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文言文對話?
古文對話聊天怎麼說
此乃書生之語,鄉野村夫、江湖豪傑、為官大臣卻不如此
找古文 一個對話的古文 (短些)
1.兩小兒辯日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同“智”)乎?”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譯文:孔子到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第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第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2.瞳子何必在大
原文:嵇中散語趙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②,恨量小狹③。” 趙雲
:“尺表能審璣衡之度④,寸管能測往復之氣⑤。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⑥。”
①稽中散:嵇康,嵇康曾任中散大夫。趙景真:趙至,字景真,曾隨嵇康學習,
有才氣。
②白起:戰國時秦大將。
③恨:遺憾。小:稍微。
④表:古代測量太陽影子來計算時間的標竿。璣衡:古代觀測天象的儀器。
⑤管:古代校正樂律的工具。
⑥識:才智。
譯文:稽中散(嵇康)對趙景真說:“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大將白起的風采,遺憾的是器量狹窄啊。”“趙景真說:“尺長的標杆可以測定太陽運行的精確度,寸長的竹管可以測定音樂的高低。何必要大呢,只看才智如何就可以了。”
文言文在對話中怎麼寫,是怎麼來的,比如我是學生而已。吾僅一學子矣是怎麼來的
文言文對話和現代文對話是一樣的,只不過文言文使用文言詞語而已。
比如:卿年幾何?(你多大了) 虛度二八年華。(我十六了)
妻否?(娶媳婦了嗎?)
不曾。(沒有)
再比如:我一學子爾,安知天下大事。(我就是一個學生,哪裡知道天下的大事。)
表示跟你對話就像放屁怎麼用文言文的形式表達
與爾交言,如同誕證謬論
意思就是說和你說話簡直就是在可笑地證明錯誤的觀點
通俗點的意思就是:放屁
古代人平時都用文言文對話嗎
並非,文言文是為了更方便記錄而創生出來的,一般人對話使用白話文,只不過那時的白話文與現在有很多差別。
這樣可以麼?
"如何"用古文的說話怎麼說?
何如