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笙是什麼樂器?
苗寨中的蘆笙屬於什麼樂器
蘆笙,民族簧管樂器。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 發源於中原,後來在少數民族地區發揚光大,其前身為竽。在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蘆笙之鄉”、“歌舞之鄉”的稱譽。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逢年過節,他們都要舉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蘆笙會,吹起蘆笙跳起舞,慶祝自己的民族節日。
詳見百度百科“蘆笙”詞條:baike.baidu.com/...KooPY7
蘆笙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的節日。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凱裡市郊的舟溪鄉和黃平縣的谷隴大寨兩地的蘆笙節最為盛大。凱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縣交界地區舟溪蘆笙節於每年陰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行,蘆笙堂設在河沙壩。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鬥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遊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夥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翩翩起舞。黃平縣谷隴蘆笙會,每年陰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蘆笙場設在一塊平緩寬闊的山坡上。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人數最多時可達數萬人。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相差不遠,那千把蘆笙齊奏的場面非常壯觀
蘆笙和嗩吶哪個民族用這樣的樂器
蘆笙主要是苗族喜歡的樂器,嗩吶主要是北方漢族使用——
蘆笙為什麼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蘆笙,是有感情的,代表著苗族的感情。不同的蘆笙曲子,就有不同的含義。有比賽曲,借酒麴,離別曲,迎客曲等等
蘆笙是哪個民族的,那個民族的由來是什麼?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 在中國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蘆笙。在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蘆笙之鄉”、“歌舞之鄉”的稱譽。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逢年過節,他們都要舉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蘆笙會,吹起蘆笙跳起舞,慶祝自己的民族節日。傳說】 蘆笙在苗族的祖先神告且和告當的古遠時代就出現了。相傳那時,告且和告當造出日月後,又從天公那裡盜來谷種撒到地裡,可惜播種的穀子收成很差,為了解憂,一次告且和告當從山上砍了六根白苦竹紮成一束,放在口中一吹髮出了奇特的樂聲。奇怪的是,地裡的稻穀在竹管吹出的樂聲中,長得十分茂盛,當年獲得了大豐收。從此以後,苗家每逢喜慶的日子就吹蘆笙。
蘆笙給葫蘆絲有什麼區別
-
區別大了——
蘆笙是和聲節奏樂器,主要用來烘托場面氣氛的——
葫蘆絲是旋律樂器,好像小姑娘自己玩玩——
請問蘆笙來自西域嗎?來自西域的民族樂器有哪些
漢唐時中國強大,心胸寬廣,善於吸收其他文化,源於外國的樂器如笛子、篳篥、琵琶、胡琴等大量為中國音樂採納,並被中國人改良發展,逐漸替代了中國原來的本土樂器。
龍首月琴(近代,內蒙古博物館藏),彈撥樂器,自兩晉時在民間流傳
託布秀爾——四弦胡琴(清代,內蒙古博物館藏),彈撥樂器,主要流傳於新疆阿爾泰地區和蒙古國西部的蒙古人中,共鳴箱有圓形和方形
彩繪十字金剛八寶文馬頭琴(清代,內蒙古博物館藏),內蒙古傳統的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常用與內蒙古傳統說唱藝術“好來寶”的音樂伴唱。
彩繪漆古箏
笙的蘆笙介紹
