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自然資源?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嚴重緊缺、資源供應不足、環境壓力加大,已經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人類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資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資源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嚴重緊缺、資源供應不足、環境壓力加大已經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構建和諧社會為環境資源工作創造了良好機遇

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環境資源工作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但也正處於大發展的黃金階段,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國務院頒發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對今後5年和15年我國環境保護的目標、方針和任務進行了規劃,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是新時期環境資源工作的重要指南,標誌著環境資源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以保護和節約為主要特徵的環境資源法制體系日趨完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在,我國已經有9部環保法律,50多項行政法規,200多件行政規章和規範性文件,500多項環境標準,基本上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法,以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和以我國締結參加的有關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條約、公約、協定為輔的較為完備的環境與資源法的法律體系,為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礎。

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已初見雛形,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已建立9個生態省、528個生態示範區、79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50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或城區、17個各種類型的生態工業示範園區、32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488所國家級“綠色學校”和2300個省市級“綠色社區”。我國已經開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一步一步地邁向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實踐,也為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環境資源觀已形成共識,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誌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環境資源觀已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共識。特別是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的逐漸建立完善,創造了向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條件,建立健全了有利於環境資源保護的決策體系,這些都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難得的良好環境。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的環境資源工作趨勢展望

如何保障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維護,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十一五”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的環境資源工作發展趨勢。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必然要求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統一。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看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增強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物質基礎。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絕不能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盲目發展,否則,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不堪重負,人與自然的嚴重失調必將危及社會穩定和諧,甚至影響文明的進程。從總體上看,經濟增長和環境資源保護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但是這對矛盾並不是不可調和,是完全可能協調的,我們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競爭力,又可以使生態環境的質量逐步好轉。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環境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資源問題,在發展......

被利用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它們有哪些作用

農業資源

農業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資源的總稱。農業自然資源含農業生產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農業經濟資源是指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社會生產成果,如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農業技術裝備、包括交通運輸、通訊、文教和衛生等農業基礎設施等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裡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屬於再生的自然資源。反映森林資源數量的主要指標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它不僅能夠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寶貴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夠為人類經濟生活提供多種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夠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和減輕旱澇、風沙、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淨化空氣、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時森林還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哺育著各種飛禽走獸和生長著多種珍貴林木和藥材。

國土資源

國土資源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的含領土、領海、領空、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在內的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其它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狹義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範圍內的自然資源。國土資源具有整體性、區域性、有限性和變動性等特點。國土資源一般包含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兩個方面。

人類應該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展開回答:第一,對區域自然資源的評價;第二,區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第三,開發利用對自然資源的可持性發展問題;第四,對區域資源特性的認識

討論人類如何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

中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 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國家保護整 個生命支撐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生物多 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 ;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避 免侵害脆弱的生態系統;發展森林和改善城鄉生態 環境;預防和控制環境破壞和汙染,積極治理和恢 復已遭破壞和汙染的環境;同時積極參與保護全球 環境、生態方面的國際合作活動。到2000年,使環境 汙染基本得到控制,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提高 ,自然生態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逐步使資源、環 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到2000年的具體目 標如下: (a)工業廢水排放量控制在300億噸 左右,工業廢水處理率達到84%,城市汙水集中處理 率達到20%左右; (b)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100~ 2300萬噸,工業廢氣處理率達到90%,城市居民燃氣 化率達60%,集中供熱面積達到4.7億平方米; (c)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45%-50%,控制有毒有害廢物汙染; (d)交通幹線噪聲等效聲級維持1990 年水平,城市環境噪聲達標率比1990年提高15~20個百 分點; (e)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大力植 樹造林,1991~2000年淨增有林地面積1900萬公頃左右, 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15%~16%左右; (f)預防和控制荒漠化擴展;加強 水土保持工作,今後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萬 平方公里; (g)保護耕地資源,控制建設佔用 耕地,200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22億公頃,擴大耕地 面積,1991~2000年新增耕地面積330萬公頃; (h)全國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 1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7%;同時注意保護所有自 然生態系統。    2.4 保證上述目標實現的主要對策 應包括: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 開放,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b)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特 別是規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行為的政策體系、 法律法規體系、戰略目標指標體系的建設,以及資 源環境、生態綜合動態監測和管理系統、社會經濟 發展計劃統計系統,信息支撐系統,以及發展教育 事業,提高全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實施能力在內 的能力建設; (c)實行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 ,控制人口數量,改善人口結構; (d)因地制宜,有步驟地推廣可持 續農業技術; (e)重點開發清潔煤技術,大力發 展可再生和清潔能源; (f)調整產業結構與佈局,推動資 源的合理利用,減少產業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壓力; (g)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工藝技術, 努力實現廢物產出最小量化和再資源化,節約資源 、能源,提高效率; (h)加速“小康住宅”建設,改善 城鄉居民居住環境條件; (i)組織開發、推廣重大環境汙染 控制技術與裝備; (j)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汙水處 理,保護、擴大植被資源,以生物資源合理利用支 持物種保護和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努力提高土 地生產力,減少自然災害。

怎樣節約並利用自然資源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資源,資源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子孫萬代利益,礦山企業要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於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中,不斷強化節約集約利用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

二、堅持履行好主體責任。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是我們礦山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礦山企業作為社會公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切實履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主力軍和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以身作則,將珍惜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變成我們自覺的行動,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

三、堅持技術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是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我們要依靠科技進步,強化自主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設備,做研發、推廣先進技術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志願者,積極促進礦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為落實節約優先戰略,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增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如何利用經濟學有關原理有效利用自然資源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 李穎伯

{摘要}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量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量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複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髮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髮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藥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量,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量,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奔馳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汙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

南非自然資源豐富,它是如何利用這一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的?

礦業是支柱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基礎設施良好。礦業、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四大支柱,深井採礦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礦產資源豐富(南非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現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消費市場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政策支持;土地和勞動力價格較低;基礎設施良好,交通便利等。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利用自然資源?
如何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
如何利用氣候資源?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如何利用微博掙錢?
如何利用碎片時間?
如何利用支付寶掙錢?
如何劃分自然段?
雷電是不是自然資源?
大連自然資源都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