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真的存在嗎?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在中國真的有此地嗎?

一千五百多年前,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記》。說是武陵地方的一個漁夫,沿著一條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缺口,就丟下船從這缺口裡走進去,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土地平曠,房屋整齊,人民生活古樸而富裕,男女老少熙熙為樂,看到漁人大吃一驚,紛紛請他回家吃飯飲酒,自稱祖先是為了逃避秦時的戰亂,逃進桃花源來生活。這些人不知道秦以後有過漢朝,漢朝以後又有晉朝。漁人在這桃花源裡住了好幾天,想家了,就與他們告別。出了桃花源,以後再去尋找,就找不到了。

這一“仙境”可能是詩人的理想世界,但是自從這篇文章產生以後,廣大讀者總想知道的“桃花源”的原型究竟在什麼地方。有人說在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有人說在安徽古徽州的黟縣。說是這裡有一座武陵嶺,有武陵村,還有一塊九十一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它的地理環境極像文章中描寫的桃花源,而且這裡還有姓陶的人家,從他們的家譜來看,他們的始祖就是陶淵明的子孫。

但是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

桃花源面對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過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著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與陶淵明文章中描寫的一模一樣。桃林深處有一座橋,過橋不遠,就能看見秦人的古洞,進洞行走數十步,眼前就“豁然開朗”,看到“土地平曠”的千丘田,“屋舍儼然”的豁然軒。千丘池旁有“延至館”,說這是桃花源中人宴請漁人的地方。人們還說,最早來到這裡的三個人是一個男的,兩個女的。男的叫李立,是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亻夫)修長城;一位郭嫂是為了逃避秦始皇選民女進宮;還有一位老媽媽是失去兒子媳婦的孤老。他們三人進入桃花源後組成家庭,生兒育女,以後漸漸組成村落。因是三姓組成,所以這村子叫做“三合村”。

根據歷史的記載,這裡早在漢代就以自然風景區著稱,晉朝以後又建立了桃川宮等人文景觀。大約在北周時代,人們發現這裡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開闢了從縣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遊覽區。到了宋朝,從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築群,可惜在元末時被火災所毀壞。明初得到復興,明末又被火燒掉。清朝光緒年間,桃源縣的縣令餘良棟重新修建了陶淵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臺樓閣:問津亭、延至館、窮林橋、水源亭、豁然軒、高舉閣、尋契亭、既出亭、問路橋等,都是以《桃花源記》來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

今日我們遊覽桃花源,景點就更多了,有所謂“內八景”,即爛船洲、桃花溪、遇仙橋、秦人洞、空心杉、摩頂鬆、煉丹臺、瀹鼎池等。還有所謂“外八景”,即桃源仙隱、潼舫晚渡、漳江夜月、潯陽古寺、(艹錄)蘿晴畫、楚山春曉、梅溪煙雨和白馬雪濤。每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就以“爛船洲”來說,說是那位發現桃花源的武陵漁夫,名叫黃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纜繩結在那裡,然後進入桃花源,在裡面住了幾天,再來到渡口,一看小船已經爛掉了。原來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於是,這塊地方就被稱為“爛船洲”了。

總之,《桃花源記》一文,為我們描繪了最理想的農村生活圖景,我們到任何相似相近的田園村莊中,都會發現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記》記錄的是真實的故事嗎?桃花源真的存在嗎

這是文學作品,只是作者一種美好願望,這種地方是不存在的,作者最後也交待了,再去找這個地方,就找不到了。

《桃花源記》桃花源本身不存在作者為什麼給我們它真實存在的感覺

是為了表達自己情感。桃花源寄託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作者在文中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裡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自由安樂,彼此和睦相處。這是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託了陶淵明的社會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美好意願。“桃花源”是個虛構的理想社會,既反映了人民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爭的願望,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在當時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不能實現的空想,又是作者隱逸、逃避現實的思想反映。

「桃花源」真的存在嗎?

不存在,是一個已婚男子遇到心儀女子浪漫邂逅、心馳神往,醉臥他鄉,最終迴歸現實永失天涯的心理歷程的藝術具象化。不忍卒讀。

桃花源真的存在嗎??

