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鬱頓挫的意思?
什麼是沉鬱頓挫?
釋義 鬱:低沉鬱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
沉鬱是指其作品思想內容的博大精深,題材的嚴肅,感情的深沉、深摯。
頓挫是指其表現手法的沉著蘊藉,出語謀篇的曲折、變化的多端。
沉鬱頓挫的意思是什麼
釋義 鬱:低沉鬱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
沉鬱頓挫 名詞解釋
沉鬱頓挫 名詞解釋
沉鬱頓挫
拼音:chén yù dùn cuò
釋義: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
鬱:低沉鬱積。
沉鬱頓挫是什麼意思?
釋義 鬱:低沉鬱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
參考資料:百科
如何理解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詩歌的主要特徵的。具體地說,它至少包含以下幾層涵義:一、它表現了杜詩思想內容的博大深厚,生活體驗的豐富真切,感情的飽滿有力;二、它經過較長時間的積累、醞釀、消化、觸發的過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錘鍊精確的語言、鏗鏘瀏亮的音調、頓挫變化的節奏表現出來。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認為:
杜甫詩歌的風格多種多樣,最具有特徵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併為歷來評論家所公認的,是“沉鬱頓挫”。所謂“沉鬱”主要表現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為語言和韻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袁行霈、羅宗強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則雲:
杜詩的主要風格是沉鬱頓挫,沉鬱頓挫風格的感情基調是悲慨。……沉鬱,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覆低迴。
最近幾年,有些學者認為:“沉鬱頓挫”並非杜甫關於自己作品風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強調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諷喻意義。文學史家以“沉鬱頓挫”概括杜詩 風格的做法並不符合杜甫的本意。還有些學者認為,“沉鬱頓挫”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鬱,又能諷刺規諫,應該從內涵和成因考察不夠,還要從藝術形式上來考察。縱觀學界對“沉鬱頓挫”的理解,雖存在有相同的部分,已經取得比較深入的研究,但分歧仍然很大。
其實,“沉鬱頓挫”的提法出於杜甫。在杜集中共有三處提到這一個詞:
臣幸賴先臣緒業,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餘篇。……倘使執先祖之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進雕賦表》)
覽道州元使君結《舂陵行》兼《賊退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朝良吏之目。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方伯,萬物吐氣,天下小安可待矣。不意復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盛而有詩,增諸卷軸。簡知我者,不必寄元。《同元使君舂陵行並序》
開元三載,餘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
在《進雕賦表》中,杜甫以揚雄、枚皋自比,認為自己的詩文水平和他們旗鼓相當,並分別以“沉鬱頓挫”和“隨時敏捷”來分別讚美揚雄和枚皋。枚皋性格詼諧,才思敏捷,武帝每有所感,就讓他作賦,他能下筆成章,所以在漢代文壇上他的成果最多,但他並不以諷諫為創作的宗旨。由此可知,“隨時敏捷”是指枚皋而言。揚雄為人口吃,不能劇談,作文也不能一揮而就,自然說不上“隨時敏捷”;所以“沉鬱頓挫”是針對他而言。在漢代的賦家中,揚雄的作品最具諷諫和批判精神的。“他所說的‘沉鬱頓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現實的內容,具有對君主和朝政的諷諫功能。杜甫說的這段話,是向玄宗自薦之辭,說自己寫作詩文既具有揚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同元使君舂陵行並序》中“比興體制,委婉頓挫之詞”, 著重肯定它們繼承了《詩經》美刺比興和“主文而譎諫”(《毛詩序》)的傳統,注意運用詩歌對封建統治者進行諷諭,產生有益於政治教化的作用。因此,“微婉頓挫之詞”強調的重點也已不是指語言、表現手法的深隱曲折,而是指作品中寓有的諷諭之意。至於《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中“瀏漓頓挫”,從字源學的角度老考察,意思指形容舞姿的疾徐變化。但縱觀整首詩和序,今昔對比,慨嘆時事,大有勸誡當朝,警戒來世之意。因此,我們認為,杜甫“沉鬱頓挫”的本義強調自己作品具有深刻的......
