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的偏旁是什麼?
裡的部首是什麼偏旁
“上”在不同的字典中列入的部首不盡統一,在《辭海》中“上”的部首為“丨”,在《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中“上”的部首為“一”。
中的偏旁是什麼
“上”在不同的字典中列入的部首不盡統一,在《辭海》中“上”的部首為“丨”,在《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中“上”的部首為“一”。
裡的部首是什麼偏旁
偏旁是合體字的結構單位。從前稱合體字的左方為「偏」,右方為「旁」;現在把合體字的組成部分統稱為「偏旁」。位於字的左邊,叫「左偏旁」;位於字的右邊,叫「右偏旁」。
在漢字形體中常常出現的某些組成部分。如:“位、住、儉、停”中的“亻”,“國、固、圈、圍”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都是偏旁。
傳統的漢字結構學說裡,根據漢字的構成單位把漢字分成 獨體字、合體字兩類。獨體字(日、月、牛、羊、上、下等)由筆畫構成,合體字(休、取、涉、森、竿、架等)則由偏旁構成。所以,偏旁是傳統漢字結構學說裡的一個名稱,指的是“六書”中會意、形聲字裡的組成部分,或表義或表音。如“休”中的“亻”和“木”,“取”中的“耳”和“又”,“架”的“加”和“木”等。偏旁由筆畫構成,比筆畫高一個層次。偏旁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如是否成字的,是否複合可再分的等。
六書分析方法已不完全適用於現代漢字,因此文字學界構建了漢字結構分析的新系統,這個系統是:筆畫-部件-整字。與以前不同的是新系統提出了“部件”。部件同偏旁一樣,也是介於筆畫和整字之間 的漢字基本結構單位。與偏旁不同的是,它著眼於所有現代漢字的字形結構,不僅僅是“六書”中的會意形聲,也不僅僅指具體有表音表義的構字成分。如簡化字“雲”中的“二”、“ㄙ”,“豎”中的“ㄧㄧ”、“又”、“土”並不都是偏旁,但它們都是部件。又如 “薅”由“ 艹、女、辰、寸”四個部件組成。繞開了生僻字及不好稱說的偏旁。把漢字分解為部件可以使通用漢字的基本結構單位減到五、六百個,大大減少了中文信息處理的困難。
部首原則上是表示一組文字的共通意義,部首所在的位置並不一定。例如「鳥部」有「鴃」「鳩」「鳧」「鶯」等字,無論在哪個位置都無礙其分類在「鳥部」內。
漢字的90%是形聲字,形聲字是由表示意義的「形符」與表示發音的「聲符」組成的。形聲字多使用意符為部首,有助於容易判斷部首的部分。
例如,「教」字的「孝」是聲符、「攵」是形符,所以歸在「攴部」。「牧」字的「攵」是聲符、「牛」是形符,所以歸在「牛部」。「閥」字的「伐」是聲符、「門」是形符,所以歸在「門部」。但「聞」字的「門」是聲符、「耳」是形符,所以歸在「耳部」。
然而,會意字則是完全由「形符」所組成,所以難以判斷何者為部首。例如,「相」是木與目構成的會意字,雖然歸在「木部」「目部」均可,但康熙字典、說文解字都將他歸在「目部」裡,增加了不少檢字難度。
《康熙字典》的部首限制在214個,為求搜尋的方便,有些部首的歸類與字義無關。例如按照原則,所有象形字都應該自成部首,但這樣會造成很多象形文字的部首隻有這個字。所以像是「甲」「申」「由」這些象形字,全部都歸類到了「田部」。另外,甚至有「亠部」這種原先沒有的文字,專做字形分類用而製造的部首。
部首分類的實際方式並沒有定案,同一個漢字在不同字典裡可能分類到不同部首。一般來說,通常正統還是以康熙字典為主,但部份字典編輯者,會依造自己的理念加以調整。例如為了易查,調整「化(傳統屬匕部)」「相(傳統屬目部)」的部首,或是調整康熙字典的不合理,將「章」「意」從「立部」改歸「音部」者。
含的偏旁是什麼意思
部首作為一個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首創部首。他以小篆為字形根據,建立540部,每部立一部首,共定540個部首。晉代呂忱的《字林》,南朝梁顧野王的《玉篇》,都是採用了和《說文解字》基本相同的部首。從東漢到魏晉時期的字書,所列的部首主要是作為義旁來統屬字的意義範疇的。從眾多的漢字形體結構中,分析歸納出某些相同的筆畫構件,分別部類,列在它所統屬的若干漢字之首,在漢字學中稱之為“部首”。隋唐宋時期的字書多以韻排列漢字,如隋·陸法言《切韻》、唐·孫緬《唐韻》,宋·陳彭年《廣韻》等。但這個時期的字書辭書出現了從檢字法原則按字形偏旁來建立部首的現象。如,《龍龕手鑑》四卷,又稱《龍龕手鏡》。遼(公元997年)僧行均撰。部首按平上去入四聲順序排列,共242部,其中平聲97部,上聲60部,去聲26部,入聲59部。收錄俗字較多。計收錄26430餘字。本書未收入大藏經中,故知者不多。從檢字法原則按字形偏旁來建立部首的主要作用是為了便於排列和檢查漢字。從明代開始檢字法原則的部首便通行開來,《字彙》是明朝萬曆年間梅膺祚於萬曆43年(公元1615年)編纂的一部大型字典,共收字33179個。這部字典刊行之後,就連清朝學者朱弊尊在《重刊玉篇·序》裡也大加稱讚,評價為“今之塾師《說文》、《玉篇》皆置不問,兔園冊子專稽於梅氏《字彙》。”《字彙》在字典編纂上的第一大功績,就是把《說文》、《玉篇》等傳統的部首、偏旁進行了大量的認真歸納和編排,並作為檢字法,創制了把214部首從一畫至十七畫,按地支順序分十二卷(另外又專設一附件為末卷)的排列方法。