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節受歡迎的原因?
你認為“洋節”盛行的原因有哪些?
是節日的形式和內容不一樣,還有就是氛圍影響下:第一,中國的節日多以禮節,孝順,敬天為主,形式不能太花俏;第二,外國是資本主義,所以很多節日都可以與商業掛鉤,現在國內發展經濟,國外節日就比較適合經濟活動,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人的興趣都是由商家,吸引點勾引出來的
中國傳統節日受歡迎的原因
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意義的、體現在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思想和觀念。中國傳統節日體現出精忠愛國、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天人合一、貴和尚美等文化精神,正是因為有著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國傳統節日及節日中的一些習俗經過幾千年的歷程仍被保存、遵守著,體現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
1 精忠愛國
精忠愛國思想在清明與端午兩大節日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並且這種傳統文化精神在歷史進程中已經自發地上升為一種民族精神,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明掃墓的習俗來自於寒食節,而寒食節相傳與春秋時期介子推有關,介子推 “割股”給處於困境中的公子重耳充飢,這裡體現了“忠”與“義”兩種文化精神。當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欲封賞介子推時介子推揹著老母進了深山,這裡體現了“孝”。在幾千年的社會進程中,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忠”“義” 的文化精神也成為中國傳統觀念中士大夫精神的淵源,孕育和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英雄豪傑;而以血親為紐帶將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孝”,從小處說,使一個家族具有凝聚力;從大處說,使一個民族、國家更具有凝聚力。端午節賽龍舟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屈原代表著真、善、美,是愛國和憂民的化身,對屈原的紀念體現出一種赤誠愛國的文化精神。
2 天人合一
關於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基本的涵義是充分肯定 “自然界和精神的統一”,關注人類行為與 自然界的協調問題。春節迎新、清明踏青、端午賽船、中秋賞月、七夕觀星、重陽登高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天人合一思想除了人與自然協調外,筆者認為,更主要的是 “天人合德”——天有高尚的德,人應該效法天德,向自然學習,與天合德,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正如《易傳 ·文言》中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這種認識影響著許多人的價值取向、人生態度,這與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是一致的。在現實中失意時,就轉向自然,或歸隱山林,或躬耕田園,在其間找到樂趣,發現真義。傳統節日中的一些習俗在社會發展中被淡化或消失了,唯獨親近自然的行為得以延續,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強大的文化生命力 。
3 貴和尚美
“和 ”即和諧、統一,“美”即美好、團圓,貴和尚美作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傳統節日中常有流露。春節雖然是指農曆一年的第一天,但人們習慣上的過年活動在頭一年進入臘月 (夏曆十二月) 就已開始 ,一直到元宵節才結束。在臘月裡,人們要掃塵、祭灶神;除夕要全家團圓,大家圍坐在一起和麵包餃子,和麵的 “和”與 “合”諧音,餃子的 “餃”與 “交”諧音,“合”與 “交”是團圓、相聚之意;至元宵節全家又要圍在一起吃湯圓,這些都表達了人們希望生活團團圓圓、和諧美好的願望。七夕乞巧,表達出人們希望婚姻美滿的願望。至於中秋吃月餅,更兼有生活團圓、婚姻美滿之意。九九重陽,則有珍愛生命,健康長壽之意。此外,清明折柳,端午採艾葉、菖蒲,重陽遍插茱萸,這種驅惡避邪的習俗也顯露出貴和尚美的思想。
中國傳統節 日體現強大的文化凝聚力與民族凝聚力
春節回家、清明掃墓、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傳統習俗流露出敬祖意識、親情情結、精忠愛國等思想,這些觀念最容易喚起人們對親人、家庭、故鄉、祖國的情感,喚起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喚起人們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對文化同根性的認同。中國有許多俗語,如:“一人有難,眾人幫忙”、“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等,這些都是傳統節日具有強大文化凝聚力的表現;海外華僑回......
