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化艱難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5-01-18

簡要分析中國近代化舉步維艱的主要因素

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及階段特徵

(一)起步階段(1840—1895)

1840年發生鴉片戰爭以後,傳統受到了現實的嚴峻挑戰,中國人對近代化的探索開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表明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敗。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具體表現:

1、經濟上:地主階級改革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其間經歷了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商辦的過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創辦近代工業。

2、政治上,洋務派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並未將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提上議事日程。

3、思想文化上:開始了“西學東漸”,創辦新式學堂,培養科技人才。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本階段的基本特徵: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主角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域主要在經濟領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二)整體發展階段(1895—1919)

“整體發展”體現在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全面展開,近代化內涵的全面體現和資產階級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體現。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具體表現:

1、經濟近代化:19世紀末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

2、政治體制近代化: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立憲派領導了立憲運動和保路運動;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3、思想文化近代化:對舊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維新派與頑固勢力論戰,革命派與保皇派論戰,新文化運動。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本階段的基本特徵: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中堅力量是資產階級;最突出的領域是在政治領域;階段性的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經濟上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三)曲折前進與新發展階段(1919—1949)

在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極為尖銳複雜的歷史環境下,近代化艱難地進行,同時,增加了新的內涵。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具體表現:

1、曲折前進:經濟上,國民政府統治前期,實行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領域近代化進程,但官僚資本的形成和壟斷,又使民族工業的發展日益萎縮。抗戰期間,原有的工業在日本侵略下遭到嚴重摧殘。抗戰勝利後,美國壟斷資本與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相結合,又把中國近代化事業推入絕境。政治上,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的妥協退讓,對共產黨、工農群眾的屠殺影響了民主制度的正常發展。

2、新發展:首先,體現在無產階級成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內容由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轉變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再次,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政治民主化的新發展提供科學理論。

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本階段的基本特徵:本階段說明了中國無產階級開始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任務,中國近代化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三、中國近代工業化發展的特點

教師提出思考題:結合洋務派創辦的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和發展的有關知識,說明中國近代工業化與歐美各國的近代化相比,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要點:

1、近代化不僅受到內部封建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還不斷遭到外部資本主義列強的傾軋、排斥、摧殘,發展緩慢,經歷曲折。

2、近代化一開始是由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領導的,官僚買辦階級在中國近代化啟動時期扮演過微妙角色,資產階級則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過近代化的領導權。

3、近代化缺乏必要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技術、人才和思想準備不足,它的推動力主要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間自發創辦近代企業為先導,通過自由竟爭發展資本主義,而是依靠政權力......

中國近代化困難重重的政治原因

首先:第一點就是歷史遺留的原因

1、人物的侷限性 2、環境的侷限性;3、生產發展水平的侷限性。更加重要的就是沒有一個核心的政黨作支撐?!

第二:經濟的原因 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老百姓不願意也不喜歡外來的觀念或行為模式侵襲我們的大腦,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 恰巧損害了中國人的進取心。盲目地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開始落後啦

第三:官僚階級的思想統治中國幾千年,根深蒂固

第四:中國人本質上的“奴隸”意識,只有踏實幹活 不擡頭看路。思想的保守

第五:文化底蘊的本質害死了中國,促使中國根本就是“一潭死水”(海外最高的學位是:哲學博士,而我們中國人崇尚孔孟之道,與治理國家的人本主義根本就是文化差異和哲學的缺失)。

第六:本位主義或自私自利思想在人們中普遍存在著而且還在不斷地害人、害己、坑害國家和人民!

第七:統治階級的固有頻率,是導致中國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近代化為什麼起步艱難?

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兩個方面的壓迫:本國的封建勢力與外國的帝國主義勢力,因此發展尤為艱辛。而一旦其中一方面壓力鬆動,民族工業就會突飛猛進的增長,比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帝國主義勢力無暇東顧,使得民族工業在一戰時期快速發展,被稱為“短春”,但一旦戰爭結束,帝國主義捲土重來,民族工業又大幅度的衰退。

近代的中國為何現代化歷程屢遭挫折

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洋務運動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的統治階級對如何解決一系列的內憂外患分裂成為「洋務派」與「頑固派」,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利用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手段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運動「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

洋務派興辦近代工業初時是把“平中國” 和“敵外國”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國內階級矛盾,後者反映了清朝統治者同外國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統治者處在“內憂” 與“外患”頻仍之時,洋務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人民,才能維持其搖搖欲墜的政權。所以洋務運動實踐的結果必然否定了“敵外國”。如果說洋務運動是一場改革,那麼它只能是沿著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這一點在所有列強都願意支持辦洋務的事實上得到證明。李鴻章說淮軍遇到“內地賊匪”,自信能取勝,遇到外國進攻,“勝負即不可知”。洋務大員丁日昌說,他的船炮“可以靖內匪,不能御外侮”。洋務運動進行了30年,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卻在“自強”“求富” 的口號下,養肥了我國第一代軍閥集團。

洋務派主觀上並不希望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甚至在其創辦民用工業之時,一再表示不允許私人創辦同類企業,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於洋務派在中國封建制度下,引進了同封建生產關係所不相容的新的生產力——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在客觀上加速了封建生產關係的瓦解,從而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是不以洋務派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洋務派辦民用工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採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70年代開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於近代民用工業,終於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就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出現和無產階級隊伍的擴大。實際上,洋務運動是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他沒有能讓中國走向資本主義,僅僅是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的腐敗統治,正因為這種階級侷限性,而讓洋務運動最終成為了一次徹底失敗的運動。

此外,洋務派同頑固派的論爭及其對頑固派的不徹底的批判,多少動搖了恪守祖訓的傳統及綱常名教的絕對權威地位,對於學習西方,開了好的風氣。又由於洋務派組織翻譯了不少外國科技書籍,派遣不同年齡和資歷的留學生,因而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知識,對於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也起到開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礎上,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洋務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

最後,洋務民用工業的興辦,部分地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如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佔”,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井。湖北官織布局開織後,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十萬多匹。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為“創見之事”。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侷限性......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近代化艱難的原因?
中國近代史衰落的原因?
中國經濟發展快的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
近代中國現代化是什麼?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
中國近代教育家有哪些?
宋慶齡是中國近代?
中國近代史人物有哪些?
我國教育不公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