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風格特點
沉鬱頓挫
杜甫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沉鬱”的特點,“沉鬱”一詞最早見於南朝,“體沉鬱之幽思,文麗日月”,後來杜甫伐更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對杜詩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其詩歌風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係。同時,杜甫處於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變,趨近現實主義。而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
杜甫常在杜詩中出現的意象,例如古塞、秋雲、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以及織女、老婦、老農、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貴勢力,都表現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塗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讚美”,而正是這些沉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於“沉鬱頓挫”。吳沆《環溪詩話》評杜甫晚期詩句“恣肆變化、陽開陰合”又云:“惟其意遠,舉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吳沆又說:“凡人作詩,一句只說得一件事物,多說得兩件。杜詩一句能說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詩,但說得眼前,遠不過數十里內,杜詩一句能說數百里,能說兩軍州,能說滿天下,此其所為妙”。
杜甫沉鬱頓挫的詩句杜甫沉鬱頓挫有哪首要出名一點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怎樣理解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特徵
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詩歌的主要特徵的。具體地說,它至少包含以下幾層涵義:一、它表現了杜詩思想內容的博大深厚,生活體驗的豐富真切,感情的飽滿有力;二、它經過較長時間的積累、醞釀、消化、觸發的過程;三、它以深厚完整的意境、錘鍊精確的語言、鏗鏘瀏亮的音調、頓挫變化的節奏表現出來。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認為:
杜甫詩歌的風格多種多樣,最具有特徵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併為歷來評論家所公認的,是“沉鬱頓挫”。所謂“沉鬱”主要表現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為語言和韻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袁行霈、羅宗強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則雲:
杜詩的主要風格是沉鬱頓挫,沉鬱頓挫風格的感情基調是悲慨。……沉鬱,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覆低迴。
最近幾年,有些學者認為:“沉鬱頓挫”並非杜甫關於自己作品風格的夫子自道,而是強調自己的作品寓有深刻的諷喻意義。文學史家以“沉鬱頓挫”概括杜詩 風格的做法並不符合杜甫的本意。還有些學者認為,“沉鬱頓挫”既指思想感情的沉鬱,又能諷刺規諫,應該從內涵和成因考察不夠,還要從藝術形式上來考察。縱觀學界對“沉鬱頓挫”的理解,雖存在有相同的部分,已經取得比較深入的研究,但分歧仍然很大。
其實,“沉鬱頓挫”的提法出於杜甫。在杜集中共有三處提到這一個詞:
臣幸賴先臣緒業,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餘篇。……倘使執先祖之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以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至於沉鬱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進雕賦表》)
覽道州元使君結《舂陵行》兼《賊退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朝良吏之目。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方伯,萬物吐氣,天下小安可待矣。不意復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盛而有詩,增諸卷軸。簡知我者,不必寄元。《同元使君舂陵行並序》
開元三載,餘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嘗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
在《進雕賦表》中,杜甫以揚雄、枚皋自比,認為自己的詩文水平和他們旗鼓相當,並分別以“沉鬱頓挫”和“隨時敏捷”來分別讚美揚雄和枚皋。枚皋性格詼諧,才思敏捷,武帝每有所感,就讓他作賦,他能下筆成章,所以在漢代文壇上他的成果最多,但他並不以諷諫為創作的宗旨。由此可知,“隨時敏捷”是指枚皋而言。揚雄為人口吃,不能劇談,作文也不能一揮而就,自然說不上“隨時敏捷”;所以“沉鬱頓挫”是針對他而言。在漢代的賦家中,揚雄的作品最具諷諫和批判精神的。“他所說的‘沉鬱頓挫’,就是指作品具有批判現實的內容,具有對君主和朝政的諷諫功能。杜甫說的這段話,是向玄宗自薦之辭,說自己寫作詩文既具有揚雄的思想深度,又具有枚皋的行文速度。”《同元使君舂陵行並序》中“比興體制,委婉頓挫之詞”, 著重肯定它們繼承了《詩經》美刺比興和“主文而譎諫”(《毛詩序》)的傳統,注意運用詩歌對封建統治者進行諷諭,產生有益於政治教化的作用。因此,“微婉頓挫之詞”強調的重點也已不是指語言、表現手法的深隱曲折,而是指作品中寓有的諷諭之意。至於《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中“瀏漓頓挫”,從字源學的角度老考察,意思指形容舞姿的疾徐變化。但縱觀整首詩和序,今昔對比,慨嘆時事,大有勸誡當朝,警戒來世之意。因此,我們認為,杜甫“沉鬱頓挫”的本義強調自己作品具有深刻的諷諫意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