你認為"洋節"盛行的原因有哪些?
對外開放政策。
傳統節日缺少活動形式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過洋節日
、“西風壓倒東風”,聖誕節為何來勢漸猛
近年來,以聖誕節為主打的洋節攻勢越來越猛,而中國傳統節日相對於洋節則越來越冷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年輕人一提到過聖誕就眉飛色舞,而傳統的農曆春節卻越來越覺得“老一套、單調、冷清、越過越沒意思……”
聖誕節之所以會如此咄咄逼人,有其特定的原因:
1.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需要享受的理由。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過聖誕節,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經濟越發達,居民的物質基礎就越雄厚,對閒暇的追求也就越強,要求的假期和節日就越多,因為人們需要一個享受生活、放鬆自己的理由。
2.國家開放,傳統文化受到衝擊。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歐美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為數眾多的西方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西方的很多傳統習慣被更為廣泛的帶入併產生深遠影響。
聖誕節在中國日漸盛行,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這樣一個根本沒有基督教傳統的國家,聖誕節這麼風靡,西方的經濟、文化的相對強勢起了微妙的作用。
中國已經加入WTO,西方商業文化附著在商品上洶湧襲來,在讓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進一步豐富的同時,中國老百姓心中的傳統文化也要受到衝擊。
3.追求自我,青年人為自己過聖誕。
春節是中國人習慣了的重溫親情的時間,講的是團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時間,居民只想著舉家出遊,或乾脆睡懶覺養精神;而對於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中國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義,已經把它變成了聚會、瘋狂、開心、狂歡的盛宴了。
如果從民俗學的角度上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因此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反倒顯得是一種負擔,而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聖誕節更像是為自己過的。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洋節日更加能夠張揚一種自由的心情。
4.節日造勢,商家揮舞運作魔棒。
中國人對洋節的熱衷並非簡單的“崇洋”心理,這裡面有商業運作的“魔力”。
發達國家對節日市場的運作相當成熟,在輸出節日商品的同時,也隨之輸出了他們的文化。他們對商業機會的敏感度及各種促銷手段,使其在節日的“造勢”上十分高效。每個節日都成為商家大展身手的舞臺。
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眾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聖誕節大軍。事實上,聖誕經濟已經成為了假日經濟的一部分。像現在的國慶黃金週,民眾本來不一定非要出去旅遊,但當大環境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行條件,媒體和商家又做好一個“美麗的”陷阱後,民眾就不得不往裡面跳了
中國人應該過洋節的理由
洋節向比較能熱鬧些 更加的與時俱進 更多的是同輩之間的互動 所以後共同語言 當然喜歡過啦 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都是與長輩 晚輩們共同度過的節日 因為改革開放以後 60後 70後 80後 90後完全經歷的是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 對事物的認知也大不相同 所以同與自己不同年代的人有著不小的代溝 當然不會熱鬧了
中國人比較喜歡的洋節,以及過節方式和中國人喜歡的理由
中國人只是喜歡熱鬧,所有節日都可以過成一個氣氛。那就是人多,熱鬧。
為什麼國人熱衷於過"洋節"?
