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2-18

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1、嘗試。例如: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襄公十八年》2、曾經。例如: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傷仲永》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文言文中“嘗”的意思

沒有,肯定沒有

嘗的意思除了本意品嚐外,還有:

嘗試 [try]

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襄公十八年》

經歷 [experience]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僖公十八年》

在古文中最多的還是作副詞“曾經”講

<副> 曾經 [have already]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古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嘗 cháng

亦作“嚐”。

1.辨別滋味,吃一點兒試試。

《詩‧小雅‧甫田》:“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

唐王建《新嫁娘詞》之三:“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祖父愛孫女,閨女家有時送來幾個黏餅子、醃雞蛋,他總要留給孫女兒吃,自己只嘗一點點。”

2.食;吃。

《詩‧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嘗?”朱熹集傳:“嘗,食也。”

《捻軍歌謠》:“送來銀兩窮人用,送來糧食窮人嘗。”

3.試探;試驗。

《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若可,君而繼之;不可,收師而退,可以無害,君亦無辱。”

《新唐書‧楊慎矜傳》:“至聞國忠語,乃喜,且欲嘗帝以取驗。”

清黃宗羲《再辭張郡侯修志書》:“何苦而嘗身於市虎乎!”

4.經歷,身受,嘗受。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曹禺《雷雨》第四幕:“罪孽是我造的,苦,也應當我一個人嘗。”

5.通“常”。

《史記‧刺客列傳》:“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適嗣,當立。’故嘗陰養謀臣以求立。”

唐卿雲《送人遊塞》詩:“雪每先秋降,花嘗近夏生。”

清孫枝蔚《六客詩‧棋客》:“人間勝敗尋嘗有,一局何勞重嘆嗟。”

6.古代秋祭名。

《詩‧小雅‧天保》:“禴祠烝嘗,於公先王。”

《爾雅‧釋天》:“秋祭曰嘗。”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

7.泛指祭祀。參見“嘗駒”、“嘗醪”。

8.副詞。曾經。

《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

晉潘岳《閒居賦》序:“嶽嘗讀《汲黯傳》。”

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我也嘗見想做小說的青年,我買小說法程和文學史來看。”

----漢語大辭典

嘗古文裡是什麼意思

①本義,動詞:品味美味佳餚。 嘗肉 嘗味 嚐鮮 嘗新 淺嘗 品嚐 淺嘗即止

不敢嘗。——《論語》

嘗其旨否。——《詩 • 小雅 • 甫田》

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 • 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 • 曲禮》

百鬼迪嘗。——《漢書 • 禮樂志》

②動詞:試行。 嘗試

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 • 襄公十八年》

③動詞:感受,體驗,經歷。 備嘗艱辛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 • 僖公十八年》

④副詞:曾經。 何嘗 未嘗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 • 王安石《傷仲永》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 • 范仲淹《岳陽樓記》

古代嘗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嘗有“曾經”的意思。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古文中"既嘗之"的意思是什麼?

既嘗之

辨別滋味,品嚐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臣先嚐之。《禮記·曲禮》不敢嘗。《論語》

既然曾經的

《百度文言文翻譯》

“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曾經”解。

文言文中的嘗、名、志各是什麼意思

嘗cháng

動詞義:

1、形聲字。從旨尚聲。“旨”,滋味美。本義:辨別滋味;品嚐。

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小雅·甫田》

2、嘗試。

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襄公十八年》

3、經歷。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僖公十八年》

副詞義:

1、曾經。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名 míng

動詞義:

1、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從口從夕。本義:自己報出姓名;起名字。

名,自命也。——《說文》

黃帝正名百物。——《禮記·祭法》

名之曰幽厲。——《孟子》

名公器也。——《莊子·天運》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樂府詩集》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名之者誰。——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自名“蟹殼青”。——《聊齋志異·促織》

2、稱說;說出。

不能名其一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3、出名;有名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陋室銘》

4、以私人名義佔有。

不名一錢。——王充《論衡》

5、通“明”。明白。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詞義:

1、名字;名稱。

請問名。——《儀禮·士昏禮》

記百名以上書於策。——《儀禮·聘禮》

慎器與名。——《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注:“爵號也。”

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周書·諡法》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2、名門;名家。

3、名人;傑出的人。

4、名聲;名譽;名望。

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史記·滑稽列傳》

名達於縉紳間。——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5、功業;功名。

6、名義。

名曰館伴。(名義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員。)——宋·文天祥《 <指南錄> 後序》

7、對人在數列中位置的規定。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詩·齊風·猗嗟》

形容詞義:

1、有名的;著名的;名貴的。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有仙則名。——唐·劉禹錫《陋室銘》

2、大的。

因名山升中於天。——《禮記·禮器》。注:“猶大也。”

環如因而賂一名都。——《戰國策·秦策》。注:“大也。”

志 zhì

名詞義:

1、形聲字。從心士聲。戰國文字,從心從之,之亦聲。意為心願所往。本義:志氣;意願。心之所向,未表露出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

志,意也。——《說文》

志,德義之府也。——《國語·晉語》

夫志,氣之帥也。——《孟子》

在心為志。——《毛詩序》

思慮為志。——《春秋·說題辭》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陰府》

詩言志,歌永言。——《書·舜典》

父在觀其志。——《論語·學而》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後漢書·班超傳》

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身將老寂寞,志欲死閒暇。——唐·韓愈《縣齋有懷》

2、記事的文章。如風土誌。志乘:志書。

3、心情。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4、神志。

罔兮不樂,悵然失志。——《神女賦》

5、通“幟”。旗幟。

衛宮設兵張旗志。——《史記·叔孫通傳》

沛公以周昌為職志。——《史記·張丞相傳》。索隱:“志,旗幟也。”

不用麾志,舉矛為行伍。——《華陽國志》

6、皮膚上生的班痕。後作“痣”。

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

相關問題答案
嘗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加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若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即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謂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及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亂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候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志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鹹的古文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