蘆笙,是苗、侗、水、瑤、仡佬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古稱盧沙。苗、侗、水語都稱梗。苗語又稱嘎鬥、嘎傑、嘎東、嘎正等。侗語又稱梗覽、梗覽尼、梗勞等。瑤語稱婁系。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四川等省區。歷史悠久,形制多 樣,音色明亮、渾厚,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民間常用於蘆笙舞伴奏和蘆笙樂隊合奏。經過 改革,已在民族樂隊中應用,可獨奏、重奏或合奏,有著豐富的表現力。關於蘆笙的起源,民間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在重巒疊翠的苗嶺山下,在清澈碧綠的清水 江畔,在山明水秀的苗家山寨,很早以前住著一對老夫妻,阿爹叫篙確,阿婆叫娓嫋,他們40歲才生下一個姑娘,取名榜雀。姑娘心靈手巧,長得比孔雀還美,比黃鶯還會歌唱,苗 家後生都很喜歡她,而榜雀暗地卻愛上了青年獵手茂沙。勇敢的茂沙武藝高強,曾殺猛虎為 父報仇,射鷹精為民除害。有一次,殺死白野雞怪救了一位姑娘。姑娘得救了,茂沙也走遠了,這姑娘原來就是榜雀,父母見到愛女無比高興,熱淚盈眶。榜雀因找不到茂沙而茶飯不想、容顏憔悴。多才多藝的老阿爹,採金竹、削簧片,做出一支精巧的蘆笙,用它吹出優美 的音調,篙確老爹又教寨子裡的青年做蘆笙、吹蘆笙。賽蘆笙那天,遠近苗寨的青年都趕來 參加,終於引來了頭插白野雞翎的茂沙,榜雀一眼就認出了他,篙確老爹請他到家裡做客, 榜雀精神煥發,與茂沙暢敘衷情,兩人結為美滿夫妻。在錦繡的侗鄉,傳說蘆笙始於三國時代。孔明出兵進犯侗家寨,以戰鼓為號。當時侗族首領 孟獲,則令人鑿竹吹音,作為糾集人馬、進攻或退卻的信號,後來逐漸地演變為蘆笙。在一些地區的侗歌中,還記述著製作蘆笙的詳細過程,說是開始曾用木頭削制簧片,吹不出聲音來,繼而改用竹子或牛角製作,雖發了音,但吹起來太費力,後來孟獲的兒子從戰甲上取下一些銅片,仿巖洞滴水聲,將其錘得很薄,裝在蘆竹管上,才發出動聽的聲音來,從而 相繼製成了各種大小不同的蘆笙。在我國樂器史上,蘆笙出現的年代較葫蘆笙為晚,公元12世紀初南宋時期,蘆笙的前身“盧 沙”才見於文獻記載,當然在記入史籍前還有著相當長的歲月。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有:“盧沙,?人樂,狀類簫,縱八管,橫一管貫之。”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七)樂 器 條中記述更詳:“瑤人之樂有盧沙、銃鼓、葫蘆笙、竹笛。……盧沙之制,狀如古簫(指排 簫),編竹為之,縱一橫八,以一吹八,伊嘎其聲。”上述記載表明,盧沙的外形雖與排簫相似,但演奏方法卻與蘆笙是一致的。在廣西一帶的瑤族等少數民族中,同時存在著盧沙和 葫蘆笙兩種樂器。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也有:“辰、源、清州蠻……農隙時,至一二百 人為曹,手相握而歌,數人吹笙在前導之。”蘆笙一詞作為樂器之名,始見於明代文獻。明 代錢古訓《百夷傳》中寫道:“村甸間擊大鼓,吹蘆笙,舞幹為宴。”在明代倪輅所著《南 詔野史》中,記載著進入滇中的苗族“每歲孟春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唱和,並肩舞蹈, 終日不倦。”明代田汝成的《炎繳紀聞》也有:“峒人,暇則吹蘆笙。”明代鄺露《赤雅》 中也有:“侗……善音樂,彈胡琴,吹六管(即蘆笙),長歌閉目,頓首踏足,為混沌舞。” 清代田雯蒙齋《黔書》載:“其笙截竹為管者六,通其節而櫛比之,……又截竹徑尺,衡綰 於六管之御而吹之。”蘆笙是從葫蘆笙演變而來的,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到,葫蘆性脆、不結實,又易漏氣,竹簧也 容易吸溼變音。明代音樂家朱載?就曾在其“辨笙不宜用真匏”的文章中說出了它的缺點。在黔、桂、湘等省、區,我國少數民族的先民們,逐漸在葫蘆笙的基礎上,製成了木製笙鬥 和金屬簧片的蘆笙,從而獲得了較大的音量和優美的音色。在苗、侗、瑤等民族中,蘆笙不 斷髮展,並逐......
蘆笙的聲音有什麼特點?
一般為六管笙,也有多於六管或少於六管的。蘆笙是由吹氣管、氣鬥、音皆管、簧片、共鳴筒等部分組成的民族吹奏音樂。可分為大,中、小與特小等種類。大蘆笙高達丈餘,吹奏時聲音宏亮深沉。中蘆笙音色圓和流暢,小蘆竺音色明亮纖細。
蘆笙讀音是什麼
蘆笙
【讀音】:lú shēng
【釋義】: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 發源於中原,後來在少數民族地區發揚光大,其前身為竽。在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蘆笙之鄉”、“歌舞之鄉”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