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為什麼會增長?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談談“中國經濟為什麼會增長?”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面:

(1)、經濟總量同比上升。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比重超過10%。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低迷甚至衰退,它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排位、佔全球的比重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正在下降。

(2)增長速度總體平穩。2013年,消費、出口、工業等都出現回升。據統計數字顯示,一方面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在逐步減緩;另一方面,經濟效益仍維持較高水平,企業活力增強,面對外部環境趨緊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業主動轉型,靠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增強創新意識、優化產品結構應對危機,謀求發展,競爭力日益提高,市場適應力更強。 (3)、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現在處於小康社會決勝的階段,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階段的轉換時期,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調整或下降,但是本質上來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來自於消費的持續擴張,中國經濟發展應該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管理創新,培育出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產品的生產上形成我們新的優勢。 其次,顯現出的矛盾與問題:

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特別快?

主要是政策對路,對比一下文革時期就很明顯.

其次和經濟基礎薄弱也有關,就象給一塊用空的電板充電一樣,電量能持續增加.發達國家就象已經充足電的電板,繼續充電,電量也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為什麼2015年整個中國經濟都進入了緩慢增長的狀態?

2015年剛開始,因此應該探討2014年中國的經濟低迷問題。我認為,經濟低迷,應該說是內因引起的為主,外因影響也有。 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前幾年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太多了。 不論是汽車、手機、電視、鋼鐵、水泥、煤炭等許多行業,多年來連續高強度增加固定資產投資,這些投資在項目投產後,都會增加許多產品的產出,而新產出的產品必須賣出去企業才不會虧損,但老百姓的購買力的增長速度跟不上產品製造的速度,就會形成產品積壓,商家競相降價,就形成所謂的“產能過剩”,導致許多企業開工不足,當企業的生產銷售量低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就會虧損。眾多企業的虧損,在統計學上,統計結果就是全國經濟放緩、增速下行。 目前,中國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就超過44萬億元,就算其中工業投資佔一半,投入產出比例按1.5:1,一年也會新增30萬億元的商品,而同時老企業也在繼續生產商品,相對於每個中國人要比上一年多購買近3萬元的東西(不包括房地產),老百姓的購買力怎麼可能會增長那麼多?就算中國人買一部分,出口增加一點叫外國人買走,那也買不完每年都新增幾十億元的東西吧?所以,經濟逐步下行,還是自己的問題為主,產能過剩太多,出口增長量又上不去,經濟增速就一定減慢。 外因影響,主要是我們的許多重要出口國(例如美國、歐盟)的經濟恢復緩慢,購買力下降。 上述兩個因素同時作用,就使得中國經濟增速減慢了。 以我曾經從事工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體會如此。

為什麼中國經濟不能繼續高速增長,而要進入新常態

首先任何一個經濟體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其次任何一個經濟體都要放在大環境內去說,綜上就是新常態咯

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這麼快

對於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許小年預測說,中國GDP增長率一定會繼續下滑,但不會有大陣痛。同時,會出現更多的企業破產和失業;房地產市場會有修正,樓市泡沫會得到擠壓;人民幣會繼續貶值,但是因為貿易順差可以提供一個緩衝,所以出現貨幣危機可能性不大。

與此同時,許小年認為“過剩的產能”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在製造業”。從鋼鐵、水泥到機械生產,所有這些製造產業現在都深深受到巨大的過剩產能的困擾。

“由於過剩產能的問題,大家擠破了腦袋想要保持住市場佔有率,他們的做法就是降價,現在我們還遇到了通貨緊縮的問題。”許小年坦言,“中國政府去年釋放出非常明確的信號,必須要改變我們的政策方向,從刺激需求轉向供給側。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完全支持這種政策的走向。”

中國經濟增速為什麼連續六年下滑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並不否認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週期性的原因造成。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中國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連續十八個季度的增長減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續長達四年多的增長減速是不曾有過的。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發展的前景有很多憂慮。

尤其在國外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是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內部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內因要解決起來相當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結構性改革,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難推行。

按照這種判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繼續下滑,導致的結果可能會使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矛盾總爆發,從而認為中國經濟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但對中國的前景非常憂慮的人還是不少。中國常講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持續的經濟增速的下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拿發達國家的標準來看,一定有體制的落後性。中國還是一個轉型中國家,必然也有體制的扭曲性,這兩點都不能不承認。

從標準的理論來看,體制的落後性和制度的扭曲性也必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是重要的問題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不是真的就是這些體制機制的內因造成的?

