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界線是什麼?
我國的南北分界線是怎麼分的 10分
在中國中部橫亙著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象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自古以來,因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稱為我國南北的分界線。習慣上稱秦嶺以南為我國南方,秦嶺以北為我國北方。但秦嶺正式的名稱是自漢代才有的。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說是北方暖溫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溼潤氣候和南方溼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我國的地理學家把長江與黃河之間的秦嶺、淮河看作是我國的東部地區的一條南北方分界線。具體的說,這條分界在甘肅、陝兩、河南境內,基本上沿秦嶺、伏牛山呈東西走向,到方城縣折向東南、經板橋往東進入安徽,然後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蘇的蘇北灌溉總渠延伸人海。
南北方分界線的河流是什麼?
南北方分界線的河流是:淮河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中國南北分界線是什麼和什麼?
中國南北分界線是秦嶺和淮河。
中國古代南北方是以什麼分界線線劃分的中國古代南北
區分中國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線在歷史上存在兩種說法:
1、以秦嶺、淮河為界分南北。這是因為淮河是中國境內最南的一條在冬天會凍結的河流。
2、明清時期,不少學者主張以長江作為區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線。
兩個說法各有根據,前者以自然地理特徵為重,後者以人文地理因素為重。從地理和一般意義上常指第一種分界方法。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面,都有顯著差異。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是1908年由中國地學會(即現在的中國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的角度出發提出。“北嶺淮水”這條線,從海濱到江蘇淮安,再到河南信陽,一直到陝西安康,長約上千公里寬約數十公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這條線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的分界帶。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這種分界線兩邊的氣候差異大,主要意義是對農作物的生長以及當地民居建築起著參考作用。
從氣候特點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春秋》說明早在兩千年前,古人就以淮河一線為南北方分界線了。
南北兩極分界線是什麼?
南北兩極分界線是南極圈和北極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
中國南北分界線是由哪條河流劃分?
秦嶺和淮河是南北的分界線,那應該就是淮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