是的。。在湖南省常德市。我去遊玩過。因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出名。。不過總還是沒有詩中寫得那麼像個世外桃源,只是詩人的一種寄託。我們現在循著先人的足跡,心裡默唸著古代先哲的詩歌來探詢這些歷史文化名勝地,更多的只是一種內心精神的仰望,得到文化傳承的薰陶,至於背離了詩人的初衷沒有,已是後話。

《桃花源記》寫的是真是假

比陶淵明稍後的年代有本叫《續齊諧記》的書,記載東晉人許彥挑著鵝籠趕路,碰到一個書生要求搭便車,偌大一個人鑽進鵝籠,居然不覺得擠。坐下來休息時,書生從嘴巴里吐出一桌宴席,又吐出一個女朋友,書生睡著,女朋友又吐出自己的姦夫,女的睡著,姦夫又吐出自己的二奶,到最後,又一層一層地吞回去。 這個遊戲簡直像俄羅斯套娃,說明東晉人眼中的空間是可以伸縮的。而那位書生給挑鵝人許彥留下一個銅盆,是東漢初年的。東漢人跟東晉人同行,這時間也是可以伸縮的。 是不是東晉人也意識到宇宙空間真的有蟲洞?無從得知,但至少說明東晉人的時空觀念已是富有彈性的,陶淵明想出個桃花源來,真是不成敬意,小意思而已。 時空想象有多大,藝術就能走多遠,是陶淵明用藝術思維在穿越。 設想2: 刻意選擇在太元年間 物質上做不到穿越,但精神上可以穿越。孔夫子幹過,他時不時說自己穿越到周朝初年,與周公舉行會談;《莊子》說周穆王靜坐之間到了西王母那裡,還聽了音樂演奏大會。所謂穿越,就是與古人神交。 陶淵明穿越的具體時空是哪裡?我們別忽視了文中一條很重要的線索:“晉太元中”。這是穿越的時空點。陶淵明為何將穿越的飛船降落在這裡?太元年間就是東晉孝武皇帝的年號,那其實是一個比較美好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取消了按田產收稅的規定,而是規定王公以下每人收三斛米,而且服役的人可以不交稅,少交稅確實是件讓人開心的事;在這個年代,東晉取得了淝水大捷,那年,陶淵明19歲。 而陶淵明寫《桃花源記》的時代呢?公元421年,他所效忠的東晉已是歷史名詞,劉宋建立。這其實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年代,但是陶淵明對它很失望。我們看看公元419年鄭鮮之對大將軍劉裕的勸諫:“諸州大水,民食寡乏,三吳群盜攻沒諸縣,皆由困於徵役故也。”南方洪水,老百姓沒得吃,那些攻打州縣的草寇,都是因為不堪徭役形成的。 人對現狀失望,很容易產生穿越的心理,陶淵明把自己熟悉的太元年間稍微修改一下,蓋一個“桃花源”的章,一部穿越小說就這麼形成了。 這是一個美好而平易的理想。桃花源沒有藍月山谷那樣的雪山、湖泊和深林,只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樣的景色在江南和嶺南的丘陵地帶很常見,山丘當中一塊平地,有田地,有交通,有灌溉水系,有房舍雞犬而已。當然,其中的人們很快樂:“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黃髮老人是百歲老人了,快活才壽命長。為什麼快活?因為不交農業稅。《桃花源詩》裡面有一句:“秋熟靡王稅”。秋熟的時候只管享受豐收的喜悅,不用擔心農業稅。這個場面極有可能是他年輕時所見江南的修改版。 答案: 為“穿越”之樂捨棄職場 陶淵明喜歡穿越。一點涼風就可以成為他穿越的工具,“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就來那麼一點風,居然讓陶先生穿越到上古時期的羲皇時代。所謂羲皇時代,就是那個人人可以和獅子老虎做朋友,吃飽了沒事到處晃盪,可以和樹上小鳥說悄悄話的美好和諧時代。他不解音樂,卻準備一張無絃琴,喝醉了,就撫弄“以寄其意”,寄的什麼意?就是穿越之意。他喝高了,就叫旁人走開:“我醉欲眠,卿可去。”我要穿越到理想世界去也,麻煩您走開點。 陶淵明穿越的工具很多:書,琴,酒,幻想。他經常沉湎在這種穿越到桃源的境界中。“採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悠然之中,他用穿越的虛景美化眼前的實景,“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一次又一次地到了桃源的境界。這很妨礙他做官,你想想,一個老是出神穿越到桃花源去的人,上級怎麼會喜歡呢?老是在大堆文件中忙乎的公務員,怎麼有時間去“穿越”呢?......

桃花源記是真的嗎,真有這種事發生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肯定不是啊,只是陶淵明嚮往的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和戰亂的境界啊

麻煩採納,謝謝!

相關問題答案
桃花源記真的存在嗎?
鬼魂真的存在嗎?
陰陽師真的存在嗎?
瑪雅人真的存在嗎?
雙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少年班真的存在嗎?
還珠格格真的存在嗎?
茅山道士真的存在嗎?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作文?
武功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