磋商機制是什麼意思?
戰略磋商機制是什麼
中俄戰略安全磋商機制建立於2005年。踐表明,這種磋商機制非常必要,而且就其結果來看,雙方間在全球和地區問題上已形成相互協調的可靠平臺。
政府工程競價磋商機制是必須的嗎
根據財金214號文第三條規定
符合下列情形的項目,可以採用競爭性磋商方式開展采購
(一)購買服務項目;
(二)技術複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的;
(三)因藝術品採購、專利、專有技術或者服務的時間、數量事先不能確定等原因不能
事先計算出價格總額的;
(四)市場競爭不充分的科研項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五)按照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必須進行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外的工程建設項目。
中國融投網為您解答
中國與幾個周邊國家建立了戰略磋商機制
中俄戰略安全磋商機制建立於2005年。
澳中防務戰略磋商機制建立
中日韓磋商機制
東盟10+1,10+3
中美建立海上安全磋商機制的時間是哪一年?
1997年江澤民中美會晤商討 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1998年建立
什麼是會商制度?
1、雙方或多方共同商量。
2、指的供相關部門先進行排查,發現後及時上報,並根據具體情況聯繫部門進行幫扶。
3、體操比賽術語。指體操比賽中,裁判組對評分問題進行的磋商。通常表現為:兩效分差或裁判員與裁判長之間的分差超過規則許可範圍時,為統一觀點,調整評分,由裁判長召集裁判員進行的磋商
什麼國家是雙線多頭型監管體制的典範代表
美國是雙線多頭型監管體制的典範代表
理由簡介:
美國是採用雙線多頭型監管體制的典型國家,此種監管體制的確立與美國 聯邦制的政治體制相適應,順應了本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需要。法律一方面賦予 聯邦政府監管銀行的職能,另一方面又授權各州政府行使監管權。美國的銀行因 此也分為依照聯邦法律登記註冊的“國民銀行”和依照各州法律登記註冊的“州 立銀行”。 美國聯邦政府中的主要銀行監管機構包括聯邦儲備體系、貨幣監理署和聯 邦存款保險公司。 聯邦儲備體系是根據1913年《聯邦儲備條例》設立的,由聯邦儲備理事會、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會員銀行四個顧問委員會組成。聯邦儲備 理事會是聯邦儲備體系中的最高決策機構,具有制定貨幣政策和進行銀行監管的 雙重職能,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工作重點主要放在銀行監管執法上,其監管工作 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參加聯邦儲備體系的儲備銀行實行監管,根據《聯邦 儲備法》第ll條規定,聯邦儲備理事會對儲備銀行的監管權是:有權檢查每一 聯邦儲備銀行及每一會員銀行的帳戶、帳冊及業務,並有權要求其向理事會提供 必要的財務報表及報告:有權暫停或撤銷儲備銀行職員的職務:有權要求聯邦儲 備銀行對其帳冊及資產負債表上的某些可疑或無價值的資產予以註銷;監督儲備 銀行制定對商業銀行再貸款貼現率,並審核批准;對違反《聯邦儲備法》有關規 定的儲備銀行,有權令其暫停營業、接管儲備銀行資產、改建或重建儲備銀行。 另一方面的監管是通過聯邦儲備銀行對會員銀行及整個銀行業實行監管,聯邦儲 備銀行中設有銀行監督管理局,負責監督檢查與評價、政策發展、會計報告管理、 財務分析、法律事務、特別調查、跨國銀行監管、外國銀行註冊等。
金融監管體制:
金融監管體制是指國家對於本國金融的監督管理體制,其要解決的是由誰來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進行監管、按照何種方式進行監管以及由誰來對監管效果負責和如何負責的問題。由於歷史發展、政治經濟體制、法律與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各國在金融監管體制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類型:
金融監管體制按照不同的依據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其中按照監管機構的組織體系劃分金融監管體制可以分為統一監管體制、分業監管體制、不完全集中監管體制。
統一監管體制:只設一個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業務進行全面的監管。代表國家有英國、日本、韓國等。
分業監管體制:由多個金融監管機構共同承擔監管責任,一般銀行業由中央銀行負責監管;證券業由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保險業由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各監管機構既分工負責,又協調配合,共同組成一個國家的金融監管組織體制。
不完全監管體制:不完全集中統一的監管體制可以分為“牽頭式”和“雙峰式”兩類監管體制。
“牽頭式”監管體制:在分業監管機構之上設置一個牽頭監管機構,負責不同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工作。巴西是典型的“牽頭式"監管體制。
“雙峰式”監管體制:依據金融監管目標設置兩頭監管機構。一類機構專門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審慎監管,以控制金融業的系統風險。另一類機構專門對金融機構進行合規性管理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管理。
中國情況:
現階段中國金融監管體制
2003年10月,經修訂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保留了中國人民銀行為履行其央行職責所必要的金融監管權力。至此,形成了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體制。目前,我國實行金融分業經營體制,並依據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和銀行業監管法的規定實施具體的金融監管。從體制上看,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應屬於“一元多頭”,即金融監管權力集中於......