這就非常便利於查閱,明代崇禎末年國子監生張自烈編撰的《正字通》。所分部首與梅膺祚《字彙》相同,凡214部部首次序和每部之內的字次都按筆畫多少來排,這也跟《字彙》一樣,但是《字彙》註釋比較簡單,而《正字通》繁博得多。從此之後,清代修《康熙字典》,1915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1915年出版的《辭nbsp;nbsp;源》,1947年《辭nbsp;nbsp;海》均採用214部首。同時,梅氏的“化繁為簡”的原則,也是符合造字的原則,其影響也是深遠的.nbsp;198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原國家出版局頒佈了《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規定了201部。但這一“草案”提出了各類字典或詞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予以變通,所以,現在,大家常見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共設有201部,而《新華字典》則分為189部。《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是以《康熙字典》的214部為基礎加以調整,刪去了8部,合併了6部,實有200部。部首數目和內容的不統一也造成了同一漢字在不同辭書中的歸部不同,給查檢帶來不便,也不符合漢字排檢標準化的要求,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nbsp;nbsp;nbsp;nbsp;nbsp;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首”這個術語因使用場合不同而存在兩種含義。識字教學中所說的“部首”,通常是指合體字的表義偏旁,分析字形時常提到的“三點水”(氵)、“提手旁”(扌)“四點底”(灬)等,就是這類部首。這類部首是合體字的構字部件,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可以叫做“識字部首”。《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都有“部首檢字表”。在教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時,也用到“部首”這個詞語,在這種情況下所說的部首可以叫做“檢字部首”。nbsp;nbsp;識字部首同檢字部首大部分是重合的,如“提”字,識字部首是“扌”(稱“提手旁”),檢字部首也是“扌”(稱“扌部”)。兩者雖然都叫“部首”,又大部分重合,卻不是同一個概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區別:nbsp;n......
上下的上偏旁部首是什麼
上部首:
一
上
[拼音] [shàng,shǎng]
[釋義] [shàng]:1.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邊。 2.次序或時間在前的:~古。~卷。 3.等級和質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由低處到高處:~山。~車。~升。 5.去,到:~街。 6.向前進:衝~去。 7.增加:~水。 8.安裝,連綴:~刺刀。~鞋(亦作“鞝鞋”)。 9.塗:~藥。 10.按規定時間進行或參加某種活動:~課。~班。 11.擰緊發條:~弦。 12.登載,記:~賬。 13.用在名詞後邊,表示時間、處所、範圍:晚~。桌~。組織~。 14.用在動詞後邊,表示開始、繼續、趨向、完成:爬~來。鎖~。選~代表。 15.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數量:~年紀。 16.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中的“1”。 [shǎng]:〔~聲〕漢語聲調之一,普通話上聲(第三聲)。
裡字部首是什麼
裡字部首是:裡
裡
(④⑤裡)
lǐ ㄌㄧˇ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2. 街坊(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弄(lòng )。
3.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等於五百米)。~程牌。
4. 衣物的內層:被~。
5. 內部,與“外”相對,並引申為一定範圍以內:~外。心~。這~。那~。
6. 姓。
上字的偏旁是什麼
上
偏旁:一
拼音:[shàng]、[shǎng]
釋義:
[shàng]
1.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邊。
[shǎng] 〔~聲〕漢語聲調之一,普通話上聲(第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