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武功最高的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12-23

清朝誰的武功最高

個人認為:黃飛鴻,鰲拜,霍元甲的功夫都不分上下。

黃飛鴻於公元1847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初九)生於佛山鎮,跟隨其父黃麒英於佛山、廣州街頭賣藝。是故黃飛鴻自五歲開始習武,早得父親傳授,習得虎拳、鶴拳。又拜鐵橋三傳人林福成為師,學得鐵線拳;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黃飛鴻的絕技有:雙飛鉈、子母雙刀、五郎八卦棍、 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等。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鰲拜,生年不詳,卒於康熙八年(1669),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徵,屢有功。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後半生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擅弄權而被拘禁,不久就死於幽所,為影響清初政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天聰八年(1634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1637年),徵明皮島,與甲喇額真準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崇德六年(1641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崇德八年(1643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激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清朝武功最好的皇帝是哪位、文采最好的又是哪一位、在位政績最好是哪位皇帝啊,

先討論一下武功:

要說最厲害的,我認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的功夫應該也是很不錯的,畢竟那是憑真本事打來的江山。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滾這些人的處於清朝開業的時候,那時的八旗子弟可以說是無可匹敵,他們戎馬一生為清朝的江山打好了基礎。要說康熙、乾隆什麼所謂的什麼“十全武功”,那純屬紙上談兵,雖然康熙為了除掉鰲拜,練了那麼幾年的“柔道”,可那畢竟是太平盛世,要說有多厲害,我不信。往後的就更不用提了,體弱多病的,昏庸不堪的,更別提什麼武功了。

再說一下文采:

其實很多人會說是乾隆,但我認為,是康熙皇帝,而且認為康熙不僅是清朝文采最好的,說他是古代所有皇帝中文采最好的也不為過。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嗜書好學的帝王。他5歲入書房讀書,晝夜苦讀,不論寒暑,甚至廢寢忘食。又喜好書法,“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他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後來他要求皇子讀書,讀滿百遍,還要背誦,這是他早年讀書經驗的傳承。康熙帝重視史籍,下令編纂《清文鑑》(滿文字書)、《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皇輿全覽圖》等,開一代整理與雕印文化典籍之風。他還有《御製文集》(三集)、《御製詩集》、《幾暇格物編》等傳世。再說乾隆,儒雅風流,精於騎射,一生著文吟詩,筆墨留於大江南北,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餘首,幾與《全唐詩》相埒。不過,乾隆皇帝做的只是數量多,真正傳世的又有幾句呢?少之又少,所以本人不推薦乾隆。

最後談一下政績:

我要說的,還是康熙皇帝。他平定了三藩之亂、統一了臺灣、擊退俄國,同俄國簽訂條約、重視民生、重視文化教償等等,他在位的61被稱為康熙盛世,清王朝統治達到鼎盛時期!只是文字獄給他的政績稍稍抹黑,但我認為不耽誤大局。

雍正皇帝其實也是相當的不錯,他是大清國一位難得的會當家的皇帝,接下的是他父親的一個虧空的國庫,雍正帝上臺後先是實行了“攤丁入畝”的策略,然後採取了一系列火耗歸公和反腐敗的措施,社會經濟得以提高,國家財政有所增加,為康雍乾盛世的延續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攤丁入畝政策徹底取消了延續幾千年的人頭稅,使得自此之後,中國人口開始激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設立軍機處和密摺制度,加強集權,並在少數民族地區改土歸流,裁撤土司,改為中央任命的官員,加強中央對少數民族的控制,雍正在位期間,西藏與青海正式納入清帝國版圖。

到乾隆那裡就稍遜了,前半生還不錯,後半生下江南,揮霍國庫,最後有點慘。

後面的那些皇帝就更沒有什麼政績可言了。

清朝人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啊?