什麼是六方會談
六方會談是指由朝鮮、韓國、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六國共同參與的旨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一系列談判。會談於2003年8月27日開始,到2007年9月30日為止,共舉行過六輪會談。
六方會談的目的是解決朝鮮核危機。
中國和新加坡有什麼關係?
國名: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來由: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簡史
傳說在遠古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烏塔馬王子在海上航行時,船被暴風雨刮到現在的新加坡島上,在島上,王子看到一頭怪獸,渾身赤紅色,頭部的毛黑亮,胸前還有一撮白毛。隨行人員告訴王子這是獅子,王子便把這個不知名的小島稱為“新加普拉”,也就是獅子的意思,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新加坡古稱“單馬錫”,18到19世紀是馬來西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19世紀時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成為英國在亞洲的重要貿易港口和軍事要塞。1942到1945年,被日本統治,並淪為日本的直轄殖民地。1956年6月成立自治邦,實行內部自治。1963年9月併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在李光耀的帶領下,脫離馬來西亞正式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般+木)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
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
【同我國的關係】
一、雙邊政治關係回顧
兩國於1990年10月3日建立外交關係。建交以來,兩國高層交往頻繁。楊尚昆主席(1993年)、江澤民主席(1994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5年)、李鵬總理(1997年)、朱鎔基總理(1999年)、胡錦濤副主席(2002年)、李嵐清副總理(2002年)、吳邦國委員長(2005)等先後訪新。黃金輝總統(1991年)、李光耀總理(1990年)、吳作棟總理(1993、1994、1995、1997、2000、2003,2004,2005,2006,2007年)、王鼎昌總統(1995年)、納丹總統(2001年)、李顯龍(副)總理(1995、2000、2005、2006,2007年)先後訪華。李光耀於1991年改任內閣資政後,迄已20餘次來華訪問或出席有關會議。
2006年,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4月)、內閣資政李光耀(5月)分別訪華。7月,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赴新加坡參加國立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學位儀式。8月,兩國成功召開“中國-新加坡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繼續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推動中國與新加坡友好互利合作關係再上一個新臺階。雙方同意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框架下啟動中新自貿談判。11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來華出席“中國—東盟”紀念峰會並順訪粵、川、貴三省。
2002年4月胡錦濤副主席(時任)訪新期間,與吳作棟總理就加強兩國在高科技、中國西部開發、中國企業“走出去”和人才交流等四個重點領域合作達成共識。2003年11月吳作棟總理訪華期間,雙方決定將新加坡參與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增列為新的合作重點。
兩國外交部自1995年起建立磋商機制,迄今已舉行5輪磋商。兩國除互設使館外,新......
為什麼77國集團與中國小組反對丹麥提出的減排草案?
天涯上的一個人寫的
給你貼過來自己看吧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踏入第二天即陷入危機。英國《衛報》昨聲稱獲得一份氣候峰會外洩的“丹麥提案”(Danish text)協議草案,這份由西方主導的協議草案,內容竟是賦予發達工業國在未來氣候變化談判上有更大話事權,並揚棄《京都議定書》減排原則,及削弱聯合國在當中的角色。報道指發展中國家對此非常憤怒。
棄《京都議定書》原則 削聯國權
《衛報》稱,“ 丹麥提案” 是一份祕密的協議草案,由一個“小圈子”成員草擬,當中包括英國、美國及丹麥,峰會各國代表下週將被要求籤署。根據外洩的“丹麥提案”內容,發達國在未來所有氣候暖化談判中將有更大話事權。協議還會為發達國及發展國在2050年,分別各定一個人均碳減排目標,根據此方案,發達國民眾可比發展國人民排放多一倍溫室氣體——到2050年,發達國可人均排放2.67噸溫室氣體,發展國只可人均排放1.44噸。這個安排,等同限制發展國的工業化。
《衛報》指出,“丹麥提案”離棄了《京都議定書》規定由發達國帶頭減排、發展中國家毋須強制減排的精神,亦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 1990年代已訂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發達國百多年累積排放最多,在對抗暖化上有義務負主要責任。“丹麥提案”還將應付氣候變化的融資撥款大權,交予由西方主導的世界銀行,令發達國可“根據發展國的減排行動”,決定是否向發展國提供資金援助。報道引述一名高級外交官形容,“協議對發展國十分危險,這是重新分配由聯合國訂明的責任,這是在沒有討論下強加上去的”。
