成為西部開發的橋頭堡,陝西省的東大門。隨著黨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貫徹和省委、省政府“一線兩帶”發展戰略的實施,潼關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設“一縣兩區”的新構想,確定了新的發展思路:南部山區抓黃金礦藏的深部勘探和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保龍頭,爭取全國金城;中部抓生態環境建設營造綠色文明和畜牧養殖業發展,保民富,擴大林牧業規模;北部抓人文歷史資源和自然生態環境深度開發,促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地貌

地貌南高北低,跌宕明顯,呈臺階狀。由南向北分為山地、殘原溝壑和黃、渭河谷三種類型。

秦嶺山地主脈自西向東,支脈分向南北,形成大小峪道,山高坡陡,峰巒疊障,岩石裸露,土層淺薄。

境內秦嶺山脈,東起西峪,西至華陰縣蒲峪,土地面積......

關於三秦名山秦嶺的簡介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1] 而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2] 長約1600多公里,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在陝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為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

中國不同地形的特殊稱號

中國各城市別名

青島:島城

濰坊:風箏城

煙臺:葡萄酒城

威海:海上花園城

日照:歐亞大陸(又一)橋頭堡

德州:九達天衢、神京門戶

臨沂:齊魯之襟喉

壽光:蔬菜之鄉、鹽都

萊陽:梨鄉

萊州:膠東糧倉

蓬萊:人間仙景

招遠:金城天府、銀絲之鄉

曲阜:孔子之鄉、禮儀之邦

文登:天福勝地

乳山:金嶺銀灘

樂陵:棗鄉

濱州:渤海明珠

荷澤:書畫之鄉、武術之鄉、戲曲之鄉、牡丹城

聊城:鳳凰城、江北都會

六安:皋城

北京:燕京、京師

天津:津沽、津門、九河下梢、河海要衝。

石家莊:燕晉咽喉

張家口:京師門戶、京都鎖鑰、塞上皮都

保定:北京南大門

滄州:武術之鄉

衡水:水陸碼頭

辛集:直隸一集

晉州:河北棉鄉、冀中寶地

鹿泉:山水甲恆(恆山)南

遵化:三山兩川

豐南:潤澤豐美

遷安:鐵遷安、北遷南宣

涿州:天下第一州

泊頭:梨棗之鄉、中國鴨梨第一鄉

霸州:冀中金三角

太原:煤鐵之鄉

大同:煤城、煤海

陽泉:黑(無煙煤)白(鋁礬土)黃(硫鐵礦)城

晉城:黑色寶庫

介休:三賢故里

臨汾:膏脂之地、棉麥之鄉、黃土高原花果城

霍州:中州重鎮、河東屏障、物華天寶數霍州

運城:三藩都會

河津:古耿王都

呼和浩特:青色之城

包頭:鹿城、草原鋼城

烏海:烏金之海、塞外煤都

臨河(巴彥卓爾):塞上糧倉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二連浩特:幻景之城、祖國北大門、陸地港、恐龍之鄉

通遼:富饒的土地

霍林郭勒:美食之河、草原煤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滿洲里:歐亞大陸橋

牙克石:被沖毀的河岸

扎蘭屯:塞外蘇杭、內蒙小杭州

大連:足球城

鞍山:鋼都

撫順:煤都

本溪:煤鐵之城

丹東:紅色東方之城

阜新:煤海(過去的稱謂)

營口:東方貿易良港

瓦房店:蘋果之鄉、軸承之鄉、金剛石基地

海城:蘋果之鄉

長春:汽車城、塞北春城、電影城、森林之城

吉林:沿江的地方、船廠、化工城

遼源:吉林煤城

白山:立體資源寶庫

榆樹:大豆之鄉、東北糧倉

舒蘭:果實之城

梅河口:立體寶庫、魚米之鄉

洮南:千年古城、百年府縣

大安:魚米之鄉、駿馬之鄉

延吉:歌舞之鄉、北國足球之鄉

圖們:萬水之源

敦化:千年古都百年縣

琿春: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

和龍:兩山夾一江

哈爾濱:北方音樂之城、冰城、晒魚網的場子

齊齊哈爾:鶴城、天然牧場

大慶:石油城

伊春:林都、紅松故鄉

牡丹江:小江南、衛生城

富錦:江邊崗地、魚米之鄉

同江:老屋

穆稜:百里金川

五大連池:天然火山公園

安達:奶牛之鄉、填不滿的安達站

東港:魚米之鄉

燈塔:北國魚米之鄉

上海:不夜城

南京:六朝古都、石頭城、金陵、鐘山龍盤,古城虎踞、

徐州:彭城

連雲港:淮口巨鎮、東南名郡、歐亞大陸橋頭堡

揚州:蕪城......

