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很會出汗是什麼原因?
手心總是很熱,容易出汗是什麼原因
醫學上,發熱分為自覺發熱和體徵發熱,對於自覺發熱,可以通過發熱自檢法進行查看.
1.專家指出手心發熱多為脾虛、五心煩熱多為腎陰虛、臉部發熱則有各種情況,下面為大家介紹這三種發熱自檢法。 自覺發熱是指測量體溫正常,但是手心、腳心等部位相較其他部位溫度高。體徵發熱則為體溫超過37攝氏度,為發燒。發熱並不一定等同發燒。
2.中醫認為,自覺發熱而體溫並未超過37攝氏度時,可能提示身體的失衡。 專家指出,檢測自覺發熱,可以和其他人做一個體溫比較,亦可自己用手背比較身體不同部位的溫度。當自覺發熱而體溫未超過37攝氏度時,可能提示身體臟腑功能失衡。
3.專家點評:手心熱,多見於脾虛,同時伴有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不少人有飲食無度、食不定時的習慣,長期如此就會傷脾胃。
4.調理方案:除了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外,脾虛的人還可以服用參芪五味子片,它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5.專家提醒,手心發燙而無汗,警惕脾虛。 出汗多不僅容易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還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胃虛寒。 很多人喜歡在炎熱的夏天運動,而且動輒就是一身大汗,認為這樣更健身,其實這是錯誤的。運動出汗以微汗為宜,尤其是在夏天。微微出汗可以調節人體的體溫,調和營衛,有利於氣血調暢。
6.夏季裡大量出汗對身體有哪些影響呢?我們中醫裡有“汗血同源”的說法,《黃帝內經》中也指,“心在液為汗”,這說明汗是很重要的體液,為津液所化生。因此,一旦出汗過多,就很容易耗津傷血,並傷及陽氣,導致人體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慌、氣短、失眠、神疲乏力、煩渴、尿少等症狀。 有人可能說了,既然汗為津液所化生,那麼我們運動完了就多喝些水或飲料來補充體液,不行嗎?是的,喝水、喝飲料,的確是補充了體液,可是我們損傷的陽氣去哪兒找呢? 出汗多不僅容易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還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胃虛寒。 《脾胃論? 陽明病溼勝自汗論》一節說:“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溼,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溼寒,下行之地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為寒中。”意思是說,人體在出汗時,就像是大自然下雨一樣。陰寒會滋生溼氣,溼氣厚重就會化而成霧、露或者雨水。霧、露、雨水是自然界陰溼寒冷並向下運行的地氣。人如果汗出過多,就會損耗我們身體裡的陽氣,陽氣被耗損過多,陰氣就會相對過盛,就有可能會出現中焦脾胃虛寒之證。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汗與溼同屬陰,雖然溼氣和汗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都具有陰寒的性質。陰寒易傷脾胃,因此對於愛出汗的人來說,我們要注意適當多補充一些鹽分,可以適當喝點淡鹽水;平時多吃健脾補氣的藥食,如山藥、黨蔘、北芪等。此外,大汗淋漓後,容易感受外邪,此時應及時擦去汗水,更換衣物,避免受風著涼。 我們說出汗多了容易傷脾胃,反過來講,脾虛的人溼氣重,也比別人更容易出汗,特別是手和腳。這是由於脾虛者體內的溼氣是往下走的,以四肢尤其是腳部更容易出汗。
一般來說,白天愛出汗為自汗,與脾肺氣虛有關,這時應多吃一些補氣健脾的食物,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山藥、紅豆、浮小麥就是不錯的食物。夜間愛出汗多是盜汗,與腎陰虛有關,這時應以補腎健脾為主,我們可以多吃一些人蔘排骨湯、冬瓜湯,可以滋陰斂汗。
手經常出汗是什麼原因?
手腳經常出汗不是什麼壞事,最少說明你的脾功能健全,脾不只是運化營養,還運出垃圾,手腳都是脾運出的垃圾場所,但是手腳總是溼的話,那就說明你的腎功能有問題了,要去檢查一下肝腎功能,如果不是經常性的,沒必要擔心,只能說明你身體好,你去找找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有沒有手腳出汗的,我想答案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