王世清,直隸順德府南和人(今邢臺南和人),大清咸豐六年丙辰科(1856年) 御筆欽點武狀元 .同福治三年(1864年)為遊擊將軍,隨左宗棠、徐宗幹入福建臺灣剿賊有功,御賜花翎。是時,福建總督左宗棠令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帶兵抵臺,以遊擊將軍、武狀元王世清為先鋒,王世清率軍從左翼直搗敵巢,大破叛軍,擒斬偽燕王林日成於四塊厝,王世清在清末臺灣平叛過程中,立有大功,但為人正直,不善於趨炎附勢,為權貴所不喜,後來在班師回朝路上,被同僚用毒酒暗害。

《朝官謠》

自古流傳於邢臺南和縣至今

兩李二白一都堂,

賓亨泰銓宋丞相,

三思有個武狀元,

瓦固出了個妙莊王。

誰是中國古代武功最高的霸主

西楚霸王項羽

霸王力能扛鼎是歷史有記載的,而且他跟他叔父造反的時候去殺了縣衙裡的上百號人,是一個人殺的,記載項羽有180以上的身高。他手上有一件重達舅舅八十一斤的霸王槍,鋒利無比,只要槍落之處,必定身死,大家都不敢靠近。據說項羽就是靠著這件武器,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令敵人膽寒。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國名將後代項羽率八千子弟兵起義,兩路分兵攻取咸陽掃滅秦國,項羽欲統一全國,與沛公劉邦決戰五年,最後不聽亞父范增之言,九里山誤中韓信大陣,楚軍全軍覆滅,項羽自刎烏江。

楚霸王項羽的一生,生逢亂世,相機而起;勇冠三軍,叱吒風雲;引兵北上,逐鹿中原,問鼎咸陽,裂土封王,最終卻因他自身性格弱點釀就了他的人生悲劇。隨著烏江渡口的那一道長劍血光,項羽的悲劇命運劃上了一個令人遺憾的句號。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中國秦漢之際反秦起義軍首領,軍事統帥。名項,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將門後裔。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兵反秦。次年九月鉅鹿之戰率楚軍主力救趙,渡漳河後破釜沉舟,奮力死戰,大破秦軍,為諸侯上將軍。繼又迫使秦將章邯全軍投降,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秦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諸侯,造成割據局面,加之燒殺擄掠,喪失人心,諸侯紛紛叛離。漢王二年(公元前 205)三月,漢王劉邦乘項羽率楚軍主力北上擊齊之機,率56萬諸侯聯軍攻楚,一舉佔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項羽隨即率3萬精兵遠道奔襲彭城,大敗聯軍,幾乎生擒劉邦(見彭城之戰)。此後,在長達三年的楚漢成皋之戰中,項羽雖幾次擊敗劉邦,陷漢軍於困境,但終因不度大勢,不善用人,缺乏全面籌謀,被動應付,以致兵疲食盡,喪失優勢,後被漢軍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南)。項羽決戰失利,慷慨悲歌,潰圍而出,自刎於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一說自刎於東城)。《漢書藝文志》記有項羽兵書一篇,已亡佚。

清朝最著名的將領是誰啊,

NO.1、嶽樂。安親王,平定三番之亂的首席功臣。

NO.2、嶽鍾琪。岳飛第二十一世孫,三朝武臣巨擘,清代漢人執掌兵權的典範,屢立戰功,威震西北。

NO.3、年羹堯。康熙雍正兩朝重臣,雍正的心腹,鎮守四川,後獲罪被殺。

NO.4、福康安。大學士傅恆子,23歲領兵出征,可以說是清朝的霍去病。後反擊廓爾喀一直打到加德滿都,成為名垂青史的愛國將領。

NO.5、阿桂。中國清朝名將。大學士阿克敦子。乾隆三年(1738)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阿桂初為滿洲正藍旗人,後改隸正白旗。晚年,官至大學士。阿桂一生屢統大軍,運籌決策,用兵持重,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嘉慶二年(1797)八月病逝。 《清史稿》評論阿桂說:“乾隆間, (他)開誠佈公,謀定而後動,負士民司命之重;固無如阿桂者。還領樞密,決疑定—計,瞻言百里,非同時諸大臣所能及”。他是乾隆朝出將入相的少數重臣之一。

