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為什麼學音樂?

General 更新 2025-01-01

孩子為什麼要學習音樂

1. 可以獲得一項生存技能當今中國社會生活和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過上較優越的物質生活,那麼同時擁有一至幾種生存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如您的孩子今後踏入社會參加工作,在那閒暇之餘去各種演出場所演奏音樂,那正是一種非常有身份非常令人羨慕的工作,不但可以得到不扉的酬勞,更能因此結交到很多好朋友,發展和擴大自己的社會人脈,這已是現今不少人結交朋友的最好方式,因為您孩子的演奏使得別人更喜歡他(她)更願意與他(她)親近。這對您孩子今後的工作及生活都會起到莫大的幫助,會大大降低孩子的生存壓力。2. 改善孩子封閉的性格陶冶性情現如今有不少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性格內向封閉,不願與人接觸,見人害羞,少言寡語,性情悲觀憂鬱,這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後果是嚴重的。在這個需要溝通與推銷自己的年代,封閉悲觀的性格無疑是危險的,但音樂在這方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這是得到科學論證的,科學已經證實音樂對於減輕生理疼痛,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是有很大作用的。學習音樂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情開朗,活潑,樂觀大方,習慣宣傳和表現自己,不少性格內向的孩子通過學習音樂後,性情都得到極大的改善,處事待人,熱情大方,更加喜歡與人溝通聊天。其轉變之大經常令家人朋友吃驚不已。3. 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氣質與生活品位社會上對學音樂的孩子最常見的評價是有氣質有品位,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中的精華所在。對藝術的審美和鑑賞能力的提高,自然反饋到日常的生活之中。所以您經常可以看到學習藝術特別是學習音樂的孩子的身上經常散發出高貴的氣質。在生活方面處處展現出藝術的品位與價值。所以學習音樂的孩子的生活質量絕對要遠遠超過一般孩子。他們所散發出的高貴氣質常常令普通家長羨慕不已。在所有藝術形式裡音樂是最能給孩子帶來氣質與品位的。音樂是從心靈深處喚醒孩子的氣質與靈感。使孩子對世界對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與體會。4.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與想象力音樂是聲音的表現藝術,其音符的表現背後蘊藏著無限的意義。這便給孩子的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及跳躍性思維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孩子可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詮釋自己心中的音樂。拋開感性從理性角度上講。演奏音樂本身就是對大腦各方面能力的練習與開發。左右腦、手、眼及整個各身體各部分的配合都是對自身反映及協調能力的練習與考驗。所以說學習和演奏音樂是對智商及情商的極大鍛鍊與開發,因此學習音樂對提高智力及大腦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5.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眾所周知:“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因為音樂學習的就是理性思考與感性思維,必須首先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音樂。學習音樂的孩子花最大力氣來學習的便是如何控制自己、控制音樂。用理性去思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想象一下一個學會了用理性去思考問題的孩子如何能去做傷害自己,傷害家人,傷害朋友的事呢?原因就是如此了。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是“學習音樂的孩子更早的學會了理性思考”,避免了社會的殘酷磨練,更早的學會了保護自己,保護朋友與家人,但與此同時又保留了孩子的童貞,他會以從容樂觀的精神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6.增強記憶力在美國的一所養老院裡,醫護人員給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播放他們年輕時流行的歌曲,起初只是為了懷舊。但沒想倒喚醒了不少老人的記憶回想起了很多年輕時的往事。此發現獲得了美國科學家的高度重視,因此在治療老年痴呆症記憶力喪失症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音樂對人腦記憶力的神氣幫助。一首非常複雜的樂曲可以不看樂譜一字不差的演奏出來,這本身就是對記憶力的很好鍛鍊......