發展國對有關協議十分憤怒,一名外交官說:“這是祕密進行的,目的顯然是讓奧巴馬及發達國領袖下週開會時可強推有關協議”。報道指出,有關文本還企圖在應對暖化問題上,透過新增所謂“最脆弱國家”的組別,加深分化發展國陣營。
七十七國集團反對丹麥提案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記者看到的部分文本中,有的地方規定了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的目標。這就要求包括髮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雖然文本也表示發達國家應負責減排工作的80%。
同時,該文本未見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而且,該草案也沒有對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做出明確規定。這些都是發展中國家的核心要求——當然,考慮到流傳出來的可能只是部分文本,或未經修繕的草稿。
此外,還有未經證實的傳言稱,一些發達國家希望將“碳關稅”納入氣候協議。
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大使在第一時間說,這些內容更像是美國等“傘形國家”的立場。
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變化項目負責人卡斯騰森在第一時間稱,“丹麥提議”是取悅富國和有權力的國家的,而不是為了大多數國家服務的,不是富有雄心和公正的解決方案。
有意思的是,卡斯騰森本人就是丹麥人,1992年曾作為丹麥官方代表團參加制定《公約》的里約熱內盧氣候大會。
七十七國集團:不能接受
在三天的閉門磋商後,七十七國集團輪值主席、蘇丹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迪-阿平(DI-Aping)於當地時間19點召開新聞發佈會。席間,他代表七十七國集團宣佈反對這份提案中涉及的內容。
迪-阿平說,我們(七十七國集團)工作非常努力,我們不能承受哥本哈根談判破裂;不過,我們不能接受一個佔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不答應的協議。
此前,在被一位西方媒體記者問及“丹麥提案”問題時,中國代表團副團長、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幽默地說,我還不知道丹麥政府有這個提案,感謝你為我提供信息。
事實上,正如聯合國氣......
緬甸國傢什麼制度
緬甸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緬甸政府是一個民族主義政府。
緬甸局勢一直比較動盪,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西方國家對緬甸軍政府統治的不滿。而最近是因為風災。
國名
緬甸聯邦 The Union of Myanmar
國旗
緬甸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9:5。旗面為紅色,左上角有一深藍色的小長方形,裡面繪有白色的圖案——14顆五角星環繞著一個14齒的齒輪,齒輪中空,內有一株穀穗。紅色象徵勇敢和果斷,深藍色象徵和平與統一,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14顆五角星代表緬甸聯邦的14個省、邦,齒輪和穀穗象徵工業和農業。
國徽
緬甸國徽中心為一個由穀穗環繞的有14個齒的齒輪,上面繪有緬甸地圖。穀穗兩側各有一個獅子,獅子被譽為緬甸的國獸,稱聖獅,是吉祥的標誌。頂端為一顆五角星,在其兩側和穀穗周圍裝飾著緬甸花卉;底部的飾帶上用緬文寫著“緬甸聯邦”。
國歌
《我們必須熱愛緬甸》Gba Majay Bma
獨立日
1948年1月4日
國慶日
1月4日
建軍節
3月27日
潑水節(緬歷新年)
4月13日
貨幣
緬元,輔幣名稱: 分,1緬元=100分
幣值: 1、5、10、25、50分及1緬元
語言
緬甸語為官方語言,還有民族語言。
國花
東亞蘭花
國樹
柚木
國鳥
烏鴉
首都
內比都(Nay Pyi Taw,曾用名彬馬那 Pyinmana),人口約80萬。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2005年11月6日,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分批遷往內比都。2006年3月,緬甸政府將緬甸聯邦新的首都命名為“內比都”。
原首都
仰光(Yangon)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口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國家政要
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於1997年11月15日成立,系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13人組成。三軍總司令丹瑞大將任主席,三軍副總司令兼陸軍司令貌埃上將(Gen. Maung Aye)任副主席,國防部軍情局局長欽紐中將(Lt Gen. Khin Nyunt)任祕書長。總理登盛(Thein Sein),2007年10月任職。
【政治】1992年4月23日,丹瑞大將出埂國家恢委會主席。丹瑞執政後,撤銷宵禁令和兩項軍管法令,陸續釋放1200餘名“政治犯”,各大專院校亦於8月24日復課。1993年1月,緬政府召開制憲國民大會。但政府與國內最大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以下簡稱“民盟”)的矛盾並沒有化解。1995年7月,民盟總書記昂山素季被解除軟禁後,雙方對抗升級。同年11月,民盟退出國民大會;1998年5月,民盟舉行慶祝該黨大選獲勝八週年大會,通過13點決議,要求限期召集議會、進行對話和無條件釋放所有政治犯等;同年9月,民盟宣佈成立由吳昂瑞任主席的10人議會代表委員會,行使議會權力。政府稱此舉違法,採取措施進一步限制昂山素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