如果真是內因造成的,改起來很難,可能會像悲觀論者認為的,崩潰難於避免。

如果不是內因,即使能改,要不是對症下藥,忽視了問題的真正原因,採取的措施對解決造成經濟下滑的原因沒幫助,還可能惡化了經濟速度的下滑。

所以,雖然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討論,還是有必要正本清源把它弄清楚。

並不否認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筆者個人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週期性的原因造成。

最明顯的理由是:中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10.4%,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同一個時間裡,印度呢?2010年10.1%,2011年7.1%,2012年變成5.3%,2013年只剩下4.9%,和中國一樣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中國還厲害,總不能說因為中國的體制機制問題造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連帶把印度也往下拉?

再來看,同樣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2010年是7.5%的增長速度,2011年接近崩盤了,2.7%。2012年完全崩盤,只有0.9%的增長,2013年才恢復到2.2%。增長的態勢和中國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嚴重,同樣不能說因為體制機制造成中國下滑,把巴西往下拉得更厲害。

新興市場經濟體有這樣、那樣的體制、機制問題,一些高收入、高表現經濟體,像韓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6.3%,2011年 3.7%,2012年只有2%的增長,2013年恢復一點,不過是2.8%。

既然是高收入經濟體,照理說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非常少,但是表現情形跟中國完全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厲害。

新加坡,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是現在亞洲地區唯一的人均收入超過美國的國家,也是二戰之後,少數幾個從中等收入進入到高收入並超過美國的國家之一。

它在2010年增長速度是14.8%,2011年是5.0%,2012年是崩盤,1.3%。2013年恢復到3.7%。從這些高表現經濟體來看,它的發展態勢和中國一樣,而且下降幅度比中國厲害。

全球經濟下滑是共同外因

唯一能夠真正解釋這些國家2010年以後的增長表現的,一定是有共同的外......

中國的經濟是怎麼增長的

1.投資拉動率,又稱投資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通常指在經濟增長率中投資需求拉動所佔的份額,也稱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計算方法為:

同時,還可以計算投資拉動GDP增長的百分點。計算方法為:

投資拉動GDP增長(百分點)=投資拉動率×GDP增長率

其中的GDP增長率一般為不變價生產法GDP增長率(下同)。

2.消費拉動率,又稱消費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通常指在經濟增長率中消費需求拉動所佔的份額,也稱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計算方法為:

同時,還可以計算消費拉動GDP增長的百分點。計算方法為:

消費拉動GDP增長(百分點)=消費拉動率×GDP增長率

3.淨出口拉動率,又稱淨出口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通常指在經濟增長率中淨出口拉動所佔的份額,也稱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計算方法為:

同時,還可以計算淨出口拉動GDP增長的百分點。計算方法為:

淨出口拉動GDP增長(百分點)=淨出口拉動率×GDP增長率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上述各種需求拉動率所用的支出法GDP及其構成項均為不變價數據,因為,社會上使用的GDP增長率通常為不變價增長率。但是,由於我國沒有正式發佈不變價GDP絕對數,社會上也有用現價數據代替不變價數據計算拉動率的。由於價格因素的影響,兩種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由於三大需求在各個時期的變動情況不同,因此需求拉動率的波動幅度較大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首先,“高投資”驅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應該說,較高的資本形成率是許多亞洲國家創造經濟增長奇蹟的共同特徵。日本從1953年開始到197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長得益於其高達35%的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率(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重)。新加坡在1971年至1985年間的高速發展時期,其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率超過40%。馬來西亞在1990年代中期也有幾年高速增長的時期,而它在此時期的固定資本形成率也超過40%。許多西方經濟學家也都認為,高資本形成率和大規模投資是驅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引擎。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高投資不僅來源於國內儲蓄,而且來源於大量的國外直接投資。眾多的外國公司被中國廣闊的國內市場和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所吸引,大舉投資中國。據中國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年均實際利用外資額從1983年的6.3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億美元,平均年增長15%。截止到2005年底中國累計