孩子學習音樂究竟有什麼好處

學習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好處,這一點已經被教育界和兒童心理學家普遍公認。無論是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對手腦配合,對美的追求,還是對修養的提高,都有著顯著的效果。現如今有不少孩子因為種種原因性格內向封閉,不願與人接觸,見人害羞,少言寡語,這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後果是嚴重的。在這個需要溝通與推銷自己的年代,封閉悲觀的性格無疑是危險的,但音樂在這方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這是得到科學論證的,科學已經證實音樂對於減輕生理疼痛,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是有很大作用的。學習音樂的孩子一般都是性情開朗,活潑,樂觀大方,習慣宣傳和表現自己,不少性格內向的孩子通過學習音樂後,性情都得到極大的改善,處事待人,熱情大方,更加喜歡與人溝通聊天。其轉變之大經常令家人朋友吃驚不已。1、學習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毅力、注意力、想象力,可以提高學生智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音樂是聲音的表現藝術,其音符的表現背後蘊藏著無限的意義。這便給孩子的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及跳躍性思維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孩子可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詮釋自己心中的音樂。因此學習音樂對提高智力及大腦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在音樂學習的日常練習中,孩子的注意力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對音樂鍥而不捨的追求則是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毅力。2、培養手腦協調能力試想當孩子從對樂譜開始演奏時,他必須在幾秒鐘之內將所看到的音符和各種標記記住,並立刻做出反應,隨後通過大腦發出指令,讓手指靈巧地活動起來,這一系列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3、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氣質與生活品位社會上對學音樂的孩子最常見的評價是有氣質有品位,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原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中的精華所在。對藝術的審美和鑑賞能力的提高,自然反饋到日常的生活之中。所以您經常可以看到學習藝術特別是學習音樂的孩子的身上經常散發出高貴的氣質。在生活方面處處展現出藝術的品位與價值。所以學習音樂的孩子的生活質量絕對要遠遠超過一般孩子。他們所散發出的高貴氣質常常令普通家長羨慕不已。在所有藝術形式裡音樂是最能給孩子帶來氣質與品位的。音樂是從心靈深出喚醒孩子的氣質與靈感。使孩子對世界對人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與體會。通過這些大家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學習音樂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有氣質更有品位。4、學音樂也能夠讓孩子獲得一項生存技能在現今的中國社會生活和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能通過學習音樂能夠結交到更多的朋友,因為您孩子的演奏使得別人更喜歡他(她)更願意與他(她)親近。這對您孩子今後的工作及生活都會起到莫大的幫助,會大大降低孩子的生存壓力。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習音樂

20年後我們的孩子將要面對的時代,是和我們現在和過去的時代都不同的時代。一般人的思維都是“複製”思維,有的人已經因為這種思維方式耽誤了他自己,千萬不要因此而耽誤孩子。發展的時代 鄧小平同志很早就說過:“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馬克思當年所說的“一天等於二十年”,已經不再是豪言壯語,而是被現實所超越了。 高速發展的科技無情地改變了整個世界。農業社會中農民和工匠的技藝可以代代相傳,沒有什麼變化;工業社會中一個人大學畢業就夠他用一輩子;將來不行了,沒有誰能僅僅靠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受用一生。 競爭的時代 對於國家,取決於“國民素質”和“人才資源”兩個方面;對於個人,決定於人的素質的培養和發揮。門第、財產、級別、學歷,都不再是個人可以依靠終身的“保險箱”。人的素質的問題,同樣也是如此鮮明、如此迫切地提到了每一個普通人的面前。 新世紀人的素質 李嵐清同志前不久在一次談話中說:“21世紀將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沒有高素質不行,不全面發展也不行。”對新世紀人的素質的要求,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全面發展”。也正如李嵐清同志所進一步闡述的那樣:“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是對社會最有用的人……只有全面發展、思想健康、思路寬廣、知識淵博、學有專長、又有實踐能力的人,才能做出較大貢獻。” 人的素質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知識、能力、見識。 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歷來只強調“知識”,許多人又把知識等同於“讀書”,進而把讀書等同於“分數”棗這正是“應試教育”的精髓所在,而不在於有沒有考試這種形式。在“才能=知識=讀書=分數”的教育思想之下,學音樂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最多是作為生理的“積極休息”,休息以後好繼續讀書。 能力和見識則是直到今天仍然被中國的教育所忽視的,學校裡幾乎沒有這樣的內容,更沒有這樣的要求,能力和見識水平如何,完全與分數無關,自然也與升學無關。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其實“讀書”還是蠻好的,他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就是明證棗儘管能力和見識極差。 知識淵博、學有專長 “知識”絕對不能等同於“讀書”,更不能只讀課本。必須有比較寬的知識面,決不能只有課本上的那一點點。在學校期間,比學習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學習知識”的知識,這才是最有用的。 善於實踐、適應社會 孩子走出校門以後,是要社會適應他還是讓他去適應社會,這是一個原則問題。學校裡分數好的學生,不一定工作中成績就好。實踐的能力,社會活動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應該從小主動培養,不要畢業以後到社會上碰了釘子、吃了虧,然後才來被動的補課。 思路開闊、想象豐富 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要想大有成就,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有開闊的思路,就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就必須有不循常規的見識和勇氣,就必須在必要的環節跳開邏輯思維的束縛,用創造性思維取代我們前面提到的複製性思維。這正是當前學校教育中最薄弱、最缺乏、甚至是不斷努力扼殺的素質。這也正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音樂對於人的作用 音樂對於人的作用,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兩個特點和三個層次。 1。兩個特點 作用最早 有些專家的研究認為:剛滿2個月的嬰兒就能模仿母親哼唱的歌曲的音高和旋律輪廓,而到了4個月,還能進一步模仿節奏,2歲左右的幼兒能夠唱出2度、3度直至4度音程,並且能夠“瞎唱”自編的歌曲片段。看來,在人類對於藝術的智能發展中,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是最早產生的,可以說是天賦的、生來就有的棗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很多人的音樂天賦沒有得到發展,以致成年人的音樂能力相互間可以有幾十......