這主要是國門的對外開放,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入,其次是部分商家為利益的營銷炒作,部分國人的盲目跟風等原因.現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受外國文化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外國的節日。中國的外資企業也越來越多,不免帶過來外國的風俗。人們每天都在追求新的花樣,新的刺激。
其實過外國節日對很多方面都有影響,從經濟上講,過外國節日的人多了,比如說情人節、聖誕節,商家的營業額就會劇增,生產節日禮物的公司也多了商品得銷售途徑。對經濟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從這點看,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支持過國外節日。
另一方面崇洋的過程中往往丟掉了我們傳統的節日,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在追求時尚的道路上不忘了中國原本就有的文化。這是很讓人痛心的。
不過現在國家把這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讓我們有時間去過這個節日,是很不錯的,不會丟了傳統節日 。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洋節
在我看來,中國人喜歡過洋節並非崇洋媚外,而且這種說法也比較片面,只不過是中國的年輕人比較喜歡過洋節罷了。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時間緊張而已,凡是法定的中國傳統節日按照慣例都是要和家人一起過的,什麼春節、中秋、端午等等,且都以吃為主題,再加上雙休日又都留給了愛人和雙方父母,於是就缺了朋友小聚、把酒言歡的固定時間。雖說現今的中國社會略顯人情淡薄,但中國人的朋友觀仍重於西方國家,在生活節奏如此快的現在,朋友的相聚需要有固定的時間,這就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年輕人喜歡過洋節的習慣。當然有人會問,外國人為什麼不喜歡過洋節呢?呵呵,西方國家的孩子,在18歲的時候就脫離父母了,時間當然充裕了。 非是說要少給家裡人留時間,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再抵制這種過洋節的習慣 追問: 既然是論文,你就是要我修改,也得給我1000字類吧.... 回答: 呵呵 我試試吧 補充: 《中國人過洋節》議論文
過完正月十五,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才算真正的過完了。春節的遠去,不禁讓人想到在以往的一年中,我們過了許多節日。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等。
建國後的新節日: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建軍節、國慶節,元旦等。
國外引進的節日: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聖誕節等。
節日是五花八門、紛紜眾多,但無論是傳統的、新的還是外來的節日,這些節日都是給忙碌的人們帶來了歡樂與放鬆。節日是人們對美好事物和願望的一種寄託,過節是讓每個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放鬆下來,快樂起來,尤其在如今緊張生活的經濟社會中,人們更需要節日的放鬆,節日更刺激了經濟,所以如今節日越來越多,中國人過洋節早已經不新鮮了,但是我們應該怎樣過好洋節呢?
首先,取其精華去其糟迫。洋節很多,像魯迅先生說的似的,不要因為是外來的事物,就認為都是好的,把全部統統拿來,我們要拿來適合我們的節日,讓它在中國更加發揚光大。
情人節使戀人們的愛情更加牢固;母親節、父親節使親情更加和睦美好;感恩節使我們心中充滿感謝和愛心;聖誕節這個子在國外與我們春節同樣重要的節日,它是一年生活的總結,親情的凝聚。而有一些節日卻非常不適合我們國情和們生活習慣的。例如,西班牙的奔牛節。每當看到電視中播放西班牙奔牛節時的情形,都讓我感到害怕,有的人讓牛踩踏,有的人讓牛頂翻,有的愛傷,有的還丟了生命,場面十分血腥,但對於有著鬥牛般性格的西班牙人來說,這是對他們的考驗,但卻十分不適合我們。看到勝利者殘酷的把牛折磨死,這又受到喜愛動物的人們多麼大的抗議呀。這對孩子們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呀。所以有的節日我們一定要慎重考慮。取其精華去其糟迫。
其次,過洋節同時不要丟掉我們傳統的節日。節日的過法和方式各盡不同,但是它們的意義卻十分相同。可是我們不要因為這樣就會把我們的傳統節日拋在腦後。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是經過幾千年的文化風俗習慣的積累沉澱形成的,它是最接近我們生活的,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
前不入新聞報道說韓國要申請端午節的專利,這引起了許多國人的觀注。國為端午節源於中國,它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辭人屈原的節日。我們的鄰國韓國人們吸引了並繼承了我們的端午節。如今我們的端午節卻要被他們搶走,以後它就不在屬於我們了。如果可能的話,以後我們吃粽子時就不是端午節了,改做它名了罷。
在越來越多的洋節走近我們的同時,我們傳統節日也漸漸離我們遠去。韓國申請端午節的專利,讓許多國人憤慨。同時難道不能敲醒我們,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傳統節日的處境嗎?韓國申請端午節的專利不但為了繼承這個傳統節日,而且還要把它發揚光大,因為節日也是刺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