NO.6、海蘭察。鄂溫克人有這麼一句話,“清朝的武是鄂溫克人.文是達斡爾人”。海蘭察就是清盛世時期鄂溫克族的著名將領,杜拉爾哈拉。“海蘭察”的意思是“海拉爾的森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割據勢力的戰役中,由於海蘭察帶領鄂溫克士兵攻取險阻碉卡,奮力超眾,升為協領,乾隆賞他銀三百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海蘭察督率官兵去臺灣作戰,鼓勇直進,三日破鹿耳港。五十三年(1788年)七月,乾隆皇帝賜海蘭察宴。五十四年(1789年)二月,海蘭察由領侍衛大臣,升為正白旗蒙古都統。五十六年(1791年)廓爾喀人侵入西藏,應班禪、達賴喇嘛的請求,海蘭察奉命率領鄂溫克勁旅由青海進藏征剿侵略者。第二年(1792年)五月,把入侵的廓爾喀軍隊全部逐出國境,廓爾喀王認罪乞和,立誓以後永不侵犯邊境。乾隆皇帝又一次嘉獎了海蘭察,並在同年九月將海蘭察由二等公爵,晉升為一等公爵。可惜從西藏得勝回京後,海蘭察因南征北戰身上多處受傷,不久便病故在家中。當時清軍的將領如在家中病故,一般不能入昭忠祠,但乾隆“念伊軍營效力多年,身曾受傷”,格外加恩,使海蘭察入昭忠祠,以都統銜的待遇為他舉行葬禮。據歷史記載,他在清軍中的武功曾四次被列入紫光閣御功臣的繪像之列,在臺灣和黑龍江都曾專為他修過祠堂。他的兒子安祿,與其父很相似,在戰陣中能奮不顧身,是鄂溫克族第一個在皇宮中當侍衛的人。嘉慶四年(1799年),安祿出征新疆陣亡,清政府特賞銀一千兩治喪,並與其父同樣入昭忠祠。

NO.7、馮子材。年近古稀仍然上陣殺敵,老將不老的典範。

NO.8、清代紫光閣功臣譜成員之一,字寅齋,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子,先後參與了平定大小金川戰役、雲貴苗民造反等眾多戰役,戰功卓著。

NO.9、兆惠。

兆惠,(1708~1764)烏雅氏,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生。他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族孫。父佛標,官至都統。 二十二年,率師至烏魯木齊,以功封一等武毅伯。阿睦爾撒納叛後,配合北路軍肅清準部叛亂勢力,授定邊將軍。

二十三年,奉命由伊犁(今新疆伊寧)率部南下,指揮清軍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期間發生了著名的黑水營之戰:十月,兆惠率兵4000至葉爾羌,三戰三勝,然以兵少不能取城,於城東隔河結“黑水營”自固待援。叛軍萬餘人包圍黑水營,用炮轟、水淹、偷襲等方式頻繁攻擊。兆惠帥清軍堅守三個月,傷亡甚眾。二十四年正月,定邊右副將軍富德率兵3000自烏魯木齊馳援,與叛軍騎兵5000激戰四五晝夜獲勝,渡葉兒羌河,與參贊舒赫德、都統阿里袞部會師。......