為什麼要學習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指導

藝術教育 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 藝術活動 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和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而教師是《綱要》與幼兒發展之間的橋樑和紐帶,貫徹《綱要》的關鍵在於教師。回顧傳統的音樂教育活動,教師在指導策略上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

1 .教師是活動的絕對主宰者。教師引領多,幼兒模仿多,給幼兒發展和表現的空間不夠。

2 .幼兒對音樂活動大都停留在喜歡的層面上。教師缺乏對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3 .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表達不能完全得到滿足。

4 .雖然活動形式比較活躍,但教師缺乏對關鍵經驗的理解和把握。

那麼,如何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師指導策略,切實發揮音樂教育活動在各領域活動中的中介作用,提高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呢?

將教師“教”的策略轉化為幼兒“學”的策略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教師大多考慮的是以怎樣的方式教會幼兒。而這種方式幼兒是否感興趣、能否幫助幼兒獲取關鍵經驗,以及是否考慮幼兒特有的學習特點等,難以兼顧。只有將教師“教”的策略轉化為幼兒“學”的策略,才能使學習得到真正的優化。

1 、抓住本次活動的關鍵經驗

整合課程的運用,似乎將各自學科的特點逐漸淡化,但是無論哪種學科課程,部有其獨特的關鍵經驗。音樂活動也是一樣。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前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目標的設定以及環節的確定方面緊緊圍繞幼兒將要獲取的關鍵經驗,才能保證活動中幼兒發展的有效性。

在確定關鍵經驗後,運用多種手段來充分體驗,幫助幼兒理解作品,獲得經驗。如《與媽媽共舞》 ( 德沃夏克的《浪漫曲》 ) ,在確定了感受“短短長”樂句的目標後,我們就採用了肢體動作、呼吸感應、綵帶拉動以及遊戲表演等各種方式來感受“短短長”樂句這一目標。

2 、以體驗為前提,為幼兒的學習搭建臺階

藝術作品是抽象的、概括的,尤其是一些國外優秀的音樂作品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缺乏聯繫。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共鳴,教師的引導也沒有目的性。因此,我們在欣賞活動中,將幼兒難以理解的作品曲式、風格,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通過遊戲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如:欣賞意大利歌曲《纜車》時,將整個歌曲設計成幼兒登山的活動,通過聞一聞花、喝一口水、休息一下、擦一擦汗等場景來感受樂句,並讓幼兒體驗樂曲中的特有節奏。將“富尼古利富尼古拉”作為自我加油的口號,配合圖示和各種身體的動作,幫助幼兒很快理解了曲式,並發展成為一個喜聞樂見的遊戲。