利用外資總額達到6180億美元。外資的大量流入,不僅補充了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本,而且為中國的技術進步和出口競爭力的提高做出巨大貢獻。

第二,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保證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有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難以比擬的比較優勢,一是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中國不僅每年都有近1000萬的新增就業人口,而且在廣大鄉村有超過1.5億的剩餘勞動力等待到城市就業。二是“人優價廉”。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質量很高。

第三,效率改進促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的效率改進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歸因於技術改善和勞動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隨著中國的經濟體制從僵化的集權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各種生產要素被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門或經濟領域,使各種生產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外國直接投資不僅帶來資本,而且也帶來了技術和管理經驗,這也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同時,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勞動力質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無疑這也是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因素。

第四,劇增的國際貿易拉動支持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自1980年以來,中國始終把對外貿易發展作為拉動和支持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政府不僅主動減少國際貿易的政府壟斷和控制,降低貿易壁壘,而且積極謀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這些政策都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使中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逐年

增加,進而迅速成為當今世界位居美國和德國之後的第三貿易大國。

第五,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保證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而這種組織的效率來源於一套能夠對經濟主體行為進行激勵的產權制度安排。毫無疑問,中國經濟近30年的高速增長,得益於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生產率提高提供了強大動力”。

中國政府為什麼將經濟增長放緩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的缺陷,比如固定投資過度、經濟生產率低下,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必然會導致經濟增長放緩,導致一個國家人均GDP增長放緩的最為常見的因素有四個方面:

一是以前的GDP增幅太高,這種超高速GDP增長不僅不可持續,而且往往是犧牲環境及未來經濟增長為代價的。

二是政府導向造成匯率長期低於市場自然均衡水平,儘管便利了本國產品出口,可帶動本國經濟增長,後遺症也十分嚴重。

三是人口結構老化導致“老年撫養率”上升。

四是私人消費率佔GDP比率長期偏低。

如果以這四個指標來測算,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大概率的事件。因為,中國在2008年之前的超高速GDP增幅,比其他同程度發展中國家平均高出5個百分點。這個因素令中國人均GDP增長“放緩”的概率比那些國家高出33個百分點,達71%;2010年的人民幣匯率按一般估算,低於當時市場自然均衡水平的46%,這使得中國人均GDP增長“放緩”的概率提高了49個百分點,達71%;國內私人消費佔GDP比率為48%,導致其人均GDP增長“放緩”概率達到73%;中國人口中的“老年撫養率”於2000年之後已高於10,2012年的“老年撫養率”已升至12,這就使中國人均GDP增長“放緩”概率高達77%。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這四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使得中國人均GDP增長“放緩”的概率上升到70%以上,那麼四個因素的合力,也就說明了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

在一個經濟相當落後、基數相當低的情況下,經濟只要有所增長就可能出現過高的增長率,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到一定程度之後,增長速度肯定會遞減。

中國為什麼經濟增長迅速?

政府宏觀調控下的經濟體制優於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

說明西方民主制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經濟為什麼會增長?
中國經濟為什麼會崩潰 ?
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崛起?
中國經濟為什麼不景氣?
中國內戰為什麼會爆發?
美國經濟以什麼為主?
中國男排為什麼不行?女排怎樣訓練的?男排不會學習嗎? ?
中國房價為什麼不會向日本那樣大跌 ?
中國福利為什麼這麼差?
中國建築為什麼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