誰的武功最高 楚喬傳武功排行top10

第一名楚喬 在電視劇《楚喬傳》中,武功最高的是楚喬,楚喬近距離搏殺最厲害,文韜武略天下第一。 第二名宇文玥 武功排名第二的是宇文府四少爺宇文玥,宇文玥擅長遠距離作戰,並且智慧超群,多數時候以智取勝。 第三名洛河 武功排名第三的是洛河,楚喬的母親,前任寒山盟盟主。 第四名仲羽 武功排名第四的是仲羽,燕北將領,對西涼燕世子忠心不二。仲羽自始至終為燕北大業奔波,一心保護燕詢,甚至犧牲兒女私情。 第五名宇文昊 武功排名第五的是宇文昊,宇文昊是宇文家禁衛統領,為人果決。從容擊殺了十二人傑之一的三界無蹤,可見其武藝高強。據悉,宇文昊是宇文席之子,搶奪風雲令時被和楚喬長相一樣的女子所殺。 第六名燕洵 武功排名第六的是燕洵,西涼世子,冷靜腹黑多疑,幼年眼見家族被魏皇滅門,身負血海深仇。 第七名月七 武功排名第七的是月七,宇文玥侍從。性格冷峻凌厲、機智勇猛,與宇文玥一起並肩作戰,力求天下統一,開創繁榮盛世。 第八名宇文懷 武功排名第八的是宇文懷,宇文閥大少爺,宇文玥的長兄。由於家族內鬥始終和宇文玥作對,陰險好色,城府極深,最後死在楚喬的手上。 第九名元嵩 武功排名第九的是元嵩,大魏十三皇子,初期性格開朗,無憂無慮。經歷燕北軍報復叛國打擊獨身前往刺殺燕洵,遭其斷臂生命垂危,被楚喬救起,從此一蹶不振。後被小八耐心陪伴感動,振奮精神舉案齊眉。 第十名蕭策 武功排名第十的是蕭策,南樑太子,後登基為皇上。表面放蕩不羈,實則頭腦精明。自認對楚喬之愛比不上宇文玥,願放手成人之美;喜歡楚喬卻一直沒告訴楚喬,默默守護楚喬。

大清朝武功遠勝歷代嗎? 1300版圖保持,近200年,歷代有乎?。

若以時間長度來看,康乾盛世確實是中國古代四大盛世之中持續時間最長的。但是若以盛世的質量來看,我個人最喜歡貞觀之治。

文景之治使得西漢的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景帝在位期間發生了七國之亂,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叛亂之一,七國之亂削弱了西漢的國力,成為文景之治的一個大汙點。

開元盛世的末期發生了安史之亂,生靈塗炭,唐朝險些滅亡。這是開元盛世的一個大汙點。

康乾盛世期間,一是發生了三藩之亂,二是滿清的剃髮令、文字獄對中原的漢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相比之下,唐太宗在位時沒有發生七國之亂那種規模的大規模戰亂。而且唐太宗甚至敢放270名死刑犯回家過年,並且與他們立下君子協定,年後自己回監獄。後來他們都如約回來。

清朝時漢人中最大的官是誰???

張和李二人是分別出現在清朝前期和後期的兩個著名漢臣,如果以為官職論,肯定是三朝元老張廷玉。但是張廷玉職務再高說話份量也沒擁有實權的李鴻章重。

李鴻章: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死後追贈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於北京城建祠,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張廷玉: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戶部、吏部、翰林院,又擔任國史館和其他好幾個修書館的總裁官。死後配享太廟。終清一代,漢大臣配享太廟者惟張廷玉一人。

清朝歷代皇帝中哪個騎射功夫最厲害

清朝歷代帝王重視騎射,並將“國語騎射”作為八旗之根本。其太祖努爾哈赤以先祖遺甲 13 副,兵百餘人開始進行統一女真各部,雖力量單薄,但其強悍英勇,精於騎射,每戰身先士卒、捨生忘死,以英雄的氣概和精湛的弓矢技藝率領軍士創建“大金”,改元天命,成為清朝時代崇尚騎射武功的奠基人。努爾哈赤滿族統領皇太極是一位“勇力鐵倫,步射、騎射矢不虛發”的歷史人物,《 大清太祖實錄 》 曾記載:“太宗所貽弓,壯士不能開,矢長四尺餘。”多次統帥八旗軍擊敗明軍,深人明朝腹地,並於 1636 年改國號“大清”,建元崇德。在回顧滿族和八旗軍的發展歷程中,皇太極說:“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攻城則取,天下人稱我兵‘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威名震懾,莫與爭鋒”。不斷強調:“我國家以騎射為業,若弓矢疏曠,武備何由而得習呼!” 劉曾下令:“子弟輩壯者當令以角弓鐵箭習射,幼者當以木弓柳箭習射。” 同時以身作則,親率臣下至演武場較射,還令諸旗下王公貝勒等“各率本旗護軍較射”。皇太極曾對騎射不精的八旗官員阿阿巴泰進行怒斥:“若不親率士卒騎射,教演精勤,孰肯專心嘻武事,平日即未嫻熟,一旦遇敵,何以御之?”周皇太極主政時期正式定製“國語騎射”為世代遵守的國策和家法,為後人沿承。