3 、引導幼兒間相互學習

在傳統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的示範比較多,而給予幼兒的空間不夠。實際上,每位幼兒天生就是藝術家,他們的想象和創造遠遠高於成人。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從活動的主宰地位上退下來,把舞臺交給孩子,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現音樂。如在《精靈進行曲》活動中,我讓幼兒嘗試用身體做打擊樂為樂曲伴奏,提出了“身體的哪裡能夠響起來”的問題,結果,幼兒發明了拍手、拍腿、拍膝/肚皮/屁股、碰膝蓋等多種方法,其中僅拍手就有手背互拍、手心拍手背、手心拍拳頭、兩手掌錯開拍、上下拍等多種音效,加上多種形式的跺腳、響舌、親嘴、吸氣後手拍的噗噗聲,幾十種音效都來自於幼兒的創造和相互學習。因此,如何激發幼兒的想象、創造與合作,給幼兒更多的表現機會,達到幼兒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學習,是教師專業技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給予幼兒情感支持

幼兒藝術活動是精神創造活動,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有人說:打動人的並不是音樂本身,而是包含在音樂中的感情。因此,我們在進行活動之前,非常注重給予幼兒充分的情感鋪墊。如:《小......

我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習音樂

孩子學習音樂的好處:

鍛鍊記憶力:音樂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這是因為音樂能刺激孩子大腦的發育,令他們的小腦袋變得更靈敏更協調,不但能鍛鍊他們的記憶力和感受力、發展他們的空間感和時間感,而且對孩子的語言、數理、邏輯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想象力:這個世界上恐怕很難有什麼東西比音樂更抽象了,它只是一組聲音,轉瞬即逝;但音樂又是世界上內涵最豐富的東西,因為它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是無邊無際的。所以,音樂對孩子想象能力的培養是任何別的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培養創造力:寶寶對音樂的想象不是被動的,而是融入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和記憶,也激發著他自己的創造力。

培養想象力:音樂對開發孩子的右腦大有好處。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邏輯,右腦則主導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靈感。許多研究者認為,右腦的開發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尤其重要,因為幼兒期是孩子創造力和空間想象力開始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想象力思維模式不僅容易形成。所以,從小讓孩子學音樂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培養手腦協調能力:試想當孩子面對樂譜開始演奏時,他在幾秒鐘之內把所看到的音符和各種標記記住,並立刻作出反應,隨後通過大腦發出指令,讓手指靈巧地活動起來。大腦發出指令,讓手指靈巧地活動起來。這一系列動作在不知不覺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注意:過早給寶寶開始專業的音樂訓練可能會挫傷寶寶的積極性。在早期可以給寶寶多聽一些音樂、看一些藝術表演、多教他唱歌、跳舞以感受音樂薰陶,把他的生活和音樂緊密聯繫起來,以增強他對音樂的興趣和提高他的音樂素質。

幼兒園在音樂教學中的困惑有哪些

剛走出校門的新教師總是滿懷信心地想在幼兒園裡大展身手,但孩子們送給她們的“見面禮”總弄得她們尷尬又無所適從。也許不同的新老師面對的困境不盡相同,但經過觀察並結合自身的經驗在幼兒音樂教學方面,我認為新教師普遍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一、著重於內容的完成而忽視幼兒的需要

