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對稱的意思?
風箏為什麼做成對稱的
體積、重量、彈性必須左右對稱平衡一個風箏的結構面積左右完全對稱,不一定就表示平衡,因兩側上糊的使用量及骨架左右重量粗細不同、彈性不同,兩端也會失去力的平衡。於風箏完成施放時,骨架(竹條)粗或彈性小的一邊受風的阻力較大,竹條細彈性大的一邊,受風的阻力則較小,於風箏升空後達不到平衡穩定的效果,風箏會向阻力小的一邊傾倒。
在製作風箏時,體積、重量、彈性必須左右對稱平衡。竹條的彈性可用兩手將竹條向內側加壓,使其成弧狀,試驗左右兩端的彈性是否一致,如感覺力量不一致時,將彈性較強一邊的竹條加以修細,調整至兩端彈性相等為止。
硬麵與軟面的配合風箏各面承受的阻力大小可分為「硬麵」與「軟面」兩種:硬麵——承受風力,使風箏飛揚。
軟面——卸掉風力,使風箏平衡與穩定。
硬麵:所謂硬麵就是風箏完全被骨架圍住的叫硬麵,例如:八卦、七星、中國城等風箏,全面有被竹條封閉者,因缺少彈性,受風力不變形, 阻力較大,所以硬麵的作用是承受風力使風箏飛揚,故風箏要靠有硬麵才能升揚於空中。
軟面:所謂軟面就是沒有被骨架圍住的部分叫軟面,例如:蜻蜓、蝴蝶、鳥型等風箏,沒有被竹條封閉的翅膀部份,因遇風時,風箏面會變成斜面,把風洩掉,所以承受風力較小,有平衡與穩定的作用。
風箏的結構可全部採用硬麵(如八卦、七星、立體宮燈風箏等)但不可全部是軟面,一般風箏大都採兩者並加運用(如蝴蝶、鳥型風箏等)。硬麵較多的風箏,必須在下端加尾巴予以平衡穩定才能飛(立體風箏除外),升高速度也較快。
大型風箏能適應5級強風,小型風箏可適應2級風力。軟面較多的風箏,不易升高,但穩定性較好,可利用本身結構技巧取得平衡穩定,無須加尾巴,較適於2~3級風力,風大時容易飄遠。所以現在於比賽場上,皆以造形為準,不加尾面者取勝。
適當的提線風箏結構體上栓綁有角度之線稱為提線。無論風箏設計及製作得如何正確,若提線的位置不當,仍然不能使風箏平穩的升空。提線的位置、長度、角度等對風箏的施力及受力皆有重要的關係,故須對線有確切的認識與瞭解。
提線角度:視風箏型態、大小、構造、重量及風的強弱調整風角度
提線長度:風箏寬度的兩倍長最適合
陀螺型風箏提線位置提線長度:取風箏面寬度用二倍長最為適宜。
提線位置選擇:風箏提線有雙線及單線之分,但通常都採雙線,選擇最適合的部位。
提線角度:通常提線之角度是將上線與風箏面的角度成90度為適宜,使風箏向前傾,下部阻力減低,洩除些風力,使其平穩飄揚於空中,若風箏飛翔情況穩定、不搖擺,但不容易爬高時,可將提線角度稍為調高或低,再試飛幾次以確定適合的角度,因風箏型態、大小、構造、重量及風的強弱,對提線角度都有很大的關係。
我能放棄嗎?
你也太小心眼了吧,吃醋是可以的,但要適可而止.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繼續道歉,哄她開心.
如圖,是一個風箏的圖案,它是軸對稱圖形,∠AEB=140°,AC⊥AE,∠C=60°,則∠CFD的度數為______
∵EF為風箏的對稱軸,∴∠CFE=∠DFE,∵∠AEB=140°,AC⊥AE,∠C=60°,∴∠AEF=110°,∴∠CFE=360°-90°-60°-110°=100°,∴∠CFD=360°-2×100°=160°.故答案為:160°.
為什麼中國古代把風箏稱作鷂,北方人又稱鳶
風箏講究“扎、糊、繪、放”
“以天為紙,書畫琳琅於青箋;將雲擬水,魚蟹遊行於碧波”,是曹氏風箏動態美的精髓所在。
在製作上,曹式風箏是一門綜合藝術。通過扎、糊、繪、放四個工藝流程,最終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
“扎”就是製作風箏的骨架,這是決定一隻風箏好壞的關鍵。曹式風箏的骨架主要是用竹子製作的,首先要將竹子劈成條,刮成所需要的厚度,然後經過烤制使其變形彎曲,成為風箏所需要的形狀。曹式歌訣中“汗不去透形必還”,意思是說加熱時要把竹子的油烤出來,這樣涼了之後就不容易變形了。然後是扎,就是將不同部位的竹條以線繩捆紮組裝起來,達到“中正平直”,兩邊對稱,這樣當風箏受風時才能維持平衡,順利飛翔。
“糊”就是用紙或絹將風箏骨架糊起來,要自然、平整、隨形,不能鬆懈、皺巴。歌訣中講到“保穩全靠紙不鬆”,就是這個意思。糊軟翅風箏時尤其要注意兩邊要完全對稱,糊時要用線牽著膀梢,糊好後才能剪斷,而且要把畫面翻過去平放在桌子上,把塗勻膠的骨架放在畫面上,平整地粘好。
“繪”是表現風箏形象的重要一環。除仿真風箏之外,所表現的都是吉祥如意的題材,以表達人們祈福,盼望美好的願望。繪畫時須領會畫訣含義遵循“繁而不煩,豔而不厭”的原則,使畫面達到色彩明快,對比強烈,主題鮮明。此外,在繪畫時還要注意色彩不宜太厚,否則會影響風箏洩風,導致放飛效果不好。
“放”,顧名思義,製作風箏就是為了放飛。一隻好的風箏不僅扎糊繪畫要好,還得經得起放飛的檢驗,表現出遠觀效果。所以說在放飛上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雲偶填柳絮詞》中就有一段放風箏的描寫,“寶玉說丫頭們不會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來……”“黛玉見風力緊了,過去將繩子一鬆,只聽‘豁喇喇’一陣響,登穿線盡,風箏隨風去了。”
北方人喜歡燕子,稱它為喜鳥,所以曹式風箏以沙燕居多。曹氏沙燕很好地結合了軟硬兩種結構的特點,大風小風往來自由。曹氏風箏用擬人手法創造的燕子家族頗為有趣:肥燕、瘦燕、幼燕、雛燕、對燕、半瘦燕,不僅形似,更追求神似,例如,要使燕子表現出像人一樣地喜形於色,則必須要把握“眉上軒,見喜顏;嘴上翹,定是笑”的畫法。此外,每一式沙燕風箏上還佈滿蝙蝠、蝴蝶、牡丹、貓、蝶、魚等吉祥圖案,各有千秋。例如,“蛺蝶尋芳”和“百蝠駢臻”是用蝙蝠拼成桃花和柳葉的形狀,佈滿風箏的全身,象徵濃濃春意;“四世同堂”則在風箏的兩翼畫上兩隻大獅子,在剪刀尾巴上畫上兩隻小獅子,取“獅”與“世”的諧音討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