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六出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三國演義的六出,東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陣分別指什麼? 40分

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獲) 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

東和:(東和孫權)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陣:(擺設八卦陣)

酬三顧:(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蠻:(平定南方叛亂) 用火攻:(指赤壁之戰)

3、收二川(東川與西川,為蜀漢基業打下了地盤),排八陣(著名的八陣圖啊,夷陵之戰,諸葛亮料定劉備必敗,就設下石兵八陣,差點把陸遜困死其中,多虧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延帶路,才勉強逃出),六出(六出祁山,劉備死後,為完成輔漢興劉的大業,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從祁山出兵)七擒(七擒孟獲,南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帶兵鎮壓,為收復南蠻人心,七次擒住孟獲而不殺,終使孟獲心服口服外帶佩服,發誓永不造反),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自知身體不好不久於人世,就設下四是九盞明燈的法陣,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闖入,四是九盞燈被風吹滅,不久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一心只為酬三顧 (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中 三顧 、 六出 、 七擒 分別指什麼內容?

三顧諸葛亮,請他出山,出任軍師

六出祁山,攻打曹操,無功而返

七擒七縱南蠻王,使其歸順,發誓永不叛變

三國演義中的六出,東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陣分別是什麼事件?

六出:六出祁山 東和:東和孫吳 收二川:收荊益二川 七擒:七擒孟獲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陣:排設八陣圖

在《三國演義》中,“六出”什麼?“七擒”什麼?“東和”什麼?“北拒”什麼?“火攻”什麼?“收二川”什麼?

六出岐山 七擒孟獲 東和孫權 北拒曹操 火攻是指火燒赤壁 收二川是指得到荊州和益州 基本上就這些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6出祁山,指的是哪裡?

三國蜀漢諸葛亮攻魏的戰事。相傳公元228-234年,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肅禮縣東)攻擊曹魏,第一次因馬謖戰敗而退兵,後五次因供給不繼等原因不果。實際上,諸葛亮率軍出祁山僅兩次。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有許多事蹟,如七擒( ),六出( ),空城計智退( ),揮淚斬( )?

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火燒新野。赤壁借東風。三氣周瑜。罵死王朗。

三國演義中‘六出祁山’故事梗概

六出祁山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準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紮營拒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紮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祕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出祁山」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中六出什麼?
從三國演義學到了什麼?
三國演義中 三顧 、 六出 、 七擒 分別指什麼內容? ?
三國演義中揮淚斬什麼?
三國演義中三請什麼,三氣什麼 ?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叫劉備為劉使君呢 10分?
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
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第六回感受?
三國演義中人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