新教師上音樂課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什麼內容?怎樣教的問題,而忽視對幼兒的現有水平,特點,需要,興趣等方面的認識和把握,這就導致兩個方面的結果。首先,教學內容的難度過高或過低,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幼兒玩起來不夠“過癮”。記得我第一次組織中班幼兒開展音樂活動是學唱新歌“好娃娃”,為了讓他們理解並記住歌詞,我借來了頭飾讓小朋友扮演節爺\奶奶等人物。教學過程中我也努力做到聲情並茂,結果的確達到了學會唱一首新歌的目標,但是整個過程孩子們都沒有離開過椅子,他們的熱情和好動的天性並沒有得到發揮。現在想起來,頭飾的提供雖合內容,但孩子們對爺爺\奶奶等角色已經非常熟悉了,所以這個道具,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第二次我組織的一個教學內容是“說反歌”雖然歌詞幽默有趣,能激起幼兒興趣和熱情,但是無論我用什麼方法教,他們都掌握不了整首歌的節奏內容的難點是中介決不了,孩子的興趣始終停留在“你把襪子穿在耳朵上嗎?”一句的可笑上,活動早早收場後來我看完資料才知道這首歌只適合大班的幼兒,我把它選為中班的內容缺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提取其中的精華部分並改編為中班孩子玩的活動,效果自然不佳。我響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內容,都不能脫離孩子的實際,備課時要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備孩子跟備內容同等重要。

其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過程和教的內容,忽略了幼兒在其中的表現,幼兒往往被我們牽著鼻子走。我們或許看不到孩子,或許看到了卻不會去調整。我曾去觀摩過一位小班新老師的一節音樂課。她存設計一節AB段結構的音樂欣賞活動“小魚和鯊魚”的時候,準備了一張很逼真的沙鯊皮讓另外一位老師穿著來扮演鯊魚,形象十分逼真,效果也很明顯:當音樂晌起,鯊魚出來的時候,扮小魚的孩子有的就被嚇哭了,硬拉著老師的衣角不放。當第一遍欣賞結束後,老師並沒有針對這種情況改變鯊魚的形象,而是拉著嚇哭了的孩子繼續重複進行遊戲。可以想到,當鯊魚再出來的時候,淚水末乾的孩子又哭了起採,那時候孩子們的心思已不在音樂上而只在那隻可小白的鯊魚上了。我想音樂欣賞活動應該是著眼於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等基本素質的培養,道具和活動形式的採用都是為目標服務的,是可以因當時的需要而作適當調整的。可是作為新教師,因為經驗的缺乏,往往是不知道或不敢去調整,硬是按原來的計劃進行下去,效果往往就不盡如人意。

二,著重於遊戲的組織而忽視了音樂的功能

許多新教師都知道愛玩遊戲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在音樂活動中也會嘗試用遊戲化的方式去開展活動,去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卻往往出現一種意想不到的結局,那就是讓幼兒動起來了,卻沒法讓他們靜下來,遊戲中找不到音樂,遊戲與音樂脫離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數是由於老師太急,在幼兒還未充分感受音樂,分辨音樂性質時就讓他們進入遊戲當中,幼兒一進入角色,興奮點就全集中在好玩的遊戲裡了,耳朵里根本沒有音樂。既然是音樂活動,那麼我們就應該著眼於讓幼兒從音樂中獲得興趣。只有當音樂活動真正以音樂的美感感染幼兒,使幼兒有能力在自己的音樂實踐中真正體會到音樂的美時,幼兒才能真正產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並繼續保持下去。在這裡,當然不是要把遊戲藏起來,遊戲可以貫穿活動的始終,但每一步都必須為目標服務,活動的幅度宜由小到大......

談談學音樂對幼師專業的好處

音樂教育可以使幼兒體驗快樂,培養興趣。可以說,音樂是和人的生命關係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嬰 幼兒對音樂具有一種本能的反應。豐富的音響、鮮明的節奏、動聽的音調會使他們情緒激動、表情愉快。音樂 在時間中流動、運動的形態,不斷地產生著新的變化,其音響對感官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音樂的節奏 ,間接地影響到血液循環、呼吸甚至內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著密切關係。讓幼兒體驗快樂,應該是音樂帶組 幼兒的第一份珍貴禮物。“培養興趣”不僅是指對音樂的興趣,更是指由此引發的對世間一切的興趣。