陝西關中城市經濟地圖,哪裡可以買到? 10分

好像沒有陝西關中城市經濟地圖,你直接到書店買陝西地圖就可以了···

語文 謝謝

原文(上)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 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qūn)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以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dí),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méng)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yī)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yōu)棘矜(qín),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duó)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nàn)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文(上)

秦孝公佔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謀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捲天下,征服列國,控制四海的意願,併吞八方的雄心。在那時候,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橫策略,使餚山以東諸侯自相爭鬥。於是,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後,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後繼承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漢中,向西攻取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區,向北佔領非常重要的地區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納天下的優秀人才,採用合縱的策略締結盟約,互相援助,成為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封君,都見......

暗渡陳艙的解釋?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示例〗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攻定三秦,動取五國。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

“棧道”又稱“棧閣”之道,這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發明。人們為了在深山峽谷通行道路,且平坦無阻,便在河水隔絕的懸崖絕壁上用器物開鑿一些稜形的孔穴,孔穴內插上石樁或木樁。上面橫鋪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車,這就叫棧道。為了防止這些木樁和木板不被雨淋變朽而腐爛,又在棧道的頂端建起房亭(亦稱廊亭)這就是閣,亦稱棧閣。相連貫的稱呼,就叫棧閣之道,簡稱為棧道。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眾諸侯王從鴻門戲水之下,各就各國。漢王劉邦原本就有十萬人馬,因項羽嫉妒他的功勞太大,怕他兵馬多了,威脅自己。因此奪走七萬,只給了三萬。但因劉邦心胸開闊,待人寬厚,臨行前,楚霸王和其他諸侯國的士兵,凡是敬仰劉邦的,又偷偷跟著跑來的也有好幾萬。劉邦就統領這些人馬兵丁,高舉寫有“漢”字的旗幟,從今長安縣杜陵以南進人蝕中,即子午撫之子午道,經寧陝、石泉、洋縣等地,到漢中就國。張良本是奉韓王成之命;送劉邦到關中的,理應隨劉邦到漢中。可是項羽有意拆散劉邦的力量,要張良回韓國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仍去輔佐韓王成。張良深知劉邦胸懷大志,能夠統一天下,現在受項羽的排擠壓制,被封到一個小小的、偏僻的漢中為王,自己應該竭盡全力幫助他。因此就向韓王請假,願護送劉邦到漢中,親眼看一看漢中的山川地形。

張良送劉邦就國,從子午道入,本在漢中以東,理應先進漢中城。但張良是一位軍事戰略家,歷來十分注意觀察山地形。他同劉邦一起沿漢中盆地北緣,順秦嶺山脈南麓而行,繞道漢中城不進,卻先到了漢中城西的褒中。

張良送劉邦來到褒中後,去褒谷口觀看道路地形。看過後,對劉邦說:“大王,你何不將這條棧道燒燬?”劉邦不解其意,反問道:“燒燬這條棧道,我怎能出得去呢?”

張良說:“若不燒掉這條道路,它的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門上!你還沒有打出去,他就打進來了。”張良接著說:“項羽不是懷疑你會再進攻他嗎?燒掉了這條棧道,就等於向項羽表明你無能力抵抗他的進攻,也不準備再打回關中和他爭奪天下。這樣就可以麻痺項羽,使他解除戒備。然後大王以漢中這塊地方為基地,屯兵養馬,廣積糧草,養精蓄銳,再圖來日。”

劉邦聽後,恍然大悟,連連稱讚張良真是深謀遠慮,遠見卓識。就命張良從這條褒斜棧道返回去侍奉韓王成的時候,於路途之上邊走邊燒,把這條人稱“五百里”的褒斜棧閣之道化為了灰燼,只留下一些懸崖陡壁上的石樁石窟窿。

張良燒的這條棧閣之道,就是南起褒谷口,經過今陝西留壩縣的馬道、武關驛,北轉下南河、江口,再入紅崖河、太白縣城、五里坡,出眉縣斜谷關的穿山古道。

張良燒絕褒斜棧道的事,被項羽、章邯知道後,心中大喜。他們料想劉邦不會東山再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韓信派樊噲、周勃率領老弱病殘一萬餘人,去修復褒谷口的褒斜棧道。樊噲接受軍令後,不知是韓信的妙計,只是在內心埋怨張良:早知今日重修,何必當初燒燬?沿途艱難險阻太多,他二人信心不足,因此修築進展緩慢。

韓信派樊噲修棧道的消息傳到關中,雍王章邯知道後,......

相關問題答案
三秦地形指的是什麼?
地獄指的是什麼?
三個需要指的是什麼?
三條紅線指的是什麼?
遁形指的是什麼意思?
三觀一致指的是什麼?
十三五規劃指的是什麼?
三觀不合指的是什麼?
三個堅持指的是什麼?
三標體系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