1.順治帝自幼精於騎射,弓法嫻熟,在人主中原後明確規定:“凡八旗官兵,皆訓以騎射”;順治七年三月曾諭旨:“我朝原以武功開國,歷年征討不臣,所致克捷,皆資騎射。今幸荷天麻,得成大業,雖天下一統,勿以太平而忘武備,尚其益習弓馬,務造精民嗣後滿洲官民,不得沉緬嬉戲。”令大清旗人不論少長貴賤都要專心騎射;士人應試必須先考試騎射方能人圍。因八旗是以滿族為核心兼蒙古、索倫、錫伯等諸多民族,使騎射尚武之風以國家政令為背景在眾多民族中廣泛盛行。清帝藉助“騎射實力”迅速消滅南明、大西、大順政權,為全國的安定統一奠定了基礎。

2.康熙帝繼先祖騎射技藝,在有清一代為人稱道。建立木蘭圍場,召集滿蒙貴族一同射獵,達到不忘家法和滿蒙連親的目的。據 《 清聖祖實錄 》 載康熙射獵出眾,“用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可勝記矣”。行圍中遇高山峻嶺,他人“不能走下滑時,皇上身躬步行或騎馬上下如走平地” 。在各處巡幸時常親自閱視八旗官兵步射,“善射者記名”,以備升遷。康熙皇帝不斷告誡八旗子弟,要維護以騎射為中心的武功國策,以保持八旗銳氣和持久的戰鬥力。康熙時期,清政府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擊敗沙俄侵略,同時康熙帝三次親征準噶爾,粉碎噶爾丹分裂祖國的陰謀,開闢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繁榮時期 ― 康乾盛世。

3.雍正帝也多次告誡滿族貴族和八旗官兵:“凡滿洲,以騎射為本 … … (八旗官兵)須馬上射箭放槍,諸令兵丁加意熟悉。”其在位 13 年中,因未去過木蘭圍場,使有些八旗“庸劣無知之官員”以此為口實進行責難,雍正對此頒發諭旨,再次強調加強武備:“皇考慎重武備,每歲巡行邊塞。校獵講武事,聯年來未一舉行。而庸劣無知之官員,及怠惰不堪之兵丁,頗有以聯不往為是者。此皆愚賤之人,偷安自便,不知大體之論。國家武備,關係緊要,不可以日廢弛。膚之不往,乃聯不及皇考之處,聯自知之 … … 聯則從朝至夕,尚恐經理未周,實無暇及於校獵。”叫此後武官和旗員在被引見時,都要試以騎射,根據水平決定是否錄用。

4.乾隆皇帝自幼受康熙栽培,多次與康熙行圍射獵,在馳騁圍場,勇射猛獸中練就遇事不驚、臨危不懼的品質。據 《 嘯亭雜錄 》 記載,乾隆到每年秋天,天氣肅爽季節,便在暢春園門側勻射。......

清朝哪位皇帝會武功

由於清朝是“馬上得天下”,因此對皇子、皇孫的騎射武功的訓練也十分重視。每天下午3時30分左右皇子們放學後,吃過晚飯,還得上一節“軍事體育課”——騎馬射箭,這部分教習師傅從滿、蒙貴族中挑選,名為“諳達”。教弓箭、騎射的稱“外諳達”,每位皇子配有5名,為其管理鞍馬、弓箭;教滿、蒙語文的為“內諳達”,一般有3人,他們輪流值班。再有,每個皇子還配有幾名負責茶食等事的書童,這些書童,從八旗大員子弟中挑選,亦輪流值班,每天兩人。

相關問題答案
大清朝武功最高的是誰?
清朝收復臺灣的是誰?
學歷最高的是什麼意思?
世界學歷最高的是什麼?
建安七子成就最高的是?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誰?
死神中最強的是誰?
漫威最強的是誰?
奧特曼最強的是誰?
賈寶玉最愛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