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美感,為其今後的健康生活及終生的藝術學習培植動力、奠定基礎。在藝 術世界裡,音樂是最善於表達、激發情感的藝術,它可以使幼兒興奮,也可以使幼兒鎮靜,消除緊張情緒,獲 得情感的平衡;通過廣泛接觸表現不同情感、內容的音樂,幼兒的情感世界將逐漸變得豐富、充實。

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幼兒階段是各種感官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是聽力培養最重要的時 期。這個時期的音樂學習是通過多種感官體驗音樂的要素,通過體驗形成經驗。幼兒階段通過音樂的母語獲得 的音調積累,對繼承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音樂的創造性能力具有深遠意義;形成的趣味、態度,獲得的音樂能 力,將會成為幼兒血肉的一部分。

音樂教育可以發展幼兒的感知覺。幼兒學習音樂不需要先認識文字符號,而是通過感知覺。對於音高、節 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別力,對於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都會提高幼兒聽覺的敏銳性、選擇性和對音樂的整體 感受性。音樂的學習不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還會引起全身官能的反應。伴隨著律動、舞蹈、樂器進行的 歌唱或表演活動,要求幼兒的耳、眼、腦、四肢協調作用,可以培養幼兒的敏銳感覺,提高大腦反應的靈活性 。音樂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的特徵,但音樂中最重要的樂音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其高低與時 值的長短、音樂的開始和結束、時間和空間的關係等等,對於培養幼兒的直覺、分析、想像、創造等具有重要 意義。

音樂的欣賞和演奏可以訓練兒童注意力。音樂作為一種轉瞬即逝的時間藝術,要求幼兒保持注意力的穩定 ,習慣於跟隨樂音的運動和變化,以便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形成對樂曲的整體感受。音樂欣賞和演 奏還要求兒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發聲,使自己的音高、節奏和自己的聲 部協調統一,還要傾聽其他的聲部,注意指揮的手勢和要求;在欣賞中,既要聆聽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聲 部,傾聽不同的音色、表情的變化等等,否則就無法完整地體會音樂作品的豐富性和層次性。

音樂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探索、表演、動手實踐,使他們有機會獨創、試驗自己的藝術想像。幼兒哼唱或 是拍擊出一個旋律或節奏的片斷,或者表演了什麼動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複,但這是可貴的創造 性活動,是幼兒嘗試對已經感知了的東西進行變化與重新組合。這些創造性活動沒有對、錯之分,也不會給幼 兒造成挫折感;這個嘗試的過程能夠使他們體驗到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表達自己的獨創性與個性,豐富 自身經驗,是教育中最有價值和意義的部分。音樂教育應該重視的是創造過程對幼兒的影響,以及審美經驗帶 給幼兒的感受、體驗,而不應追求成品。強調個性和創造性潛能的開發,應該是藝術教育對人的發展最有價值 的貢獻。

音樂教育對於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 的交流手段,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遊戲規則等等,都使幼兒......

學習音樂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學音樂究竟有什麼好處

並不是每一位音樂小學者的父母都能對這一點侃侃而談的,其實作為家長,應該多多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因為這才是讓孩子學音樂的真正原因。

(1) 鍛鍊記憶力

說記憶力是獲得學習高分的必要工具一點也不為過,許多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究竟原因就是因為“前學後忘記”,沒能記住那些必須記住的知識。其實,記憶力是需要不斷訓練的,孩子在演奏的時候,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記住樂譜傷的一切標記,這對孩子來說無疑就是一種極好的鍛鍊。日久天長,孩子記憶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提高,而這也將大大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2) 培養專注力

當孩子學習音樂時。他必須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才能記住那些樂譜上的音符和各種各樣的標記,並且只有專心致志,他才能學會老師所教的演奏方法和各種樂理。專注力時任何學習所必備的,而專注力時需要不斷訓練的。學習音樂的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培訓專注力的過程,當然這也需要一些科學的方法才能做到。

(3) 培養想象力

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知名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音樂對開發孩子的又腦大有好處。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邏輯,右腦則主導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靈感。許多研究者認為,右腦的開發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尤其重要,因為幼兒期是孩子創造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開始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想象力思維模式不僅容易形成,而且嫩永久保持。所以,從小讓孩子學音樂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力。

(4) 培養手腦協調能力

試想當孩子面對樂譜開始演奏時,他必須在幾秒鐘之內把所看到的音符和各種標記記住,並立刻作出反應,隨後通過大腦發出指令,讓手指靈巧地活動起來。這一系列動作在不知不覺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特別是在孩子4~5歲時,他們的協調能力本身就已在外界的刺激下獲得了發展,這種訓練將大大提高孩子的發展速度。

(5) 陶冶性情,培養美感

如果僅把音樂當成一門必修的“功課”來學,那可是個大錯誤。無論演奏什麼樂器唱什麼歌,都應該首先讓孩子學著去體會音樂中傳達的感情。美感的培養將對孩子確立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提高請商都大有益處.

孩子學音樂從哪裡學起

就孩子的生理特徵而和認知特點言,寶寶音樂教育應優先選擇鍵盤樂器,比如鋼琴、電鋼琴、電子琴等。其原因在於:

·鍵盤樂器音準固定,有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音準辨別力。而絃樂器音準則很難掌握,它要求弦調得準、手指按的位置正確,這兩點對幼兒來說非常困難。

·學習鋼琴或電子琴是雙目、雙手的操作,這樣有利於培養協調能力,可以開發兩側大腦的功能,特別是右腦。

·不論選擇什麼樂器,最初都要注重視唱練耳,因為學習音樂不只是為了學會演奏、演唱,而是學會欣賞演奏和演唱。視唱練耳的最好工具就是鋼琴等鍵盤樂器。

寶寶音樂教育,選擇哪種樂器建議:

·3歲以下的孩子,肺活量小,學習吹奏樂有困難,開始最好不要選擇這類樂器;

·儘量選擇便於攜帶的輕型樂器,孩子可在各種場合表演。登臺表演是許多父母和孩子的願望,這種展示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建議首先學習西洋樂器。西洋樂器用的是五線譜,可以與國際接軌,以後轉學民族樂器識簡譜就容易得多了。

開始寶寶音樂教育,需要注意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的學習動機主要來源於興趣。父母不能違背這一規律,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問孩子是否願意,強迫他進行學習。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不僅不利於學習,甚至還會讓孩子對學習樂器感到厭倦。

其次,要掌握好學樂器的年齡。從幼兒智力發展和身體發育的情況來看,3歲的孩子學樂器早了些。4~5歲可以開始學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等鍵盤樂器,而學習絃樂器,如小提琴、古箏等,應該在5歲半之後。一般來說,學習鍵盤樂器一年,基本掌握了音準和節奏感後,再轉學絃樂器會更好。另外年齡太小,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無法掌握基本的學習規則,不利於教學,這也是許多培訓班對孩子年齡有所限制的原因。

再次,學樂器應該督促,不應強迫。許多父母都碰到過學樂器“虎頭蛇尾”的孩子,孩子買了樂器有新鮮感,可練習幾次之後就失去了興趣。怎麼辦呢?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是鎖定時間,規定任務,讓孩子養成定時學習的習慣,完成了任務就及時表揚以鼓勵孩子。

最後,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練琴時間。對初學的孩子,每次20分鐘左右,每天多練幾次。孩子練琴時,父母要坐在一旁看,耐心指導。當孩子記不起譜時父母可啟發他,但不要代他認譜。

當然,你對寶寶音樂教育如果並非打算培養一個音樂專才,那麼更要懂得適時地告訴孩子:讓你彈琴並非想讓你成為音樂家,而是讓你懂得用音樂的眼睛來看世界。這樣,孩子就能在輕鬆的條件下愉快地學習樂器了。

祝您好運健康快樂(*^__^*)祝孩子快樂成長(*^__^*)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為什麼學音樂?
幼兒為什麼喜歡打人?
幼兒為什麼要愛護花草?
灑水車為什麼放音樂?
音樂就像幼兒的什麼?
手機耳機為什麼聲音小?
新生兒為什麼會得腸炎?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簡譜?
為什麼錄音有雜音?
新生兒為什麼會得兔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